《會變的手》教案(通用5篇)
《會變的手》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自己的小手,初步學會用手進行創意繪畫。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PPT、三張背景畫(天空、草地、水上)、蠟筆、磁鐵、黑板,夾子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師:小朋友,現在老師和你來玩猜謎語的游戲:"五個叉,不長葉,不開花,做事全靠它。"幼:小手師: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小手能做什么嗎?
幼:穿脫衣服、吃飯、畫畫等等。
師:對呀,原來我們的小手這么能干,現在請小朋友認真看看老師用手做什么?(師在黑板白紙上很快完成一個手形畫——小魚)師:老師就是用手描出外形再添畫的小魚,這樣的畫就叫手形畫。
二、欣賞手形畫師:今天老師還帶來幾幅漂亮的手形畫。(出示PPT圖片,請幼兒欣賞,老師指導幼兒觀察這些漂亮的手形畫是由什么手形變成的。
三、探索嘗試,合力創作
1、老師講解要求:三張背景畫(天空、草地、水上),選擇什么背景畫就盡量畫上相應的手形畫。
2、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擺出不同的手形,,進行大膽添畫,能力差的幼兒可以模仿或在教師的引導下添畫。
四、收獲成功,作品展示(三張作品海陸空拼夾一起進行評價)請個別幼兒向大家說說,自己畫的手形變成什么?
活動反思:
要培養幼兒勇于創新、開拓,敢于標新立異,探索不同的答案,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擴大幼兒思維的廣度和寬度,以適應現代人才的需要。
《會變的手》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對于學習我們追求的是它的過程,是孩子的主動參與,對于孩子的能力我們追求的是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大膽探索。中班的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喜歡繪畫活動,因為畫畫具體表達出他們的想法與創造,試選擇“手”作為主題是力求打破原有紙上作畫的常規,讓幼兒在實踐中了解手不僅是作畫工具,同時也是作畫的材料與表演的對象。培養幼兒大膽地按自己的意愿對手進行富有想象的創作,滿足幼兒的創作欲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手作畫和用手表演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在手上作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2.樂意用裝飾好的手進行表演,感受自由創作與表演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具有多種想象及可模仿的.圖案。
2.裝飾好的手的造型所編排成的表演劇。
3.多種色彩的顏料與棉簽、抹布。
4.供幼兒表演的小舞臺。
活動重難點:
大膽想象,創作各種手的變換造型,并直接在手上作畫,樂意用裝飾好的手自由表演。
活動過程:
一.想象模仿,引起幼兒對手的興趣
王老師帶來許多有趣的圖案,你們想不想看?邊看邊和小朋友講講,這些圖案象什么?
1.幼兒自由結伴去觀看想象,師隨機了解幼兒想法并肯定。
2.引導幼兒試著用手去模仿圖案造型。
3.師小結:小朋友學的真象,原來小手能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二.欣賞表演劇,感受用手作畫的樂趣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救命。
1.組織幼兒觀看表演劇。
2.談論:這些小演員是什么變成的,你會不會變?
(1)自由交流:小朋友間交流,學學手的變化造型。
(2)集體交流:掌握變化的過程,了解手可以變成許多東西的樣子。
3.告訴幼兒顏料能把手變出的東西打扮的更漂亮。
三.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手的造型創作,讓幼兒了解方法。
王老師現在就來用手變一樣東西,小朋友說說,讓老師變什么?
1.按幼兒意愿明確創作的主題。
2.具體示范創作步驟。
。1)先變好手的造型固定不動。
(2)再涂上美麗的顏色。
(3)完成創作進行表演。
老師:小朋友想不想變?那我們先穿上小背心,再把自己的衣袖卷的高高的,一定要想好自己要變什么,變完以后再涂顏色。
3.幼兒自由創作,師巡回指導。
4.能力強的幼兒鼓勵他們雙手作畫,能力弱的幼兒日則在老師的幫助下共同完成創作。
5.引導完成的幼兒結伴表演,體驗表演的樂趣。
6.小結:小朋友舉起小手給王老師看看你變了什么?真棒,小手的本領和我們小朋友的一樣大,能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去表演給弟弟妹妹們看,好嗎?
