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外國詩二首教案
師:大家讀讀詩的開頭,看詩人是以一個什么形象出現的?(略作討論)
(這是學習本詩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這里可以做些點撥引導工作。)
師:是的。詩人一開始就以一個漫游者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他在漫游中忽然發現了“在湖邊”,“在樹陰下”,“密密麻麻”“連成一大片”的水仙,它“金黃”“閃爍”“在陣陣微風中起舞翩翩”“在歡快的舞姿里頻頻點頭”……這一大片美麗的水仙讓詩人欣喜不已,水仙的世界和詩人的漫游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詩人是獨自一人,而水仙卻有千朵萬朵;詩人是漫游的,而水仙是“定居”在湖邊、樹陰下的;詩人是寂寞的,而水仙則是歡快起舞的。水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充滿活力,讓詩人感到由衷的向往。但是,詩人并不知道這個水仙世界會對自己有什么價值和意義,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該不該繼續追求這個理想世界?墒,時間在流逝著,而詩人卻始終無法忘懷這金燦燦的讓他欣喜不已的水仙世界。因此,每當他在精神世界里漫游,心神恍惚、陷入沉思、感到寂寞的時候,就會想起這些曾點亮了他的眼睛的水仙,也會立刻變得歡愉起來。
師:(激疑啟發)誰能說說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這時候的水仙還是大自然中的水仙嗎?如果不是的話,她又是什么呢?(讓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補充)
師:(點撥明確)哦,老師聽了大家的發言感到很高興啊,同學們已經體會到了,詩中的水仙不僅僅是水仙了,而是一種象征物。她是美好的還是丑惡的東西,我想同學們是不難得出答案的。至于她究竟象征著什么,同學們有的認為是一種很具體的事物,有的認為是一種群體或集體事物,說法各異。在這里如果我們緊緊抓住“密密麻麻,連成一大片”“僅僅一瞥,就望見了千萬朵”這些詩句就不難看出,它象征的是一種集體性的美好東西。至于具體象征什么,我們還是讓她“朦朧”著吧,大可不必落得太實,太實了反而限制了詩的想象美和朦朧美。
四、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領會詩的精髓,建設美好的精神家園
師:這首詩又譯作《詠水仙》(見劉湛秋、雷霆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世界抒情詩選》,顧子欣譯),請你對比這首詩兩種譯文的不同題目,你認為哪個好,理由是什么。
師:(點撥激疑)兩個題目各有優長。從表達精神漫游主題的角度看,《我獨自漫游,猶如一朵云》這個標題好,他更能表現詩人對精神的不懈追求。如果從詠水仙,表達象征意義和借物抒懷主題的角度講,《詠水仙》這個題目好。就看詩的落腳點或者重心在哪里。不過,老師這里有個問題沒搞清楚,從詩里看出,水仙的世界雖然美好,但并不屬于詩人,那他的獨自漫游與千朵萬朵的水仙有什么關系?反過來說,千朵萬朵的水仙與詩人的獨自漫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竟然這樣念念不忘?
(學生廣泛討論)
師:(點撥明確)水仙表面看起來好像的確與獨自漫游的詩人沒有什么關系,可是它卻給孤獨、寂寞的詩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當詩人處在寂寞孤獨的時候,那“金黃”“閃爍”“連成一大片”“千萬朵”“頻頻點頭”的水仙卻安慰了他的靈魂,讓它得以暫時休息,暫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享受,以便讓他蓄積力量,繼續上路,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美好地方。這讓人不由想起了屈原的著名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