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電子教材 > 高二語文電子教材 > 12一剪梅(通用11篇)

12一剪梅

發布時間:2023-07-15

12一剪梅(通用11篇)

12一剪梅 篇1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歸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12一剪梅 篇2

  李清照

  教學目標:

  1. 把握李清照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

  2. 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讀文句品味音韻美、賞析意境美

  2.把握李清照詞的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展示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張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知人論世

  通過提問,讓學生自己述說他們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關她的故事,然后教師小結

  明確: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與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李詞工于造語,善于創意出新。擅用白描,創立了雅而不難、易而不俗,生活氣息濃郁的“易安體”。后人有《漱玉詞》輯本。

  后人對她的評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

  李清照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白雨齋詞話》)

  2.這首詞在黃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趙明誠出外求學后,李清照抒寫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瑯寰記》說;“易安結縭末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

  三、品味音韻美

  1.聽朗讀帶

  2.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誦讀指導

  明確:把握節奏。《一剪梅》是雙調,每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四拍,形式上與七律相近,節奏整齊。所不同的是,它的雙數句被分解成兩小句,每小句四字。這兩小句有時意思直貫而下,如“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有時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甚至可用疊韻,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讀前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要短一些;讀后一種四字句,兩句間停頓稍長,以造成懸念,突出下句內容的重要性。從整首詞來看,單數句應讀得緩慢、悠長,雙數句可以讀得輕快短促,這就有了對比。

  3.全班齊讀

  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問題設計: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讓老師體味到了一種回環往復的音韻之美。是什么原因讓我們體會到了這種美?

  明確:音韻美的形成,一是因為本詞的押韻,一韻到底并且都押平聲韻,造成舒緩委婉的藝術效果;二是因為詞人擅用對仗,使節奏明快、和諧、上口。

  四、賞析意境美

  1《白雨齋詞話》中說:“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者”,你能說出它好在哪里嗎?(引導學生從詞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確: “紅藕香殘是以點帶面的寫法,點明了時節,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感受(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引導學生揣摩關鍵字)

  明確:從一個“獨”字可看出,詞人想借泛舟來消愁,結果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啊。過去和夫君一起雙雙擊楫,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卻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獨”字是“背面敷粉”的寫法,其實她想說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快樂啊。

  3為了稍減閑愁,詞人又臆想鴻雁能傳書信,哪位同學能描述一下“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句詞是一幅怎樣的優美意境呢? (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法)

  明確: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雁傳書信,故可暫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詞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滿西樓”不正是“西樓望月幾回圓”嗎?

  4.詞的換頭"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后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5通過比較閱讀,領略詞人在“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純潔、心心相印的愛情。

  比較鑒賞:

  “原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曹植《七哀》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復返”——《行行重行行》

  明確:舊時文人所描述的思婦詩中,大多表述的是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結,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卻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他倆同樣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體現了她開朗的性格,善于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6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明確:詞的主旨句的落實。詞人對愁的描寫極其形象。人在愁苦中總是皺著眉頭,愁眉苦臉的,詞人正是抓住這一點才寫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使人若見其眉頭剛舒展又緊蹙的樣子,從而體會到她內心的綿綿痛苦。“才……,卻……”句式表現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給人以無止境的遐想。

  五、背誦全詞,比較鑒賞寫愁的名句。

  比較鑒賞: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3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明確:語言特色(清麗典雅) 

  藝術風格(深婉細膩)

  六、課堂訓練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全恰當的一項是:( )

  a、首三句中,一個“獨”字,表明了女主人公孤獨、

  苦悶惆悵的心情。

  b、“云中”一句,“錦書”是指寫在有彩色花紋的絲織

  品上的信。

  c、結句八字,“才下”與“卻上”屬對,“眉頭”與“心

  頭”重字,完美表達了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

  “眉頭”過度到“心頭”是多么迅速、短暫。

  d、“紅藕香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前四字與后

  三字皆為并列的主謂結構。

  。

  七、播放歌曲《月滿西樓》,在歌手安雯的深情演繹中使學生進一步領略李清照詞所創設的優美意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八、板書設計

