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親恩”主題班會
“念親恩”主題班會 營口高中 王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判斷一個人善惡最基本的標準是看他是否孝敬父母,孝道使一切善行和美德變得真實可靠。講求孝道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懂得感恩更是當代青少年道德觀的重要方面。營口高中長期以來一直把“慈孝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學校不失時機的利用晨會、班團會等教育主陣地,以觀看錄像、學習交流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下面,僅以一次班會為例,展示“慈孝教育”的成果。 一、背景 2010年5月11日是母親節,也是進行“慈孝感恩教育”的好時機。校團委在節前做了大量的宣傳布置工作。先是以海報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母親節的來歷、意義,又以《致母親一封信》的形式為天下的母親送祝福,最后向學生發出倡議:我當一天家,體會母親的辛苦并寫下感受。我想,學生有了思想認識的提高,經歷了做家務的實踐過程,如果能把各自的體會在班會上交流,讓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得以升華,那么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在第二天下午組織學生召開以“念親恩”為主題的班會。 二、過程描述 (一)準備過程 我和班委成員共同商議班會的過程環節,擬定主持人,在廣泛閱讀學生體會的基礎上篩選出優秀篇章,課上交流。 (二)實施過程 1、主持人開場白:央視有一則公益廣告。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看到母親為奶奶洗腳的情景后,吃力的端著一盆水,用稚嫩的嗓音說:“媽媽,洗腳。”這則廣告不知感動過多少人,這就是孝道,中華的傳統美德,綿延數千年,亙古不變。“母親節”剛剛過去,你為母親做了什么么?又有什么體會呢?讓我們敞開心扉共同感悟母愛。(樂曲:秋日的私語) 2、同學發言 姜同學:星期天,我和媽媽去買菜了,媽媽平時省吃儉用,為了給我補充營養卻不顧昂貴的價格,為我買了好多吃的。我拎了幾個大袋子,回家后手上被細細的塑料繩勒出許多青紫的勒痕。我想,媽媽每天都要為了我絞盡腦汁做好這些瑣事,真是很累啊! 余同學:我也做家務了,只是我把做事順序弄顛倒了。我先擦灰,后掃地,效果不理想。不過,媽媽很高興,還夸我長大了,懂事了。我真的很慚愧,父母每天都在為我辛勞,為我服務,我做的太少了。 主持人: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次積累了經驗,下次肯定做的會更好。 佟同學:我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父母每月要攢下一部分錢做為我上大學的費用。剩下的錢已經不多了,還要供家用,但為我花錢卻從不吝惜。有時,我都想把吃晚飯的錢省出來貼補家用。每晚9點,不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校門前總有母親在等我,盼我、接我回家,這份恩情我一生也報答不了。現在,只能把它轉化為學習上的動力。 主持人:你很體諒父母,我覺得身邊的一些拿父母錢任意揮霍的同學聽了你的話會為之汗顏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回憶自己成長的歷程,母愛總會時刻浮現在眼前。縱使兒女成家立業,仍然牽腸掛肚,不能釋懷。這就是父母之愛,無止境之愛。讓我們共同欣賞一組鏡頭。 (多媒體:展示父母由年輕漸漸變老卻始終關愛孩子的圖片,配樂) 衣同學:圖片很溫馨很感人,我昨天做得不太好。星期天想給媽媽做早餐,可是媽媽比我起的更早。想做頓晚餐,媽媽加班到很晚才回來。我的想法沒有實現。前一段,我因車禍受傷住院,我對母愛的體會更深了。車禍發生的當晚,我因驚恐一夜沒睡,媽媽既后怕又心疼,不停的流淚。一夜沒合眼。她說,我是她最大的精神寄托,如果我真有什么閃失,她也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住院的一段時間,媽媽既要照顧我,又要忙工作,憔悴了很多。我覺得,珍愛生命是對母愛最大的回報。 主持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講的就是要感恩,要回報。羔羊跪乳,烏鴉反哺,銜環結草,以報恩德。回報母愛的方式又很多,懂得感恩的人生才是豐富、快樂的人生。 王同學:我們男孩子不太善于表達,有些話說不出來。我昨天給父母各寫了一封信,因為我覺得父親也不易。我沒什么文采,只是說了心中所想。聽爸說,媽讀了我的信哭了,說兒子長大了。我還有一個想法,回報父母的愛不能等條件都具備了才做,要從現在做起,堅持做下去。 主持人結束語:人的一生可以錯過很多東西,萬萬不能錯過回報父母恩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悔恨。母親節一年一次,回報母愛卻應該天天去做。讓我們一起在生活中感悟親情,回報親情。 (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三、分析反思 整個班會是在沉默、淚水和掌聲中度過的,我也曾幾度被感動的熱淚盈眶。同學們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感動著,反思著,成熟著。這種自我教育的班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要勝過長輩空洞的理論說教,它會在同學們的成長中留下鮮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