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精選15篇)
第六單元 篇1
本單元學習《孟子》。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也是先秦諸子散文的重要作品!睹献印分泻芏嘀匾乃枷,如“仁政”論、“性善”論以及“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等,是我國古代思想寶庫中的精華。《孟子》向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睹献印返恼Z言,明白曉暢,而又寓意深遠。
學習本單元,要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掌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進而品味《孟子》的語言特色
第六單元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聚落的概念、分類及其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了解地理環境對聚落的影響;
2.使學生學會分析鄉村和城市起源的條件,知道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3.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知道聚落的形成和發展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并由此及彼,掌握地理問題的分析方法。
4.樹立憂患意識,村落和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如何做到與地理環境的統一,做到可持續發展。
內容分析
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聯系緊密,在人文地理學中,聚落也被稱為人口的文化景觀。它是人類的居住活動所創造的最為典型的人文環境。作為人文環境的聚落,在其形成發展的過程中肯定受到風俗、文化等人文因素的控制與作用。例如,西方鄉村聚落景觀與東方不同,同屬工業社會的西歐與北美,其城市景觀也不相同。城市聚落的形成主要牽涉到古文明和古城市的形成,因而可以圍繞古文明來講解。現在,古城市基本上已經衰落,甚至早已滅亡。因而聚落的形成是本節的重點,在講述該內容時主要聯系書本將基本內容跟學生陳述清楚,之后引用浙江省楠溪江畔古村落、江蘇省周莊市、河南省商丘市等案例,讓學生一起分析這些典型案例的形成,采用開放性研究討論的方法,提供素材讓學生去查找,或干脆學生直接去查找,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體會研究的快樂!
教學重點
聚落的概念、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形成
教學難點
聚落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教學方法手段
探究式學習方法、研究性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多媒體教學、webquest模式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我們知道不同地方的房子是可能不一樣的。如南方地區房屋多尖頂,西北地區房屋多為平頂;某些地區為方形房屋為主,而某些地方卻擁有大量圓形的房屋。這說明什么問題呢?(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之間有著很密切的關系。)
新課講授
一、 聚落的概念與分類
【思考】你家的住房是否屬于聚落的一部分?學校的教室呢?長沙市有100多萬人,而上海有一千多萬人,它們都是聚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聚落圖片。
【投影—聚落圖片欣賞】一組鄉村與城市的圖片
?聚落就是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不單是房屋建筑的集合體,還包括與居住直接有關的其他生活設施和生產設施。
【學生活動1】鄉村與城市的差別
鄉村
城市
人口
農業人口
非農業人口
規模
較小
較大
聯系
城市是由鄉村發展而來的
·一般都把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兩類,也就是說,所有聚落,不是城市,便是鄉村。
【過渡】這一系列的聚落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呢?
二、 鄉村的形成
1.村落的形成過程
【投影】展示村落形成的圖片,聯系學過的歷史、政治知識描述村落的形成過程。
【教師講述】
·人類聚居的本性和需求。居住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人類早期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中,人們發現共同生活在一起,可以利用集體的力量,開展互助合作,更好地實現防御、繁衍、獲取資源等方面的目的,由此形成聚居。人類聚居的發展是和人類生存進化分不開的,是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并在競爭中取得勝利的結果。從穴居野外到筑室成居,人類經歷了百萬年的漫長過程。
·鄉村形成的歷史條件。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社會出現第一次大分工,農業和畜牧業相分離,人類開始定居,出現鄉村聚落。此時已經由遷移農業過渡到定居農業。最初的村落是臨時的、移動的,可以隨時變更的。后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方式的改進,人類逐漸在某地定居下來,形成了固定的、集團式的聚居形式。
2.村落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分析
·村落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村落的形態各異,不管是帶狀村落,還是多邊形狀的村落,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
【過渡】在定居的過程中,各種村落相繼形成,各個地區村落的形態各異。當我們外出游玩時,你是否會注意到某些村落的形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參觀幾個地方,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障礙,請你解決它。
【學生活動2──探究式討論學習】各組根據所提供的兩個案例展開分析討論,說說對兩個案例中聚落形成的看法(原因解釋),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村落?小組設計出你們認為很合理的鄉村聚落模式。
討論材料一:圖6.2和6.3及書本相關文字。
討論題:(1)觀察兩圖的村落有什么不同,與周圍環境有什么關系。
。2)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聚落?
河流較少的平原地區:圓形或不規則多邊形
河網密度較大的平原地區:帶狀
討論材料二:浙江省楠溪江中游大多數村落“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學生根據材料回答)
說明:分發給學生文字資料,展示圖片投影,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層層遞進,得出結論。
討論題:(1)該地村落“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布局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2)該地村落“三面環山 一面臨水”布局的人為因素有哪些?
(3)設計出你們認為很合理的鄉村聚落模式。
村落選址往往要求有良好的小氣候,安全、防災、士地、水源、山林等。但最主要著眼于兩點:首先環境要有領域感,如渠口村,北靠霽山,西為雷峰山,東為鳳凰山,形成三面環抱之勢。另外“腰帶水”也能造成領域感,如東皋、楓林、塘灣、西岸等村,村址四周山嶺不僅閉合,而且大體中軸對稱,有層次感。其次著眼于附近要有圓錐形山峰,且往往在村子東南方向,這個尖尖的山峰就是文筆峰,再在村子前面對文筆峰鑿一口池塘,使用權文筆峰投影于其中,意為“文筆蘸墨”,蒼坡、豫章等村都有此類沼池。
這樣的選址和布局,使村子的東、西、北三面都有山環抱,冬季不受寒風侵襲,夏季季風循河谷北上!把鼛笔勾遄游挥趶潖澢恿鞯某练e而避開沖涮岸,解決了村落的防洪問題。
背山面水是建筑選址的基本格局。村落或城鎮在山與水的環抱之下,各自然要素的最佳組合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便是風水說中認為“有生氣”的地方。一般而言,理想的風水寶地最好是馬蹄形的,三面有山環抱,風水穴位于主峰的山腳下,山勢走向呈某種吉祥動物的態勢,穴前有一片鄰水的開闊地,河流溪水似金帶環抱,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是朝陽──不難想象,具備這樣一種條件的自然環境,對人的生存來說當然是十分理想的。
參觀了楠溪江古村落,你的感受如何?假設你是一個普通村民,請設計出你心目中的村落(圖、文形式)
【過渡】不管怎樣,心目中的村落應該符合人地和諧的觀念,而現階段我國開發了一個又一個古村落,我們心目中的古村落也正在逐步地變化。村落的出現是伴隨著人口的聚居逐漸形成的,村落的人口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下一步是不是就會形成城市呢?答案我們先不公布。
三、城市的起源
1.城市起源的條件
【學生講述】給出城市起源的圖片,學生敘述城市的起源過程。
【教師講述】
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市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社會生產方式是制約城市形成發展的根本因素。城市起源的條件是多方面的,一般為兩個最基本的歷史條件: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和勞動分工。
(1)對于農業技術的創新是城出現的物質基礎,理解的關鍵是剩余產品;
(2)對于勞動分工促進了城市的出現,理解的關鍵是商品交換。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相分離,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城市才隨之產生。
2.世界第一批城市的出現
【過渡】在城市的起源圖中,我們注意到城市由鄉村發展而來,而灌溉便利的地方則成為首選,看下圖,總結規律。
【學生活動3】給出相關圖片,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總結世界第一批城市出現地點的規律。
世界上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是人類古文明興起的地區,也就是早期農業生產發達的地區。農業的發展,使一些人得以從事工商、軍事、文化、政治等活動,而這些非農活動是城市顯著的特色和根本的標志。農業發展需要一定的自然基礎,例如氣候溫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而滿足這些條件的最理想地段是中緯度臨近大河沿岸地帶,F代考古學發現,世界早期的重要城市,一般都處于這樣的環境中。但遺憾的是,很多古城都只能在圖片上、書本上去欣賞了。
【學生活動4──分組比較討論】
學生分組課前收集世界文明發源地的相關資料,根據資料討論問題。
正面材料: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商丘作為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一直沒有中斷。古城商丘是我國商朝的都城,其歷史悠久,雖然是座古城,但由于發展得當,商丘憑著自己與“商”的不解之緣,依托黃金樞紐的地理位置,必將成為崛起于中原的一座現代化商貿城。
反面材料:某些古代城市(古巴比倫、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我國新疆的樓蘭地區)今天都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W生根據討論材料分析思考問題)
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曾經使大多數古代城市文明淪于衰亡。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居民,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因此成為荒蕪的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積聚和貯存水分的中心。恩格斯告訴我們,人類曾經在自然環境條件優越的地區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文明?墒侨祟愒趯ψ匀画h境的開發利用中,毀壞了自然生態系統,同時也使古文明在那些地區消失。
再古老的文明,沒有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終究有一天會走向衰落,進而滅亡。面對這么多的事例,我們應該有所觸動。
【總結】鄉村也好,城市也好,他們都是聚落。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聚落,聚落的發展也離不開人們。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相信世界會更美好!愿我們家園更美麗!