《會變的手》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幼兒有序的入座,能清晰的去判斷。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做“會變的輪船”,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感受其中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重點難點
1、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新精神。
2、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準備
1、輪船模型(或圖片)。
2、操作材料:白紙、彩筆。
3、范例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主題:
好大一座樓,
總在水上游;
風浪都不怕,
不拉它不走。
(謎底:輪船)
教師引導幼兒猜謎底,然后出示模型(或圖片),請幼兒描述輪船的外形特征。
2、教師出示范例,并位伸兩端,激發幼兒的興趣
3、教師示范“會變的輪船”的做法,請幼兒仔細觀察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繪畫時注意左右兩側要對齊,不要挪動
2)鼓勵幼兒為“輪船”設計美麗的裝飾圖案
5、講評幼兒的作品
教師展示幼兒的作品,請他們互相欣賞、評價,并一起拉伸自己的“輪船”,看誰做的“輪船”更好看。
通過這節課讓我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想象力很豐富,由于準備的教材不充足,鋪墊得不夠充分,使這節課出現了很多失誤,如:1、在繪畫過程中使用的時間過長;2、在展示作品并拉伸時,力度過大,使“輪船”有“漏水”的現象。等等。
《會變的手》教案 篇4
一、 說教材:
“指南”的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為幼兒提供適宜的低幼讀物,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手,手,手游戲》是東方寶寶系列繪本。剛看到這個繪本,我就被里面一些用手做出來的動物所吸引,感覺很親切,因為里面的一些手游戲我們小時候也玩過,現在也曾和小朋友一起玩過,但更多地是玩手指游戲和手影游戲。
仔細翻看繪本,一開始就給我有一種設計感。因為在書的封面上就可以看到一些小動物或一些動物身體的一部分,還有用手變出來的動物等,所以依托這些線索,可以先讓幼兒看看說說,以此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翻過扉頁,看第一個畫面,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雖然與封面有些雷同,但仔細觀察還是各有特點的,其間“大手,小手,左手,右手,全過來!用手變出動物來!本褪钱嬅孀詈玫脑忈,也是一場手游戲的總動員和開場白,讓人感覺非常期待。之后的每個畫面都是對應了一種動物和用手變出的動物造型:這是慢慢爬的蝸牛!靶∥伵,快點兒過來!”直白淺顯、逗趣的對話式的語言,能讓幼兒身臨其境,幼兒既可以跟隨畫面學一學、變一變,還可以演一演,說一說。當然,為了讓兒歌的語言更加工整、朗朗上口和富有韻律感,我把書里的語言進行了重新的調整和改編,以便更加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能更好地讓幼兒掌握一定的句式,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而接下來的兩幅畫面,一幅是“張開五指變棵樹”,一幅是“握緊拳頭變座山”,它跳出了原有的變出動物的思維定式,使繪本的寓意更加深刻雋永,因為大樹和山都是小動物們賴以生存的家,只有變出更美好的家,小動物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而最后一個畫面中三個面帶笑容的小朋友站在草地上,一個用手指著身旁的動物,兩個拍手哈哈笑……他們好像在說:哇,真棒!用手變出動物來,真好玩!這樣更加直白地為我們描畫了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世界。
就繪本的內容而言,是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的,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就繪本開本的大小來說,也是很適宜幼兒開展自主閱讀的;就繪本的畫面來說,里面的動物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它們形象鮮明、生動,能萌發幼兒觀察的興趣;就繪本的背景來說,也很簡單、明了,對幼兒的觀察沒有太多的干擾,總之,本次活動的選材是對幼兒的發展有一定價值意義的。
二、說目標:
為了進一步落實《綱要》和《指南》的精神,我把目標制定為:1.仔細觀察畫面,感受小手變出的各種造型,嘗試學習用“變出……”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⒉初步感受兒歌語言的韻律美,體驗小手游戲的樂趣。兩條目標涉及了幼兒的態度、情感、能力多個維度,比較全面、具體、明確,操作性也較強。
三、說準備:
本著簡單、真實、自然的宗旨,我們準備了ppt課件和《手,手,手游戲》的圖書以及書袋。
