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教案(精選12篇)
《漏》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以及故事中“漏”的實際含義。
2、細致觀察畫面,對角色的心理活動進行猜測與推理,并大膽表述。
3、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萌發對民間故事的興趣。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故事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繪本圖書,在這本繪本圖書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師:老爺爺、老奶奶在干嘛?為什么抬頭?表情是什么樣?
3、師:到底發生了什么事讓爺爺奶奶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二、播放PPT,觀察圖片,了解故事。
1、出示圖片。師:看,有個什么動物呀?驢長的怎么樣?除了驢還有誰?
2、師講述故事第一段:從前有座驢背山,山腰間住著個王老漢,王老漢家養了一頭大胖驢。
3、出示圖片。師:這時,誰來了。還有誰?他會是誰呢?為什么是小偷?(瞧那賊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出示圖片。師:老虎和小偷看到了這么肥的的驢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兒講述,師貼圖。)
5、出示課件圖片。師:晚上。他們來了。老虎怎么來?(偷偷摸摸,趴著來的。)小偷怎么來?眼睛為什么向后看?(東張西望)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動作。)
6、出示圖片:老虎在干什么?(墻破了,挖墻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頂上,扒開屋頂)
7、出示圖片。王老漢被驚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點醒,半夢半醒)。奶奶說:。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嗎?從哪里看出來的。(什么情況下才抓這頭啊!)小偷呢?師講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動。
9、出示圖片。小偷掉那里?從哪里看出來?他們倆嚇的邊跑邊喊:“哎呀,是漏啊。”他們認為漏是什么?(旋風 石頭)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還想著大胖驢,一回頭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認為誰是漏,小偷認為誰是漏。遇到后她們心里怎么樣。
三、完整閱讀,找出故事的結局。
1、師:故事還沒有完,大胖驢被吃掉、偷走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這漏到底是什么呢?
2、師:這個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樣?真愚蠢真笨,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3、師:今天老師講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師示范書寫“漏”邊說邊講解漏子的結構。
活動反思:
這個繪本選自中國民間故事“漏”,為了貼切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特點,故事中的語言比較兒童化合生活化,其中的一些像聲詞,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既生動形象又能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在整個故事中“漏”作為貫穿故事始終的一條主線,因此孩子對“漏”其后的背景理解很重要。只有當孩子在相對熟悉的背景下理解故事時,才會投入到對些許不熟悉的情節邏輯中隱藏線索的察覺和思考之中。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已經很少接觸到房屋漏雨這樣的現象,對于“漏”雨缺少直觀的認識,所以要讓孩子先弄懂什么是漏。孩子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和其中的詼諧幽默之處。我在這個環節準備了玩沙的篩子,當孩子們分不清是“漏”還是“肉”時,我讓孩子觀察“沙子從篩子里漏下來的情景”,當我再問孩子們:“知道什么是漏了嗎?”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漏沙的漏”。
故事《漏》中有三處精彩的畫面,分別是情節推進發展的三個**段:一是小偷從屋頂緊張摔落到老虎背;二是小偷和老虎因為害怕狂奔撞樹后復又被雨淋后回頭的相視;三是最終滾落山坡后的直面相對。而這三幅圖中的僅有的人物語言分別就是三句話:哎呀,是漏呀!啊,“漏”又來了!“漏”啊!三句話在三種不同的情境下,三次分別從小偷和老虎的嘴里說出,一次比一次滑稽、一次比一次幽默、也一次又一次的將故事推向趣味的極致。
在活動的結尾,將漢字“漏”用畫圖的形式演繹出來:這是一個房子,外面下雨了,里面也有雨,這個字念什么?孩子們大聲地說:“漏”,激發孩子們對中國漢字的喜愛之情。如果我能在像聲詞,如:骨碌骨碌、悉悉索索、沙沙等地方插入相應的音效,可能會更加吸引孩子的感官。
小百科:漏是指物體由孔或縫透過。
《漏》教案 篇2
漏
教學目標:
1.認識脊、顛、旋等9個生字,學寫漏、喂、胖等13個生字。指導寫好喂、賊兩個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賊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
教學難點:
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故事。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 同學們喜歡讀故事嗎?為什么喜歡?
【設計意圖:學生都喜歡讀故事,引導他們回憶曾經讀過的故事,發現故事的特點,比如故事里的動物會說話,故事里的人物很可愛,故事的情節很有趣等等,喚起學生讀故事的興趣。】
2.出示課題。(漏),老師要跟大家一起學一篇有趣的故事——《漏》,這個故事的題目很特別,只有一個字,但是這篇故事卻很長,需要我們慢慢讀,請看預習提示:
(1)借助注音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認讀思考:老爺爺和老婆婆說的漏,是指——;老虎和賊認為“漏”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合作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脊背胸脯窟窿翻山越嶺走南闖北旋風
預設點『』:
(1)“脊背”的“脊”應讀三聲。
(2)“窟窿”第二個字讀輕聲。
(3)“顛”這個字的讀音要注意,應讀diān,不要讀錯。
3.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7.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8.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9.指導書寫“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寫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筆畫。提示“漏、喂、賊、狼、抱、膠、偏”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胖、驢、粘”也是左右結構的字,但這幾個字左右相當,“莫、架”是上下結構,下面的橫要寫得長一些,能夠托住上面的部分。“厲”是半包圍結構,寫得時候要注意里面是“萬”而不是“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再讀故事
1.老爺爺和老婆婆說的漏,是怕(漏雨)
2.老虎和賊認為“漏”是一種特殊的東西,怪物、可怕的動物等,所以用引號引起來。
3.師提問:同是漏,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這個有趣的故事,那回憶一下,
這個故事里除了有老爺爺、老婆婆、老虎、賊、還有誰?(小胖驢)誰能看著黑板,給大家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
老爺爺、老婆婆養了一頭,老虎、賊啊都惦記。
老虎和賊正在,卻聽老婆婆說怕。
它們聽見趕緊,一直到了。
賊下樹,虎回走,它倆樹下,嚇得大喊啊!
驢圈里,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頂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嘗試回憶文章,將主要內容補全,為后面的復述故事做準備。】
二、理清層次,梳理文意
同學們小小年紀卻這么厲害,老師給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內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內容補全,真是太會讀書啦!
