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2、 電氣時代的到來
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各種各樣使用電力的新發明紛紛涌現,徹底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發電機和電動機相繼問世,使電力開始用于帶動機器,隨后,電燈、電話、電車、電影和無線電報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電力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制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而新機器的發明和制造,反過來也推動了電力的廣泛應用。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3、電力取代蒸汽動力成為工業發展重要動力的原因
a 發電機的完善和改進;
b 長距離輸變電技術的成熟;
c 電力的優勢(方便、便宜、能量大)。
4、意義
(1)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高:
瓦特蒸汽機出現后,機器生產在幾乎所有工業部門得到迅速發展,而蒸汽動力驅動的輪船和火車又使交通運輸更加便捷,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發電機的發明及其他電氣技術的應用,使機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業部門涌現出來,生產技術也更加先進。工業革命出現了新的技術革命浪潮,內燃機、汽車、合成化工技術、規模化的煉鋼技術等相繼發明出來,促進了工業的迅速發展。
(2)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的改變:
資產階級由于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實力日益強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3)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蒸汽機出現以后,形成了新的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更加繁榮而且日益重要。電氣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
1、信息傳播變革的歷程。
a 造紙術改變了信息的載體;
b 印刷術加快了信息傳播,擴大了傳播的范圍;
c 電子媒介改變了人類信息存儲和加工的方式,使信息傳播加快,信息獲得更為便捷。
2、互聯網的誕生:
(1)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誕生。
(2)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處于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需要加緊了對信息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推動了互聯網的產生。
(3)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world wide web),音譯為萬維網。
3、互聯網的功能和特點
一般認為,以紙質為媒介的報紙是第一媒體,以電波為媒介的廣播是第二媒體,以圖像為媒介的電視是第三媒體。而互聯網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信息的文化載體,這種以數字化的方式存儲、處理和傳播,以比特為計量單位的電子媒介被人們稱為“第四媒體”。
網絡媒體具有界面直觀、音色兼備、鏈接靈活和高速傳輸的特點。是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的顯著標志。
3、影響
(1)積極影響:
a 互聯網推動了信息化社會的到來;
b 信息經濟在世界各地全面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c 傳統產業也借助互聯網提高管理水平,并通過全球營銷和采購擴大市場;
d 改變工作方式,人們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樂趣;
e 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擴大交往,網上購物網絡聊天等。
(2)消極影響:
a 垃圾信息和網絡安全等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安全;
b 各國之間圍繞互聯網的競爭造成世界更加動蕩不安。主要是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優勢傳輸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c 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網上虛擬世界,同時互聯網上有害信息,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