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精選15篇)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并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卜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后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么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里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后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里?你們知道月餅在哪里嗎?”
三、教師示范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里?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里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么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墻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制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知道水果有多種吃法,嘗試用水果做沙拉。感受多種水果組合在一起產生的形式美,色彩美。
4、學習基本的用餐禮儀,體驗和親人、同伴一起分享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6、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布置中秋的背景圖,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2、桌子上鋪好餐布.香蕉、橘子、山楂、菠蘿、西瓜、獼猴桃、若干,一次性西瓜刀、沙拉醬、白糖。幼兒每人一個小碗,一把小勺 。
3、幼兒園學會唱歌曲。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么?
2.教師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3、師:你們知道中秋節要跟誰一起過嗎?(家人)我們小朋友今天也要跟家人一起過一個快樂的"水果沙拉中秋節"討論:
1、你吃過的水果沙拉里有什么水果?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
2、做水果沙拉需要做一些什么準備工作?
3、教師逐一介紹所用材料和工具,說明主義事項。
4、暢想自己所要制作的水果沙拉是什么味道的。
制作水果沙拉:
1、請幼兒用一次性西餐刀切香蕉、草莓等。
2、將切好的水果拌上沙拉醬,完成后請同伴互相觀賞、品嘗。
結束部分:
讓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次水果沙拉全家品嘗。
播放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于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布置方案后,共同準備布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通過張貼海報、制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跳邀請舞)
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本次活動的環境布置沒有表現出節日的氣氛,導致節日氣氛不太濃。教師可以講解一起關于月亮的知識。如果能布置相應的環境,講解一些月亮的知識相信幼兒對于節日的感受體驗會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會更多一些。
小百科: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4
一、說教材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的中秋節有其渾厚的人文底蘊,蘊含著“花好月圓人團圓”的合家歡聚景象。
二、說學情大班幼兒具有愿意學、愿意說、愿意做,懂得交往等多重的特點,進行一次“快樂的中秋節”集體活動,可以使幼兒的情操進一步得以升華,因而人生教育的宗旨落到實處。
三、說目標根據《指南》的精神,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經驗,我們擬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 進一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各地過節的風俗習慣,知道中秋節團圓的意義,感受體驗中國傳統的節日文化。
2、 能大膽自信地講述,表現所收集的信息,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 體驗集體慶祝節日的祥和和快樂。
四 、 說重點難點大班幼兒已經有過中秋節活動的體驗,對中秋節也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此次中秋節活動就更注重的是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各地不同的過節習俗,并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如中秋歌曲、賀卡、電子賀卡、精美月餅等,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另外,大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情感比較豐富,有自己的主見,孩子們不但能對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回顧,還能對民族文化產生一定的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應該多為他們提供能說,會說,可以說的機會,相互交流,從而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效果。但是,幼兒受年齡特征的限制,他們的記憶力、經驗是有限的,所以第二個目標是本活動的難點。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與同伴交流積累表達欲望和表達內容,在寬松的環境下自由的發表自己對節目的認識,盡情表現自己的感受,將美好的情感深入到活動中。
五、 說教學準備教具、學具是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的保障,根據活動的具體安排需做好以下準備:
1、 物質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中秋節各地風俗的電子圖片、月餅。
2、 知識準備: 活動前請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有關中秋節的古詩或者故事,了解一些各地過節的風俗。
六、 說教法、學法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交流討論互動法、講述法、演示觀察法等學習方法。
大班幼兒有過中秋節活動的經歷,對中秋節也有一定的了解。為突破重點和難點,活動中我運用了一個支持性策略:視頻播放。為幼兒了解更多更廣的各地過節風俗習慣而展示電子圖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體,有效的輔助教學過程,將重點、難點內容巧妙突破,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活動中,我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有趣的氣氛和愉快的體驗中參與活動,努力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在本次活動中,采用了講述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找一找、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在運用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同時,用適當的方法表達認知的過程和結果,了解有關中秋的節日文化。此外,活動中我還采用了體驗法,讓幼兒在集體過節的氣氛中去體驗節日氣氛。
