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教學設計
后人概括古人的評價說: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3.輕聲齊誦首句
指導學生讀出細碎、凄切的聲音形象及悲涼情感。
(四)整體感知,誦讀體味(6分)
1.學生齊讀體味
教師:好,我們連起來試著把這凄切的聲音、那凄涼的畫面讀出來。
學生輕聲齊誦。
2.整體感知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的想象、分析,老師把李清照《聲聲慢》中“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學們跟我一齊輕聲朗讀。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樂。
依次映出ppt,教師指讀: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由外而內
我飲酒御寒卻酒淡風急,境遇艱辛,只有凄苦心酸! 由
我抬頭望雁卻舊時相識,物是人非,只有傷心不已! 淺
我低頭看花卻飄零憔悴,韶華已逝,只有顧影哀憐! 入
我倚窗枯坐卻梧桐細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 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教師讀末句,重讀“一個”,指出“愁”的復雜,已不是“一個”所能表明,愁境遇艱辛,愁物是人非,愁韶華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說不盡、道不完!教師再讀末句,重讀“愁”,指出“愁”的深沉,已不是“愁”所能概括,那么是心酸?是傷心?是哀憐?還是煎熬?真是說不清、道不明啊!
板書“怎一個愁字了得!?”
3.指導學生讀末句
要求學生讀兩次,讀出不同重音。
(五)拓展愁情,誦讀體現(5分)
1.拓展愁情
教師渲染愁情:實際上,我們仔細看李清照國亡南渡、夫死孀居階段的詞,就會發現那簡直就是一個愁的天地,就是一個愁的牢籠,可說是愁云慘淡,愁腸百結。我讀題目,同學們讀詞句。
映出ppt,指讀:
悼亡凄慘的《臨江仙》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
感時傷身的《永遇樂》
如今憔悴,風鬢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思鄉借醉的《菩薩蠻》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愁苦無眠的《添字采桑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yín;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愁,不僅重得載不動,濃得化不開,也多得數不清,廣得沒有邊。即使浩蕩的歷史長河也裝不下她的無限憂愁——千年之下的我們不還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動嗎?因為詞人有一顆“愁”心,所以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都帶有了愁的色彩,從而無物而非愁,無時而不愁啊!可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已決非平常愁情,實在是詞人無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嘆。——所以,在這概括性的語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無限凄慘的詞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