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精選13篇)
《人生寓言》 篇1
○教學目標
、倮斫庠⒀缘暮x。
、谡_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鄹惺軆灻赖恼Z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倮斫庠⒀院x。
、趯W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俨樽值、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陬A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垡龑W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朗讀
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整體感知
、俑兄獌热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問題研究
、僬页龉适虑楣澲械膬纱无D折。
把握結構。
、诎淄米罱K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圻@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傥覀儜獜陌淄蒙砩蠈W到什么?
、谀闶欠裼羞^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畚覀儜鯓影盐兆约旱娜松鷳B度?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
、陬A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倮斫庠⒀缘纳羁毯x。
、谂c《白兔與月亮》L匕較閱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
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谶@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③“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后,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偻踝勇潆y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谕踝邮窃鯓勇潆y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邸拔摇笔峭踝勇潆y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芪恼陆Y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葜挥新潆y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閱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僭谥黝}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谠谇楣澤,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墼诒憩F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茉诒磉_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偃松谑,或;虻湥赡懿黄诙,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趶淖约旱慕洑v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剩余部分。
、谧魑挠柧殻骸毒影菜嘉!贰ⅰ对谀婢持谐砷L》
點 評
本教學案,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當前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設計上,本教學案依據教材特點,采用對比閱讀教學的方法,形式新穎別致,有利于教學目標 的完成,突出了教學重點。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啟示,促使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思考題的設置,具有啟發性與可操作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發現問題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從教學流程上看,學生互動性強,參與面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訓練。在思維訓練方面,涉及到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獨特體驗與獨特感受。另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體知識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人生寓言》 篇2
8 人生寓言
●教學目標
理解寓言的含義。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
學習精美的表達。
● 課前準備
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預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介紹寓言。
解讀寓意。
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朗讀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整體感知
感知內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問題研究
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把握結構。
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
原因是什么?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
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1)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2)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3)“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4)“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后,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3)“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蜻\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比較閱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1) 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2) 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 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 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1)人生在世,或;虻湥赡懿黄诙粒瑢Υ宋覀儜鯓用鎸?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作文訓練:《居安思!、《在逆境中成長》
點 評
本教學案,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當前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設計上,本教學案依據教材特點,采用對比閱讀教學的方法,形式新穎別致,有利于教學目標 的完成,突出了教學重點。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啟示,促使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思考題的設置,具有啟發性與可操作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發現問題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從教學流程上看,學生互動性強,參與面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訓練。在思維訓練方面,涉及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獨特體驗與獨特感受。另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體知識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人生寓言》 篇3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讀會寫“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等字詞。
2.理解、積累“審美、閑適、慧心、落難、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等詞語。
3.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4.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并簡要概括,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5.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
復述;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教學方法
1.朗讀法。作為文學體裁之一的寓言故事,內容大多涉及人生道理,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白兔和月亮》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落難的王子》的感悟是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寓言故事情節,體會寓意的表達。
2.自讀與點撥結合法。所選寓言兩則,故事精短,構思奇妙且含意雋永。運用合作研討解決閱讀理解中的疑難問題,準確把握寓意。
3.延伸積累法。搜集整理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培養戰勝困難的堅韌意志。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解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的兩大難題。
二、寓言及作者簡介
1.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初讀課文,理清生字詞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險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滅,喪失。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難。
厄運(è):不幸的命運。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閑適:清閑安逸。
四、感悟課文
學習《白兔和月亮》
1.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下述生詞為提示,請學生復述這個寓言故事。注意復述故事的語氣。
審美 心曠神怡 閑適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慧心未泯
2.概括文章內容:
(心曠神怡)賞月——得月——(緊張不安)賞月——還月
給賞月前加一個修飾語,從課文中找。
3.白兔的心情為什么會有前后的變化?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學習《落難的王子》
1.用“天哪,太可怕了......”這句話為提示復述課文內容。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3.你認為這樣的“厄運”,對王子來說,是好還是壞?
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五、學完這兩篇短文,你有什么話想說呢?
