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
課文分析:《(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兩則寓言都是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并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寓意,學習概括寓意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
2,學習正確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3,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知識與能力目標)二、教學重點:
1,體會寓言的寓意,學會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點
3,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教學難點:
1,感受優美的語言,學習巧妙的構思
2,了解寓言的特點
四、教學方式: 朗讀、討論
五、課時分配: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英國作家蕭伯納有句名言“人生中有兩大不幸,一是沒有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二是得到他心愛的東西。”不知大家是否贊同?
(找兩位同學回答)
我和大家也有一樣的疑問。看來,肖伯納這句名言真有問題?今天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思考人生的兩大難題:如何對待幸與不幸。下面請大家隨著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走進他的《人生寓言》。
(板書課題:人生寓言)
(二)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恒》《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欲》《只有一個人生》《今天我活著》《愛與孤獨》等;譯著有《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偶像的黃昏》《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三)調動積累,了解寓言特點
1,什么叫寓言?
明確: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2,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3,說起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狐假虎威、丑女效顰)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來平時積累很重要。
(三)研讀討論《白兔和月亮》
1,生速讀《白兔與月亮》,要求:捕捉重要信息,能復述故事情節。
明確:有一只白兔是賞月的行家,每天夜晚都要來到林中草地心曠神怡地賞月,于是諸神之王就宣布月亮歸屬于她。可從此以后,她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整日患得患失,最后她請求諸神之王撤消了那個慷慨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