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學案
8—10節: 。
11—12 節
四、反復讀課文,篩選出文中的文言知識點并質疑
五、品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諸侯”。課后思考: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具體表現在哪?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c、藺相如發現秦王“無意償城”后怎么辦?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e、歸璧于趙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f、出使結果如何?
第二學時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培養文言文語感。
2、《史記》中的小說因素齊備。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歸納整理本文的語言現象,進一步進行考點知識梳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⑴可與不: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⑶拜書送于庭:
⑷如有司案圖: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
2、解釋下列多義詞
而君幸于趙王
則幸得脫矣
大王亦幸赦臣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如姬最幸,出入王臥內: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今事有急,幸來告良: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負荊請罪 :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秦貪,負其強 :
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