【學生課外活動──webquest】webquest研究性活動
活動內容:由周莊看古村落的發展
活動形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進入網絡開始研究webquest;課堂上總結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
活動目的:通過這一新形式的研究性活動,進一步擴大我們的知識面,學會用更多的手段參與學習與研究。
〖任務〗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分別扮演這樣的角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團:負責考察周莊的情況,主持工作會議,并對是否可以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周莊的鎮長:工作如何開展?關店還是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普通周莊的居民:支持還是反對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何看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與自身經濟利益的矛盾?
外來游客:對周莊的發展提出意見
〖成果〗請你給周莊的發展提供意見?(文字、圖片或其他方式)
第六單元 篇3
第六單元 中國功夫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歌曲《中國功夫》,欣賞樂曲《武術》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熟練的、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中國功夫》
2、 在欣賞樂曲《武術》時能分辨出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的不同情緒以及樂曲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唱了歌曲《中國功夫》,下面我們來復習演唱歌詞,要求唱得更加整齊,更加生氣勃勃、英姿颯爽。
學生隨琴齊唱。
二、表演歌曲《中國功夫》
1、 分組合作創作動作。
2、 請幾位表演比較好的學生隨歌曲即興表演。
3、 推選代表共同表演。
三、欣賞民樂合奏《武術》
1、 教師簡介樂曲。
2、 知道學生進行學唱。
3、 初聽樂曲。
課本中的a、b主題在樂曲中各出現了幾次,順序是怎樣的?
4、 復聽樂曲
這首樂曲充滿著動感,如重拳出擊,柔中帶剛,因此也很適合隨音樂表演動作,我們再來請幾位同學作表演。
5、 指名隨音樂進行表演。
四、課堂小結
小結本節課學習的收獲,要求學生課后學習一兩個武術動作。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歌曲《男兒當自強》
教學目標:
1、 歌曲表演《中國功夫》
2、 能隨錄音學會歌曲《男兒當自強》,并對歌曲中的對稱現象有所注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部電影《黃飛鴻》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
教師簡介歌曲。
二、欣賞歌曲《男兒當自強》
1、 教師朗誦歌詞
2、 出示歌詞
引導學生觀察歌詞,找出“兩兩相對”,即對稱。
3、 初聽歌曲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4、 復聽歌曲
學生隨歌曲輕聲哼唱,反復兩遍。
5、 再次復聽
學生跟唱,并在“x x”處自由表現。
三、歌曲《中國功夫》表演與演奏。
1、 隨伴奏齊唱歌曲
2、 分組進行創作,教師指導。
3、 分組進行匯報表演。
4、 教師講評。
5、 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四、小結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歌曲《中國功夫》,欣賞了《武術》和《男兒當自強》,希望大家關心武術、熱愛武術,健身強體,為國爭光!
教學反思:
第六單元 篇4
一、教材解讀
20xx年人教版新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六單元的寫作訓練為《發揮聯想與想象》。時代需要創新思維,創新思維離不開聯想與想象。20xx年版課標也強調:“要運用聯想或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迸囵B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本次寫作訓練需要學生掌握的寫作知識有三點:第一要懂得聯想與想象這兩種思維方式的概念。聯想是想象是第二要懂得發揮聯想時,能從“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因果聯想”“反向聯想”四個角度出發,聯想更為豐富;第三還要懂得發揮聯想與想象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聯想要自然恰切。二是想象要合情合理。三是聯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于上學期學習了本次作文訓練。面對陌生學生,了解他們對聯想與想象的知識懂得多少,他們的聯想與想象能力是何種程度,縣里學生與市里學生的素質差別又是多少,這都是我備課時要思考的問題。
聯想與想象,對于我們來說是天生具備的。無論是怎樣的學生,他們都有著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能力,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因此,我選取的材料盡量來自學生已學過的文本材料,在具體的材料中掌握抽象的知識。
三、設計說明
本次寫作訓練課,我設計的出發點是“聯想與想象能力的交織運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運用聯想與想象時,從來不是割裂的。因此,我不把聯想與想象的區別作為重點。
四、教學目標:
1、了解聯想的含義及聯想時所需的四個角度: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因果聯想和反向聯想。
2、簡單了解想象的含義。
3、通過練筆,鼓勵學生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創作,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
4、通過文本或生活實例,使學生了解聯想與想象無所不在,引導學生在以后的生活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能力。
其中重難點目標是學生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創作實踐。
五、教學方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有話可說,不吐不快,我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運用聯想與想象能力進行寫作的能力。
1、活動激趣法
出示學生熟悉的正方形圖形,通過“考一考”的方式,使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情境創設法
教師創設情境,為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快樂地學習,完成教學目標。
3、討論法。
讓學生參與到小組中去,發表個人的看法,聽取別人的見解,共同探究。
4、談話法
5、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六、教學課時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一節作文課《發揮聯想與想象》。(板書:聯想想象)
(二)目標1——了解聯想的含義及聯想時所需的四個角度: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因果聯想和反向聯想。
1、考一考
出示正方形圖形,以考一考學生聯想能力方式導入教學。(活動激趣法)
2、讀一讀
由活動引出聯想含義,指名學生讀一讀。
3、記一記
教師通過列舉生活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引入聯想時所需的四個角度。
4、練一練
出示詩詞中運用聯想的例子,強化學生對聯想的四個角度的理解。
。ㄈ┠繕2——簡單了解想象的含義
1、憶一憶
出示學生上冊所學課文《小圣施威降大圣》。指名朗讀紅字語句。
教師:其實,生活中還有一種思維方式,和聯想經常交織在一起。
教師問:你看,大圣和二郎真君變來變去,多好玩。老師現在也想變成一個智慧老爺爺,把聰明才智都送給你們。可是不可能。這些現象都是作者吳承恩想出來的,現實生活中沒有。那么,他運用了什么思維方式?(生:想象)
2、讀一讀
指名朗讀聯想的含義。
。ㄋ模┠繕3——通過練筆,鼓勵學生主動運用聯想和想象進行創作,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表達更生動。
1、說一說
從形象正方形圖形轉到抽象字“想”,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思維難度。因此,此環節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既能搭建多條“詞語橋”,也可以分享到其他同學的思維智慧成果。
2、聽一聽
聽聽、看看老師搭的三座橋,為的是開拓學生思維。
3、寫一寫
學生觀察漫畫,進行創作。
。ㄎ澹┠繕4——通過文本或生活實例,使學生了解聯想與想象無所不在,引導學生在以后的生活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聯想與想象能力。
1、無所不在
出示ppt11,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聯想與想象的思維息息相關。
2、小結——教師期許
教師小結:我希望同學們以后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的聯想與想象的能力,猶如雄鷹展開的雙翼,讓心靈翱翔于天穹。
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下課!