七、
環節一: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這是一首具有鮮明的民間特色的民謠歌曲,歌曲簡樸明快,天真活潑 。在導美妙的音樂聲中導入主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天南地北有著其獨特的民風民俗,感受各地的獨特風情。簡單易懂,瑯瑯上口,貼近生活的兒歌更能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涵義。
環節二: 教師與幼兒交流分享中秋節的來歷,有關故事、民風民俗等。
環節三: 讀兒歌《中秋節》。
環節四: 吃月餅月餅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主打特色食品,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月餅的種類根據其地方特色有著不同的形狀和種類。通過分享月餅讓幼兒嘗試各種香香甜甜的月餅,共同分享集體過節的快樂。
八、 說活動特色本次活動的開展,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 立足生活,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師以此活動為切入口,讓幼兒全面、深入地了解關于中秋節的故事、童謠、民風民俗……孩子們對此類活動喜聞樂見,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2、立足自由性,靈活選擇活動方式。當今的課程強調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該活動從查找資料、自由表述。交流分享,可以看出孩子作為學習主體的身份貫穿整個活動。
3、 活動外延較廣,不僅停留在對集體過中秋節的氛圍中,更注重挖掘節日的價值,注重幼兒多方面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說課完畢 ,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
教學反思:
在成人眼中,中秋節就是“共享人倫”的代名詞,但對孩子他們來說,中秋節的認識要比成人簡單多了,那個節日無非就是香香甜甜的月餅而已,而對其深刻的內容則知之甚少,我們可以通過搜集有關的資料并引導幼兒大膽的表述,讓幼兒進一步的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各地民風民俗,同時通過分享不同口味的月餅, 讓幼兒在真實的體驗中感受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中秋節這個涵蓋著極其強烈教育價值的節日,為我們提供了教育契機。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了解中秋節的故事。
2、記住中秋節在那一天,并在這一天說一聲“中秋快樂”。
3、體會過中秋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嫦娥、月亮、月餅、后羿等圖片
活動重難點:了解故事并說出中秋節快樂。
活動過程:
一,月餅導入。
小朋友們看看老師手上的是什么呀?月餅!月餅一般什么時候吃?中秋節!為什么呀?
二,進入故事。
那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關于中秋節的故事吧。
三,讓小朋友記住故事。
那么,小朋友們想一想,故事的開頭,后羿為什么要射日呀?然后后羿得到什么?他吃了嗎?這顆藥去哪兒了?嫦娥怎么了?最后,嫦娥停在了哪里?那里有什么?
四,學會中秋快樂。
那么,小朋友們知道中秋節這一天是什么時候嗎?恩,八月十五。還有兩天啦。在這一天,我們要記得對家長說一聲“中秋快樂!”
五,聊一聊自己中秋要做什么。
那么,小朋友們對即將到來的中秋有什么計劃呢?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6
活動內容:
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活動重、難點: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
活動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嫦娥奔月》。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資料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主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教師操作,圖片資料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云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資料。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并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主角朗誦詩歌。
活動二:欣賞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了解歌詞資料,初步學唱歌曲,并能用歌聲表現民歌的歡快風格。
2、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
3、輕聲演唱,和大家聲音堅持一致。
活動準備:
幼兒學習過秧歌舞。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資料,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
(2)在提問和重點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團體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景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動作。
(2)自由跟隨歌曲進行舞蹈。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是八月十五號。
活動難點:
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
難點剖析:
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脫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對于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于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認知少。
幼兒預期表現: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幼兒有了經驗鋪墊,活動就更有參與性。
2、自主閱讀,提供閱讀空間。
活動過程:
一、關于中秋傳說的交流和分享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節相關信息。
二、教師講述《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怎么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2、后羿聽到這個消息后,做了什么?
3、從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對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節是怎么來的?
