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師說
其次,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利用我們已有的語法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因為活用是臨時性的,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名詞一般都只能在句中充當主語或賓語,如果要充當其他成分,就可能活用;介詞后面只能接名詞性質的詞或短語,如果在介詞后面出現了其他類型的詞,這個詞就必須活用為名詞,等等。事實上如果我們借助已有的現代漢語詞性的語法特點的有關知識,來判斷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就會對它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使問題變得簡單明晰。
二、典題精講
下列加點的詞語活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鳴:鳴響。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江水。
c.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
d.爭割地而賂秦 割地:割讓土地。
指點迷津:這道題目是考查詞類活用情況的。做這類題目,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利用常見的語法知識來分析判斷。a項其實是“雖大風浪不能鳴之也”的省略,“鳴”是不及物動詞,我們知道不及物動詞后面如接了賓語(包括被省略的賓語),該動詞一般為使動用法或意動用法,因而這里的不及物動詞“鳴”結合語境應該翻譯成“使……鳴響”為宜。b項“能”是一個能愿動詞,我們知道能愿動詞后面須接動詞,因而這里的名詞“水”應翻譯成“游泳”“游水”為宜。c項“食”是個動詞,我們知道用在動詞前面的名詞,從意義上不能作該動詞的主語,常常會活用為狀語,修飾動詞。“食”前面的主語應該是“蚯蚓”,因此這里的翻譯是正確的。d.“割地”和“賂秦”兩個都是動詞,我們知道這兩個動詞用在一起,并不構成連動關系,前一個用作了狀語。因此這里的“割地”應翻譯為“用割地的方式”為宜。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