12一剪梅 篇3

  詩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見春光明艷的風景借以反襯自己羈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詞。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關于一剪梅舟過吳江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材料

  一剪梅舟過吳江①

  蔣捷

  一片眷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②。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③。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①詞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飄零于姑蘇太湖之濱時期。②簾招,指酒旗。③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意思是調弄有銀字的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目

  6.上闋中詞 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緒的?請簡要分析。(3分)

  7.“洗客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理期待?(2分)

  8.說說你對“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的理解。(3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

  6.①直接寫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言愁悶之多;“待酒澆”,以酒排解愁緒,表現愁緒之濃。②以景物渲染愁緒:“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的景象,以風雨渲染其愁。(3分)

  7.作者期待歸家后“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過上安定和美的生活。(2分)

  8.這是時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的形象化詮釋,抒發了歲月無情、年逝的感嘆,流露出一個亡國遺民的愁悶。(3分)

  【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羈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簾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產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瀟瀟”,實在令人煩惱。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游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賞析】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言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里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這里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了渲染。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想象歸家后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著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這里是白描,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后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也是渲染。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押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后讓人有“余言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味。

12一剪梅 篇4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詞風。

  2、體會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點。

  3、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點:

  1、情景交融的 寫法。

  2、背誦相關名句。

  教學難點:

  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寫作風格。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過宋詞的集大成者李清照的一首作品叫《如夢令》。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板書課題)。在上課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來簡單介紹一下這為偉大的女詞人。

  二、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14歲時的李清照能寫出讓其飽讀詩書的父親定言到,“我現在已沒有能力來評論你的詞,需要大家。”,從其詞做的成就中來看還是令人置信的。而張15歲時候,寫就的《霸王別姬》有人已呼叫可與郭沫若論長短,不可不令人扼腕。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v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寫閨情相思,明快妍麗;南渡之后,則多寫國破家亡的離亂生活,沉哀入骨,詞情凄黯。婚后不久,趙明誠即遠行,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一剪梅》寄給丈夫。

  三、具體研習

  1、“紅藕”“玉簟”不僅表明秋天已至,進一步發掘,它的深刻意蘊是什么呢?

  “紅藕香殘”,雖然是表明秋天來了荷花凋謝,其實,也含有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之意;“玉簟秋”,雖然是暑退秋來,所以竹席也涼了,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紅藕香殘”——從客觀景物來表現秋的到來。

  “玉簟秋”——從主觀感受表達秋的到來。

  景、情;主觀、客觀

  2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

  輕:輕手輕腳。怕驚動別人、小心翼翼。

  獨:借泛舟以消愁,非閑情逸致的游玩。

  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獨:——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好啊!

  3、“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一個倒裝句,其意味是什么?

  順序: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及誰寄錦書來

  誰——趙明誠

  誰寄——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

  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縈繞于詞人心頭。

  4、“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意義分析:

  (1)寫眼前之景,花落水流,與“紅藕香殘”、“獨上蘭舟”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無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無限似儂愁

  5、領略詞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純潔、心心相印的愛情。

  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兩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

  6、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皺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相思之情無法排遣。

  “才——卻——”有連接關系,表現“愁”運動之速,而愁從可見的眉間藏到心頭,更使人領略到女詞人的萬千愁緒,詩人感情在短暫中的變幻起伏,真實形象,給人以遐想。(聯想: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

  四、課文小結本詞的寫作特點

  1、所表現的愛情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大異其趣;

  2、大膽歌頌自己的愛情,象蜜甜、象水清,磊落大方;

  3、淺俗清新,明白如話,也多用偶句,瑯瑯上口,聲韻和諧。

  五、作業:背誦全詞

12一剪梅 篇5

  閱讀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蔣捷,生卒不詳。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懷亡國之痂,隱居不仕。晚年過著半隱半僧的生活。長于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①秋娘渡與泰娘橋,渡口和橋名。②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指的是在家里調弄有銀字的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