1.學習1-2段,感受小胖驢的誘人
老師對小胖驢很感興趣,特別想知道小胖驢長什么樣,誰能給老師講講?(生講)
文:從前,有一戶人家:一個老爺爺,一個老婆婆,還喂著一頭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驢。
師:除了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這小毛驢的哪個部位最誘人?(肚子圓圓的)
師:看看這胖胖的小毛驢,這么誘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賊想賣個好價錢……
【設計意圖:欣賞圖片,直觀感受小胖驢的誘人,想象老虎和賊的垂涎欲滴。】
2.學習3-5段,“偷”。
所以他們都要去偷『』,終于有一天,他們要行動了,誰接著講?(2生講)
它們好厲害,一會兒就挖了個窟窿,小毛驢危險了,很快就要成為老虎的盤中餐,成為賊的搖錢樹了,關鍵時刻,誰接著講?(兩生講)
就這樣,幾句對話就讓小胖驢轉危為安。
文:老爺爺說:“好像有什么聲音在響?”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師范讀)
賊蹲在屋頂上想:走南闖北我什么都聽過。就是沒聽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師范讀)
老虎趴在驢圈里想:翻山越嶺我什么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師范讀)
我們來分角色讀讀,誰來當老爺爺?誰來當老婆婆?老虎呢?賊呢?老師來當旁白。
你看看,賊和老虎本事好大,賊走南闖北什么都聽過,老虎翻山越嶺,什么都見過,他們卻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覺得在老虎和賊眼里這厲害的“漏”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眼睛、什么樣的牙齒……
【設計意圖:感受老婆婆這句話的重要及老虎和賊的反應,想象老虎和賊眼中“漏”的可怕,帶學生更深層次的走入情景。】
3.學習6-12段,“逃”
他們越想越害怕,就想趕緊逃,可別讓“漏”捉到,誰來講講他們是怎么逃的?(兩生講)
文: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
它們為什么這么遠拼命的跑?(它們覺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著呢)而且,賊覺得這個漏跑得真快,跟旋風一樣,一刻也不停;老虎覺得這個漏抓的真緊,就像粘膠一樣,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們跑過……跳過……穿過……
它們就這樣一直跑到了歪脖樹,誰來講講這幅圖(“砰”一聲,老虎撞到樹上;“嗵”一聲,賊跳上樹,還掉了一只鞋子。)這一幅呢?(好險吶)
文:老虎一邊往前跑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賊一邊往上爬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
【設計意圖:圖片欣賞,想象老虎和賊奔跑時的驚慌失措,解脫時的如釋重負,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圖片,鍛煉口語表達。】
4.學習13-18段,“遇”
他們就這樣放棄了嗎?沒有,誰接著講
說的真好,老虎還想吃小胖驢,就往回走,賊還想偷小胖驢去賣錢,就要下樹,結果他們又在樹下相遇了,(圖片,小偷一回頭,老虎一抬頭,都嚇得大喊“哎呀,漏又來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軟,咕嚕咕嚕滾下山)
你瞧瞧,這一晚上,他們冒著雨,跑啊跑,跑過山,跑過河,還撞過樹,賊成什么樣了?老虎呢?(描述圖片)
你們把自己當成老虎和賊……大喊一聲“漏啊!”然后都嚇昏了過去。
【設計意圖:經過一晚上的折騰,老虎和賊都疲憊不堪,賊衣衫破爛,老虎也沒了往日的威風,如此這般都是因為“漏”。】
5.學習19-20段,小胖驢
文:天快亮了,小胖驢在驢圈里安安穩穩地吃著干草。(師范讀)
老爺爺和老婆婆從炕頭上坐了起來。滴答,滴答—他們抬頭看看屋頂—唉,說怕漏,偏又漏雨了!
總結:同學們,看看黑板,老爺爺和老婆婆說漏,是怕屋頂漏雨,結果卻嚇跑了老虎和賊,這叫做“歪打正著”;老虎和賊聽到‘漏’,嚇得到處跑,這叫“作賊心虛”,整整一個晚上,小毛驢都在驢圈里安安穩穩地待著,這樣“安然無恙”
【設計意圖:老虎和賊的狼狽與小胖驢的悠閑形成對比,可怕的“漏”與屋頂漏雨形成對比,感受老虎和賊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復述文章
1.復述:讀完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場景,誰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續寫:你想對老爺爺和老婆婆、老虎和賊、小胖驢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復述故事的能力,從有趣的故事中獲取一定的知識,發揮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書設計:
漏
老爺爺老婆婆 漏歪打正著
小胖驢 安然無恙
老虎賊 “漏”做賊心虛
《漏》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欲望,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判斷能力。
2、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系。
3、培養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用飲料瓶制作的沙漏若干。
2、鉆有不同漏洞的瓶蓋若干。
3、記錄單、筆若干。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探究沙漏速度與漏口多少的關系。
難點:制作一個比原來流的快的沙漏。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沙漏
1、認識沙漏,并提出猜測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用一種新的工具來玩沙,你們看!
這是沙漏,它是由兩只粘在一起的瓶子組成的,下面的一個瓶子里有沙。請你們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過來,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2、幼兒操作,進行論證
(1)、操作
師:到底誰猜的對呢?請你們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試一試,玩一玩。
(2)、交流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誰愿意來告訴大家?
那么,沙是從哪里漏下來的?
(3)、小結
師:原來沙是從瓶蓋上的洞口流下來的,看看,它有幾個洞?哦!有兩個洞!
(師打開一只瓶子讓幼兒觀察瓶蓋是否真的有洞,數數有幾個,引發孩子的探究興趣。)
(二)、制作沙漏
1、設疑討論
師:那么,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沙流的快一些呢?(幼兒討論)
2、實驗交流
⑴、進行實驗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個做好的沙漏,還有一個裝有沙子的瓶子,一個空瓶和蓋子,要請你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做一個比原來沙漏流的快的沙漏,并進行記錄。
老師要提醒你們,制作的時候把你們選的蓋子先旋在裝有沙的瓶子里,然后將空瓶倒著再旋在蓋子上。
(幼兒和同伴合作,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教師觀察幼兒的實驗情況,如幼兒是否把自制的沙漏和原來的作了比較,詢問孩子為什么采取這種方法。)
⑵、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是怎么做的?你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嗎?誰愿意來告訴大家?(結合記錄單)
⑶、再次實驗
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⑷、師生共同總結:原來洞口多了,可以使沙子流的多,時間花的少,所以速度就快了。
(三)、引發新問題
今天,小朋友都開動腦筋制作了一個比原來漏的快的.沙漏,那么你有辦法制作一個比原來漏的慢一些的沙漏嗎?
等到區域活動時,我們再來制作,好嗎?