請學生當堂寫下來,再請幾個學生上黑板書寫。
六、出示名言警句: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這樣便能泰然擔待禍福。(賀拉斯《歌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板書:
心曠神怡地賞月
白兔和月亮 轉 諸神之王賞賜
主題詞:得失之患 折 轉折
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請求撤消
落難的王子: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人生寓言》 篇4
○教學目標
、倮斫庠⒀缘暮x。
、谡_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鄹惺軆灻赖恼Z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倮斫庠⒀院x。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俨樽值洹⒃~典,掃除字詞障礙。
、陬A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①介紹寓言。 ②解讀寓意。
、垡龑W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朗讀
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整體感知
、俑兄獌热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诟兄Z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問題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節中的兩次轉折。
把握結構。
、诎淄米罱K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圻@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傥覀儜獜陌淄蒙砩蠈W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相關作業 。
、陬A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②與《白兔與月亮》L匕較閱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
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龠@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谶@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邸拔摇痹谇楣澋陌l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堋疤炷,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后,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偻踝勇潆y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②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邸拔摇笔峭踝勇潆y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芪恼陆Y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閱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僭谥黝}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谠谇楣澤希急憩F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茉诒磉_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偃松谑溃蚋;虻,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剩余部分。
、谧魑挠柧殻骸毒影菜嘉!贰ⅰ对谀婢持谐砷L》
《人生寓言》 篇5
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生寓言》(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患白饔茫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在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為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人生寓言》是其中意蘊深長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及復述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的特點,探究并簡要概括寓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入手,探究寓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寓意,培養學生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a 誦讀;
b 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
(2)、教學難點
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對于像本文這樣有趣的寓言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因此針對學生這一特點,我對這堂課總的設計意圖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即“主動學習來源于好奇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寓言,在輕松氛圍中走進寓言。
三、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因此,為了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分角色朗讀法、討論法、點撥法及媒體教學法。
說學法: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復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名言導入,初步感知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幸運并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絕非沒有安慰和希望”。一只先前心曠神怡地賞月的白兔,一旦擁有了月亮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一位先前極為脆弱的王子,遭遇兇險的厄運卻能勇敢地承受不被打倒。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為我們闡述如何去應對幸運和厄運這人生兩大難題。
設計意圖:通過名言導入,設置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文,激發閱讀興趣。
環節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教師檢查學生課前對生字詞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積累文學常識和字詞,落實基礎,掃清生字障礙,為誦讀打下基礎。
環節三、自由誦讀,請你復述
自由誦讀并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復述,教師簡要評價。(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復述能力)
設計意圖: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環節四、整體感知,研讀賞析
在這個環節我將分別闡述《白兔和月亮》與《落難的王子》的設計過程:
1、《白兔和月亮》
問題一: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關鍵環節入手揣摩寓意,讓學生從白兔的不同心境中體會白兔最后的決定。同時為下一問題做了鋪墊。
問題二:“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了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痹⒀灾羞@樣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進而引出對人類行為的思考和感悟,從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重點。
2、《落難的王子》
問題一: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王子的人生感悟,并從中悟出這篇寓言的寓意。在兩則寓意的對比中,去領悟面對厄運時人應該有的一種堅韌意志和勇于擔當的態度。
問題二:《落難的王子》這則寓言雖然短小,但情節卻是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那么這則寓言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從人稱、事件設計、語言反復三方面思考)
設計意圖:從對寓言故事的構思中,了解文章寫作特點,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讓學生多留意生活,多從生活中去發現,去創作。
環節五、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么啟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后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為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六、課堂小結
兩則寓言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絕非僅僅只是寓意,希望同學們在幸運或厄運來臨時,能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和堅韌的意志去面對,相信你的生活定會豐富精彩。
環節七、課后作業
1、寫課后生字。
2、試寫一篇寓言故事。
設計意圖:我把課后作業分為知識類和習作類。用意在于讓學生既鞏固知識點,又發揮發揮學生想象力,學以致用。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人生寓言》 篇6
授課人: 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導入 :
通過學生談自己對“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導入 新課。
二、教學過程
。ㄒ唬、出示目標:
1、整體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內容。
2、學習歸納寓意的方法。
3、聯系實際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
(二)、檢查預習 (生字注音解釋)
嬉戲(xī) 稟告(bĭng) 厄運(è)
慧心 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里泛指智慧。
慷慨 不吝嗇。
閑適 清閑安逸。
審美 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 優美的姿態神情
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ㄈ、整體感知,概括寓意
1、朗讀2、復述3、精縮內容4、概括寓意
5、請學生當一次老師,按照出示學習方法總結出第二則寓言的寓意。
。ㄋ模、研讀與賞析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上有兩次轉折,你能找出來嗎?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心態,你能用文中的兩個成語概括嗎?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
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4、這則寓言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5、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6、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7、落難之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
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ㄎ澹、體驗與反思
1、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過《落難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運你會怎么做?