  1.簡析“拋”字表達效果。(2分)

  2.本詞寫景極為出色,看似平凡實為非凡。試賞析上下闋末尾“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四個寫景句。(5分)

  3.簡析“何日歸家洗客袍”在全詞結構上的作用。(5分)

  4.賞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6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答案:

  1.“拋” 字用擬人手法寫出時光流逝之快,(1分)表現了人生易老,歲月的無情的感慨。(1分)

  2.“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用疊詞手法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渲染凄涼氛圍,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1分)兩個“又”暗示漂泊是詩人生活的常態。(1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用紅綠色彩的變化暗示時光易逝,以動寫靜,以實寫虛。(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葉綠葉黃,花開花落,但人呢?家國呢?青春一去便不再來,故國一失便不再有。綠肥紅瘦意味著青春不再,家國衰亡(1分)。這是一個亡國遺民的深沉慨嘆,樂景中寄寓了無限的悲涼(1分)。

  3、此句在全詞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分)既總結上片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又引出下片對回家后溫暖生活的想象,(2分)進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1分)(意思相近即可)

  4、詞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拋”,指出時光流逝之快。(2分)然后抓住初夏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為具體。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4分)(答擬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給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二:

  ①“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在寫法上有何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3分)

  ②賞析“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句中“紅”“綠”二字的表達效果。(3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答案:

  ①答案:詞人展開想象,極寫歸家之后調弄銀笙、點熏心香的溫暖生活,使思歸的心情顯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紅”“綠”二字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詞人借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三:

  1.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2.首句揭出“春愁”主題,結合全詞,表現了詞人哪些方面的春愁?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答案:

  1.渲染凄清氣氛,奠定全詞春愁思歸基調。(2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動態景物營造羈旅漂泊借酒澆愁的凄苦氛圍;(1分)“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用疊詞手法從視覺、聽覺、觸覺等角度渲染凄涼氛圍,烘托人在旅途想歸不得的凄苦。(2分 ,手法1分 情感1分)

  2.①上闋倦游思歸。(1分)具體描繪“舟過吳江”的動態情景,“搖”“招”刻畫出詞人漂泊之感和借酒澆愁心理;觸景生情,表達出漂泊思歸,卻遇風雨的惱怒之情。(2分)

  ②下闋對年華流逝的感嘆。(1分)詞人采用擬人的手法,突出時光流逝之快,并從“紅了”“綠了”動態中展示顏色的變化,抒發對年華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嘆。(2分)

  《一剪梅.舟過吳江》參考譯文

  船在吳江上飄搖,我滿懷羈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簾子在飄搖,招攬客人,便產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經過令文人騷客遐想不盡的勝景秋娘渡與泰娘橋,也沒有好心情欣賞,眼前是“風又飄飄,雨又瀟瀟”,實在令人煩惱。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結束客游勞頓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調弄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盤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趕不上,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到。

  《一剪梅.舟過吳江》賞析: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宋末詞人蔣捷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的一首詞。此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一是倦游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言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里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這里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了渲染。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想象歸家后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著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這里是白描,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后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也是渲染。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押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后讓人有“余言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味。

12一剪梅 篇6

  一 剪 梅 作者:李清照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

  2003/03/23

12一剪梅 篇7

  鑒賞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一剪梅 ·舟過吳江

  蔣 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釋】吳江:今江蘇省縣名,在蘇州南面、太湖東面。“秋娘渡”、“泰娘橋”:均為吳江地名。銀字笙:樂器名,是笙管的一種。心字香:一種香名,據說是以香粉成心字形。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度宗咸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不仕。

  ①后人認為這首詞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極妙,它的妙處在哪里?請作簡要分析。

  ②這首詞除了表現濃烈的思歸之情外,借“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兩句還表達了什么情?