三、幼兒閱讀小圖書第17-22頁
四、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完整故事。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教學準備: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教學形式:班級集體教學
教學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親子游戲——談話品嘗
教學內容:
一、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親子游戲
游戲一:手指游戲:《變變變》
玩法:用小手指做游戲。
游戲二:韻律游戲《拍手點頭》
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與歌詞來進行拍手和點頭動作。
游戲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問教師:“泡泡糖,泡泡糖,粘什么?”教師回答:“兩個兩個粘”后面的主持人可隨機說。
游戲四:擊鼓傳花
玩法:一人在敲鼓,一人用傳花的方式進行,當音樂停止時,物品在誰的手上,就由誰來進行表演。
四、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協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詩歌,豐富詞匯;淘氣、微妙。
2、初步了解月亮變化的科學知識。
3、激發幼兒從小愛科學的情感。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學習詩歌前兩周,家長協商幼兒觀察月亮的形狀和變化
2、教師繪制好與詩歌內容想適應的圖片,月亮在月層里穿行、漸變的立體教具。
3、錄制好配樂詩朗誦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利用立體教具鼓勵幼兒的月亮提出問題。
1、我們小朋友通過觀察發現,月亮的臉總是在變,有哪些變化呀?
2、有誰知道為什么月亮的臉有時圓圓的、有時經常的……?
3、我們一起來看看月球的介紹(多媒體)
二、聽配樂詩朗誦,試著理解詩歌
1、我們先來聽一首詩歌
2、詩歌里的小妹妹問了月亮什么問題呀?
三、了解月球的變化,嘗試分析變化的原因。
1、詩歌里回答說月亮什么時候是圓圓的呀?什么時候是彎如刀?
2、這兩個星期來,我們每天都在觀察月亮,也同過各種方式獲得了解了關于月亮的相當多的知識,現在有沒有小朋友可以為大家分析一下變化的原因?
四、分角色學習朗誦詩歌。
五、鼓勵幼兒發揮想象繪制登上月球的想象畫。
和:月亮月亮我問你
月亮月亮我問你,月亮聽了笑嘻嘻,
為啥當個小淘氣?不是我要躲著你;
那天是個圓圓臉。圓圓臉兒是十五,
望著我們笑咪咪;彎如鐮刀是月初;
今天只露一道眉,要問這是啥微妙,
你要躲到哪里去?長大書本告訴你。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小百科: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本次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淵源,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通過聽故事吃月餅、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初步認識。
活動名稱:《中秋節》
活動目標: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體驗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重點及難點: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與向往。
活動準備: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塊)、多媒體。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們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一塊看一下圖中都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2、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完之后,請小朋友說一說為什么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小結:明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大家一塊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3、教師宣布中秋節的活動開始了,首先,給每位幼兒一邊吃月餅,一邊聽音樂。感受與同伴在一起過節的快樂。
4、音樂停止,教師同幼兒再一次說出“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5、中秋節的活動結束。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過的很開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賞月。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2
涉及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哼鳴搖籃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通過字卡和游戲等初步理解、記憶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唱襯詞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法,體驗合作的快樂。
3、感受傣族歌曲獨特的風格。
活動準備:
字卡一套(月亮婆婆、喜歡我、灑、摸、走和停各三張)星星卡片七張,每張兩個小星星。
磁帶、錄音機、鋼琴活動過程:
一、哼鳴搖籃曲,感受傣族風格歌曲的旋律。
1、 我想做你們的媽媽,你們愿意做我的寶寶嗎?(愿意)媽媽的手就是搖籃,搖籃搖,寶寶要隨著媽媽的搖籃怎樣啊?(搖)媽媽的手搖到哪里你的身體就要晃到哪邊。
2、 睡在媽媽搖籃里舒服嗎?可是媽媽看到寶寶的眼睛還睜著呢,媽媽的手摸到誰,誰就要睡著。
3、媽媽搖搖籃時,你聽到什么聲音了?請寶寶們也來唱搖籃曲哄媽媽睡覺。
二、 用字卡引出歌曲,學唱歌曲。
1、 剛才我們睡著了,想想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睡覺呢?我們假裝睡著,聽聽是誰來看我們?(老師清唱)2、 提問:
(1)誰來看我們了呢?為什么要來看我們?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歡我"。
(2)怎么喜歡我的呢?唱第二句,幼兒回答,出示"灑"、"摸",并做動作幫助理解和掌握。
(3)月亮婆婆這么喜歡我們,還和我們做游戲了,做了什么游戲?仔細聽,唱歌曲后半部分,問:玩什么游戲了?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幾次呢?邊唱邊貼。
3、我們來唱一唱,用歌聲表達月亮婆婆對我們的喜歡。
4、月亮婆婆說你們真能干,現在晚上要用什么聲音唱?
