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親情》——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引導學生體悟親情,體諒父母苦楚,架一座家長與學生互相溝通之橋,增進學生對親情的珍愛,拉近家長與學生心與心的距離
活動緣起: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子女,自幼深受寵愛,在心理上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對親情較為麻木,此外,初一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思想較為叛逆,且與父母之間往往會出現代溝,而因此造成的諸多不良影響,讓人為之動容遺憾,一個連親情都不懂得珍視的孩子極為冷漠的。而且也極有可能誤入歧途,故增進子女與父母間的了解,使學生體悟親情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設計本次班會活動
組織者:班委會,班主任
活動地點:教室
參加人員:全體學生
活動準備:
1、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歸納
2、搜集與主題相關的歌曲制作課件
3、編演情景劇《父與子》《田世國捐腎救母》
活動程序:
學生齊唱滿文軍的《懂你》
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
女:一曲婉轉的《懂你》,道出了多少為人子女者的心聲。
男:慈愛的父親、母親給予我們生命,為我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女:面對十幾年的養育之恩,你可懂得感恩?
男:面對十幾年的諄諄教導,你可能深切領悟?
合:讓我們傾心“體悟親情”與父母心靈交匯,揭開親情的面紗,敞開心扉,發出源自心底的聲音。
(稍停)男:現在我宣布:八年一班“體悟親情 心靈交匯”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此次班會之前,分別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
男:當問及“與父母相處過程中,最讓人厭煩的是什么”時,大家談出了內心的苦楚與對父母的不解,讓我們來聽一聽這些聲音。
(四、五名同學自由談)
女:父母為什么會嘮叨呢?為什么他們會整日里反復重復那幾句早已將耳膜洞穿的話呢?
男:因為他們擔心,擔心我們學習成績下降,擔心我們迷戀網吧,擔心我們交友不慎,同學們,當你厭煩于父母的嘮叨時,請靜下心來,想一想父母的初衷,相信你會體諒父母的嘮叨。
女:問卷調查中,74.29%的同學最近有挨打的經歷,父母亦坦言承認動手打過子女,有很多類似的事情在我們身邊發生,請看情景劇《父與子》
女:男孩憤然離家出走了。同學們對此事件有何評價呢?孰對孰錯,你們期待事態怎樣發展呢?(生自由發言)
哪:讓我們繼續欣賞,共同期待完滿的結局(繼續演《父與子》)
男:事情的結局讓人欣慰,同學們可否知道打我們的同時,我們的父母也同樣飽受煎熬,痛苦萬分,讓我們共同聆聽金老師以飽含慈母深情的語調誦讀畢淑敏的文章《孩子,我為什么打你》品味母親的情懷。
(班主任誦讀文章)
女:打與不打都是愛,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男:讓我們共同欣賞《母親》,于歌聲中回顧父親、母親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
女: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搭起了一座學生與家長心靈溝通的橋梁,在分析問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幾則十分感人的父母的心里話,讓我們共同傾聽。
(學生讀幾則)
男:父母為兒女付出許多,反過來兒女又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中提出這樣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已經被問了千百年的問題,一個兒子用行動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請看情景劇《田世國捐腎救母》
(演出情景劇《田世國捐腎救母》)
人物安排:
田世國、田世國弟弟、田世國的母親、醫生朱同玉
場景:
病房內外:
布局:病房內椅子一排(供母親臥及兒子坐)一桌子(貼有病房二字)
劇情:旁白:
一個普通人,他的名字叫田世國,入選XX年感動中國,緣于他的一顆震撼人心的孝子之心。厄運降臨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操勞一生的母親患了尿毒癥,面對母親的病痛,子女為之揪心。為了救母親,田世國毅然決定捐腎救母。
此劇中人物有:田世國、田世國的弟弟,田世國的母親,醫生朱同玉
劇情從得知母親的病情開始(田世國的弟弟上場開演)
(病房外):
田世國弟弟:(打電話)“哥,你快回來吧,媽媽…媽媽生病了,是尿毒癥,怎么辦呢?”(哽咽著說)
(關上電話,蹲在地上,手捂著頭)
(田世國上臺),拍弟弟肩,弟弟抬頭見到哥哥,站起,
弟弟:哥,媽媽…(二人相視無語,雙手緊握)
片刻過后,
田世國:別難過了,媽媽的病情千萬不能對她講實情,否則她情愿放棄,也不會讓咱們背上負擔。
弟弟:哥,我明白。
(兄弟二人進入病房)
田世國的母親:(躺在床上,見二人進門,一邊掙扎起身,一邊說),世國你回來了。
(二人迎上去,扶起母親,坐在母親兩側)
田世國:媽,剛才我去見過醫生了,醫生說您這只是小毛病,養一端時間就會好了。
母親:你們工作都那么忙,我又給你們填麻煩了。
弟弟:只要您身體好,我們比什么都高興。
母親:我有些口渴。
田世國:好的,您喝點兒水(拿出水瓶往瓶蓋中倒一點兒水遞給母親)。
母親:真好喝!
兄弟二人頭側到一邊擦淚,強忍淚水,弟弟接過瓶蓋
(醫生朱同玉上場)看到水瓶
醫生:老太太這病不能多喝水!
母親:我沒喝,只喝一點潤一下喉嚨。
醫生:這方面可得多注意,另外現在老人的危險期雖然已經過了,但是以后定期做透析,每周兩次,每次五個小時。
田世國:知道了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