。、拓展與延伸
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描繪一下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慷慨決定時的情景及對話。
。ㄆ撸、課堂小結
《白兔和月亮》: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ò耍、布置作業 :
寫一則寓言,題目自擬
要求:1、符合寓言的文體特點
2、200字左右
三、板書設計 :
白兔和月亮
賞月 心曠神怡
得月 驚喜萬分
守月 得失之患
還月 心曠神怡
教學反思: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完成了授課任務。要求學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標基本實現,并通過體驗與反思達到了德育目標的要求,實現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學生掌握情況較好。
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 雖體現新課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體現,也就是說有了新課改的“形”,還沒有上升到“神”。對于“如何將課堂教學與課件使用相結合?”這一問題沒有作深入思考,以至于教師不能離開操作臺進行課堂教學,限制了教師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同時,在“如何啟發、引導學生?”以及“如何評價、鼓勵學生?”等問題上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學習、探討。
《人生寓言》 篇7
。ü澾x)周國平
擁有財富是好事,卻可能失去人生的許多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這始終是人生的兩大難題。用心體會下面兩則寓言的寓意。
白兔和月亮
在眾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她愛大自然的美,尤愛皎潔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
于是,諸神之王召見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個慷慨的決定:
“萬物均有所歸屬。從今以后,月亮歸屬于你,因為你的賞月之才舉世無雙。”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墒,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著月亮,就像財主盯著自己的金窖。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落難的王子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于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于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已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有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色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拐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
研討與練習
一 反復朗讀課文,想一想: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再用概括的語言說出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二 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討論下列問題。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2落難之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讀一讀,寫一寫
慧心 嬉戲 風韻 慷慨 閑適 撤銷 稟告 厄運 折磨
行乞 正色 落難 歸屬 流落 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
陰晴圓缺 舉世無雙 心痛如割 險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災人禍 突如其來 異國他鄉
人生
從自己的哭聲開始,
在別人的淚水里結束,
這中間的時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著,
當哭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
為國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眼淚,
數一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原野《人生》)
《人生寓言》 篇8
課文分析:《(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兩則寓言都是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栋酌夂驮铝痢芬庠谝粍t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并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堵潆y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寓意,學習概括寓意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2,學習正確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知識與能力目標)二、教學重點:
1,體會寓言的寓意,學會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點
3,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教學難點:
1,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
2,了解寓言的特點
四、教學方式: 朗讀、討論
五、課時分配: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辈恢蠹沂欠褓澩
(找兩位同學回答)
我和大家也有一樣的疑問?磥恚げ{這句名言真有問題?今天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他的《人生寓言》。
(板書課題:人生寓言)
(二)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調動積累,了解寓言特點
1,什么叫寓言?
明確: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3,說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ò蚊缰L、掩耳盜鈴、狐假虎威、丑女效顰)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
(三)研讀討論《白兔和月亮》
1,生速讀《白兔與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復述故事情節。
明確:有一只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來到林中草地心曠神怡地賞月,于是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歸屬于她?蓮拇艘院螅龔那暗拈e適心情一掃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請求諸神之王撤消了那個慷慨的決定。
2,剛才這位同學的復述你認為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明確:復述語言較概括,抓住了文中的關鍵語句,而且忠實于原文。
3,從文中找出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各一個。
比喻:
擬人:
4,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與第一段的哪些語句相照應?
明確: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5,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明確:用原句回答。
6,為什么不編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明確:因為白兔擁有青草,天空擁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財,而白兔雖有賞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實在不配擁有月亮,所以會如此緊張不安。雖是諸神之王的賞賜,也是非分之財,擁有非分之財,必然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才能表現寓意。
7,《白兔和月亮》在情節上有兩次轉折,你能找出來嗎?
明確:這一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寓意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反復透露出來的。(板書)
白兔和月亮
周國平
↗ 無憂無慮、心曠神怡 ↘
白兔和月亮 轉折1:諸神賞賜
。ǖ檬е迹┄K 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轉折2:請求撤銷
8,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明確: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9,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明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10,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 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明確:說“必然”,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
關鍵: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11,難道一無所有、赤貧如洗才自在嗎?