12一剪梅 篇8

  《一剪梅》這首詞作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一剪梅》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剪梅》閱讀原文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閱讀題目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完全恰當的一項是

  A.上片首句通過視覺、觸覺的感受,點明時間已進入深秋,接下兩句寫詞人輕輕解開絲羅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態。

  B.“云中”三句是說,當空中大雁飛回來時,誰托它捎來書信?我正在明月照滿的西樓上盼望著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說,自己與丈夫分居兩地,“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直接點明了夫妻的兩相恩愛,充分體現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說,這種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飄零水自流”一樣,是沒有辦法可以消除的。

  2.對這首詞的分析,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寫詞人思念其丈夫趙明誠,下片寫離愁無法派遣。

  B.上片寫相似,雖無一字道出,卻句句包孕,極為含蓄。

  C.“云中”句雖是詞人的主觀臆想,卻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切懷念。

  D.后三句新穎別致,以淺近樸實的語言,生動地寫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歷來為人稱道,請試作分析。

《一剪梅》閱讀答案

  1、A

  2、C

  3、“情”至于要用“計”來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無計可消除”。其深可見,其深可見,更可貴的,李清照將“情”說成是一種能運動的有形之物,“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表現其“情”運動之謎,詞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現新奇的意境,而且從一“下”一“上”之中還可領略她的萬般愁緒,給人以無盡的遐想,表現出詞人深婉細膩的風格。

《一剪梅》閱讀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一剪梅》閱讀賞析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誰”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于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

  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心獨自的方式展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最為世人所稱道。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它有賴于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

12一剪梅 篇9

  教學目標: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詞的婉約風格

  2、體會作者生平遭遇與創作的密切關系

  3、利用開放性原則培養學生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鑒賞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韻律美、音樂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補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原則:

  開放性原則

  教學方法:

  聯想法比較法

  教學準備:

  CAI課件、多媒體設備

  教學教程:

  一、詩畫導入

  展示一組CAI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歸舟爭渡、驚飛的鷗鷺

  師:(明示畫面中的意象)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看到這些畫面能想起初中學過的哪首詞?

  生: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師生齊背《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啟發)詞中寫的是作者少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和開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啊。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的變遷,女詞人還能一如既往地做個快樂天使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學習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顯示課題)

  二、研習新課

  1、范讀比較:(屏幕顯示)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師:(啟發理解)這兩首詞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讀可發現:

  景物時令——前寫夏景,后寫秋景;

  作者年齡——前為少女時期,后為少婦時期;

  感情基調——前愉快開朗,后細膩深婉。

  師:(提示)女詞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趙明誠

  2、清理思路、賞析意境

  上片:詞人舟中所想 → 下片:回到現實

  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寫女詞人獨居生活——舟中所想

  紅藕香殘:以點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蕭條,

  獨上蘭舟:背面敷粉——如果能與丈夫一同劃船該多好啊!

  云中錦書:相關聯想——猜想丈夫的信該到家了,

  月滿西樓:生發想象——仿佛身處西樓,望月計算著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寫女詞人由想象回到現實

  花飄水流: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難再啊!

  一種、兩處:直抒胸臆——合寫夫妻雙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無計可消除: —— 情之深、重!

  } 揭示主旨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名句)平字見奇,化無形為有形(由外到內,運動之速)。

  3、名句賞析:“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好在關聯詞“才……卻”:前輕后重,無法排遣

  比較“才……又”(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剛……又”(剛考完數學,又要考語文):前后并舉同等

  提示:寫作一得——說話作文要力求煉字煉意

  小結——①本詞重寫相思,次寫愁情。 ②抒寫閨情而非閨怨。

  4、誦讀指導:

  結構特點:①本詞為雙調,每段四句,每句四拍,與七律相近; ②雙數句分解為兩小句,每小句四字。

  誦讀要領:單數句緩慢悠長,雙數句輕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韻腳(秋、 舟、樓、流、愁、頭)幫 助記憶。

  誦讀節奏: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自由朗讀:(2分鐘)