《漏》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1、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畫面。2、大膽想象,樂意幫助故事中的爺爺奶奶設計一座新房子。3、體驗朋友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樂趣。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漏》 繪畫紙 蠟筆三、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① 師:小朋友們這本書你們看過嗎?(出示繪本<<漏>>)② 師:這本書的題目叫什么?2、播放課件,讓孩子們一邊跟著講述一邊用動作表現出來。①“漏”是什么意思?故事里的小偷、老虎為什么聽到“漏”都要跑呢?②老奶奶、老爺爺的房子為什么要“漏”?③老奶奶、老爺爺住著“漏”的房子,你感覺怎么樣?④你有什么辦法來幫助老爺爺、老奶奶?3、為故事中的老爺爺老奶奶設計新房子。(1)幼兒作畫,教師巡回輔導。(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畫一座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房子。4、展示作品。(1)把漂亮的房子送給爺爺奶奶。(2)送時想一句好聽的話,讓爺爺奶奶高興。5、整理桌面,結束。 《漏》這個故事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情節,我們下次再來畫一畫好嗎?
《漏》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脊、顛、旋等9個生字,學寫漏、喂、胖等13個生字。指導寫好喂、賊兩個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賊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
教學難點:
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故事?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喜歡讀故事嗎?為什么喜歡?
【設計意圖:學生都喜歡讀故事,引導他們回憶曾經讀過的故事,發現故事的特點,比如故事里的動物會說話,故事里的人物很可愛,故事的情節很有趣等等,喚起學生讀故事的興趣。】
2.出示課題。(漏),老師要跟大家一起學一篇有趣的故事——《漏》,這個故事的題目很特別,只有一個字,但是這篇故事卻很長,需要我們慢慢讀,請看預習提示:
(1)借助注音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認讀思考:老爺爺和老婆婆說的漏,是指——;老虎和賊認為“漏”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合作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脊背、胸脯、窟窿、翻山越嶺、走南闖北、旋風
預設點:
(1)“脊背”的“脊”應讀三聲。
(2)“窟窿”第二個字讀輕聲。
(3)“顛”這個字的讀音要注意,應讀diān,不要讀錯。
3.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7.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
8.生字組詞,鞏固識字。
9.指導書寫“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寫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筆畫。提示“漏、喂、賊、狼、抱、膠、偏”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胖、驢、粘”也是左右結構的字,但這幾個字左右相當,“莫、架”是上下結構,下面的橫要寫得長一些,能夠托住上面的部分。“厲”是半包圍結構,寫得時候要注意里面是“萬”而不是“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再讀故事
1.老爺爺和老婆婆說的漏,是怕(漏雨)
2.老虎和賊認為“漏”是一種特殊的東西,怪物、可怕的動物等,所以用引號引起來。
3.師提問:同是漏,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這個有趣的故事,那回憶一下,
這個故事里除了有老爺爺、老婆婆、老虎、賊、還有誰?(小胖驢)誰能看著黑板,給大家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
老爺爺、老婆婆養了一頭,老虎、賊啊都惦記。
老虎和賊正在,卻聽老婆婆說怕。
它們聽見趕緊,一直到了。
賊下樹,虎回走,它倆樹下,嚇得大喊啊!
驢圈里,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頂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嘗試回憶文章,將主要內容補全,為后面的復述故事做準備。】
二、理清層次,梳理文意
同學們小小年紀卻這么厲害,老師給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內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內容補全,真是太會讀書啦!
1.學習1-2段,感受小胖驢的誘人
老師對小胖驢很感興趣,特別想知道小胖驢長什么樣,誰能給老師講講?(生講)
文:從前,有一戶人家:一個老爺爺,一個老婆婆,還喂著一頭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驢。
師:除了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這小毛驢的哪個部位最誘人?(肚子圓圓的)
師:看看這胖胖的小毛驢,這么誘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賊想賣個好價錢……
【設計意圖:欣賞圖片,直觀感受小胖驢的誘人,想象老虎和賊的垂涎欲滴。】
2.學習3-5段,“偷”。
所以他們都要去偷,終于有一天,他們要行動了,誰接著講?(2生講)
它們好厲害,一會兒就挖了個窟窿,小毛驢危險了,很快就要成為老虎的盤中餐,成為賊的搖錢樹了,關鍵時刻,誰接著講?(兩生講)
就這樣,幾句對話就讓小胖驢轉危為安。
文:老爺爺說:“好像有什么聲音在響?”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師范讀)
賊蹲在屋頂上想:走南闖北我什么都聽過。就是沒聽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師范讀)
老虎趴在驢圈里想:翻山越嶺我什么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師范讀)
我們來分角色讀讀,誰來當老爺爺?誰來當老婆婆?老虎呢?賊呢?老師來當旁白。
你看看,賊和老虎本事好大,賊走南闖北什么都聽過,老虎翻山越嶺,什么都見過,他們卻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覺得在老虎和賊眼里這厲害的“漏”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眼睛、什么樣的牙齒……
【設計意圖:感受老婆婆這句話的重要及老虎和賊的反應,想象老虎和賊眼中“漏”的可怕,帶學生更深層次的走入情景。】
3.學習6-12段,“逃”
他們越想越害怕,就想趕緊逃,可別讓“漏”捉到,誰來講講他們是怎么逃的?(兩生講)
文: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
它們為什么這么遠拼命的跑?(它們覺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著呢)而且,賊覺得這個漏跑得真快,跟旋風一樣,一刻也不停;老虎覺得這個漏抓的真緊,就像粘膠一樣,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們跑過……跳過……穿過……
它們就這樣一直跑到了歪脖樹,誰來講講這幅圖(“砰”一聲,老虎撞到樹上;“嗵”一聲,賊跳上樹,還掉了一只鞋子。)這一幅呢?(好險吶)
文:老虎一邊往前跑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賊一邊往上爬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
【設計意圖:圖片欣賞,想象老虎和賊奔跑時的驚慌失措,解脫時的如釋重負,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圖片,鍛煉口語表達。】
4.學習13-18段,“遇”
他們就這樣放棄了嗎?沒有,誰接著講
說的真好,老虎還想吃小胖驢,就往回走,賊還想偷小胖驢去賣錢,就要下樹,結果他們又在樹下相遇了,(圖片,小偷一回頭,老虎一抬頭,都嚇得大喊“哎呀,漏又來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軟,咕嚕咕嚕滾下山)
你瞧瞧,這一晚上,他們冒著雨,跑啊跑,跑過山,跑過河,還撞過樹,賊成什么樣了?老虎呢?(描述圖片)
你們把自己當成老虎和賊……大喊一聲“漏啊!”然后都嚇昏了過去。
【設計意圖:經過一晚上的折騰,老虎和賊都疲憊不堪,賊衣衫破爛,老虎也沒了往日的威風,如此這般都是因為“漏”。】
5.學習19-20段,小胖驢
文:天快亮了,小胖驢在驢圈里安安穩穩地吃著干草。(師范讀)
老爺爺和老婆婆從炕頭上坐了起來。滴答,滴答—他們抬頭看看屋頂—唉,說怕漏,偏又漏雨了!