明確: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不是擁有一把青草什么的。可見不是泛指擁有,只是指白兔之于月亮那樣的擁有。如果天空擁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這則寓言也使我們明白,擁有顯赫的權勢或財富,擁有者是緊張不安的。金鑾殿龍座上的皇帝威風是威風,其實,他惟恐風吹草動,他是緊張不安的。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沒有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12,這一則寓言最后一段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1)找出文中原句
明確:“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之王,請求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2)“慧心”什么意思?
明確: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現在泛指智慧。
3)此句含有什么意思?
明確:就是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13,為什么月亮在歸屬于白兔后,她從前的閑適心情會“一掃而光”?請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關鍵語句。
明確:“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不再各具風韻,反倒險象迭生,勾起了無窮的得失之患。”
14,這句話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運用對偶,句式很對稱,語言也很精練、用了很多成語,富有文采。
還運用了對比,刻畫出了白兔面對月的陰晴圓缺患得患失的心態。
15,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ㄋ模┎贾米鳂I:
1,寫書后字詞
2,預習《落難的王子》
。ㄎ澹┌鍟O計:
白兔和月亮
周國平
↗ 無憂無慮、心曠神怡 ↘
白兔和月亮 轉折1:諸神賞賜
。ǖ檬е迹┄K 緊張不安、心痛如割 ↙—→轉折2:請求撤銷
(六)教后感:
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理解寓言的含義 2,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3,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二、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教學難點:
理解寓言含義四、課前準備:根據學習第一首寓言的方法,自學第二首五、教學過程:(一)復習回顧: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白兔和月亮》,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明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二)研讀《落難的王子》自學分組討論,出示問題:1,這篇寓言講的什么故事? 明確:略2,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落難的王子》的寓意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3,請在文中劃出本文的主旨句明確: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4“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 明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似乎寓言里描述的并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某人的親身見聞。使讀者自然產生聯想,“假如明天我也遭遇厄運該怎么辦……”5,“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明確: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復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么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斷重復,對人很有啟發。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6,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明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7,“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明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這樣寫加強了寓言的真實性,又讓人意識到類似的故事在現實中不斷重演,給人啟發,耐人尋味8,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明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9,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明確: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比如,長跑,并非厄運,但是需要堅韌的意志,是可以鍛煉人的。10,作者為什么把主人公的身份設定為王子并極寫他的脆弱,還把他遭遇的厄運編造得如此兇險?明確:這樣寫是為了突出“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這一主題。一方面,貴為王子,養尊處優,受到種種呵護,按常理是不會遇到什么挫折,更不會大難臨頭的,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也極度脆弱,“多愁善感”,經!傲髦鴾I嘆息”。災難也是巨大的,國破家亡,淪為努力,變成殘廢,行乞度日,王子的這一變化,由“天堂”掉進了“地獄”。最后,王子面對“我”的嘆息,竟然能“正色”而言,講出厄運能使人堅強的道理。王子命運大起大落給讀者以強烈的反差,正是這種強烈的反差突現了主旨:一是人不能僥幸躲過一切災難(即使貴為王子,也可能會大難臨頭);二是要有足夠的精神準備去正視和迎戰災難(你看,脆弱的彎子也挺過來了呵)(三)比較閱讀:比較《白兔和月亮》與《落難的王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 明確: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四)布置作業: 1,編寫一則寓言 2,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獨具審美的慧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潔的月色。(3)_____________________無憂無慮的嬉戲。(4)_________________心曠神怡地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不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家。(6)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具風韻。(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舉世無雙。(8)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掃而光。(9)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閑適的心情。(10)_____________烏云蔽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痛如割。(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險象迭生。(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未泯。(五)板書設計
落難的王子
周國平 前:流淚嘆息 脆弱 王子遭遇厄運 后:正式相告 堅強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 (六)教后感:
《人生寓言》 篇9
白兔與月亮[教材分析]這一則寓言的主題詞就是“得失之患”。首先必須把握的是這種“得”,并非一般的“得”,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的擁有,看起來是好事,又何嘗不是壞事?物的主人,其實也是物的奴隸,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奴役。白兔和月亮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呈現兩種不同的心態,擁有月亮反而不是好事。[設計思路]1、 看導語默讀課文。2、 借助注釋、詞典識字識詞。3、 朗讀。4、 內容研討。5、 語言運用。6、 反復朗讀,在朗讀中增加理解。7、 作業。[教學目標]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課時] 二課時[教具運用] 多媒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二、簡介寓言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三、整體感知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四、體味感知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五、探討研究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六、拓展延伸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二、整體感知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三、思考品味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四、問題探究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五、拓展延伸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2、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六、體驗反思1、人生在世,或;虻,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七、教師小結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保暗溬飧K校Y獾溗薄T竿瑢W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八、鞏固訓練1、完成“研討與練習”2、作文訓練:《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在逆境中成長》[板書設計]白兔與月亮 落難的王子 賞景 王子 多愁善感白兔 月亮 歸還 諸神之王 逆境 擁有 落難 磨煉 承受[備課卡片]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簡單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于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來源于民間傳說。 歐洲文學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盛行,《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鄭人買履》(《韓非子》)、《鷸蚌相爭》(《戰國策》)、《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人生寓言》 篇10
○教學目標
、倮斫庠⒀缘暮x。
、谡_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鄹惺軆灻赖恼Z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倮斫庠⒀院x。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俨樽值、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陬A習課文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俳榻B寓言。 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度。