  個別朗讀:1 ~ 2名學生演讀(大屏幕顯示相關畫面、音樂)

  學生齊背:

  5、影象欣賞:播映依據課文改編的優美影象,達到形象直觀,寓教于樂。

  6、隨堂練筆:(5分鐘)合理想象,補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課堂重頭)將全詞改寫成情景連貫、意境優美的抒情散文

  (教師巡視學生完成情況,選定點評習作2篇)

  當堂點評:(3分鐘)(習作投影顯示,作者朗誦)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教師背誦:(下水作品)改寫的散文詩(大屏幕顯示、音樂背景)——

  粉紅的荷花已經凋謝,鋪著的竹席也生秋涼,

  輕輕解下絲綢帔,獨自登上木蘭船。

  天邊飛來隊隊鴻雁,是誰捎來了遠方的佳音?

  西樓灑滿月光,思念的人兒啊該早日歸來。

  花兒自管飄落,水兒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卻只能獨自愁悶各天一方。

  這樣的相思愁苦,哪兒有辦法可以消除,

  皺著的眉頭方才展開,心里頭卻又想念起來。

  三、擴展鑒賞:《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鑒賞提示——這首詞所表達的是女詞人晚年寡居時孤獨、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個“愁”字收束全篇,卻用反問形式,含無窮之意于言外,更顯“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詞人連續遭到國破、家亡、夫死的苦難,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寫出了許多反映個人不幸遭遇的動人詞篇。《聲聲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結:《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三首詞從三個不同的時期即少女時期——少婦時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經歷。這些經歷在作者筆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現,由此可見,生活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四、探討婉約詞風格

  (提示)剛才復習和學習的三首詞在風格上有一個共性,即都是婉約詞。試說說婉約詞的風格特點(讓學生大膽發言,凡是能挨邊的說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師小結)

  語言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

  題材較為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等)

  五、創新思維練習:發散聯想

  李清照除了創作婉約詞,還有沒有不同于婉約詞風的文學作品呢?若有,試舉例。

  ——有。①豪放詞:《漁家傲·記夢》: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以夢幻形式表現作者沖破現實尋求光明和自由的愿望。采用浪漫主義創作方法,風格豪放,意境闊大。)

  ②詩歌:《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歌頌楚霸王項羽失敗后不愿逃往江東茍且偷生的.英雄氣節,諷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窩居江南的妥協逃跑政策。)

  ③散文:《金石錄后序》

  (——南渡后所作。介紹《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婚后三十四年間的患得患失,是一篇優美動人的散文。)

  六、音樂欣賞

  多媒體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美,音樂婉轉動人,第二段師生同唱,將課堂結束在師生情感共鳴的最高峰,余音繞梁,意味雋永。

12一剪梅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與作用

  《一剪梅》選自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第一單元,這冊主要內容是鑒賞詩歌和散文,在整體把握詩詞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詩詞的能力。欣賞詩詞要在反復的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詩句中蘊含的感情。

  《一剪梅》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名篇之一,寫詞人在丈夫趙明誠外出時,自己獨守空房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的真實寫照。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解讀文句,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讀

  教學難點:詞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讀

  二、說教法

  1、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

  詩詞教學貴在多讀。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美,感情濃郁,我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體驗女詞人孤凄愁絕的情感。讓學生在誦讀中發現詩詞中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鑒賞。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學中設計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3)教學手段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多媒體和mp3的展示 ,給學生直觀的感受。 借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三、說學法

  意象 意境 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1)費玉清的一曲宛轉悠揚的《一剪梅》將我們陶醉在其中,其實真正陶醉我們的是其中傳遞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懷愁情。輕拂中華歷史的塵煙紗縵,咀嚼古往今來的悲懷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學長河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的滄海愁人恐怕當數女詞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她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說不盡的愁”。

  (2)題解

  一剪梅,詞牌名,又名《臘梅香》,得名于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詞牌格式,雙調六十字,前后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

  2、作者及作品介紹

  3、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

  (2)聽錄音范讀

  (3)提問學生朗讀

  糾正讀音,糾正節奏,調整感情。

  (4)齊讀及整體感知

  找出體現作者心理狀態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思考詞的情感基調。

  明確:“閑愁”二字最能體現作者心情,是全詞的詞眼,主旨句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全詞抒發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分析全詩

  (1)問題:詩中寫了哪些意象?怎樣的`情感基調?

