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節(jié)選)•教案
二、文章的內(nèi)容與結構
“非攻”即反對進攻的戰(zhàn)爭,與一般的非戰(zhàn)是有區(qū)別的。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zhàn)爭不僅不反對,而且竭力支持。《公輸》篇中墨子不但去說服公輸盤和楚王不要攻宋,還派弟子三百人為宋守城。
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zhàn)。”(《孟子•盡心下》)到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統(tǒng)治的國家進行無休止的兼并戰(zhàn)爭,大量殺戮敵國 人民。盡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統(tǒng)一,但也不是義戰(zhàn)。墨子《非攻》揭露了這種戰(zhàn)爭的本質是有積極意義的。中篇舉史事說明好戰(zhàn)必亡。下篇肯定禹伐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是義戰(zhàn),并且主張先利天下諸侯,援小國,立信義,寬吾眾,信吾師,然后能天下無敵。由此可知墨子從不反對正義戰(zhàn)爭。
本節(jié)文字共五個層次,作者由“竊其桃李”“攘人犬豕雞豚”“取人牛馬”“殺不辜人”四個層次,層層推出“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酰镆婧瘛.敶耍煜轮咏灾侵^之不義”的結論,最后一層分析“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指責了侵略它國的行徑是極為不義,應當受到唾罵和譴責的。
本段從偷竊搶劫的事例說起。偷竊者從偷竊桃李到偷竊犬豕雞豚,以至牛馬,其罪孽隨著損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們也能辨其不義。搶劫者從搶劫衣裘、戈劍以至把別人殺死,損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們也同聲譴責其不義。然而,現(xiàn)在有人做著最大的不義之事——侵略別國,大規(guī)模地殺人和掠奪,君子們非但不譴責,反而稱譽它合于義。這能說他們懂得義與不義的原則區(qū)別嗎?用這種層層剝進的辦法,徹底剝?nèi)チ饲致哉叩膫窝b,戳穿了他們欺瞞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來以征討別國標榜為天經(jīng)地義者,實與偷竊搶劫同出一轍,而且是它們惡性發(fā)展到頂點的產(chǎn)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實質,表現(xiàn)出對侵略者蔑視、冷嘲和貶斥的態(tài)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進行義正辭嚴的正面譴責,而致力于用幽默詼諧的事例進行類比。類比告終,境界全出,原來用以類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無不落實在對侵略行徑的暴露與譴責上。比之正面譴責,顯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三、疑難問題探析
1、本文思想內(nèi)容是什么?請具體分析。
這篇文章的鋒芒直指不義戰(zhàn)爭。
入人園圃,竊人桃李,盡管是偷,但只是對別人造成了輕微的損失,盡管不義,也還不至于造成多壞的影響,而眾人便紛紛指責,掌權者則重重處罰,這實在有點小題大做。其實損害別人,貪點小便宜,盡管可惡,可也不至于成為眾矢之的,更何況這便宜實在小得有點微不足道。至于偷雞摸狗,盡管比竊人桃李嚴重,顯得不仁不義,但也僅僅是雞鳴狗盜而已,至多給牲畜的主人造成一陣財產(chǎn)的陣痛。入人欄廄,取人牛馬,這似乎有點嚴重了,因為牛馬是主人家中耕種負載主要的依靠,沒有了牛馬,主人可能無法完成春種秋收,進而影響到主人的生計。所以這就比偷雞摸狗更嚴重了一些,但還不至于威脅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殺不辜人,情況就大大地嚴重了,因為這剝奪了別人最基本的人權——生存權。生命是極其寶貴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別人的生命。如果剝奪了別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嚴厲的懲罰,而被處以極刑。但即便如此,他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圍內(nèi),還不足以動搖整個國家的社會基礎。以上四種行為都是不義行為,而且程度由淺入深,應當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這也是可以理解,畢竟這四種行為給社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什么發(fā)展到攻打別的國家,尸橫遍野,血流成河,那些個君子卻又跟在強權者的后面屁顛屁顛地贊譽有加呢?那些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竟然贏得了眾人的喝彩,真是讓人不可思議。似乎殺人越多,不義越甚,才能成就大義。既然如此,那么用殘殺眾多生靈的生命換來的所謂大義又有什么狗屁價值呢?這種所謂的“大義”還有什么值得贊嘆的呢?那些個贊譽有加的君子們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實發(fā)動戰(zhàn)爭侵略別國,荼毒生靈才是真正的大不義。這樣,文章就把批判的矛頭直指不義戰(zhàn)爭,從而揭示出不義戰(zhàn)爭才是造成百姓流離失所、橫死荒野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