總結:同學們,看看黑板,老爺爺和老婆婆說漏,是怕屋頂漏雨,結果卻嚇跑了老虎和賊,這叫做“歪打正著”;老虎和賊聽到‘漏’,嚇得到處跑,這叫“作賊心虛”,整整一個晚上,小毛驢都在驢圈里安安穩穩地待著,這樣“安然無恙”
【設計意圖:老虎和賊的狼狽與小胖驢的悠閑形成對比,可怕的“漏”與屋頂漏雨形成對比,感受老虎和賊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復述文章
1.復述:讀完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場景,誰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續寫:你想對老爺爺和老婆婆、老虎和賊、小胖驢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復述故事的能力,從有趣的故事中獲取一定的知識,發揮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書設計:
27.漏
老爺爺、老婆婆、漏、歪打正著
小胖驢、安然無恙
老虎、“漏” 、作賊心虛
《漏》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說出自己覺得的最有意思的內容。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物的發展順序復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體會故事的趣味性,能說出自己覺得的最有意思的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借助提示復述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課題,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教師簡介民間故事的含義。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根據民間故事改寫的。(板書課題,學生齊讀)下面我們就一起閱讀,了解民間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明確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檢查識字情況。
(1)課件出示字詞。(帶注音)
(2)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領讀、開火車讀)
(3)課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亂原來順序的字詞。(領讀、男女合作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和同學交流。(小組交流,代表發言,師總結)
(1)老公公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老虎和賊。
(2)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
(3)老虎甩掉賊,賊躥上樹。老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
(4)賊和老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5)老公公老婆婆再說“漏”。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部分,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故事的趣味性。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3.交流一: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1)快速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標注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2)小組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4.交流二:老公公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老虎和賊。
(1)課件出示:老虎趴在驢圈里想:“翻山越嶺……莫非‘漏’比我還厲害?”
賊蹲在屋頂上想:“走南闖北……莫非‘漏’比我還厲害?”
(2)老虎和賊聽了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對話會怎樣想呢?(賊和老虎都很害怕)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朗讀,讀出老虎和賊的疑惑和膽怯)4.老公公和老婆婆口中的“漏”是指的什么?老虎和賊理解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四、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會寫字。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寫好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寫一撇;“賊”字不要少寫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寫好;注意“厲”和“歷”的區別)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指名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上節課,我們了解到老虎和賊被老公公和老婆婆口中說的“漏”給嚇跑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二、走進課文,深入探究
1.交流三: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
師過渡: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這時看到前邊有棵歪脖老樹。老虎和賊會想些什么呢?
(1)課件出示:老虎想:“‘漏’真厲害……得把它蹭下來,好逃命。”
賊也想:“‘漏’真厲害……到樹跟前,得想法躥上去,好逃命。”
(2)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老虎和賊想擺脫“漏”的迫切心情。
(3)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他們都想盡快地擺脫“漏”,他們都擺脫“漏”了嗎?
2.交流四:老虎甩掉賊,賊躥上樹。
(1)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詞語“終于”感受老虎和賊擺脫“漏”以后如釋重負的心情。
(2)老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詞語“連忙”“趕緊”,感受老虎和賊又一次遇到“漏”以后驚慌的心情。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交流五:賊和老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齊讀課文第18自然段,抓住詞語“驚慌”,感受老虎和賊當時的狼狽樣子。
4.交流六:老公公老婆婆再說“漏”。
(1)教師范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互相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3)教師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話可不能只聽一半,不然會鬧出大笑話。
5.分角色朗讀全文。
三、拓展交流,練習復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對文中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說點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2)你想對文中的老虎和賊說點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2.練習復述。
(1)默讀課文,借助課后示意圖和文字提示,按照地點變化的順序復述這個故事。
(2)舉手自薦復述課文,師生評議。
[教學板書]
漏——漏雨老公公、老婆婆談論
漏——怪物老虎和賊誤解
[教學反思]
《漏》是根據閩南民間故事《虎怕漏》改寫的,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地讀把握課文內容,從質疑引路、用心傾聽、樂于表達、主動探察等四個方面感悟故事的趣味性。總之,通過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會質疑、會傾聽、會表達、會探究。
《漏》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準8個生字,會寫13個會寫字。
2.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開頭、發展、結尾、經過,感受故事的奇處環生,說說故事中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
3.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民間故事的藝術特點,體會民間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
4.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借助提示復述課文。
5.激發學生熱愛民間故事,激發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民間傳說的藝術特點,體會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借助提示復述課文;激發學生熱愛民間故事,激發學生閱讀民間故事的興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課題,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并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通稱,有的地方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征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系,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敘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
2.學生閱讀,了解民間故事。
3.說說你都讀過或聽過那些民間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
4.聯系自己讀過或聽過的民間故事,想一想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①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②口頭傳播,民間故事大都以口頭形式傳播。③情節夸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愿望。④多采用象征形式, 內容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民間故事就像所有優秀的作品一樣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并不局限于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
5.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根據民間故事改寫的。板書課題:漏,學生齊讀。)下面我們就一起閱讀,了解民間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一)明確初讀要求。
(課件出示)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二)檢查識字情況。
1.課件出示會認字(帶注音)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
2.課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亂原來順序的會認字。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
3.課件出示會認字所在的詞語。
婆婆 脊背 盜賊 莫非 顛倒 粘膠 旋風 縱身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教師隨機抽取,學生搶讀。
(3)指名上講臺,教師讀,學生指。
4.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二)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會寫字。
1.指名讀,其他學生相機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
2.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一邊讀一邊說說寫好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賊”字不要少寫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寫好;注意“厲”和“歷”的區別。)
4.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1.讀拼音,寫詞語。
lòu shuǐ
( )
wèi lǘ
( )
lì hài
( )
zhān jiāo
( )
jǐ bèi
( )
zòng shēn
( )
2.比一比,組詞語。
胖( )伴( )
狼( )浪( )
抱( )飽( )
偏( )遍( )
莫( )漠( )
賊( )賤( )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和同學交流。
2.小組交流,根據課后提示理清課文層次。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1)老爺爺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1-9自然段。)
(2)虎馱著賊,賊騎著虎。(10-11自然段。)
(3)虎蹭賊,賊上樹。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12-17自然段。)
(4)賊和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18自然段。)
(5)老爺爺老婆婆再說“漏”。(19-20自然段。)
4.再讀課文,繼續了解課文內容。
四、作業:把課文讀通順、讀連貫。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指名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開火車朗讀課文。
3.教師評議,導入學習。
二、走進課文,深入探究。
1.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根據學生情況重新劃分學習小組。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部分,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故事的趣味性。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3.小組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評議并引導交流。
4.交流一: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1)快速瀏覽課文,在課文中標注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時間:從前;地點:山腳下;人物:老爺爺、老婆婆、虎、賊。)
5.交流三:老爺爺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
(1)故事發生時的天氣情況怎樣?(下著蒙蒙小雨。)為什么寫當時的天氣情況?(為下文寫“漏”做了鋪墊。)
(2)這部分課文出了描寫當時的天氣情況,還描寫了什么?(老爺爺和老婆婆的語言,虎和賊的心理活動、動作等。)
(3)這樣的天氣虎和賊來這里做什么?