附:板書設計
聯想想象
\/
\/
事物
/\
/\
事物新事物(創造)
第六單元 篇5
第六單元 明朝的興亡與清前期的強盛第28課 早期的西學東漸
一、教學目的
。ㄒ唬┲R與技能
1. 知道利瑪竇來華的基本情況。了解早期西學東漸的內容和特點。
2. 閱讀、歸納、整理史實;認識、分析問題實質。
。ǘ┻^程與方法
1. 通過閱讀利瑪竇來華的有關史實,學會認識中西不同文化差異下相互融洽的方法。
2. 通過歸納整理早期西學東漸的有關內容,學會分析早期西學東漸實質的方法。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認識異質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世界同一的發展趨勢。
二、重點難點
西學東漸的實質
三、教學過程
唐朝時期中國文化如何西傳?略。
第28課 早期的西學東漸
西學東漸是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 西學東漸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明末清初;第二個時期是鴉片戰爭以后。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學東漸中,傳教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當時主要以天主教耶穌會為主的傳教士們(較晚亦有方濟各會、多明我會等的教士),在試圖將天主教傳入中國的同時,引介了西方的科技學術思想,譯著了大量的西方學術相關書籍。
一、傳教士來華
1、背景
新航路開辟后,隨著歐洲傳教士東來,我國與西方思想文化進行了大規模的直接接觸和交流;16世紀中期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在西歐、北美勢力縮小,為了擴張勢力,天主教建立了耶穌會,向東方發展。
插圖《大三巴》
2、在中國傳教的奠基人——利瑪竇
插圖《利瑪竇》《利瑪竇墓碑》
利瑪竇簡介
請大家閱讀教材,思考:利瑪竇能夠在中國成功傳教的原因有哪些?
。1)利瑪竇向明朝皇帝進獻《坤輿萬國全圖》(世界地圖)、八音琴、自鳴鐘等,受到召見,獲準留居北京傳教。
。2)利瑪竇認識到要在中國立足,必須適應中國國情,為此他改變固有的傳教方式,實行入鄉隨俗的調和策略。他說漢語,穿儒服,遵行中國禮儀,允許中國信徒祭祖尊孔,盡力迎合中國的思想文化和風俗習慣。
。3)同時注意打通官場關節,爭取地方官員和朝廷的支持,并且宣傳西方科學知識,贏得一部分開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他的住所成為士大夫聚談之處,士人以與利瑪竇交往為榮。徐光啟深深地為利瑪竇的博學多才所折服,稱贊他為“海內博物通達君子”。利瑪竇的傳教策略收效顯著,到明朝末年中國信徒達到4萬人,其中包括徐光啟等人。
思考:中國的士大夫為什么會對利瑪竇產生好感?略
插圖《利瑪竇與徐光啟》
思考:我們從中可以提煉哪些信息?
二、西學的傳入
請大家閱讀本目,思考:西學包括哪些內容?西學傳入有哪些特點?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
西學不僅包括歐洲傳教士傳播的基督教,還包括西方的自然科學和人文學術方面,內容泛及數學、物理、地理、天文歷算、水利技術、機械工程、火炮制造以及歐洲的古典哲學、邏輯學、藝術等。
特點: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士大夫合作,涉及面廣。
插圖《幾何原本》
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翻譯《幾何原本》(前六卷)(第一部譯成中文的西方科學著作
《幾何原本》是公元前3世紀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所著,全書共15卷,它從有限的幾個公理出發,用公理化方法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平直空間的幾何體系。該書從內容到方法都近乎完美,在西方學者中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以至于后世的數學家在著書立論時不敢輕易使用“原理”(即“原本”)作書名。徐光啟本著“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必須翻譯”的宗旨,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前6卷。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他在翻譯過程中斟古酌今,反復推敲,為制訂每一個學術名詞付出了艱巨的創造性勞動,限于當時既無這方面的詞典,又無相關的工具書可供參考,譯者的艱辛和毅力,是今天的學者們無法體驗,難以想象的,今天仍在使用的數學專用名詞,如幾何、點、線、面、鈍角、銳角、三角形等,都是首次出現在徐光啟的譯作中的,僅此一點,就足以奠定徐光啟在中國數學史上的地位。
編譯《同利瑪竇與李之藻合作文算指》系統介紹西方算術的筆算法。
插圖《同文算指》
利瑪竇繪制世界地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坤輿萬國全圖》
插圖《坤輿萬國全圖》
思考:當時為什么利瑪竇能夠繪制世界地圖?
新航路開辟后地理大發現,人們對世界地理有更為全新和正確的認識,所以能夠繪制世界地圖
水利科技專著《泰西水法》、機械工程專著《遠西奇器圖說》等
徐光啟與傳教士合作翻譯《泰西水法》介紹西方的水利設施和技術。徐光啟編《農政全書》時水利部分全錄此書!哆h西奇器圖說》是首部介紹歐洲近代機械工程學的中文圖書,其中涉及比重、杠桿、滑車、輪軸、斜面等力學原理及其方法
徐光啟、李之藻以西方歷法為基礎完成《崇禎歷書》
插圖《圓明園》
西學東漸的影響:西學東漸促使了中外文化交流,使得不少中國人開闊了眼界,窺見了一個原先全然無知的西方世界。一些明智之士認識到中國與西方的差距,開始對中國的傳統和現狀進行反思,也使得中國古文化傳入西方后對于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歐洲出現18世紀中國風。但是由于清朝康熙以后對外政策從海禁到閉關政策的轉變,最終導致西學東漸現象消失,中國與世界最終隔絕。
小結:略
第六單元 篇6
第六單元 羅斯福新政和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考點一】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由于貧富分化加劇、股票投機過度和信貸消費過度(分期付款膨脹)導致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空前尖銳。
2、影響:①造成嚴重的經濟破壞;
、诩由盍酥饕Y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美國、法國社會動亂;德國法西斯上臺;
③使世界局勢動蕩不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
3、胡佛政府的措施: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導致經濟危機反而惡化。
★經濟危機由美國發生進而席卷全球資本主義國家,其原因在于:經濟全球化,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
【考點三】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
1、整頓銀行與金融業。
2、加強政府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核心內容)
3、調整農業:行政手段調整;減耕減產;提供補貼。
4、社會福利:加強社會救濟,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
5、進行社會立法,保障工人基本權利,提高工人地位。
【考點四】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與作用
1、特點: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2、實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3、作用:①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
、陂_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即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模式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直接目的:使美國度過經濟危機;根本目的: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考點五】了解美國的“新經濟”
(1)、時間:20世紀90年代
。2)、含義: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一種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考點六】了解政府干預是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變化
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變化有:
1、最重要的變化:西方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2、西方福利國家在戰后得到發展。
3、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部門。
4、美國出現了“新經濟”。
第六單元 篇7
第九課時:10的認識
【教學內容】數學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10認識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10的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器、課件、尺子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猜謎引出已認識的數0—9。
同學們,我們來猜猜謎語,好不好?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
2、0和6之間有哪些我們認識的數?(伸出5指)它添上2是誰?7的相鄰數是誰?
8再添上1是幾?9再添上1是幾?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10的含義及10以內數的順序。
。1)生活中和10有關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話說說嗎?
(2)請小朋友們數數第一排有幾個人?(6人)
想讓第一排有10個人,誰有辦法?
3)數一數現在有幾個人?誰是第10個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人?怎樣數?
4 )同學們在學習中經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觀察(實物投影)9有8的前面,10在哪里,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5)剛才我們猜了謎底0—9的謎語,你能編謎底是10的謎語嗎?先在4人小組里說一說,再選一個最好的給大家聽。
2、比大小
。1)10和一個數比大小,誰能說一說。除了這種,還可以填什么?10○□
(2)9○□,誰來說說。
。3)完成書本第65頁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寫法。
。1)10的寫法和0-9這些數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2)誰能說說10怎樣寫?(學生先嘗試說說,教師再小結)
。3)在書本第65頁的田字格里練習寫10。
。4)寫完了同桌互相欣賞一下。
4、10的組成
有一天,小聰約小伙伴去踢球,順便從家里帶10瓶飲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飲料裝到袋子里,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里,小聰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
(1)請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飲料,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誰能想辦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請一個小組匯報你們組的方法(實物投影展示)
(4)匯報板書10的組成
(5)討論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
你有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
引導同學回答,看一個記兩個,看到10可以分成9和1,就想到1和9組成10。
記住前面五個,其余可以推想出來。
(6)獨立完成第65頁10的組成的填空
三、游戲(10的組成練習)
1、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2、生生互動
同桌兩人做游戲,說數并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四、課堂作業
1、練習九第1題
一個學生上來演示,其余學生在書上完成。
2、練習九第2題
。1)學生模仿指揮員發布“發射”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2)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這樣的情景。
3、獨立完成第3題
五、課堂小結
1、學生結合本課內容進行回憶、小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能說說嗎?