四、說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把導入、延伸活動算在內,我一共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談話導入。從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小手會干什么入手,導入課題,并通過談話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第二環節是集體觀察閱讀畫面,感受“變出在干什么”的句式,并樂于嘗試用手變出動物。第三環節先是由教師陪伴共同閱讀,以養成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然后是讓幼兒自主閱讀。第四環節是分享交流,嘗試學習用“變出在”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體驗手游戲的樂趣。第五環節是完整欣賞和學習朗讀,初步感受兒歌語言的韻律美。
可以說,以上這二、三、四、五這四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為了達成目標而服務的。近來,我們每個幼兒園都在學習《指南》。如果我們仔細閱讀過語言領域中的目標、教育建議的話,就不難發現,以上環節中的一些關鍵詞和關鍵信息,都可以從中找到出處或痕跡:如在“(一)傾聽與表達”中提出要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在“閱讀與書寫準備”中指出:“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的兒歌、童謠”等,所以就其活動設計的理念來說,是與《綱要》、《指南》的精神相符的。
最后兩個環節是拓展活動和延伸活動。拓展活動是通過觀看《手影表演》的視頻,拓展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提升經驗,也可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手影游戲、手影表演的興趣。最后的延伸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回家或回班級和爸爸媽媽、老師、好朋友一起玩簡單的手影游戲、編手影故事等,以此促進幼兒的聯想思維,萌發幼兒自主探究的欲望。
存在問題:
1. 談話導入環節的第一個問題不要,和課題沒有關系。
2. 完整欣賞朗讀后的一個問題不要,因為與前面有重復,沒有價值意義。
3. 更注重細節,繪本中的一些符號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了解它的含義,如小狗叫的聲線。
《會變的手》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美術有一種自然的需要,他們喜歡涂涂畫畫,正是這種需要的表現。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中班的幼兒想象力較豐富,能根據不同的輪廓,線條想象出不同的形象,并嘗試動手畫出具體形象。日常生活中,我發現幼兒喜歡在自己的手臂上印花,貼花或用筆涂涂畫畫等現象,并以此為豪。于是我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組織了美術活動《會變的手》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的在自己的手部用各種顏色的點,線,面,進行想象裝飾。
2、充分讓幼兒感受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上作畫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有自己的設計造型,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師生之間相互交流,指導。
活動準備
1、玩過一些手指游戲。
2、觀察過手影。
3、水粉顏料,水彩筆每組一套,手的聯想造型圖若干,抹布每組2塊,棉簽若干。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欣賞“手的聯想造型圖”,激發幼兒興趣。
2、組織幼兒玩變手游戲。鼓勵玩過變手游戲的同學上臺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的手勢形狀,并讓同學們猜測他的手勢圖案,展示完畢,讓其他同學構思自己的手勢造型,激發幼兒想象。
3、展示每個幼兒的造型圖。
4、欣賞評獎活動,鼓勵幼兒相互講述。
教學反思
變手活動過程中,利用先前準備條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同時,幼兒之間的互動,為他們彼此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機會,也體驗到了變手游戲的樂趣,師生的交流讓幼兒的造型更加完美,以此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體驗和感受創造美,表現美,達到了此次教學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此次教學活動中,還有一些幼兒因為自己的造型不夠新穎,不夠形象而拒絕展示,這讓我感到有些無奈,也是之前沒有想到的狀況。
因此,在今后的活動中,我要盡量考慮到各種狀況,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享受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