山上住著一只老虎,山下住著一個賊。老虎嘴饞,一心想著吃這頭小胖驢,賊手癢,一心想著偷這頭小胖驢。
(4)老爺爺和老婆婆說了什么?
老爺爺說“好像有什么聲音在響?”
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導朗讀,讀出老婆婆的無奈。)
(5)如果當時你就在窗外,你以為“漏”是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6)老虎和賊聽了老爺爺和老婆婆的對話會怎樣想呢?
老虎趴在驢圈里想:“翻山越嶺我什么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
賊蹲在屋頂上想:“走南闖北我什么都聽過,就是沒聽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
(指導朗讀,讀出虎和賊的疑惑和膽怯。)
(7)接著發生了什么?虎和賊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嚇得渾身發抖,賊聽得腿腳發軟。賊心里害怕,腳下一滑,撲通從屋頂的窟窿里跌下來,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會有東西掉下來,心想“壞事,‘漏’捉我來了!”撒腿就往外跑。
賊栽得昏頭轉向,一摸是個毛乎乎的東西,心想:“壞事,‘漏’等著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指導朗讀,讀出虎和賊的驚慌失措和狼狽。)
(8)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6.交流三 :虎馱著賊,賊騎著虎。
(1)談話過渡: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老爺爺和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板書:老爺爺和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板書: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
(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這時看到前邊有棵歪脖老樹。老虎和賊會想些什么呢?
老虎想:“‘漏’真厲害,像粘膠一樣,貼住我了。到樹跟前,得把他蹭下來,好逃命。”
賊也想:“‘漏’真厲害,旋風一樣,停都不停,一定是馱到家再吃我。到樹跟前,得想法竄上去,好逃命。”
(3)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虎和賊想擺脫“漏”的迫切心情。
7.交流四:虎蹭賊,賊上樹。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
(1)談話過渡: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老爺爺和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虎馱著賊,賊騎著虎,他們都想盡快地擺脫“漏”,他們都擺脫“漏”了嗎?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板書:虎蹭賊,賊上樹。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
(2)虎蹭賊,賊上樹: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詞語“終于”感受虎和賊擺脫“漏”以后如釋重負的心情。
(3)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詞語“連忙”、“趕緊”感受虎和賊又一次遇到“漏”以后驚慌的心情。
(5)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8.交流五:賊和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齊讀課文第18自然段,抓住詞語“驚慌”感受虎和賊當時的狼狽樣子。(板書:賊和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9.交流六:老爺爺老婆婆再說“漏”。
(1)老師范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板書:老爺爺老婆婆再說“漏”)
(2)互相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3)教師小結:
①感受一:閩南語言的藝術效果
課文是根據流行于閩南漳州地區的一則《虎怕漏》的民間故事改寫的,故事的內容從開頭、發展、結尾、經過,確實讓人驚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結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絕。
整篇故事的轉折之處從老婆婆無意中講出口的一句苦嘆:“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為這個“漏”,竟然把一只兇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獸之王老虎嚇得如此的凄慘。著實令人感嘆有些語言應用方面的誤打誤撞還能夠幸免一場大災,這是閩南語言的魅力所在,就因為一個“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處環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當中只占了極小的部分,整個故事卻因它而奇趣生輝,實在不簡單!