2、質疑:誰有什么不明白問題,可以提出來。
3、教師對全課進行小結
六、聰明題
給能組成10的相連方格涂上相同的顏色。
6
4
0
8
8
7
5
5
2
1
9
3
1
5
0
7
反思:體現“數感”教學的主要內容,能讓學生理解數的意義,會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等。 在數概念數學中重視數感的培養。在教學中使學生“舊”的概念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通過參觀動物園回憶經歷有關的情境和實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使學生更深刻地把握數概念、建立數感。
第十課時:10的加減法
【教學內容】p48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愿望
2、正確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相應的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
3、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學重、難點】 利用各種方法,正確計算10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談話: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中國足球隊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第一次沖出亞洲,進入“世界杯”。今天我們也來進行一場有趣的數學“足球”賽。比一比,哪組“進球”個數多。
二、復習鋪墊
1、各小組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同時進行10的組成的接力賽
2、組織各組進行10的組成接力賽
2、師:小組全體小朋友共同努力,贏得了本場比賽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過“看看想想”,探討10的加減法中一組算式的計算方法。
1)師生交流:看,球場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細看一看,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師生交流: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在足球比賽中,一般是按服裝顏色的不同分成兩隊。這樣你能說出哪些算式?
2)師:你們想自己算出得數嗎?請把書翻到48頁,試著填一填。
3)交流:請任意選一題,把你的算法告訴大家。
4)師:小朋友的辦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組成來算,也可以利用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來算等等。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學習的10的加減法的3組題。10的加減法還有很多題目,你們想自己學習嗎?(板書課題)
2、通過“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減法全部算式的計算方法
1)獨立操作,寫算式
拋10個花片,根據正反面的情況寫出多組算式
2)學習小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師生逐步得到10的加減法的全部算式
4)小結:激勵:小朋友們真行,你們通過自己拋花片,學會了所有10的加減法題。都給自己一個五角星。
5)學生上黑板歸類整理,即時記憶
四、輕松一刻
湊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五、鞏固深化
1、10加幾。哪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等于10?
1)師生游戲:師出“8”,生出“2”等等
2)同桌互做
2、10減幾
師:小兔子見小朋友這么聰明,要來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減去其他傘面上的任何數,請算出得數。
六、提高題
一座小木屋前有2個男孩,1個女孩。問:如果一共有10個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幾個女孩?
七、作業本
第十一課時:練習課
【教學內容】
練習課
【教學目的】
1、熟練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2、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教學重、難點】
熟練計算10以內加減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瞧,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今天我們就到松鼠家里去做客吧。
二、合作練習
1、課件出示松鼠
看,松鼠媽媽有6顆松子,小松鼠有4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那你能算出來嗎?
2、你們可真聰明,小松鼠們要出門去采果子了,他們要動腦才能拿到自己的籃子,出示題卡:
小松鼠手上的數用10去減,得到的結果就是籃子上的數。比一比,哪個同學做的快?
3、小松鼠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在路上遇到了美麗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課件出示p68孔雀圖)
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媽媽和兒子比賽撿松子,撿完了他們擺在地上比誰撿的多。
課件出示p68 8 獨立看圖并填空
5、p68 7 看鄰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數一數屋后的冬瓜一共有多少?
三、練習
1、第.68面的第9、10題 看松鼠來到了學校,你看圖中哪些可用7+3=10來表示。
2、口算訓練
3、口算比賽
四、作業本
第十二課時:填括號
【教學內容】 填括號
【教學目的】
1、通過實際探索和實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內加法和減法。
2、熟練根據數的組成和分成填出未知加數。
3、通過游戲形式培養學生數感。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填出未知加數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課件出示
10 □ □ 10 9
8 □ 7 3 6 4 5 □ 5 □
2、猜數
老師手里拿了5個☆,左手要拿幾個才能組成10個?……
二、合作探究
同學們都很聰明,今天我們就到商場去看看吧
1、p70課件出示盒子,看這個盒子里有幾個格子?
售貨員阿姨要往盒子里放鋼筆,你能算出還要放幾支才能放滿嗎?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邊聽學生說邊板書算式
7+( )=10 你是怎么想的?
2、看這里要擺小旗,已經擺了6面,還要擺幾面才是8面?
6+( 。8
三、練習
課件出示圖畫
教師:那個盒子里還差幾個?誰能列出算式?
這里墻上需要掛幾個水壺,你能很快地列出算式
四、作業本
第十三課時: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 連加
【教學目的】
1、掌握兩步計算的正確計算方法。
2、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3、通過操作,培養學生數感和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小雞,這是什么?看看阿姨是怎樣樣小雞的?如果讓你來養小雞,你會怎樣做?
二、合作探究
1、小明家也養了小雞,咱們到他家去看看吧?
。ǔ鍪菊n件)看圖上畫有什么?
師:小明家是養雞專業戶,他們家養了很多雞,他的父母靠知識和科技養雞,終于辦起了這個大型養雞場,小明今年才7歲,卻已經懂得了幫父母的忙經常會幫著喂小雞。你瞧,(課件出示5只小雞,引導學生說出:小明喂了5只小雞)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課件動畫播放:又來了2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圖意?
為了區別先走的我們通常都用線劃掉來表示,師示范,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虛線框起來
板書算式:8-2-2
想一想:這題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后匯報解法。(若有生說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寫出來以之對比)
2、練習:p73頁的做一做右圖
獨立看圖,說出圖意
三、練習:第74頁的第5至8題
四、作業本
第十四課時:加減混合
【教學內容】 加減混合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擺放p75例題及練習十二,幫助學生理解計算順序。
2、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增強對計算過程的感受
3、通過觀察交流,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丑小鴨動畫片斷
你看過這個故事嗎?丑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為長的丑處處被人欺負,后來經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里嗎?
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為大家做向導帶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動畫
1)看:湖里有幾只天鵝?演示:又飛來3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說出正確圖意,然后老師演示完整圖意
。ê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在有幾只天鵝?)
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只,怎么辦?又飛走2只又該怎么辦?
2)根據圖意想一想,先算什么?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著算什么?用哪個數減去2?誰能說說4+3-2的意義?
2、演示課件,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里的天鵝吧,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后集體訂正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嗎?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三、練習 p76做一做
1、演示:地上有7個球,抱走3個,又抱來4個
2、課件演示小鴨圖
3、游戲:把小動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鑰匙開哪座房子嗎?
四、作業本
第六單元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6 題。教學目標:
1、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教學難點: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教具準備:投影練習過程:
。ㄒ唬┩瓿山滩牡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 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88 和87 ,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 )班沒有眾數,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二)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 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出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然后說一說用哪個數代表公司員工工資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完成教材第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 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計表中,再進行分析。(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 、小明對本班15 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 本的有1 人,擁有3 本的有2 人,擁有4 本的有4 人,擁有5 本的有3 人,擁有6 本的有5 人。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計表2006 年9 月人數
人數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
( 1 )估算一下,這15 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這15 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2 、小力對本單元10 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 戶,訂1 份的有3 戶,訂2 份的有4 戶,訂3 份的有1 戶。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計表填寫完整。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計表2006 年5 月
戶數 每戶訂報刊份數
( 1 )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是在1 ? 2 之間嗎?為什么?( 2 )計算出這10 戶居民訂報刊份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計量的聯系與區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計量。
第六單元 篇9
學習目標
①認識“饒、嶼”等10個生字。會寫“藍、賴”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谟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③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苷n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尤其是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
2、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尤其是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
2、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電教法、欣賞教學法、閱讀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讓學生自讀課文,搜集與西沙群島有關的圖片與文字資料。
、诮處煖蕚渑c課文內容相關的風光片或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僬J識“饒、嶼”等10個生字。會寫“藍、賴”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五光十色”等21個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詞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一、激趣導入
①多媒體出示祖國地圖。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西沙群島嗎?請看這是一幅我們偉大祖國的地圖,誰能從地圖上找到西沙群島的位置?