  明確:①意象:紅藕香殘、蘭舟、錦書、雁 、圓月、西樓、落花、流水

  寂寞相思之愁

  (2)賞析意境美

  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以點代面。荷花既已凋謝,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難見到。點明了時節,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蕭條,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季節的變遷,還會使女詞人產生丈夫離家日久的感覺使她覺得孤單寂寞。

  玉簟秋:暑退秋來,竹席也涼了, 不止是說天氣變涼,其實,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獨守空房關系倒更為密切,襯托出詞人冷清與孤寂。

  如果說“紅藕香殘”是從客觀景物(視覺、嗅覺)來表現秋的到來,那么“玉簟秋”就是通過詞人的主觀感受(觸覺)來表達秋的到來。這樣一句話,把客觀和主觀,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嗎?

  輕:輕手輕腳。怕驚動別人、小心翼翼。

  獨: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借泛舟以消愁,非閑情逸致的游玩。——背面敷粉的寫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劃船該多好啊!過去和夫君雙雙泛舟,充滿詩情畫意,今天獨自擊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一個倒裝句,其意味是什么?

  順序: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思及誰寄錦書來

  誰——趙明誠

  誰寄——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無邊的月色正如無盡的相思。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無論舟上樓中,縈繞于詞人心頭。

  (3)找出詩中直抒胸臆的句子

  明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領略詞人“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純潔、心心相印的愛情。人居兩地,情發一心

  寫自己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及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的,足見兩心相印。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情”要用“計”消除,可知其重。又“無計可消除”,可知其深。

  愁鎖眉間,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現了作者極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卻令心頭更覺愁苦的情態。

  5、音樂欣賞:

  多媒體播放《一剪梅》改編的歌曲《月滿西樓》,畫面意境優美,音樂婉轉動人,將課堂結束在師生情感共鳴的最高峰,余音繞梁,意味雋永。

  五、教學小結與作業

  此詞上片寫此人的獨居生活,下片側重抒情,主要抒寫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布置作業:課下將這首詞改寫為現代文。

12一剪梅 篇11

  ①“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或“化虛為實”)(2分)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2分)

  ②芭蕉葉綠,櫻桃果紅,花落花開,回黃轉綠,(2分)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2分)

12一剪梅(通用11篇) 相關內容: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一 剪 梅

    李清照

  • 12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精選2篇)

    閱讀理解在作答前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一剪梅.舟過吳江》蔣捷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 《一剪梅》譯文(精選4篇)

    一 剪 梅 作者:李清照文 本譯 文原 文文 本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

  • 《一剪梅·舟過吳江》閱讀題答案(精選2篇)

    ①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或化虛為實)(2分)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2分)②芭蕉葉綠,櫻桃果紅,花落花開,回黃轉綠,(2分)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 高二語文電子教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爽又色禁片1000视频免费看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 | 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 日本少妇特殊按摩2 | 成人免费看片网 | 青青一区二区 | 国产乱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最新地址 |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老熟妇 | 欧美精品1区2区3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jizzjizz丝袜老师 | 999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免费看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五月婷中文字幕 | 桃色视频在线播放 | 大尺度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色七七影院在线 | 新版中文在线官网 | 亚洲第一天堂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 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 国产成人剧情AV果冻传媒 | 琪琪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美容院 | 午夜av内射一区二区三区红桃视 | 色欲av久久无码影院色戒 | 日韩黄色影视 | 在线日本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日本www在线观看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91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久操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观看不卡 |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 欧美视频完全免费看 | 日韩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