○教學設計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朗讀
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整體感知
、俑兄獌热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計目的:掌握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問題研究
、僬页龉适虑楣澲械膬纱无D折。
把握結構。
、诎淄米罱K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辯證思維
擁有財產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自我反思
、傥覀儜獜陌淄蒙砩蠈W到什么?
、谀闶欠裼羞^患得患失的現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度?
作業
、偻瓿伞把杏懪c練習”相關作業 。
、陬A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落難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谂c《白兔與月亮》L匕較閱讀。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朗讀、默讀課文
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與中心的關系。
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的表現上發人深省,而且在情節的編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是應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為好。
討論題:
、龠@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②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子。
、邸拔摇痹谇楣澋陌l展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三次,揭示了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問題研究
對課文的內容整體把握之后,學生的認識可能還是粗淺的。教師應再引導學生對重要情節和關鍵詞句進行深入研討,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谕踝邮窃鯓勇潆y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的典型意義。
③“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芪恼陆Y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地延續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葜挥新潆y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閱讀
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僭谥黝}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墼诒憩F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體驗與反思
、偃松谑,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保暗溬飧K,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谧魑挠柧殻骸毒影菜嘉!、《在逆境中成長》
點 評
本教學案,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體表現為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是當前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設計上,本教學案依據教材特點,采用對比閱讀教學的方法,形式新穎別致,有利于教學目標 的完成,突出了教學重點。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為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啟示,促使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思考題的設置,具有啟發性與可操作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發現問題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從教學流程上看,學生互動性強,參與面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訓練。在思維訓練方面,涉及到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獨特體驗與獨特感受。另外,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體知識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
《人生寓言》 篇11
人生寓言
周國平
課型:自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過程和方法: 通過學生查資料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情感與價值觀: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教學重點: 聯系實際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教學難點:聯系實際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教學方式: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二、朗讀并正音釋詞。(可先讓學生挑出好詞并解釋) 嬉戲(xī) 稟告(bĭng) 厄運(è) 皎潔(jiǎo) 慷慨(kǎi)迭(dié) 慧心 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這里泛指智慧。 慷慨 不吝嗇。 閑適 清閑安逸。 審美 欣賞、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 風韻 優美的姿態神情 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險象迭生 (讓學生表演這則寓言,適當添加對話和獨白)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 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擁有自己應該且能夠擁有的東西,才能泰然。對不該和不配擁有的東西,不抱非分之想) 四、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五、拓展延伸: 1、 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 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第二課時一、導入: 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薄H松谑,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番收獲的。 二、朗讀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中出現了幾個人,“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出現了幾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2、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我”會有何感想?我可能會怎么做?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 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你贊成嗎? 四、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 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 2、 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 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作業——體驗反思: (寫在課堂筆記本上) 1、 人生在世,或;虻,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 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 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保暗溬飧K,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板書設計: 人 生 寓 言《白兔與月亮》——“隨遇而安 無欲則剛”《落難的王子》——“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
《人生寓言》 篇12
教學目的:1、理解、積累字詞2、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3、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白兔和月亮》對人類的諷刺意味
教具準備:、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
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節選)
周國平
教學過程
一、 導向:
1、導語:擁有權勢或財富是好事,卻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為一種負擔,一種痛苦,失去樂趣;遭遇厄運是壞事,卻可以鍛煉人的意志,頑強地挑戰命運的不公,如失聰的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而奏響磅礴的鋼琴曲。怎樣面對財富和不幸呢?閱讀周國平的《人生寓言》將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板書文題、作者)
二、 自學:
1、資料助讀——了解寓言、童話、神話三者的不同。
2、作者簡介: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3、積累字詞: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窖、泯、厄、稟告、皎潔、風韻
快速查詞典然后解釋下列詞語: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語,指能夠領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風韻:優美的姿態神情。
險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滅,喪失。
落難:遭遇災難,陷入困難。
厄運(è):不幸的命運。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閑適:清閑安逸。
4、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
思考:這則寓言主題詞是“得失之患”,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學生加以概括。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請求諸神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放棄對月亮的所有權。
三、 討論: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于去拜見諸神,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么意味?