師簡介西沙群島:它是祖國南海上的一群島嶼。它由許多小島組成,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诙嗝襟w播放風光片。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游覽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吧。úシ磐辏┟绬幔咳绻覀冏x了課文,一定會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讀課文
、僮x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學生質疑)
②學生自由讀課文。
a.明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剛才提出的問題,在讀懂的地方可以用筆注一注。
b.學生自由讀課文。
、蹤z查自讀情況。
a.檢查生字新詞。
b.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讀課文,說說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么。讀畫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三、重點探究
①凸現重點。
a.課文是圍繞哪幾方面描寫西沙群島可愛的呢?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風景優美 物產豐富
說說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的?(板書:海水(面)、海底、海灘、海島)
b.課文可以怎樣劃分段落?
c.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方面,輕聲讀一讀,把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畫下來,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
d.請給大家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指名評價。
四、寫字指導。
指導書寫學生提出的難寫的字。
五、布置作業
、倬毩暲首x課文。
②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儆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谧x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③摘抄課文中優美語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尤其是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
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尤其是描寫海水色彩和海域物產的段落。
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
一、復習回顧。
課文是圍繞那句話寫的?指名讀。
二、精讀理解。
1、上節課同學們都讀了自己喜歡的段落,這節課要來給大家說一說為什么喜歡。
●第2段,你讀到這段話時,有什么樣的感覺?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海面 五光十色 瑰麗無比)
1、你能把海水的美讀出來嗎?
2、海水真美呀!說說為什么這么美?(學生讀——)用自己的話說說。
3、這么美的海水,讓人一看,就覺得西沙群島是個——(教師指板書)風景優美的地方。
●第3段,說說這段話中向我們介紹了海底的哪些物產。
1、課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2、這些物產有什么特點呢?再讀課文。
3、引讀第3段:下面根據老師的問題,請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見到的物產說一說。
4、明確并列段式。
課文第3段分別介紹了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和魚,可不可以把它們的次序調換一下來介紹呢?像這樣把幾個不分先后,主次的內容寫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5、說話訓練:介紹海底的物產。
剛才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到了西沙群島,游覽了奇妙美麗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師都沒去過西沙群島,現在我想請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師們介紹一下。
(生上臺說、師生評議)
●第4段,你為什么喜歡這段話?
。ǜ鶕䦟W生回答板書:海底 珊瑚各種各樣 海參到處都是 大龍蝦樣子威武 魚多得數不清)
教師小結:海底真是個大寶庫,有誰喜歡珊瑚的,請舉手;有誰喜歡海參的,請舉手……請把你們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學生朗讀體驗。重點理解“蠕動”“威武”;
重點體會“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說。
●第5段,西沙群島的海灘上怎樣呢?
a.喜歡這些美麗的貝殼嗎?想一想,貝殼有哪些顏色,形狀到底怎樣奇,怎樣怪?
b.這些貝殼真是美麗,真是奇特,讓我們把它的“美”和“奇”讀出來吧!
c.有誰能把海龜的“趣”讀出來?
d.西沙群島的海灘真是神奇有趣,讓我們再回頭深情地看一眼吧!學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讀。
●第6段,海島上又是怎樣的呢?
a.讀完后,西沙群島的鳥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呢?學生從“鳥的天下”“各種”“遍地”“厚厚”等詞語體會到“鳥多”。誰能把鳥的多“讀”出來?
b.西沙群島真是鳥的樂園。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鳥,你能把眾鳥齊鳴的場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嗎?
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先個人練說,再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
三、背誦課文。
、儆米约合矚g的方式再讀課文,感受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诮處煶鍪竞C、海底、海灘、海島的有關圖片,學生看圖背誦相應的段落。
四、小結
讀完這篇課文,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島真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老師相信祖國的西沙群島必將在你們的手中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五、布置作業
、俪瓕懻n文中優美的句子。
、谡n后搜集描繪祖國風光的諺語、詩句。
七、板書設計:
第六單元 篇10
17地震中的父與子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搜集并閱讀其他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教師導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94年,當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9自讀課文,要求:a.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b.用“——”畫出讓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c.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全班交流:a.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b.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思考:a.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b.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c.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全班討論:a.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b.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新詞.
◆復習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小組內先試著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的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a.“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b.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時,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傷心,表現出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撕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d.“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在支撐這父親——“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38個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e.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過:“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這種堅定的信念終于讓父子團圓.讀一讀父子之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
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速讀課文,夸夸這對父與子.
◆質疑:a.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同桌交流: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課后拓展,課堂練筆
◆想一想,阿曼達被埋在廢墟中時,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試著寫一寫.
◆閱讀類似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教學反思:
在學生正在體驗“父與子”經歷生與死考驗后親人團聚的動人場面時,卻忽而要發揮想象,感受“悲而又悲”的另一種結局。這種對文本的超越,學生品嘗到的只是痛苦,這種體驗已經背離了原作者的初衷,這種多元思考是沒有意義的。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而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卻恰恰缺少人文關懷。
18慈母情深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展示資料,交流預習
◆簡介作者.學生先介紹各自搜集的作者資料,然后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梁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梁曉聲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中國臺灣出版,并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交流預習感受:課文主要講什么?預習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質疑: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呢?
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注.
◆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據學生發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其主要為: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為“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為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為自己貿然要錢而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為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b.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么.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總結: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紙船一一寄母親》是冰心早年寫的一首詩,寫的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作者借紙船抒發了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課外讀一讀歌頌母親的文章.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感悟作者對父母評價的理解,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
課前準備
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導言:今天,我們要共同學習的這篇文章,題目叫《“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了課題,你猜猜課文所講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層次
◆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將課文分為“童年的故事”和“后來的認識”兩部分.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默讀課文中遇到的問題.
◆全班交流:a.朗讀課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糾正讀錯的詞.b.學生當場識記生字生詞;c.課文怎樣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來的認識”兩部分;d.指名說說課文主要講什么?
品讀文章,體會情感
◆出示閱讀提示,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閱讀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畫出來讀給同學聽,想想從巴迪父母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批劃、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點撥引導(根據學生品讀的句子自由調整.)
a.“母親一念完那首詩……再次擁抱了我.”
引導: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你能給同學們讀一讀嗎?
(齊讀提示:注意母親這時的表情,“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
導讀:你還從母親的哪些話中體會出母親對巴迪的愛?
b.引導理解母親本來知道巴迪的詩寫得并不怎樣,但她覺得巴迪是個孩子,應該鼓勵,這樣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引導: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其他同學有不同感受嗎?
導讀:父親還說了什么?找出來讀一讀.
導讀:父親這句“糟糕透了”對七八歲的巴迪來說聽起來好像很苛刻,但實際上這里包含著父親對兒子的愛,一種深沉的愛.你們還能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父親對巴迪的愛?
d.“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詩吸引住了……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個小時.”
布置作業,體會情感
◆有感情朗讀課文.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你是否與小巴迪有過相似的經歷.
第二課時
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迪寫的第一首詩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你們對這兩種評價有什么看法?
◆看來,文中兩種“評價”也引起了我們的不同評價.誰對誰非呢?老師建議大家再認真讀一讀課文中寫母親評價的句子.想一想,母親這樣評價的用意.
◆對于母親評價的語句,我們來讀一讀,加深體會,讀出母親的情感.
◆母親的評價是一種鼓勵,是一種愛,那么對父親的評價又該怎樣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學所說的“殘酷無情”嗎?父親為什么這樣評價巴迪的詩?(父親的評價與母親的評價有關系.也就是說,父親的苛刻評價也有道理,他不想讓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從根本
上講是出于父親的一種責任心,是對巴迪的嚴格要求.)
◆分角色讀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聯系生活,加深體驗
◆我們清楚了文中父親母親的兩種評價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招來截然相反評價的事情嗎?
