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2
\'嵐蒸空寺壞,雪壓小庵清。果落群猴拾,林昏獨虎行。\'
我不知道作者當時的心情如何,也許他認為這樣才算是\'真實\'地寫出雁蕩山的景色。然而,他未免把幽靜看得過分死板了,認為只有使用瘦、寒、迷、難、空、昏、壞、獨等類字樣,才顯得幽靜,因而他不能不墮入了枯寂的一途。許多山水詩人也打不破這個圈子,把幽靜通向冰冷,甚至通向死寂。然而,幽靜并不等于枯寂冰冷(假如不是有意描寫枯寂死寂的話),只有知道幽靜與熱鬧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相反相成的關系,才不難理解王維的優秀山水詩何以與眾不同。
在詩的結末里,詩人用\'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來點明自己愿意留在山中的意思。翻成現代漢語就是說,春夏兩季的許多花花草草,如今都已經衰謝了。由他去吧(所謂\'隨意\')!山中的隱士(所謂\'王孫\',是泛指,也包括作者在內)完全能夠欣賞這些迷人的秋景,用不著楚山去的。收束了全詩,并點出作者作詩的用意。
三、背誦這首詩歌。
四、體會自然之美,最強環保意識。
大自然充滿了和諧之美,人們了解自然,欣賞自然,從自然中汲取美的力量,但是,現在我們缺忽視了對自然的保護,讓學生列舉人類破壞自然的例子:
只有從小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讓孩子認識破壞生態環境引發的后果,才能為人類創建一個和諧的生活樂園。才能讓我們的后代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