明確: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為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梢,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有人認為,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請說出理由。
明確: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內涵。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并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明確: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于兩種不同的關系,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明確: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四、 質疑:
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認為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五、 自測:
請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體顯示:
(1) 獨具審美的慧心。
(2) 皎潔的月色。
(3) 無憂無慮的嬉戲。
(4) 心曠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風韻。
(7) 舉世無雙。
(8) 一掃而光。
(9) 閑適的心情。
(10) 烏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險象迭生。
六、 自結:
寓言平易之中寄寓著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現實生活中的幸運和厄運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應對,不同的人生態度,處世哲學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質量和境界。寓言啟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閑適來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這些都是人生主題中應有之義,愿我們能積極地面對,有尊嚴地擔承生活的挑戰。
第8課 《人生寓言》——《落難的王子》
第2課時
教學目的:1、理解、積累字詞
2、根據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3、體會寓意,培養應對不幸的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誦讀;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理解《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
作 業:見自測
時間 教學過程
一、 導向:
1、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薄H松谑,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板書文題、作者)
2、明確目標:見教學目的 (投影揭題)
二、 自學:
2、學生自由誦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思考: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作者假設了一個極端的例子。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明確:——落難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
說“才能”意味著只有遭遇厄運,才能戰勝脆弱,別無他法了,這個規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內容不是說,為了堅強起來必須尋找厄運,而是說,既然厄運落到頭上,那也不必倒下,應該頑強地挑戰命運。厄運是壞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厄運可以使人堅強起來。
三、 討論:
(1)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復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眼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嘆息極寫他的脆弱。
(2) 寓言為什么把落難王子的遭遇編造得如此兇險?
明確:——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兇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 為什么寫“我”親眼見過王子,還跟他交談過?
明確:——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4) 這則寓言要說的意思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為此作者擬定了一個王子的形象,請問文中是怎樣極寫他的脆弱的?