◆現在大家明白了這兩種評價的好處,你到底喜歡哪種評價,你能說出你的真實想法嗎?要求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說一說理由.
◆看來大家傾向于鼓勵性的評價,這不奇怪,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這也許是大多數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種評價行嗎?大家讀一讀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獲得了什么新的啟示?讀完后,小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確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內化情感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體會,老師突然感覺到同學們一下長大了許多.大家都想發表自己的見解,現在老師就給每個同學一吐為快的機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愛的啟示》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寫對課文的感想,也可以寫自己對生活或學習中
遇到的類似事情的新認識.
◆互相交流所寫短文,相互評議.
◆小結:生活中有許多愛的不同表現形式,當我們遇到鼓勵之愛的時候,應戒驕戒躁;當我們遇到嚴格之愛的時候,我們要正確地接受.
20學會看病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激發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復習舊知.先復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作者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談話導人.一位母親為了讓兒子學會看病,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母親寫的這個故事.
◆揭示課題.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a.用卡片認讀11個生字.
b.讀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c.說說自己是怎么預習的,或者說說預習后知道了什么.
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說說你畫出的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是哪些句子.b.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c.讀了課文,你有什么話要說.(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贊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某些現象的看法.)
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學生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全班討論.a.你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讀有關語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讀有關句子.)
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對母親磨煉兒子的特殊母愛表示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贊,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故事嗎?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難的孩子嗎?你讀過類似這樣的故事嗎?
◆延伸課外: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克服?
口語交際•習作六
學習目標
1.圍繞“父母的愛”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2.根據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寫出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真情實感.
3.能感受父母的愛,與同學、父母溝通情感,建立良好的關系.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事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再現情境
◆談話導人.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愛的方式卻不盡相同,今天我們就談談父母的愛.(板書:父母的愛)
◆再現情境.多媒體出示“口語交際”中的三個生活中的小故事.
創設情境,展開討論
◆提出問題:你怎樣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媽媽的做法?
◆小組交流,形成觀點.
◆全班交際,模擬交際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讓不同觀點進行辯論,在觀點的碰撞中形成正確的觀點.
聯系實際,感悟父母之愛
◆聯系實際.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事嗎?給同學講講你和父母之間的故事,在談談自己的想法.
◆小組合作,互說互評.
◆全班交流,互為補充、質疑.教師注意交際時的習慣的培養.
拓展延伸,溝通情感
◆模擬場景.如果我是爸爸,你會怎么把這三個故事講給我聽,并請我談談看法.(師生模擬交際.)如果我是媽媽呢?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們將這三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請他們談談看法.
表揚激勵,課堂總結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創設情境,誘發動機
◆談話導人.上節課,我們交流了父母的愛以及對父母的愛的看法,知道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沒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時候呢?讓我們借這次習作的機會,和他們交流、溝通一下吧.
◆創設情境.出示話題:a.你曾經有過不理解父母的時候,但通過一些事情,體會到了父母的愛;b.你對父母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請他們改進教育方法,或勸說他們改掉不好的習慣;c.你想和父母說的其他心里話.
◆誘發動機.針對這些話題,你準備選擇什么話題來與自己的父母溝通呢?
自主選擇.小組合作
◆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話題,準備寫什么內容.
◆匯報話題.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選擇什么話題,了解話題選擇情況,鼓勵每個話題都有人選擇.
◆小組合作.請前后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內容,互相評議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打開思路
◆代表交流.每個話題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盡量說具體.
◆師生評議.要點:a.是否有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b.是否表達出自己真情實感.c.是否有具體事例,或事例是否具體.
明確要求.學生寫作
◆明確要求.讀讀“習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話,說說給我們作了哪些提醒?(寫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完后讀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交流意見.)
◆各自習作.
◆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習作草稿.
◆謄寫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小結習作情況.運用激勵機制,總結這次習作情況,并表揚習作優秀、進步的同學.
◆提出任務.這次習作評講的重點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b.是不是表達了真情實感.
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賞析兩篇學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小組交流,互評互議
◆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同學、老師修改中指出的問題.
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談話引入.習作最主要是運用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中,以達到互相交流溝通的目的.
◆布置任務.今天回去將自己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意見.如果你覺得不便當面交流,也可以將自己的習作給爸爸媽媽看,讓他們將自己的意見寫在習作后,然后自己再來看.
展示習作.激發興趣
◆自己的習作修改好后,可以張貼在班級學習園地上.
◆將自己的習作抄好后,可以向報紙雜志投稿.
回顧•拓展六
學習目標
1.交流描寫課文中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以及這些語句的好處,發現描寫人物的方法.
2.熟讀并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課前準備
1.準備自己的習作本或讀過的課外書.
2.了解“日積月累”中全詩的意思.
3.閱讀漫畫集《父與子》.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談話導人.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有不少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
◆體會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臺”中的例句,各自讀一讀,說說這些語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冊課文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練習.在自己的習作或讀過的課外書中,找一找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積月累
◆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詩句的意思.
◆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詩句的意思.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背詩句.可以默讀、默背,可以是大聲讀背,可以是同桌互讀互背等.
◆拓展.你還能背誦哪些富有哲理的詩句.
課外書屋
◆看漫畫,說說漫畫的內容.
◆說漫畫,體會父子的形象.重點討論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畫.向大家介紹你從漫畫集《父與子》里讀到的其他漫畫,一邊說,一邊向大家展示漫畫內容.或者向大家介紹其他你感興趣的漫畫內容.
◆課后延伸.利用課后的時間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漫畫.
第六單元 篇11
