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為政以德(精選2篇)

為政以德

發布時間:2023-08-04

為政以德(精選2篇)

為政以德 篇1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與虛詞。 

  3.背誦重點語段。 

  【學習要求】 

  基本要求 

  1.背誦2.1 、2.3  、13.6 章和1.6章“丘也聞有國有家者”至“而在蕭墻之內也”部分。   

  2.重點掌握“必 用 社稷 相 國 家 年 勸”在文中的意思,并理解“共 道 齊”等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3. 理解下列詞語與現代意義的區別: 

  民免而無恥 節用愛人 禍起蕭墻 分崩離析 鳴鼓攻之 既來之,則安之     

  4.結合課文,說說孔子提出為政者的基本素質是什么。 

  發展要求 

  5.正確地理解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 

  6.較深地領會孔子所提出的“均貧富”的含義。 

  說明 

  【教學建議】 

  詞語理解的主要目是理解課文意思,除參閱課文注解外,教師對于未加注而學生不能解釋的詞語要稍加疏通。有些固定短語成為漢語成語或者熟語的,要古今參照,明白其意義,熟悉其用法!都臼掀房梢陨婕翱鬃优c學生對話辯論的章法藝術。為政者的基本素質可以結合“為政以德”的內涵進行闡發,如:德行、教化、誠信、平和、仁愛、秩序、重民、端正等。 

  學習要求里“發展要求”的內容,可以分條學習掌握,也可以把各段串聯起來達成。建議教師能夠觸類旁通,連類而及,把各段內容統一在“為政以德”這個主題下。本章節中孔子講為政,講的是政治哲學,或者說是政治原理?鬃诱J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當一個人的內心修養達到了一個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夠為國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格物、致知、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節中,孔子就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比绻y治者有感召力,則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如果這樣就沒有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會被感化!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風,必偃!边@樣孔子自然就反對武力征服,主張“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苯y治者自身做出榜樣就是對百姓最好的教育!芭R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都不能,則勸!  

  孔子認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養生(食)、送死(喪)和祭祀。統治者要“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彼磳M征暴斂,認為苛政猛于虎。當自己的學生為季氏斂財時,他公然號召其它學生“鳴鼓而攻之可也。”他勸魯哀公減輕人民的賦稅,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碑斎贿@并不是說孔子主張均貧富,孔子主張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據自己的名分、地位,該得多少是多少。所以于統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當然對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禮、信、孝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薄白怨沤杂兴,民無信不立!薄靶⒌芤舱撸錇槿手九c?” 

  對于課文后面的解讀題目,可以作為師生討論的話題,討論思路可以參閱教師用書。 

  【寫作實踐】 

  古代儒家主張以德治國,現代社會更強調以法治國。治國以“德”為重還是以“法”為重?結合本課內容,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課時安排】 3教時。 

  四、以第一課《為政以德》來說明: 

  1、怎樣處理好字、詞、句 

  2、 正確理解課文的內容,探究評析,傳承文化傳統 

  弄清每一專題,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為政以德 篇2

  《為政以德》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為政以德”的積極意義。

  2、掌握重點文言字詞,注意古今詞義的區別。

  3、背誦積累名言、成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德”的內涵,搞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古今異義。

  三、課前準備

  本節是選修課《論語選讀》的第一課,在課前應布置學生去尋找有關孔子和《論語》的資料,在課內進行交流,讓學生對孔子和《論語》有一個總體的、大概的認識,這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好《論語》選修課。

  第一教時

  設計意圖:

  開始學《論語》應對《論語》與孔子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要培養學生學生自我檢索資料的能力。教師在作充實與總結時,要根據學生的發言,靈活處理。要注意對學生發言中一些似懂非懂的問題作此解釋,因為這個年代實在很遙遠。為增加學生的興趣,教師也可對孔子的出身、在魯與季氏及陽虎的糾葛、周游列國的經歷及《論語>>的成書及影響適當多講一些。這些故事性強,很吊學生胃口,有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挑選兩位同學跟據所搜集資料介紹一下孔子與《論語》,教師可作以下的補充與總結:

  《論語》是以記載孔子言行為主,并且兼記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要從總體上了解《論語》,必須了解孔子其人;而了解孔子其人,又必須以《論語》為主要依據。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孔子三歲時,父親死去,他跟母親過著較艱苦的生活,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濒攪且粋禮樂之邦,完整地保存著西周的文化傳統,孔子自幼就受到周文化的熏陶,成年以后又以好禮、知禮聞名于魯國?鬃幼栽唬骸笆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年過三十,就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設教。其學既非當時一般人之所謂學,其教亦非一般士人之所謂教,至是孔子乃成為一教育家,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特立創新的以教導為人大道為職業的教育家。年輕時曾做過小吏。從事教育,整理《詩》、《書》、禮、樂,學生越來越多。定公八年(公元前5XX年)季氏家臣陽虎作亂失敗,叛魯奔齊。次年孔子開始出仕,由中都宰而為司空,又升為大司寇。當權后,他“張公室,抑私門”,打擊操縱國政的大夫的勢力,一心想改變“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與當權者季氏發生了矛盾。季氏又接受了齊國的女樂,迷戀聲色,三日不朝,孔子便毅然離開魯國,開始了周游列國,到別的國家尋找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但他的思想被認為不合時宜,雖受人尊敬,但不受重用。晚年應魯人之召而歸魯,魯國以國老待孔子,雖遇事多有征詢,又不聽用其言。孔子也不求仕,專心于古代文獻的整理工作。

  “仁”是孔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諸多方面多與“仁”有關。仁的基本含義是仁愛。仁是一種普遍的愛,但并不是一視同仁的愛,而是有親疏遠近之別的有差等的愛?鬃拥娜蕫鬯枷耄纫宰诜ǖ燃壍娜穗H關系為基本內容,又包含了原始人道主義的成分,這兩方面的內容不是簡單地拼湊在一起的,而是有著現實基礎。在政治方面,孔子以恢復“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為追求目標,他懷念周公,欲從周禮,幻想“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在教育方面,孔子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完整的思想理論。他主張以德育為先,全面發展。主張“有教無類”,并親自實行。在哲學方面,他提倡中庸之道,認為過猶不及。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來源復雜,有積極的成果,也有消極的東西。在當世他不愧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對后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論語》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墩撜Z》的內容被分散地一條一條記述下來,集腋成裘,經過了一個不斷編集的過程!墩撜Z》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章與章之間、篇與篇之間并無嚴密聯系,只是大致以類相從,并且有重復的章節出現。

  2、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

  建議:課文有注釋、有譯文,在疏通文意上教師不必花太多時間,重點應注意常用的且古今有異義的詞語及成語與名言。

  1、重點掌握以下詞語:

  斯    ①指示代詞:這    于斯三者何先    逝者如斯夫    有美玉于斯《論語》 

 、谶B詞:就,那么   如知其非義,斯速而已矣,何待來年。(《孟子•滕

  文公》)

 、劬渲芯淠┱Z氣助詞:哀我人斯(《詩經•豳風》)

  相    ①贊禮之人:端章甫,原為小相焉《論語》

  ②扶盲人走路的人: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則焉用彼相也《論語》                        

  ③觀察,視: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詩經•相鼠》)

  勸    ①勉勵,獎勵:懲惡勸善 (《左傳》)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論語》

 、趧窀妫瑒裾f:勸秦王顯巖穴之士  (《史記•商君列傳》)

  時   按時: 使民以時            學而時習之     《論語》

  就    ①靠攏,接近:陳力就力,不能者止    如殺無道,以就有道《論語》

  ②完成,成功: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傷仲永》

 、鄢扇,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史記》

  何以……為:表示反問。其中疑問代詞“何”表詢問,動詞做謂語,語氣助詞“為”加強詢問語氣?勺g為:“還用••••••做什么”“為什么要••••••”“有什么呢”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漢書•霍光傳》

  信    ①誠信,言語真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劌論戰》

  ②信任:民無信不立《論語》

  道德  先秦道德兩字很少連起來用的,道是道,德是德。“德”表示好的行為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釋“德者得也。”因此孔子講的“為政以德”是好行為的成果。道的本義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引導、道德等意思,如 : 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之以政      道千乘之國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論語》

