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再塑生命的人》導學案
學習目標1、 理解積累詞語;
2、了解海倫·凱勒的人生經歷及其品質;
3、 培養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
4、理解作者對莎莉文老師敬愛和感激的情誼!
學習重點:研讀課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學習難點:深入體會盲聾啞人的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學習時間: 一課時。
學習過程 :
預習檢查
一、導入:
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 ------馬克·吐溫
了解海倫
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生于亞拉巴馬州,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在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莎莉 文 老師的協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寫作,還學會了說話,上了大學,并且成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xx年,海倫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并于19xx年榮譽畢業。當年她和她的老師莎莉文合著的海倫的自傳<</font>我的一生>(又譯<</font>我生活的故事))發表,即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是什么原因讓她成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偉人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個病弱生命的頑強成長的足跡和引領她人生轉機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師.展示文題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傾訴了她對生活的禮贊。其中假定自己獲得視力后第一天凝視莎莉文的情節就充分表現了她的感念和尊敬。文中說:啊,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話,我該看些什么東西呢? 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著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的臉,當我還在孩稚時.她就來到我家,是她給我打開了外部世界。我不僅要看她的臉部的輪廓,為了將她牢牢地放進我的記憶,還要仔細研究那張臉,并從中找出同情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的形跡,她就是靠溫柔與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要從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她那經常向我顯示出的對于人類的同情心。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選編自<</font>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font>再塑生命><</font>親近自然><</font>關于“愛”的含義>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課文的主線十分清晰,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啟示世間真理,給我深切的愛”!
四、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3)莎莉 文 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
第二部分:(14-21)莎莉 文 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
第三部分:(22-39)莎莉 文 老師教“我”認識“愛”這個抽象事物 圍繞下面問題,
五、解決生字詞
搓捻 繁衍 遷徙 覓食 譬如 棲息 小憩 遨游 花團錦簇 冥思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