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
識記:瓦特研制成功“萬能蒸汽機”;電力的發現與發展;第一臺計算機的發明;互聯網的誕生與發展。
理解:“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到來的必然性,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
運用:探究科學思想與科學發展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問題探究、歷史比較等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社會的發展需要技術革命;電力的發現與發展是幾代科學家努力的結果,樹立繼承發揚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觀念;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動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辟的時代被稱為“電氣時代”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課:人類社會是不斷由低級向高級向前發展的,而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又無一不是以生產力的發展作為先導的。生產力的每一次巨大飛躍,都會帶動人類社會發生歷史性變化,在人類史上,截至目前總共發生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其中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第三次科技革命則是帶來了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時代……
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
1、背景:
(1)17世紀末,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18世紀中期,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進行生產成為可能。
(3)18世紀中期,英國通過殖民擴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市場迅速擴大;
(4)18世紀中期,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
2、過程:
(1)18世紀60年代,瓦特研制出新蒸汽機;
(2)80年代,瓦特又制成聯動式蒸汽機------“萬能蒸汽機”
3、瓦特蒸汽機問世的意義:
a 解決了工業發展中的動力問題。
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開動蒸汽機,就可根據需要建立工廠,不再受河流的限制。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生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形成。
b 促使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地展開,出現了發明和使用機器的熱潮。
瓦特蒸汽機應用于運輸業中,導致蒸汽輪船和機車出現,交通運輸業發生了徹底變化,人們的交往更加方便,經濟和文化聯系也日益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c 推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最偉大的發明。蒸汽機的廣泛利用,使英國到處建立起大工廠。在工業化進程中,形成了許多工業城市,那些高聳入云的煙囪,噴出縷縷煙霧,龐大的廠房,發出隆隆的轟鳴,打破了原來中世紀田園生活的恬靜──歷史已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d 造成了環境污染。
二、電氣時代的出現
1、背景:科學家對電的不懈研究
a 18世紀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造出避雷針;
b 19世紀初意大利科學家伏特發明電池;
c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d 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有線電報;
e 1867年德意志科學家西門子發明發電機和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