閩南方言在平常時的應用中,在生活中,有時無意中會應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顯示出誤打誤撞出其不意的結局,卻也顯得相當神妙和富有深刻意義。這些,也許正是閩南方言所發揮的藝術效果。
②感受二:不要只聽半句
閱讀鏈接《只聽半截話的灰灰》
小白兔灰灰是個急性子,聽話只聽半截,另半截全憑自己胡猜。為此媽媽不知批評了他幾次,可他總是不改。
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兒園前,聽到收音機里說“今天天氣晴……”就高高興興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兒園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們怎么都帶著小傘?我知道了,他們一定沒聽今天的天氣預報。
誰知,中飯后,風刮起來了,不一會天空就烏云密布,浙淅瀝瀝下起雨來。該離園了,小朋友都打著傘走了,灰灰因為沒帶傘,只好等媽媽來接。
路上,灰灰告訴媽媽:“媽媽,今天的天氣預報錯了!”媽媽說:“天氣預報沒錯,是你只聽了半截話。收音機里說,今天天氣晴轉陰,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說,聽話要聽完整!”一聽媽媽又嘮叨開了,灰灰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
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門口玩,小鵝白白急匆匆地跑過來,說:“灰灰,灰灰,你媽媽出車禍了……”灰灰一聽,“哇”的一聲哭了,轉身就跑去找爸爸。一進爸爸辦公室的門,灰灰就哭起來:“爸爸,爸爸,不好了,媽媽被車撞死了。”爸爸一聽,拉起灰灰就往醫院跑。半路上只看見小鵝白白攙著兔媽媽走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呀,小兔灰灰又只聽了半截話,小鵝白白本來要告訴灰灰的是:“你媽媽出車禍了,不過還好,只是擦破點皮,她讓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聽了前半截話,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鵝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媽媽了。
爸爸嚴肅地對灰灰說:“孩子,你看,只聽半截話害得媽媽‘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將來不定會出什么更大的錯呢!”小兔灰灰低下了頭說:“以后我再也不聽半截話了。”
10.分角色朗讀全文。
1.照樣子寫詞語。
(1)翻山越嶺(含有動詞)
(2)走南闖北(含有椅子反義詞)
(3)安安穩穩(AABB)
三、拓展交流,練習復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對文中的老爺爺和老婆婆說點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2)你想對文中的虎和賊說點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2.練習復述。
(1)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哪部分內容你覺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
(2)舉手自薦復述課文,師生評議。
4.學生練習復述全文。
2.按照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給下面的說法排隊。
( )老爺爺老婆婆再說“漏”。
( )老爺爺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
( )賊和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 )虎馱著賊,賊騎著虎。
( )虎蹭賊,賊上樹。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民間故事,如貓狗結怨、老鼠嫁女等。
課堂小結
[教學板書]
漏
(1)老爺爺老婆婆說“漏”,嚇跑了虎和賊。
(2)虎馱著賊,賊騎著虎。
(3)虎蹭賊,賊上樹。虎和賊樹下相遇,滾下山坡。
(4)賊和虎以為對方就是“漏”,都嚇昏了過去。
(5)老爺爺老婆婆再說“漏”。
[教學反思]
《漏》教學反思
《漏》是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根據閩南民間故事《虎怕漏》改寫的,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地讀把握課文內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
一、質疑引路
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積極思維而獲取知識。在學習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體驗學習中如何發現問題,體驗問題解決后的成功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用心傾聽
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聽者會聽。“學會傾聽”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要細心。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要從課堂上的點滴入手,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別人在發言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認真傾聽,老師在講解時也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從小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樂于表達
中年級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問題時要說完整的話,培養學生課堂上的口頭表達能力,再就是培養學生學會發言、積極發言。同時,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中敢于發言、樂于說話、善于表達。
四、主動探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學習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識字方法的探究到對課文延伸的探討都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去揣摩朗讀時應運用不同的語氣。整節課都是師生合作,自主參與的一種學習過程。
總之,通過教學,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會質疑、會傾聽、會表達、會探究。
《漏》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濃、淡墨的形式繪畫故事“漏”中有趣的畫面。
2.樂意大膽講述,感受故事的詼諧。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上次我們一起看了哪本故事書?(電腦上出示故事封面圖畫)
你最喜歡小電腦里的哪一張圖畫?為什么喜歡?
你覺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師請兩到三位幼兒回答。)
二、交代課題
師:今天,老師用國畫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畫面畫了下來,請你們來看一看。(出示已貼在黑板上面的范畫)
師:哪些地方用了濃墨?(輪廓,線條用的是濃墨)
淡墨呢?(里面暈染用的是淡墨)
仔細觀察一下這幾幅畫,他們的方法都一樣嗎?
師:那我們在畫的時候,你覺得怎么樣使畫面變得更有趣呢?
1. 大胖驢的肚子要畫的大大的。
2. 老虎看見大胖驢的時候,表情怎么樣?(皺著眉頭)小偷呢?(牙齒都露出來了)
3. 骨碌骨碌滾下山的速度很快,變成了兩個圈圈。老虎的圈圈畫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畫的小一些。
師:讓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吧。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小狼豪沾濃墨站起來跳舞,大狼毫喝飽淡墨躺下來畫。
四、教師講評
1.說說自己的畫
師:你畫的是什么?你覺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別人的畫
師:你覺得他畫的有趣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五、整理、結束課時
師:漏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畫面,下次我們再來畫一畫,好嗎?
《漏》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感知沙子的流動性。
2.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兩兩相同的礦泉水瓶若干(瓶口大小不一)、沙子、秒表
制作方法
(1)兩個相同的礦泉水瓶為一組,在其中一個礦泉水瓶中裝入適量的沙子。
每組瓶子中裝入的沙子數量不變。
(2)分別將每組礦泉水瓶的瓶口相對并用透明膠帶扎緊,可以在瓶身做簡單的裝飾,沙漏即制作完成。
實驗操作
(1)請幼兒倒轉一組沙漏,觀察沙子的流動,記錄沙子流完的時間。
(2)請幼兒同時倒轉多個瓶口大小不等的沙漏,比較它們流完的不同時間。
(3)教師在制作沙漏時,用剪刀在瓶蓋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兩個或三個洞
(4)在同時倒轉沙漏的過程中,請幼兒觀察、比較瓶蓋眼大小與沙子流速的關系。
指導建議
1.定期檢查沙漏,避免沙漏漏沙。
2.可以請幼兒自選沙漏進行比賽,看誰的沙漏沙子流得速度快,提醒幼兒要同時倒轉沙漏,確保實驗效果的準確性。
3.注意引導幼兒觀察沙子的流速,并能記錄觀察到的結果。
4.鼓勵大班幼兒自制沙漏。
5.搜集資料向幼兒介紹沙漏的`歷史,知道沙漏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
《漏》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脊、顛、旋等9個生字,學寫漏、喂、胖等13個生字。指導寫好喂、賊兩個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賊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趣味。
教學難點:
借助示意圖復述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學生:預習故事。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喜歡讀故事嗎?為什么喜歡?
【設計意圖:學生都喜歡讀故事,引導他們回憶曾經讀過的故事,發現故事的特點,比如故事里的動物會說話,故事里的人物很可愛,故事的情節很有趣等等,喚起學生讀故事的興趣。】
2.出示課題。(漏),老師要跟大家一起學一篇有趣的故事——《漏》,這個故事的題目很特別,只有一個字,但是這篇故事卻很長,需要我們慢慢讀,請看預習提示:
(1)借助注音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認讀思考:老爺爺和老婆婆說的漏,是指——;老虎和賊認為“漏”是——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小組合作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嶺? 走南闖北 旋風
預設點:
(1)“脊背”的“脊”應讀三聲。
(2)“窟窿”第二個字讀輕聲。
(3)“顛”這個字的讀音要注意,應讀diān,不要讀錯。
默讀課文,并思考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復習生字,指導寫字
課件出示生字,自由練讀。生字組詞,鞏固識字。指導書寫“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寫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筆畫。提示“漏、喂、賊、狼、抱、膠、偏”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胖、驢、粘”也是左右結構的字,但這幾個字左右相當,“莫、架”是上下結構,下面的橫要寫得長一些,能夠托住上面的部分。“厲”是半包圍結構,寫得時候要注意里面是“萬”而不是“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再讀故事
1. 老爺爺和老婆婆說的漏,是怕(漏雨)
2. 老虎和賊認為“漏”是一種特殊的東西,怪物、可怕的動物等,所以用引號引起來。
3.師提問:同是漏,因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這個有趣的故事,那回憶一下,
這個故事里除了有老爺爺、老婆婆、老虎、賊、還有誰?(小胖驢)誰能看著黑板,給大家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
老爺爺、老婆婆養了一頭( ),老虎、賊啊都惦記。
老虎和賊正在( ),卻聽老婆婆說怕( )。
它們聽見趕緊( ),一直到了( )。
賊下樹,虎回走,它倆樹下( ),嚇得大喊( )啊!
