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設計
抗議侵略者──諷刺,譴責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讀本文的感想。
要求學生用書信的形式和大師對話,抒寫讀后感,可以從“你對雨果的觀點如何評價?你對雨果產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聯軍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雨果對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作了高度評價,這對堅定我們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等幾方面來談。
2、假如你正漫步在圓明園的遺址上,你會有什么感想,請以“叩問圓明園”為題寫一段話。
3、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侖三世公然將搶來的圓明園文物在杜伊勒里宮展出,請你想像當時展出的情形和周圍人們的議論。假如你在法國見到了圓明園的遺存物品,你會有什么想法呢?請把它寫下來。
4、請以“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運用第一人稱,以中國人的身份來寫。
二、關于組織以“請戰爭走開”為題的演講比賽的設想
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我們堅信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丑,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本單元我們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對戰爭及戰爭涉及的多方因素有所了解。開展此次演講比賽旨在激發同學了解戰爭、認識戰爭,呼喚和平、追求和平。
三、討論
“鑄劍為犁”的雕像在聯合國總部前已矗立了四十余年,可是和平的鐘聲并未敲響,戰火與死亡仍然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這是為什么?請就此展開討論 。
提示:可聯系美、英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談起,要對戰爭的根源有所了解。
四、開放性探究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觀點和見解:
廢墟
余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古的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址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往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君王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當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齏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廢墟中應有歷史最強勁的韌帶。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著讓人留連盤桓的磁力。是的,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繕都屬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跡地加固,再苦心設計。讓它們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觀看。這種勞作,是對廢墟的恩惠。全部勞作的終點,是使它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廢墟,一個人人都愿意憑吊的廢墟。修繕,總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損壞。把損壞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一切真正廢墟修繕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連廢墟也沒有了,重建一個來實現現代人吞古納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現代建筑家的古典風格,沿用一個古名,出于幽默。黃鶴樓重建了,可以裝電梯;阿房宮若重建,可以作賓館。滕王閣若重建,可以辟商場。這與歷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廢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議,千萬保留廢墟,傍鄰重建。在廢墟上開推土機,讓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