  國家:西周與春秋,周天子名義上擁有整個天下,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敝芴熳釉侔淹恋胤址饨o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諸侯國,那時國就是指諸侯國。諸侯國君又把國內的土地分給宗室、子弟、功臣。這些封地就叫做“家”。所以孟子說:“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在農業社會土地和糧食關系民生和國家政權,是至關重要的,古代皇帝和諸侯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無乃爾是過與:“無乃……與”,是表示反問的一個問式,相當于“恐怕……吧”!斑^”是指責的意思,《過秦論》的 “過”也是這個意思。“過”的賓語是“爾”,即你們!笆恰笔俏覀冊诒疚乃莆盏囊粋重點實詞,“是”在文言文中最基本的用法是指示代詞,解釋為“這”,后面的“是社稷之臣也”“是誰之過與”“夫如是”都是這個意思。老師特別要提醒同學注意,“是社稷之臣也”這個“是”看起來非常像現代漢語表示判斷的“是”,其實不是,到漢代以后,“是”才有用于表判斷的,如“問今是何世”“不知木蘭是女郎”等!笆恰痹诠盼闹幸灿斜硎九c“非”相對的概念,如“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至于本句的“是”也是代詞性的,復指前面的“爾”,起提賓的作用。同樣的用法有“惟余馬首是瞻”“惟命是從”“惟利是圖”等。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痹唬骸笆囚斂浊鹋c?”曰:“是也!痹唬骸笆侵蛞印!眴栍阼钅纭h钅缭唬骸白訛檎l?”曰:“為仲由!痹唬骸笆囚斂浊鹬脚c?”對曰:“然!痹唬骸疤咸险,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比辟世之士哉?”

  既來之,則安之:課文中“來”和“安”都使動用法,意思是使遠方的人來歸順以后,就要使他們生活安定,F在這個成語是指既然來了,就要安下心來,跟原來的意思有些不一樣。

  愚不可及  是可忍孰不可忍

  設計意圖:

  這里所列的字重點在有古今異義的,且是常用的。對古今異義的重在比較,教時還可再補充點例句。對常用的如:“社稷”、“國家”、“道德”,教師可作更為廣泛的闡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這句話主語是“君子”,謂語是“疾”,賓語是“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難點在理解賓語的意思,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心里明明想得到某樣東西,卻不肯直接說出來,即“舍曰‘欲之’”,然后找一個借口,編一套理由把它拿過來,即“必為之辭”。這種態度是君子討厭的,不但個人的道德不應該,政治的道德更不應該?鬃邮紫攘R冉有的這種態度。

  成語:禍起蕭墻   分崩離析   鳴鼓攻之  

  2、背誦并深刻領會以下文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設計意圖:

  這些名句與成語,意蘊深刻,至今還活在人們的語言中,極富生命力,所以先要學生背下來,然后慢慢品味其意思。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第二教時

  本教時主要在總體上探討文意與孔子的思想,教師應學生充分發言,然后作引導歸納、總結。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沒有矛盾?怎樣理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 

  從孔子“均無貧”、有若“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等言論看,孔子是認識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張就否認他的足民思想。去食一說,是在特定的語境下對教民思想的強調。孔子認為,于統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愛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為統治者的最根本的條件,這是一票否決的事。這也體現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朱熹說::“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寧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愚謂以人情而言,則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則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為政者,當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棄也。”

  探究之二:孔子的兩個學生在季氏家做官,季氏是他們的“老板”,為什么有軍事行動要跑來告訴孔子?

  同學們各抒己見,但對孔子那個時候的師生關系不大了解。他那個時候的師生關系與現在不同。當時并沒有黨派組織,但但子與學生們相當于一個黨派,孔子是其精神領袖,弟子們對孔子有宗教性的崇敬。打一個比方,孔子相當于某一武術流派的掌門人,弟子沒有一件事敢不向他報告?鬃訉W生是一種道德的感召,學生不敢騙他。這兩位學生是季氏的家臣,是文人兼武職帶兵的。季氏想吞并顓臾,他們參與其事。他們不是不知道季氏的野心,他們受孔子的影響,又是孔子的高才生,內心也覺得季氏這件事做得不對,而且做出來一定要挨老師罵?墒沁@兩人到底不是孔子,認為季氏這樣做似乎也未嘗不可,因而沒有堅決反對,但又怕孔子知道以后吃不消,于是兩個人來拭探孔子的意向。

  探究之三:孔子為什么反對季氏攻打顓臾

  孔子的理由有三:一是顓臾是先王封國,不可伐;二是顓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顓臾乃社稷之臣,不當伐。第一點是從歷史上講的,第二點是從地理上講的,第三點是從政治地位上講的。顓臾這個國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諸侯時建立的國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領導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給魯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沒這個資格。這些小國大多是上古帝王賢哲的后裔,他們的祖先為中華文明的建立和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些小國中仍然保存繼承了其祖先的優秀品德、風俗習慣。孔子推崇周文化,也不歧視小國文化。在他看來,三代先王保存這些小國的祭祀血食,表現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將這些小國消滅,不僅是它們的悲劇,亦會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滅亡。

