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
2.有如此的人生經歷,李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呢?(自由討論)
問題引導:①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思想嗎?與前邊寫景部分那句可以照應?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作者什么精神?
明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在現實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訪道,從此與官場決裂,就像謝靈運一樣,遠離黑暗,腳著謝公木屐,徜徉山水。這種舉動貌似消極,但李白并沒有真正的沉淪,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們看到李白的傲氣和傲骨,表現了蔑視權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個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認為,夢中仙境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理解可以嗎?(開放性探究題)
提示:可以,詩人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山路險惡——塵世艱難),終于發現,自己應該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夢中醒來,若有所失,更是堅定了信念“放白鹿”“訪名山”,與官場決裂,超脫世俗。
六、作業設計(見ppt)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這篇詩歌是李白的長篇詩歌,我覺得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首詩,首先應該要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對詩歌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認識,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通過“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理出了詩歌的層次,然后再具體分析。分析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配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領會詩歌中景與情之間的關系,訓練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力求達到“和諧高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