驢圈里,(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頂( )啦!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人物關系,嘗試回憶文章,將主要內容補全,為后面的復述故事做準備。】
二、理清層次,梳理文意
同學們小小年紀卻這么厲害,老師給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內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內容補全,真是太會讀書啦!
1.學習1-2段,感受小胖驢的誘人
老師對小胖驢很感興趣,特別想知道小胖驢長什么樣,誰能給老師講講?(生講)
文:從前,有一戶人家:一個老爺爺,一個老婆婆,還喂著一頭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驢。
師:除了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這小毛驢的哪個部位最誘人?(肚子圓圓的)
師:看看這胖胖的小毛驢,這么誘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賊想賣個好價錢……
【設計意圖:欣賞圖片,直觀感受小胖驢的誘人,想象老虎和賊的垂涎欲滴。】
2.學習3-5段,“偷”
所以他們都要去偷,終于有一天,他們要行動了,誰接著講?(2生講)
它們好厲害,一會兒就挖了個窟窿,小毛驢危險了,很快就要成為老虎的盤中餐,成為賊的搖錢樹了,關鍵時刻,誰接著講?(兩生講)
就這樣,幾句對話就讓小胖驢轉危為安。
文:老爺爺說:“好像有什么聲音在響?”老婆婆說:“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師范讀)
賊蹲在屋頂上想:走南闖北我什么都聽過。就是沒聽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師范讀)
老虎趴在驢圈里想:翻山越嶺我什么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莫非‘漏’比我還厲害?(師范讀)
我們來分角色讀讀,誰來當老爺爺?誰來當老婆婆?老虎呢?賊呢?老師來當旁白。
你看看,賊和老虎本事好大,賊走南闖北什么都聽過,老虎翻山越嶺,什么都見過,他們卻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覺得在老虎和賊眼里這厲害的“漏”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眼睛、什么樣的牙齒……
【設計意圖:感受老婆婆這句話的重要及老虎和賊的反應,想象老虎和賊眼中“漏”的可怕,帶學生更深層次的走入情景。】
3.學習6-12段,“逃”
他們越想越害怕,就想趕緊逃,可別讓“漏”捉到,誰來講講他們是怎么逃的?(兩生講)
文:老虎馱著賊,賊騎著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斷了,顛得賊骨頭架都快散了。
它們為什么這么遠拼命的跑?(它們覺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著呢)而且,賊覺得這個漏跑得真快,跟旋風一樣,一刻也不停;老虎覺得這個漏抓的真緊,就像粘膠一樣,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們跑過……跳過……穿過……
它們就這樣一直跑到了歪脖樹,誰來講講這幅圖(“砰”一聲,老虎撞到樹上;“嗵”一聲,賊跳上樹,還掉了一只鞋子。)這一幅呢?(好險吶)
文:老虎一邊往前跑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賊一邊往上爬一邊想:“終于甩掉‘漏’了!”
【設計意圖:圖片欣賞,想象老虎和賊奔跑時的驚慌失措,解脫時的如釋重負,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圖片,鍛煉口語表達。】
4.學習13-18段,“遇”
他們就這樣放棄了嗎?沒有,誰接著講
說的真好,老虎還想吃小胖驢,就往回走,賊還想偷小胖驢去賣錢,就要下樹,結果他們又在樹下相遇了,(圖片,小偷一回頭,老虎一抬頭,都嚇得大喊“哎呀,漏又來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軟,咕嚕咕嚕滾下山)
你瞧瞧,這一晚上,他們冒著雨,跑啊跑,跑過山,跑過河,還撞過樹,賊成什么樣了?老虎呢?(描述圖片)
你們把自己當成老虎和賊……大喊一聲“漏啊!”然后都嚇昏了過去。
【設計意圖:經過一晚上的折騰,老虎和賊都疲憊不堪,賊衣衫破爛,老虎也沒了往日的威風,如此這般都是因為“漏”。】
5.學習19-20段,小胖驢
文:天快亮了,小胖驢在驢圈里安安穩穩地吃著干草。(師范讀)
老爺爺和老婆婆從炕頭上坐了起來。滴答,滴答—他們抬頭看看屋頂—唉,說怕漏,偏又漏雨了!
總結:同學們,看看黑板,老爺爺和老婆婆說漏,是怕屋頂漏雨,結果卻嚇跑了老虎和賊,這叫做“歪打正著”;老虎和賊聽到‘漏’,嚇得到處跑,這叫“作賊心虛”,整整一個晚上,小毛驢都在驢圈里安安穩穩地待著,這樣“安然無恙”
【設計意圖:老虎和賊的狼狽與小胖驢的悠閑形成對比,可怕的“漏”與屋頂漏雨形成對比,感受老虎和賊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復述文章
1.復述:讀完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場景,誰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講講這個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續寫:你想對老爺爺和老婆婆、老虎和賊、小胖驢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復述故事的能力,從有趣的故事中獲取一定的知識,發揮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書設計:
27 漏
老爺爺 老婆婆 漏 歪打正著
小胖驢 安然無恙
老虎 賊 “漏” 作賊心虛
《漏》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漏》,了解故事中角色關系和語言特點,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學習按故事情節進行猜測,能用合適的語句表達。
3、感受故事中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畫面和文字,對中國民間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重點難點
1、了解故事中角色關系和語言特點(重點)
2、學習按故事情節進行猜測,能用合適的語句表達。(難點)
活動準備
課件《漏》,毛筆、紙、宣紙。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活動
出示圖2:畫面中為什么要畫一只破碗呢?猜猜這個破碗是有什么用?
(除了碗可以用來...,還可以用來干什么呢?)