明確:——“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復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復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么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復,對人很有啟發。
四、 自測:
1、這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會遇到的,怎樣看待好事、壞事,這兩則寓言很有啟發。請結合自身經歷,也選取同課文一樣的兩個角度的事例,談談你是如何應對的。
2、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做成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游,時而降臨于這個人,時而降臨于另一個人。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苦難有如烏云,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長庚星》)
不幸可能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 (日本諺語)
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 (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苦難磨煉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
一顆高尚的心應當承受災禍而不是躲避災禍,因為承受災禍顯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災禍顯示了內心的怯懦。 (阿雷蒂諾)
幸運最能發現罪惡;而厄運最能發現美德。 (培根《論厄運》)
在厄運中滿懷希望,在好運中不忘憂慮,這樣便能泰然擔待禍福。 (賀拉斯《歌集》)
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 (易卜生)
五、 自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節選)
周國平
落難的王子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五、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僭谥黝}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茉诒磉_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人生二境 唐驥鋒(《作文》)
雄鷹排云直上藍天,險峰勁拔刺人蒼穹,是一種“直”的景致。
小溪纏綿于群山密林,曲折于幽園深谷,是一種“曲”的景致。
兩種景致各有其動人之處。青云直上,飛流直下,使人感到豁達快捷,心無旁騖;曲徑通幽,纏纏綿綿,則使人感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美。
其實,人生也分為直和曲兩種。有人愿意走直路,直達頂峰,有人愿意走曲折的小徑,艱難攀登。無論直也好,曲也好,都是美的。
鴻門宴上,劉邦的性命岌岌可危。樊噲徑直走到項羽面前,喝斗酒,吃生肉,無半點隱諱!按笮胁活櫦氈敚蠖Y不辭小讓!币痪湓挘ㄈニ械姆蔽目d節,使劉邦不再顧及禮節而逃離了刀俎之威脅。樊噲的直,使他的猛士形象裱貼在了歷史的畫卷之上。
如果說樊噲不顧禮節的“直”,造就了真的猛士,那么五柳先生的“曲”則使我們認識了全新的陶潛。他不屑案牘之勞形,蔑視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樂歸田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何等清逸,何等灑脫!他寧愿耕種田園,享受那自然的幽深之美,也不愿為了五斗米而喪失原則。陶潛的隱逸,使他飽享了生命的曲幽之景-同時也使他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去來兮辭》。
生活就是這樣:直達光明的頂峰,可以讓人領略雄奇;徘徊于深谷山林,可以讓人感受婉轉。兩種生活都是美的,兩種境界都是高的。立看排山倒海翻云覆雨是美的,坐看堂前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也是美的。大鵬扶搖而上九萬里是美的,閑云野鶴的清新淡雅也是美的。
人生的境界無論曲直,都有其別致的風韻。而如何選擇,決定權全在自己,因為路在自己的腳下!
人生哲理
、偃松埔皇r花,仔細觀賞,才能看到它的美麗;人生似一杯清茶,細細品味,才能賞出真味道。我們應該從失敗中、從成功中、從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凵钊缁,姹紫嫣紅;生活如歌,美妙動聽;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詩,意境深遠,絢麗多彩.
④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⑧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靈秀;人生就像一場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時。
⑨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馊松缫槐緯,應該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應該多一些昂揚的旋律,少一些憂傷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畫,應該多一些亮麗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調。
、仙钍且徊看蟀倏迫珪,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鐘,上緊發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
、腥松穆仿L而多彩,就像在天邊的大海上航行,有時會風平浪靜,行駛順利;而有時卻會是驚濤駭浪,行駛艱難。但只要我們心中的燈塔不熄滅,就能沿著自己的航線繼續航行。人生的路漫長而多彩:在陽光中我學會歡笑,在陰云中我學會堅強;在狂風中我抓緊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緊理想;當我站在中點回望,我走出了一條屬于我的生之路。
生活如虹
生活如虹.七彩紛呈。
如果你不能戊為翱翔的雄鷹,不用恕傷,你可以成為挺樂的小鳥。
如果你不能成為寬闊的大海,不要憂郁,你可以戊為緩緩的溪流。
如果你不能戊為嬌艷的花朵,不必自卑,你可以成為默默的小革。
不要因為春花的凋零而神傷,畢竟,春花點綴過春天:
不要因為夏雨的忽促而擔心,畢竟,夏雨拂去了灼熱;
不要因為秋夜的孤寂而嘆息,畢竟,秋夜帶來了涼爽;
不要因為冬日的塞冷而無奈,畢竟,冬日也有過暖陽:
不要因為生活的艱辛而氣餒,畢竟,快樂的時光就要來臨。
花蕊謝去,有青青的果實在枝頭;烏兒掠過,有長長的羽翼在藍天;碧水東流,有濕濕的印痕在河床;秋夜來臨,有黎明的曙光在醞釀。
不要因為親友的垂垂老去而傷感,不要因為事業的坎坷而徘徊。不要因為人生的風雨而退縮,不要因為摯友的背叛面煩惱。拼搏才有精神,奮斗才能崛起。懂得了這些,便懂得了生命的可貴。理解了人生的意義。
人生就是這樣無數次的徘徊與選擇,人生就要經過無數次的跌倒與爬起;人生就是拼搏,在拼搏中充實自己,相信自己,展示自己。
奮力拼搏,生活自然如虹,定會七彩紛呈。
《人生寓言》 篇13
教學反思更有利于教師的提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人生寓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人生寓言》教學反思一