  孔子的時代,天下已呈禮樂崩壞之象。當時周天子號稱擁有天下,實際上只控制著自己的都城。而諸侯國君也步其后塵,大夫們一個個擴張自己的勢力,國家呈尾大不掉之勢,國君變成了傀儡。如魯國在魯襄公十一年由三桓“三分公室”:魯大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貴族將魯國一分為三,各占其一。后來,隨著季氏家勢的強大,又四分公室,季氏獨得其二,季氏又做魯國的卿相,擁有魯國的實權。顓臾,是魯國的附庸,它是當年周天子封給魯國的屬國。名義上是一個國家,在當時魯國公室被瓜分的情況下,顓臾倒是魯君的勢力范圍。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季氏發兵討伐顓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一種試探性的武力示威,其真正目的是要削弱魯君的實力,最終篡奪魯國政權?鬃右云湄S富的政治經驗和敏銳的政治眼光識破了季氏的陰謀,同時也有力地批駁了冉有的觀點。孔子的理想社會是西周初年,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周公旦,其畢生使命是“克己復禮”,恢復周公所制定的“禮”?鬃诱J為:“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季氏作為一個大夫,卻以下犯上,居然攻打周天子所封的顓臾,這是對孔子政治信念的挑戰,所以孔子要堅決反對。

  設計意圖:

  儒學是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其最核心的思想是維護等級制度。這是封建統治者最需要的!墩撜Z》載:“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惫唬骸吧圃!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可見孔子這個話是講到統治者心坎上去了。”設計這一探究,要幫助學生理解儒學思想與起義農民的口號之間的區別。了解儒學最核心的東西。教師也可提一下儒家與墨家的區別,儒家的仁愛思想與墨家的兼愛思想是不一樣的。墨家的兼愛是所謂的“愛無差等”要“天下之人皆相愛”。所以孟子罵他們說:“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探究之四:孔子說“均無貧”這個是否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相同? “均無貧”與“均貧富”含義不同。均貧富是站在窮人即“貧”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而均無貧則是孔子站在統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熬毟弧睂嶋H含義在劫富濟貧,強烈維護等級制度,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這種思想。 “均”在《說文解字》中解為“平”(公平),這是它在詞典中的意義。詞在詞典中的意義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語里,有了具體的語境,詞的意義就由語言義變為言語義,就會添加很多臨時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變為具體,由一般變為個別!熬毟弧焙汀熬鶡o貧”的“均”詞典義都是“平”,但到了“均貧富”和“均無貧”這兩個不同的句子里,卻有不同的解釋。

  探究之五: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治國原則是怎樣的?

  孔子講為政,不是談政治,他講的是政治哲學,或者說是政治原則,從這個角度來看,孔子的言論才更有價值,更有普遍意義。作為思想家作為圣人,其價值乃是提供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不是具體某一個樣板。孔子認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理,首先自身要正,只有當一個人的內心修養達到了一個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夠為國家做事(可大受),也才能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格物、致知、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在本章節中,孔子就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3.6)如果統治者有感召力,則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如果這樣就沒有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12.19)小人必然會被感化!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風,必偃!(12.19)這樣孔子自然就反對武力征服,主張“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16.1)統治者自身做出榜樣就是對百姓最好的教育。“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2.20)孔子設教,不僅注意個人修行,其對家庭社會國家種種法則制度秩序,所以使人群相處相安之道,莫不注意。自孔子之教言,群己即在一道中。為人之道即是為政之道,行己之道即是處群之道。不僅是雙方兼顧,實則是二者合一。就政治言,治人得與治于人者同是一人,惟職責應在治人者,不在治于人者。其位愈高,其權愈大,則其職責亦愈重。故治人者貴能自反自省,自求之己。孔子答季康子問政諸條,語若平直,而寓義深遠。若不明斯義,不能修己,徒求治人,不知立德,徒求使民。人道不彰,將使政事惟在于爭權位,逞術數,恣意氣。覆轍相尋,而斯民日苦。

  設計意圖:

  這一問題的設計實際上是對全文起總結作用。教學本文要盡量避免只逐條講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討論這一問題,教師應留足夠的時間。

  孔子認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養生(食)送死(喪)和祭祀。統治者要“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5)他反對橫征暴斂,認為苛政猛于虎。當自己的學生為季氏斂財時,他公然號召其它學生“鳴鼓而攻之可也!(11.17)他勸魯哀公減輕人民的賦稅,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12.9)當然這并不是說孔子主張均貧富,孔子主張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據自己的名分、地位,該得多少是多少,該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于統治者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16.1)當然對百姓的教育是必需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教什么?教之以禮、信、孝弟!暗乐缘拢R之以禮,有恥且格。”(2.3)“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2.7)“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所追求的是道德至上的理想社會。