5、真好!一點也沒影響到別人,那白天用什么聲音唱呢?
6、月亮婆婆說誰唱的好聽,她就去摸摸誰?
7、小朋友唱得真動聽,月亮婆婆想要和我們做游戲了,交代游戲規則: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后面排隊,月亮婆婆做什么動作你就跟著做什么動作。
三、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演唱
1、剛才聲音大了點,把誰吵醒了?出示卡片"星星",問:星星會干嗎?
2、你聽聽星星會在歌里的什么地方眨眼睛?老師的手會在相應的地方做眨眼的動作。
3、你聽到星星在什么地方眨眼睛了,就把星星送到哪里?錯誤時再聽一遍,問:有沒有發現問題?
4、我們遇到小星星的地方做什么動作?(眨眼)每一次連續眨幾次眼?
5、剛才小星星眨眼睛的時候你聽到什么聲音了?你喜歡用什么聲音?
6、月亮婆婆的地方我來唱,小星星眨眼的地方你們唱。
7、非常棒!聲音唱得很整齊,還可以用什么聲音唱?
8、真好聽!可月亮婆婆有想法了,月亮婆婆就一個人聲音太小,小星星那么多人,聲音不均衡,怎樣就可以均衡了呢?老師來做指揮,你們都是小小歌唱家這一半唱月亮婆婆,那一半唱星星。
9、這遍的聲音均衡多了,月亮婆婆沒意見了。
四、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覺了,讓我們靜靜的聽著音樂做個好夢吧!老師邊唱邊撫摸每一個孩子的頭。
活動三 靜夜思涉及領域:語文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含義,清晰地發好"光"、"霜"、"鄉"的音。
2.能夠背誦古詩,同時感受古詩美的韻律。
3.理解詞語:"舉"、"霜"、"故鄉"。
活動準備:
1. 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 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介紹古詩的名字是:靜夜思(1)師:小朋友,畫面上有什么?畫上的人怎么樣?他的表情是怎樣的?
(2)教師介紹詩人李白,讓幼兒了解他是唐代詩人,寫了很多好聽的古詩。
(3)教師小結:《靜夜思》就是講了李白在寧靜的夜晚思念自己家鄉的事情。
2、教師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1)師:在古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2)教師逐句理解古詩的含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好像是一層寒霜。抬起來望著天空中那圓圓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讓幼兒感受到古詩中美的意境。
3、學習古詩《靜夜思》
(1)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古詩。
(2)教師逐句教幼兒朗誦,提示幼兒發清楚"光"、"霜"、"鄉"的字音,感受詩歌中的韻律。
(3)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受欣賞和感知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4、啟發幼兒為古詩創編動作,并進行朗誦表演。
活動四 嘟嘟龍買水果涉及領域:數學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感知5以內屬于涼的關系。
1、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2、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1到5的數字卡片。五種不同味道的月餅圖片。
活動過程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按數字拍手。教師拍手,讓幼兒回答拍了幾下,答對了就把相應的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二、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1、讓幼兒準確的認讀1到5這幾個數字。
2、出示月餅圖片,貼上相應的數字。(幼兒完成)三、玩買水果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
師:小朋友們,老師現在餓了,想去買月餅吃。可是老師想小朋友幫我買。老師要什么味道的,小朋友就幫我拿什么,好不好啊?
2、開始游戲。
四、找找生活中的數字
1、讓幼兒找找教師的墻壁上那些與數字有關呢?
