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教學(xué)實錄
師:20世紀(jì)美國旅行家泰魯。保羅在《游歷中國》一書中斷言:“有昆侖山脈在,鐵路就永遠(yuǎn)到不了拉薩!惫猉X年七月三日22時20分,隨著一聲汽笛聲長鳴,鋼鐵巨龍穿過昆侖山,翻越唐古拉,驕傲地騰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線的貫通,讓對中國人持懷疑論的洋大人們收回了他們的成見,如果歷史真的有輪回,還有一位具有詩壇統(tǒng)治力的大人物也會大跌眼鏡。who?(生笑)生(齊答):李白。
師:怎么都知道?
生(1):李白寫過《署道難》,其實青藏線才是難上加難。
師:你是這樣認(rèn)為的嗎?
生(1):可能在唐朝,生產(chǎn)力比較低,進入四川比現(xiàn)在進入西藏還難。
師:你很有政治辨證思想。這種想法李白是通過怎樣的詩句來表達(dá)的?
生(齊答):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師:誰上過青天(生笑)就這一句?
生(齊答):出現(xiàn)了三次。也差不多嘛。
師:是差不多,我們品味品味詩仙要表達(dá)情感是一樣的嗎?我們不妨把這三句來念一念。(生笑著念)《蜀道難》是李白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首席代表作,從內(nèi)容看,此詩應(yīng)是天寶初年,詩人在長安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的。李白是感情極其豐富的男人,詩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
生(齊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師:朋友要離開時,詩仙也動了人間真情,送出一句: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生(齊答):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好。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還在遠(yuǎn)望。一腔友情,隨一片白帆遠(yuǎn)去;無限神往,與一江春水合流。真可謂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今天,離別的鐘聲又敲響了,詩仙又要送別友人,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難》送之,意欲何為?
生(2):想表達(dá)離別之痛。
生(3):我想是對友人的祝福。
生(4):可能是不向讓朋友走,走了會傷心,會孤單。
師:同學(xué)們,你們的意思?xì)w納起來就是兩種,一是囑咐和祝福。二是勸阻和挽留。到底哪一種更帖切呢?或者說還有第三者?(生笑)我們不妨從文本如手,抽筋剝皮的學(xué)習(xí)(生笑)大聲的厚顏無恥的朗讀《蜀道難》,體會“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浪漫主義杰作。(生讀)
師:我想李白聽了我們的朗讀后,定會有知音之感(生笑)誰第一個說一說詩歌中有震撼力的詩句,就好比大地深處熔巖噴涌而出的感覺。
生(5):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生笑)
師:為何笑?
生(部分):太平常了,簡單。
師:其實,開頭一句難于上青天說簡單也不簡單。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此句前面還有七個特殊的字?
生(齊答):噫吁戲!危乎高哉!
師:特殊嗎?
生(6):好象語氣詞多了點?
師:哪些語氣詞?什么意思?
生:(6)噫吁戲!乎哉,五個,大概是四川的方言。
師:如果翻譯成紹興方言——(生笑)
生(部分):哎
生(部分):啊
生(部分):阿呦
生(部分):哇,我的媽呀。
生(部分):哦。我的上帝。
師:哦,各種版本都到齊了。我驚嘆于同學(xué)們的想象力。按照黃健翔的時髦的話來說,是偉大的詩仙的靈魂附體。(生笑)據(jù)《宋景文筆記》記載:“蜀人見物驚異,輙曰噫嘻。李太白作《蜀道難》,因用之!薄半y”是一個抽象詞語,劉曉慶曾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難上加難,那蜀道難到底難在何處?
生(7):蜀地與世隔絕——
師:莫非是金庸筆下的桃花島——-(生笑)
生(7):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于秦塞通人煙。是寫隔絕時間只久。
師:對,養(yǎng)養(yǎng)蠶,打打魚,逍遙自在。-----
生(7):老師,你錯了,蠶叢魚鳧是兩個國王的名字。
師:看來師不必賢于弟子——
生(笑答):生不必不如師。
師:我們班中有叫蠶叢和魚鳧嗎?(生笑)。李白節(jié)取了兩位蜀王的古怪的名字,是說蜀國的開國史多么悠遠(yuǎn)!懊H弧笔怯凭貌豢芍囊馑迹同F(xiàn)在的用法稍有不同。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