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課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
(徐匯中學姚紅老師提供)
第31課 戰爭的爆發與擴大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過程、“靜坐戰”、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列顛之戰。知道蘇德戰爭爆發的必然性和重要影響。知道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及其影響。(二)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地圖,分析法西斯國家的戰略企圖。通過分析史料,加深對重大歷史事件發生背景、造成影響的認識。(三)情感態度價值觀認清對法西斯邪惡勢力妥協、退讓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充分理解惟有團結一切和平力量,才能有效制止、避免戰爭。二、各欄目的參考答案(一)練習與測評1. 試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地擴大的。(1)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2)德國突襲波蘭;(3)德國滅亡法國等國;(4)德國空襲英國;(5)蘇德戰爭爆發;(6)太平洋戰爭爆發。2. 分析戰爭初期法西斯國家是怎樣運用“閃電戰”的,并聯系實際戰例予以說明。在德波戰爭、蘇德戰爭等一系列戰爭中,德國都運用了所謂的“閃電戰”,這一方式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都是法西斯國家采取偷襲方式發動的;(2)被侵略國家損失慘重;(3)都使反法西斯國家的隊伍跳躍式壯大;通過與法西斯國家的艱苦斗爭,我們深刻意識到:對待反動勢力,只有聯合一切和平力量才能有效避免受到侵害。(二)探索與爭鳴珍珠港遭受偷襲后的那個晚上,英國首相丘吉爾說“我們總算贏了”,而后安然入睡。丘吉爾這樣說的原因何在? 因為珍珠港事件的發生,使美國從此將完全作為同盟者與英國等國并肩作戰,共同打敗法西斯。有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加入,法西斯國家的滅亡也就理所當然了。
第32課 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知道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原因、過程和重大意義。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性戰役。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及其影響。(二)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史料,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從而初步探討如何盡早結束戰爭的有效政治辦法。 通過對比兩次世界大戰,分析世界戰爭爆發的根源以及避免戰爭爆發的有效對策。(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從殘酷的歷史教訓中認識到協商解決國際爭端、避免戰爭、維護和平的歷史重要性和緊迫性。二、各欄目的參考答案(一)練習與測評1、歸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原因與過程。原因:法西斯勢力是企圖稱霸世界的邪惡勢力,它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敵人,也是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的對手,更是人類社會進步道路上的巨大絆腳石,只有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聯合起來,才能捍衛世界和平和人類的根本利益。主要過程:(1)協約國武裝干涉蘇俄;(2)英國、法國、美國實行綏靖政策,試圖“禍水東引”;(3)英國提供德國突襲蘇聯的情報給蘇聯;(4)蘇德戰爭爆發,英、美表態支持蘇聯;(5)蘇、美、英締結三國協定;(6)《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 2、試分析納粹德國在軍事上是怎樣從優勢轉為劣勢的。(1)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雖然被迫棄掉了全部裝備輜重,然而卻畢竟保留了有生力量,以致他們隨時都會重新具有抵抗德軍對英國本土發起入侵的能力,甚至還可能重新越過海峽,卷土重來,沒有1940年的盟軍在敦克爾刻的順利大撤退,就沒有后來1944年的盟軍在諾曼底順利進行的大規模登陸。2)由于德軍沒能在不列顛之戰中徹底打垮英國, 所以被迫修建了漫長的大西洋壁壘,處于兩線作戰,使得英國成為了一把高懸在北大西洋上的利劍始終威脅著第三帝國。(3)1941年12月25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使得美國也加入了這場戰爭,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化。(4)在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中德國失敗。(5)1942-1943年間德軍遭遇挫折: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使德國在軍事上從優勢轉為劣勢了。(二)探索與爭鳴對美國于1945年在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這一歷史舉動,有些人贊成,有些人反對,杰出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當初寫信給羅斯福建議試制原子彈,此時也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參考答案:第一種: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因為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雖然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加快了二戰的結束,但造成了十幾萬日本無辜平民的傷亡,是不人道的。同時,開啟了人類使用核武器的先例,對戰后世界格局產生了消極影響。第二種:贊同美國使用原子彈,因為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雖然造成了十幾萬日本無辜平民的傷亡,但是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滅亡,加快了二戰的結束,減少了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傷亡,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第三種:戰爭是把雙刃劍。美國對日使用原子彈,有很多負面影響;美國對日不使用原子彈,也有很多不利方面。這確實是個兩難的選擇。所以,我們要慎戰,珍惜和平,使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