  寫作實踐

  儒家主張以德治國,這有積極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F代人們提出以法治國,這同樣有局限性,請根據本單元內容論述為何要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相結合。

  教學建議:

  《論語》不算難懂,但畢竟與我們相隔了二千五百多年。學生要了解孔子與《論語》,必須有相當的背景知識,所以教師對春秋時代的社會特點及孔子所認為最理想完美的西周的社會特點,要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明白儒學的核心是維護等級制度。這也是儒學在封建社會里一直受統治者追捧的最根本的原因。(這方面各教師可參考剪伯贊或范文瀾的《中國通史》和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孔子的其它思想包括仁愛思想都立足于他的這一基本點的。

  在第二教時討論最后一個問題時,教師要力求把孔子表現在本章的思想,一條條串起來,使之前后相連貫,也就是說要找出各段話之間的內在聯系,千萬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為把課講活,激發學生思考,教師在討論問題時要多聯系現實。可借鑒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和于丹的《<論語>心得》。

  在字、詞的落實方面,可依據教學建議,抓重點。對名句與成語要予以特別重視,要使學生能背誦和運用。

為政以德(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河渠書 教案(精選2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參考課下注釋,依靠工具書,疏通課文,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司馬遷對許多成功的事實和經驗的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及對于豪門的阻撓、氣數等迷信思想的干擾的揭露,對漢代弊政無情的鞭撻。...

  • 《我與地壇》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我 與 地 壇史鐵生[教學目標]1、篩選信息,理解把握課文涉及的對生死和親情的感悟的內容 2、學習本文表達思想內容的方法。 3、評價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生死和生活的態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課前聽音樂。...

  • 《我的空中樓閣》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李樂薇 一、教學目標 1.體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在自己心中建立積極的“小屋” 二、教學重難點 1.對文中優美語言的把握 2.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 三、課型 鑒賞課 四、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語 在每...

  • 《報任安書》學案(精選17篇)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的行文特點: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結,迂回曲折,但又脈絡清晰。 2體會文中表現出的作者身受極辱后憂愁幽思、激憤慷慨的情感。 3學習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生死觀。...

  • 《道士塔》教學設計(通用14篇)

    道 士 塔余秋雨[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關知識;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整體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內涵。2、過程與方法:師生查閱有關資料并進行交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關知識;朗讀課文,對文章形...

  • 《蘇武傳》 備課資料(通用11篇)

    《蘇武傳》 備課資料《蘇武牧羊》典故本文入選北師大教材12冊第六單元英雄匈奴自從給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后,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

  • 1.2 獲取安全的飲用水(精選2篇)

    1.2 獲取安全的飲用水教學目標:1.了解從天然水中獲得科飲用水的一半步驟與原理。2.了解自來水廠獲取大量可飲用水的一般步驟與原理。3.掌握由普通飲用水質取純凈水的方法與原理。4.認識污水處理的方法,污水處理的意義。...

  • 《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把握文章大的結構 2、把握作者的設計理念 3、依托文字去發揮想像【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一、關于作者:俞孔堅: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 ,北京土人景...

  • 書憤教案(精選12篇)

    一、關于陸游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高宗時,試禮部,名在前到,因觸怒秦檜,被罷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歷官隆興,夔州通判,并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監公事...

  • 高二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vr麻豆aⅴ精品无 | 色综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 | 日本无码全黄二区三区大片免费看 | 岛国免费av| 97在线视频免费人妻 | 又硬又粗进去好疼A片麻豆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 | 飘雪影院手机免费观看免费动漫 | 亚洲制服丝无码中文在线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 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 综合精品久久久 | 美国一级黄色片 | 麻豆最新国产剧情AV原创 | 白嫩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 | 爱色av网址|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蜜芽 | 女人天天干夜夜爽视频 | 1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入口 | 国产免费又爽又刺激在线观看 |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 | 黄色一级毛片免费看 | 18禁无码永久免费无限制网站 | 成品片a免人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美女视频免费看 | 麻豆99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神马久久亚洲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在线小视频你懂的 | 性一交一乱一美A片69XX | 欧美成人综合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片在线 国产国产 |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 九一传媒在线观看 | 视频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成都精品91一区二区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