這只碗到底有什么用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二、分段講述,猜測情節
1、出示圖3,教師講述:從前有座驢背山,山腰間住著王老漢,王老漢家養了一頭大胖驢。
2、出示圖4
(1)提問:一天,誰發現了王老漢家的大胖驢?(輔助提問:這是個怎樣的人?看看他的樣子、表情他會是誰呢?你是怎么知道他是小偷?)它們會怎么想?
(2)請幼兒猜測故事的內容。
(3)教師講述:聽聽它們是怎么想:山上的老虎看見了,心里想:那大胖驢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見了,心里想:那大胖驢一定能買個好價錢。
3、出示圖5
(1)提問:到了晚上,老虎和小偷都來了。它們是怎么來的?(偷偷摸摸、輕手輕腳)
(2)幼兒學習動作: 偷偷摸摸地走到中間,輕手輕腳地回到椅子上。
(3)教師講述:這天晚上,沙沙沙、嗒嗒嗒,老虎輕手輕腳地爬到王老漢家,小偷偷偷摸摸地走到王老漢家。
4、出示圖6
(1)提問:它們又是怎么做的?
(2)幼兒根據畫面講述。
(3)教師講述:悉悉索索、悉悉索索,小偷扒開了屋頂,老虎挖開了墻腳。
5、出示圖7
(1)教師講述:王老漢被驚醒了:“咦!什么聲音?”“管它是賊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太婆說。
(2)提問:你們聽明白了嗎?老太婆最怕什么?漏是什么?(再想想,什么是漏呢?)
6、出示圖8
(1)提問:老虎和小偷聽明白了嗎?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2)教師講述:我們一起來聽聽老虎和小偷是怎么想的,他們想得哪里不一樣呢?老虎想:“我走南闖北這么多年,還從沒碰到過漏,難道這家伙比我還厲害?”小偷想:“我翻山越嶺這么多年,還從沒碰到過漏,難道這家伙比我還厲害?”
(3)提問:這兩句話哪里不一樣?翻山越嶺、走南闖北什么意思?(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4)教師小結:剛才我們說了這么多話,才能把它的意思表達清楚。咱們中國人很厲害,很聰明,就用了四個字就表達清楚了,“走南闖北”和“翻山越嶺”都是我們中國的成語。以后你們上小學后還會學會更多的成語。
7、出示圖9
(1)提問:看,發生什么事?你猜小偷會摔倒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2)幼兒猜測。
(3)教師講述:媽呀!嘩啦!小偷嚇得腿下一滑,“撲通”一聲摔了下來,剛好掉在了老虎的背上。老虎也嚇了一跳。
8、出示圖10
(1)教師講述(快速):哎呀,是漏呀!哎呀,是漏呀!
(2)提問:這里要講得快?還是講得慢?為什么?
三、閱讀情節,續編猜想。
1、師:接下來小偷會怎么想?老虎會怎么想?后面又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樣,一起來編一編故事的后半部分。
2、逐頁出示圖11-13,教師講述:
老虎馱著小偷拔腿就跑,跳過了驢背山,跳過了驢背崗,拐過了驢背灣。嘭!嗵!一頭撞到了大樹上!好險啊!小偷想:這個“漏好厲害啊!像旋風一樣,顛得我骨頭都要散架了;好險啊!老虎想:這個漏好厲害!像石頭一樣壓得我的心都要蹦出來了。
3、提問:老虎和小偷覺得“漏”是什么?為什么老虎覺得它象石頭?小偷覺得它象旋風?
四、觀看畫面,了解結局
1、我們一起看看后面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2、看完后,說說:你認為哪一張最有趣最好玩,說說它講了什么?
3、教師講述后半部分:這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嘩啦啦……”那大胖驢一定能賣個好價錢!—小偷被雨一淋,清醒了許多,想想不甘心,還是要回去偷驢。那大胖驢一定很好吃——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許多,想想不甘心,還是要回去吃驢。可是,小偷一回頭——啊,“漏”又來了!老虎一抬頭——啊,“漏”又來了!小偷一心只想著:快逃!快逃!老虎一心只想著:快逃!快逃!不料——小偷手一松:骨碌骨碌;老虎腿一軟:骨碌骨碌。一齊滾下了山坡。兩人面對面:“漏”啊!“漏”啊!他們都嚇昏了過去……
五、揭示秘密,引出題目。
1、教師講述故事結尾: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嘀嗒,嘀嗒。哎——怕漏雨,偏偏又漏了!!
2、提問:原來,它們最怕的漏是什么?(屋漏)現在知道這只碗有什么用了?
3、故事的名稱叫什么?(漏)出示封面。
六、解讀漢字,了解民間故事。
1、師:這個“漏”字,是用什么筆寫的?
筆、墨、宣紙是中國古代人用來書寫的工具。現在,老師來寫這個字。這個字是三點水的偏旁,旁邊像一個屋頂,下面有什么字?(雨)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說明怎樣?(漏)對,咱們中國的文字真了不起,一個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學問。我們馬上要上小學了,可以學到更多的漢字了。
2、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3、了解民間故事。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對,這是個中國民間故事,民間故事就是從很早很早以前流傳到現在的故事。民間故事里還有很多這么好聽、有趣的故事,下次我們再來講。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都十分的濃厚,活動也比較貼合幼兒的你年齡特點,教具的準備以及幼兒的回答都是十分貼合故事的,唯一的不足是教師在幼兒說出猜測后,出現了重復幼兒話語的問題,沒有及時總結提升,下次也會努力的去改進。
《漏》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在老師的引導下,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他人的經驗。
二、活動準備
小圖書人手一本
三、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圖書內容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新的圖書《漏》,想不想來看看這本
書里講了什么?
2.師:請小朋友自己看書,一邊看一邊在心里講一講書里的故事。
3.幼兒自主閱讀,師個別詢問指導:書里有誰?他們想來干什么?是什么
時候?……
(二)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故事內容
1.師:誰來說說這本書里講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爺爺家里去偷驢。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驢。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是小偷?
幼:我看見他從墻后面鉆出來的,電視里的小偷都這樣賊頭賊腦的樣子。
2.師講述故事第一第二頁:從前有座驢背山,山腰間住著一個王老漢,王老漢家養了一頭大胖驢。這天晚上,小偷來了,老虎也來了。
3.師: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師:王老漢發現了,會說什么呢?(師講述該頁內容。)
5.師: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幼兒一起學老虎和小偷的話:啊!漏啊!
6.師: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濕了,老虎又會怎么想?
7.師講述圖書最后兩頁: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
偏又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