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父母的微笑-感恩主題班會
(甲) 謝謝各位老師、家長的光臨!《為了父母的微笑》——初一361班感恩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乙) 首先請聽詩朗誦《愛的奉獻》,有請 同學。
愛的奉獻
這是心的呼喚,
這是愛的奉獻,
這是人間的春風,
這是生命的流源,
在沒有新的沙漠
在沒有愛的荒源
死神也望而卻步
幸福之花處處開遍
啊。。。。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啊。。。。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乙)謝謝 同學。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可是我們很多人早已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愛,接受別人的幫助,并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不斷接受父母給予我們的無私的愛,但我們早已麻木在父愛母愛之中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聽聽這位辛酸父親的來信吧! 有請 同學。
親愛的兒子: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里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了。從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到掛蚊帳縫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的確,你考上大學,你爸媽確實為你驕傲。雖然現今的大學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這畢竟是你爸媽幾十年的夢想。……然而,你的驕傲卻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份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你說你學習很忙,沒時間寫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時代的女同學,卻能收到你洋洋灑灑幾十頁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從收發室門口過,我和你媽看著你熟悉的字,卻不能認領。那種痛苦是咋樣的,你知道嗎?
后來,隨著你讀二年級,這種痛苦煎熬逐漸少了,據你那位高中同學說,是因為你談戀愛了。其實,她不說我們也知道,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后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當時,正值你媽下崗,而你爸微薄的工資,顯然不夠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廳。在這樣的狀況下,你不僅沒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來了一封長信,大談別人的老爸老媽如何大方。你給我和你媽心上戳了重重一刀,還撒了一把鹽。最令我傷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這之前,我在報紙上已看到這種事情。沒想你也同時看到這則新聞,一時間相見恨晚,及時嫻熟地運用這一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雖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沒發作,但從開學到今天,兩個月里,我一想到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經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交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親
(甲)謝謝 同學。同學們,在我們對這樣的大學生嗤之以鼻的時候,想想我們又是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的呢?(提示:向父母提過要求沒有?父母答應了嗎?沒有答應時,自己心里怎么想的?)
學生自由發言。
(甲)你是否不顧父母勸阻,長時間上網,荒廢功課; 放學遲遲不愿回家,貪玩。 經常“煲電話粥” ;你是否還會不愿與父母外出,或長時間看電視,或與父母爭吵等情況?
有以上情況的請舉手。如果你有以上,父母會如何懲罰自己?請同學們講講并說說被懲罰后的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被父母懲罰,責罵,或者打,你會覺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請聽當代作家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請 同學朗讀。
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有一天與朋友聊天,我說,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當紅衛兵,我也沒打過人。我還說,我這一輩子,從沒打過人……你突然插嘴說:媽媽,你經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靜很靜。那一天我繼續同客人談了很多的話,但所有的話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執的一問,仿佛爬山虎無數細小的卷須,攀滿我的整個心靈。面對你純正無瑕的眼睛,我要承認: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打過一個人。不是偶然,而是經常,不是輕描淡寫,而是刻骨銘心。這個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時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豆莢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點兒輕微地碰撞,將你稚弱的生命擦傷。我為你無日無夜地操勞,無怨無悔。面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離開的那一天。
你像竹筍一樣開始長大。你開始淘氣,開始惡作劇……對你摔破的盆碗、拆毀的玩具、遺失的錢幣、污臟的衣著……我都不曾打過你。我想這對于一個正常而活潑的兒童,都像走路會跌跤一樣應該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