第六單元綜合檢測題一.積累與運用。(21分,前9題每題2分)1.閱讀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漢字依次寫在文后的方格里。一句無心的話也許會點rán糾紛,一句殘酷的話也許會cuī毀生命,一句及時的話也許會消解緊張,一句知心的話也許會yù合傷口、wǎn救他人。 2.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眼瞼(jiǎn) 吞噬(sì) 陰霾(mái)b.抽搐(chù) 告罄(qìng) 剽悍(hàn)c.眸子(móu) 斫痕(zhuó) 崔。╳éi)d.悲愴(chuàng) 砭骨(biǎn) 窺伺(sì)3.下列各組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生意蔥蘢 怏怏不樂 憂心忡忡 履踐b.進退維谷 語無倫次 凍餓之虞 余暇c.班班駁駁 毛骨聳然 養精蓄銳 不羈d.略勝一籌 姍姍來遲 夢寐以求 溝壑4.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1)人能活到150歲,這將不是童話里的美妙 。(2)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在東亞文化研究學界享有 。(3)這是一本好書,今天讀來仍對我們頗有 。(4)第十一屆書市10月12日在南京揭開 。a.遐想 盛譽 啟發 大幕 b.幻想 盛名 啟迪 帷幕c.奇想 盛名 啟示 序幕 d.理想 盛譽 啟迪 帷幕5.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荒島余生》選自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b、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遇難,《真正的英雄》是美國當時的總統克林頓發表的電視講話。c、《狼》節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齡。d、《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独ハx記》除了真實地記錄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 6.下列故事不是《三國演義》中的一項是( )a、三顧茅廬 b、三氣周瑜 c、桃園三結義 d、三打祝家莊7.下列句子中所標注的重音與提供的情境最相符的一項是( 。﹦Ⅺ悈⒓邮醒葜v比賽后,女友張姍最先得知比賽結果,興奮地跑來告訴她:a.你這次演講比賽獲得全市第一名啦!b.你這次演講比賽獲得全市第一名啦!c.你這次演講比賽獲得全市第一名啦!d.你這次演講比賽獲得全市第一名啦!8.下列句子沒有運用描寫的一項是( )a.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峰頂顯露隱約的輪廓。b.屈銀華和貢布用斬釘截鐵的語氣異口鼗卮穡骸凹絳敖!?/div> c.于是我又想到,我這時所擁有的維持生活的東西,是多么充足。d.然而,對于頑強的中國登山隊員來說,有什么樣的困難和危險能滯留和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呢?9.填入下橫線上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好的一項是( 。┵F州黃果樹瀑布從90米高的層崖之巔猛撲下來,噴出如雹急雨,發出轟然巨響, 。a.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把它稱為天下第一瀑b.因而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之為天下第一瀑c.被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為天下第一瀑d.把它稱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10.老師一定引領你探尋過“黃河,母親河”的有關知識,領略了“戲曲大舞臺”的迷人風采。假如讓你設計一項“漫話探險”的活動課,你打算怎樣進行這一活動?請人認真思考,擬出一個活動計劃。(最好分出第一步,第二步……)。3分) 二.語言積累 。ㄒ唬┰娢哪瑢懀10分)1.江山代有才人出, 。2.有約不來過夜半, 。3. ,青山獨歸遠。 4. ,落花時節又逢君。5.春潮帶雨晚來急, 。6.峨眉山月半輪秋, 。7.《木蘭詩》中表現戰爭慘烈的“互文”句是 , 。8.古詩文中有許多名句表現了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種種動聽的聲音,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請你根據這個要求,也寫出連續的兩句來(試卷上已有的除外): , 。(二)文言文閱讀(12分)兩小兒辯日 《列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給加點字注音。(2分)盂( ) 滄( ) 孰( ) 汝( ) 多知( )乎2.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⑴兩小兒辯斗( ) 、莆乙匀帐汲鰰r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湯( ) 、仁霝槿甓嘀酰 。 3.翻譯下列句子(3分)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⑵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4.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復雜性?(1分)答: 5.“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么?(2分)答: 6.兩小兒的“辯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聯系實際談談。(2分)答: 三.現代文閱讀 。ㄒ唬12分 親吻爹娘江 岸①從城里回來的第二天早晨,剛睜開眼睛,爹就對娘說:“小三子親了俺! ②娘狐疑地問:“你又夢見小三子啦?老頭子,又說瞎話了吧?”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愛的小兒子。小時候,小三子經常鉆到爹娘懷里,摟著爹娘的脖子,小雞啄米似的在爹娘臉上啄。爹娘下田回來,被小三子啄幾口,心里甜絲絲的,渾身的疲勞也就煙消云散了。小三子長大后,再也沒有親過爹娘,話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閡。但是,爹娘都沒有忘記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臉上那種麻酥酥的感覺。自從小三子離開家鄉,娘總做小三子親她的夢,到底做過多少次,她自己都記不清。爹夢見這樣的場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夢見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時候,娘都夢見小三子好幾次了,爹還一次沒夢見呢,爹就編瞎話給娘聽。娘每一次聽了都直撇嘴。④可這一回的情形卻與以往不同。爹沒好氣地說:“誰做夢了?誰說瞎話了?俺是說前天進城,小三子親俺了!”⑤娘驚異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來的時候,咋不早說?快,快給俺說說,小三子咋就親了你?”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們那小三子啊……”⑦原來,小三子大學畢業以后,沒能馬上找到接收單位。直到秋風吹黃了黃泥灣所有的山頭,都還沒有小三子就業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擰在爹娘心頭的沉甸甸的疙瘩。爹賣了一千斤稻谷,背著包袱,揣著錢,進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臨出門的時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腦袋,在爹的腮幫上親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開爹的腦袋,愣愣地看爹?粗粗∪拥难蹨I流出來了,越流越歡,像家鄉門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著淚,緩緩捧起爹的臉,在左臉上親了親,又在右臉上親了親。最后,小三子緊緊抱著爹,放聲大哭起來。⑧爹咂咂嘴,回味著:“小三子的淚滴進了俺嘴里,咸津津的。”⑨娘的淚水像門前的小溪汛期來臨,嘩地流了出來。娘哽咽著,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憐的小三子!雹獠坏桨胩鞎r間,小三子親他爹老臉的故事就傳遍了整個村莊。人們說著說著,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來,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親親,何曾見過黃泥灣哪個人高馬大的小伙子親吻爹娘的?這個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電影看多了,沒羞沒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這事兒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處宣揚嗎?⑾秋去冬來,小三子回家過年。時光飛逝,過完春節,小三子又要離家了。臨走的時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鄉親們簇擁著他的爹娘,一起為他送行。人們都想瞧瞧小三子親吻爹娘的西洋景兒?墒,小三子揮手再見了,放開腳步走了,也沒有親親爹娘。突然,人群里響起一個銀鈴般的聲音:“三子兄弟,不親親你爹你娘再走?”⑿小三子停下了腳步,慢慢轉過身來。⒀爹鄭重地說:“是呢,你娘等了這么多天呢。”⒁小三子臉紅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過來。他彎下魁梧的身軀,半跪著,緊緊抱住衰老傴僂的娘,在娘那被艱難歲月侵蝕得如樹皮般粗糙的臉頰上叭地親了一下。圍觀的鄉親原先預備開懷大笑,可此時卻沒有一個人笑得出來了。幾位大嬸還摸出皺巴巴的手帕,擦拭著眼角悄然涌出的淚花。1.第③段寫“自從小三子離開家鄉,娘總做小三子親她的夢”。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為何總做這樣的夢。(4分) 2.第⑦段寫小三子突然親了爹的腮幫后,“愣愣地看爹?粗粗∪拥难蹨I流出來了,越流越歡”。請展開聯想與想像,寫出小三子此時心里的話。(2分) 3.制作讀書卡片是一種良好習慣。請從品味語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讀書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選一點具體分析;驈脑~語運用,或從修辭效果,或從人物描寫……)(2分)讀書卡片篇名:親吻爹娘 作者:江岸摘句:小三子臉紅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過來。他彎下魁梧的身軀,半跪著,緊緊抱住衰老傴僂的娘,在娘那被艱難歲月侵蝕得如樹皮般粗糙的臉頰上叭地親了一下。品味: 4.現在的中學生常常因為處理不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而困惑。從這個角度來看,《親吻爹娘》一文能給你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談談。(4分) (二)小歌德是個頑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將麻雀關在小盒里仔細端詳。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殘缺不全,但是他仍沒有找到留在腦海中問題的答案:“這柔軟的肌肉里,怎么會長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樣是柔軟的,為什么卻不長一根羽毛?”一個一個的問題在小歌德的腦海中跳躍,雖然沒有答案,他仍覺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個愛思索的孩子 。父親約翰發現兒子愛思索的特點,覺得他懂事了,應該讓他學習了。父親親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師,教他基礎知識、作文和修辭。小歌德領悟很快,對語言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幾乎一學就會。10歲的某一天,父親把兒子領進自己的藏書室。對兒子說:“從今天開始,只要你需要,這個藏書室隨時對你開放!毙「璧录拥锰似饋,問爸爸:“這是真的嗎?”“爸爸怎么會騙你呢?不過,不過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課。”從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進藏書室。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書籍,在他面前展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許多( )。他摸著書本想:“如果我也能寫出那么多動人的詩歌、小說,就會給許多人帶來美好的感受。我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經常一個人躲在藏書室,閱讀、朗誦,并醞釀著寫詩。純真的詩句從腦海里( )到紙上,他將這些詩獻給外祖父外祖母。外祖父讀了,很高興,親了親他的前額:“孩子,努力吧,你會成為 一個偉大的詩人的!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是( )。 2分a.追問 奇思妙想 跳躍 b.刨根問底 奇思妙想 流淌c.刨根問底 想法 跳躍 d.追問 想法 流淌2.將文中帶點的詞“貪婪”換成“聚精會神”好嗎?為什么?2分答: 3.