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學會“感恩”
女兒已經上高中。每當女兒取得好成績時,父母不是先夸獎他,而是首先提醒女兒:無論取得什么樣的榮譽,都離不開你身邊的同學老師父母親人。從小教她學會了感恩,讓周圍人都來分享自己的快樂。孩子每當教師節,她都會寄一張賀卡給曾經教過她的老師們,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每次參加比賽得了獎,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她都沒忘記給老師報個喜。
今天,在獨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在“獨”的家庭氛圍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質環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東西似乎是理所當然,難以培養孩子“分享的觀念”和“感恩的心”。有的家庭吃飯時最好的菜讓孩子一人獨吃;看電視遙控開關由孩子主宰;家里來了小客人,孩子竟不容許媽媽把食品送給客人分享。
從小培養孩子感恩分享,這不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健康的心態,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現代文明的體現。在家庭里父母對子女之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做子女不僅接受來自父母之愛,更應懂得愛的反饋和回報。只有學會分享,將來在學校里、社會上,才能更好地與周圍人相處和合作。因為將來的社會不僅是競爭的社會,更是合作的社會。
感恩是人的一種美德,教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感激養育他們的父母,感激給予他們各種知識的老師,感激給予他幫助的同學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哪怕是那些點點滴滴。
教孩子學會感恩,首先讓孩子從感謝父母開始,要讓孩子知道,即使是來自父母那最簡單的衣食,最質樸的關懷,也無不傾注了父母對他們的辛勞和熱愛。這種愛是獨一無二的。這樣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理解并愛父母。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礎。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系中,坐標的原點是“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一切的關系都是由主體“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尊重他人、社會、自然、知識,在自己與他人、社會相互尊重以及對自然和諧共處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展現、發展自己獨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學會做人的支點;感恩讓世界這樣多彩,感恩讓我們如此美麗!
“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讓孩子知道感謝愛自己、幫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