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教學實錄
生(齊答):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師:滲透了哪些情感?
生(部分):憂愁,擔心
生(16):驚慌、哀愁、擔心的臉色都變了,紅顏變白臉——
師:怪不得川劇中有變臉,連劉德華也要虛心的學習。(生笑)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利的烘托了蜀道之度越之難。但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無限風光在頂峰。誰來說一說。
生(17):去天不盈尺,是說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講山壁之險。
師:這好比電影鏡頭中,先來一個連峰接天的一個長鏡頭,然后再來枯松的一個特寫。當然,有魅力的鏡頭需要快慢結合,最好來點音響效果。詩中有嗎?
生(17):有,飛湍、瀑流、平崖、轉石,滾下來的是石頭,多壯觀。
生(18):我覺得有點恐怖,大型泥石流啊。(生笑)
生(19):還有聲響,雷鳴般的聲音。排山倒海。驚險萬分。
師:這一切產生了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山勢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險要令人驚心動魄,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詩仙就質問了——
生(齊答):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師:風光變換,現象叢生,在這樣驚險的氛圍中,作者寫了通往成都的劍閣,讀一讀其地勢險要的句子。(生讀)
師:成都是個好地方嗎?
生(20):只是個軍事要地,不是旅行的好地方。沒有旅游價值。
師:成都是天府之國啊,怎么不是好地芳?
生(20):四川人特別厲害,化為豺與狼。并且野獸橫行,猛虎蛇類嚇人。
師:夕避長蛇,朝避猛虎句式有點特殊吧?
生(21):是互文,夕、朝名詞或用做狀語,
師:你判斷得很對。這一段詩反映了初唐以來,蜀地因所守非親,屢次引起吐蕃、南蠻的入侵,導致生靈涂炭的戰爭,使三秦震動。政治環境相當惡劣,類似現在的伊拉克,恐怖橫行,炸彈亂轟。隨時葬身虎口蛇腹之虞。從戰禍之烈,寫出安居之難。所以李白又感嘆——
生(齊答):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師:包含著哪種感嘆?
生(部分):恐懼
生(部分):悔恨,后悔來到四川。
師:由此看來,詩仙三次感慨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蘊涵著不同的心理體驗。第一次,由隔絕之久,驚呼開辟之難,第二次由山勢之危,憂懼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度越之難,第三次由戰禍之烈,悔恨安居之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現三次,反復詠嘆,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反反復復為哪般?誰來說一說?
生(22):李白寫詩純粹是為了挽留朋友,希望他留下來。
師:哦,留下來吃大塊肉,喝大碗酒。(生笑)
生(23):可能是勸阻統治者要當心安祿山造反,要及早準備,
師:你的意思說豺狼就是楊貴妃的相好安祿山(生笑),我想李白不太可能有如此政治遠見,如有的話,也不會到處碰壁,碰的鼻青臉腫。
生(24):我想蜀道難有所寄托。
師:哦,寄托?
生(24):借送友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借蜀道是說自己仕途之難。
師:真是仕途之難,難于上蜀道。(生笑)仕途稱心,蜀道則易;仕途無成,蜀道則難。否則,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干卿何事?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歸蜀》中說“李白蜀道難,羞為無成歸,子今稱意行,所歷安覺危。”這對你的觀點是有力的補充。此種想法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也有流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