2、引導幼兒說一說,1、2、3、4、5還可以表示什么。(如:音樂簡譜中表示音符)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月亮的變化,每月十五這天晚上最圓。
2、讓幼兒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了解人們的習俗。
3、使幼兒知道圓圓的月亮、月餅都代表著人們的大團圓。
4、讓幼兒認識月餅、品嘗月餅,感受節日帶來的氣氛。
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瘦、胖、圓的圖片三張。
2、月餅:每個孩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幼兒坐好,師生互相問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月亮圖片:
(1)出示瘦月亮圖片,提問:大家認識它嗎?它是誰?很瘦還是很胖?
(2)出示胖月亮圖片,提問:月亮變得什么樣了?
(3)出示圓月亮圖片,提問:月亮又變成什么樣了?
(4)教師:月亮會變化,開始很瘦,過些時候會變胖,再過些時候會變得很圓。
2、讓幼兒了解八月十五中秋節的習俗:
(1)提問:寶貝們,你們知道哪天月亮最圓嗎?(每月八月十五這天變得最圓)。
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這天晚上的月亮會不會變圓?(會)。
八月十五這天還是一個節日,叫中秋這天晚上的月亮很圓很圓。
(2)教師:圓圓的月亮還代表著人們大團圓,八月十五這一天不管爸爸媽媽在多遠的地方,他們都會趕回家,和家人們在一起,到了晚上一起看月亮,吃餃子,還吃月餅。
3、讓幼兒品嘗月餅:
(1)出示月餅,讓幼兒認識并說出形狀,使幼兒知道圓圓的月亮和月餅都代表人們團圓了。提問:你吃過月餅嗎?你吃過的是什么味道?還想不想吃?
(2)給幼兒分月餅,每人一個,看幼兒慢慢品嘗。
提問:好吃嗎?是什么餡的?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后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了,爸爸媽媽一定準備好了好多月餅,還會包餃子,到晚上是,爸爸媽媽和我們還有爺爺奶奶全家在一起,看月亮,吃餃子,吃月餅,你們高興嗎?就讓我們一起等待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到來吧!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在嘗試后能發現中秋節節慶食品的食用方式
2、體驗教學的快樂,進一步感知中秋節熱鬧的氣氛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教學。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教學。
教學準備:
實物或圖片:紅菱、藕、毛豆、芋艿
教學過程:
1、認識提供的實物
回憶在中秋節中食用過,還食用過哪些東西
2、討論講述:
(1)這些食品是怎么吃的?
(2)還有哪些食用這些食品的方式?
3、嘗試食用
幼兒用各種方式吃這些食品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小百科: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2023年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篇15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能在調查、訪問、欣賞等活動中獲得中秋節的相關經驗,并大膽地進行表達與交流。
3.能安靜的傾聽同伴的表述。
[活動準備]
1.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資料和豐富相關經驗。
2.幼兒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圖書。
[活動過程]
1.交流相關經驗,知道中秋節的時間和有關風俗習慣。
(1)幼兒自由結伴交流自己調查的結果。
(2)集體交流,豐富相關經驗。(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調查表的內容進行交流,提醒幼兒能安靜地傾聽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關經驗。
2.通過欣賞圖書《嫦娥奔月》,了解中秋節的有關傳說。
(1)欣賞圖書,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內容。
(2)交流自己對圖書內容的理解。
(3)邊看圖書邊完整地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4)交流自己聽過的其他傳說。
幼兒園中班中秋節教案:為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伴奏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嘗試選用鈴鼓、小鈴、舞板等樂器為歌曲伴奏。
2.在看指揮演奏的過程中,能與集體的演奏保持和諧。
3.體驗集體合作演奏的快樂。
[活動準備]
樂曲磁帶、樂器(小鈴、舞板、鈴鼓等)。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歡快的風格。
2.通過身體的動作,感受歌曲的節奏。
(1)邊聽歌曲邊拍手,初步表現歌曲的節奏。
(2)共同設計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節奏。
(3)看指揮分聲部進行身體動作。
3.嘗試用鈴鼓、小鈴、舞板等樂器為歌曲伴奏。
(1)模仿樂器演奏的動作表現歌曲節奏。
(2)嘗試看指揮,用鈴鼓、小鈴、舞板等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提醒幼兒在演奏過程中,注意有節奏地敲擊樂器。)
(3)交換樂器進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