反思一:激趣導入。在課文導入中,根據七年級學生好動活潑、爭強好勝的特點,我出示他們已讀過的寓言讓學生猜猜看,比比誰讀的寓言多,學生學習這則新課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被充分激發。為后面的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并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反思二: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要讓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兩篇寓言后,我分別設計了問題:你從這一則寓言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以及你能結合我們的生活體驗,說說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正所謂“保薦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你能結合古今中外中的事例來談一談你的看法嗎?沒有遭遇到厄運的人又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學生的發言充分的調動了他們的生活積累,寓言讓他們更深入的思考了他們的人生。他們的發言讓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的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的天地。生活是語文的教科書,每一天都是一頁語文的精巧閱讀。《白兔和月亮》僅僅作為寓言故事講是遠遠不夠的,還有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人生寓言》教學反思二
為了更快地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盡快適應新形勢下新教材、新教法和更為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的發展,在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指導幫助下,我于 9月16日的教研活動上主講了《白兔與月亮》的公開課,特總結如下:
一、能夠較好地落實新大綱“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從備課到講解,我從多方面去把握新大綱的精神,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尋求新大綱精神的著手處,力求做得更好。如在備課過程中,為了問題的設置更合理,更能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我向同事、同行討教以及從網絡傳媒方面交流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問題“諸神之王為何將月亮賜給白兔”,一方面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能用課文語言來回答;另一方面卻是給學生更大自主的空間,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有所聯系,從而進行一種合理的探索,使課文主題得到深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
二、能對課文進行一定層次的拓展和深化。對于初一的學生,課文的把握是比較重要的,但是也要培養一定的拓展性思維和聯想能力,問題“如果你是白兔,你會怎么做?”正是基于此才提出來的,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同學較好的交流意見,才能做出較成熟的看法和意見。
三、能很好的把握課文內容,教案設計較為合理。作為公開研究課,不僅僅要展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能力,更要提出新的問題,運用新的手法,因地制宜設計出符合實際的教案,才不失為一節合格的公開研究課。要本教案的設計中,我以問題相連式導入,通過環環扣住,形成一條鏈式體例,從一而終貫徹教學內容。這種設計既符合特區學生好動好想的特點,也是當前教學中較為流行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四、存在的不足和缺點。由于教案設計問題多,導致學生交流互動的時間過少,不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沒有很好的運用多媒體設備,生動展示教案的內容;對課堂進程的把握也因教學經驗不足而沒有老教師老到、成熟。今后我將多聽課、多請教老教師們,多和學生交流,努力充電,改進不足。
《人生寓言》教學反思三
我做了一些反思.其目的就在于總結經驗,更好的為今后教學服務.
1,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
寓言主要是通過故事的形式講述一些哲理.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觸這種體裁,但其實在小學階段他們已經讀過許多寓言.因此在課文導入中,我就從學生接觸過的寓言開始引入,充分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轉入文體介紹.初一學生好動活潑,因此在文章整體感知的環節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表演課本劇,雖然準備倉促,但他們的熱情被極大地調動,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為觀眾的同學,在看完表演后,整個班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因此我認為,教師必須準確地把握并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在學生學完了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設計了問題: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 你今天學習了這篇寓言, 你的人生觀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或變化 暢所欲言,有同學提到面對成績時應該有平和心態,有同學開始正確認識與好朋友交往的問題,還有同學提到了獨生子女如何面對父母的愛等,這些問題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著的煩惱,在這堂語文課中,這些頗有共鳴的困擾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3,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在這堂課上,我與學生一直處于"對話"的狀態,只有在師生的有效互動中,真正的民主課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生才能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當學生思考"有無得失之患"這道題時,剛開始十分困難,我提出了變換角色的假設 ,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進行啟發,當學生聯系自身談得失之患時, 我也說了同是獨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積極啟發他們,最后還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給學生,彼此共同領悟,共同進步!
我還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 我即時給予糾正.我還經常利用上課前五分鐘課進行一次小小的演講,每一次我都讓讓學生對演講者做出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
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同時,在整個備課過程中,備課組成員的相互啟發使得這堂課更為完善生動.
當然,本學期我也是第一次進行初中語文教學,對于新課標和新教材我還有很多需要向前輩們學習的地方.但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也將為此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