第一二自然段寫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點?2分答: 4.橫線上的話揭示了歌德當時的什么心情?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3分答: 5.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聞名的大詩人,他的成功,就他個人來說取決于他的哪些優良品質?2分 答: 6.從客觀上說,小歌德的成功,哪些條件對他起了很大作用?2分答: 7.小歌德的成長經歷,給了你什么啟示?2分答: 四.作文50分收獲可以是物質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收獲要*辛勤勞動收獲要*神奇的智慧收獲要*朋友的支持……請以“收獲”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寫和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1. b 2.不好。因為“聚精會神”只能表現出小歌德讀書專心致志的樣子,而不能表現他如饑似渴地讀書,追求知識的情形。3.愛思索。4.能進“爸爸”藏書室學習的高興、激動的心情。好學樂學的品質。5.愛思索、偏好語言、以學為樂,刻苦勤奮。6.父親的教育引導、外祖父對他的鼓勵。7.說明一個人的成功,天資固然重要,但個人的好學、樂學,刻苦勤奮卻是更重要的。 1.(4分)例一:小三子長大以后,再也沒有親過爹娘,話也少了許多,小三子的娘難免失落。再加上小三子離開家鄉,兒行千里母牽掛,小三子的娘思兒心切,故常做夢,且做的是小三子親她的夢。例二:小三子是爹媽最疼愛的小兒子。小時候他經常主動親吻爹媽,給爹媽帶來了無限的溫馨。長大后小三子不僅沒再親爹媽,而且說的話也少了。這使得爹媽的心里很難受。娘特別想再擁有小三子小時候那種溫情、親情,消除父母與兒子的隔閡。要點與評分:一是長大后再也沒親過爹娘,有隔閡;二是思兒心切。2.(2分)例一:爹啊,兒對不住您哪。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養大,又讓我上大學。而今,我大學畢業了,還不能找到工作掙錢回報二老,反而還要二老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該怎樣報答您二老!例二:哦,我的老父親!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沒親吻過他了。瞧瞧這雙眼睛,慈愛而又疲憊。瞧瞧這張臉,溝壑縱橫。父親老了,卻還努力地庇護著我,特意雪中送炭。我感激,我也慚愧呀! 要點與評分:1)大致扣住愛父親、感激父親、自責、內疚等來作答。側重某一點也可以。關鍵要有文本的依據。2)語言描寫,第一人稱。 內容2分,人稱1分,語言1分。3.(2分)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傴僂,年輕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擁抱親娘只能彎下身子半跪著,這個動詞也充分表現出小三子對娘的深情。例二:“叭”,寫出聲音的響亮,親吻老母親時毫無顧忌。從聲音的角度寫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達對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例三:“那被艱難歲月侵蝕得如樹皮般粗糙的臉頰”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小三子的娘在漫長的艱難歲月里飽經風霜,已變得很蒼老了,其形象讓人看了心酸、心動。例四:人物動作描寫富有表現力,一系列的動詞“笑”、“扔”、“奔”、“彎”、“跪”、“抱”、“親”把小三子親吻娘的行為寫得一氣呵成,很好地表達了此時小三子對母親的感恩深情!c與評分:自選一點,結合語境具體分析,忌泛泛而談。找到一個切入點1分,具體分析2分,整體語言表達1分。4.(4分)例一:作為子女,僅僅內心愛父母是不夠的,還應把這種愛通過一些具體的言行表現出來。因為我們孝順父母的言行,哪怕再微不足道都能給父母帶來莫大的幸福感。例二:作為子女,應該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養育之情。努力去理解父母為子女所做的一切奉獻。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消除隔閡;只有理解父母,才能消除困惑。要點與評分:若只糾纏于是否親吻爹娘的最多只給2分。
第六單元 篇12
單元測試
一、填空
1.2時=( )分 2分=( )秒
2.180分=( )時 120秒=( )分
3.在0里填上“>”、“<”或“=”
5分○50秒 4時○300分 200秒○4分
400分○6時 1時40分○100分 150秒○2分30秒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一節課的時間是35( ).
(2)看一場電影要2( ).
(3)從南京坐火車到北京要13( ).
(4)小明跑100米要用16( ).
。5)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
。6)張勤洗兩塊手帕要用10( ).
(7)李勇做50道口算題要用5( ).
(8)小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時間是6( ).
5.廣播電臺播講小說的時間是在下午4:00到4:30,播講了( )分鐘.
6.從上海乘火車到無錫需要2小時,火車上午9時從上海站開出,上午( )時到無錫.
7.看鐘面填空
二、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
1.分針走一圈經過的時間是60秒.( )
2.時針走一圈經過的時間是12小時.( )
3.秒針從鐘面上的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經過的時間是5秒.( )
4.分針從鐘面上的2走到7,中間經過了35分.( )
5.分針和時針在6時正成一直線.( )
6.2時30分也可以說2點半.( )
7.媽媽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時.( )
8.小云從一樓到二樓用了9秒,照這樣的速度,他從一樓走到六樓要用54秒.( )
三、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括號里)
1.分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經過的時間是( ).
A.1分鐘 B.5分鐘 C.1小時
2.秒針走一圈經過的時間是( ).
A.1秒 B.1分 C.1小時
3.小紅1分鐘寫5個字,6分鐘可以寫( )個字.
A.6 B.5 C.30
4.第一節課在8時15分上課,8時50分下課.這節課上了( ).
A.半小時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個零件,小工用了6小時,小李用了8小時.( )
A.做的一樣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四、應用題
1.月亮每秒繞地球行8千米,地球每秒繞太陽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多少千米?
2.一場大雨從9:20開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幾小時幾分?
3.王華上午在校3小時20分,下午在校2小時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長時間?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時間?
4.楊師傅4小時做了36個零件,張師傅每小時比楊師傅多做3個零件,張師傅每小時做多少個零件?
5.請小朋友把下面的鐘面分為6部分,每個部分里的數加起來的和都相等,該怎樣分?
參考答案
一、1.120,120
2.3,2
3.>,<,<,>,=,=
4.(1)分 (2)小時 (3)小時(4)秒 (5)小時 (6)分 (7)分 (8)小時
5.30
6.11
7.2:50,10,5時40分,6時10分,9時0分,8時15分
二、1.× 2.√ 3.√ 4.√ 5.√ 6.√ 7.√ 8.×
三、1.B 2.B 3.C 4.B 5.B
四、1.21千米 2.1小時35分 3.5小時50分50分
4.36÷4=9(個) 9+3=12(個) 答:張師傅每小時做12個零件.
5.
第六單元 篇13
第一板塊
一、充分自學
1.根據拼音和工具書,讀熟10首古詩詞。
2.根據注釋和其他工具書,大致了解10首古詩詞的意思。
3.背誦古詩詞。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組展示背誦成果,可用比賽的方式,也可用考試的方式(比如:看圖吟相應的詩詞)。
2.全班交流10首古詩詞的大意。
教師相機檢查學生對下面句子或詞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誰?“萁”喻誰?
②“鳥鳴澗”是什么意思?詩里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
、邸耙黄脑谟駢亍笔鞘裁匆馑?“冰心”“玉壺”象征著什么?“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④“時時舞”“恰恰啼”是怎樣的景象?
、荨胺凵硭楣侨慌拢羟灏自谌碎g”明是說石灰,實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蕖吨袷分匈澝赖氖侵褡,哪句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態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詞與現代意思不同?帶有“白日”的詩還有哪首?
、唷兑押ルs詩》中表達作者愿望的詩句是哪句?表達了什么愿望?
、帷闭l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笔鞘裁匆馑?你能舉出與這句詩意思相反的詩句嗎?
⑩《卜算子》一詞中,“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還能背誦一首《卜算子》嗎?
三、講述關于10首古詩詞的逸聞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謙的故事,鄭燮的故事等。
四、有機聯系,拓展讀《江畔獨步尋花(黃獅塔前江水東)》《春望》
第二板塊
一、根據10首古詩詞進行超聯想,分類復習古詩詞
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聯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白居易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李白
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高適
……詠物言志詩──《石灰吟》《竹石》
聯想到:詠鵝(鵝鵝鵝)駱賓王
風(解落三秋葉)李嶠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賀知章
蜂(不論平地與山尖)羅隱
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王冕
寫景詩──《鳥鳴澗》《江畔獨步尋花》
聯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蓮)漢樂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王之渙
春曉(春眠不覺曉)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見人)王維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李白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李白
絕句(兩個黃鵬鳴翠柳)杜甫
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杜甫
絕句(遲日江山麗)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杜甫
江雪(千山鳥飛絕)柳宗元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張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劉禹錫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劉禹錫
憶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杜牧
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王安石
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蘇軾
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楊萬里
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葉紹翁
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翁卷
二、以作者為生發點,復習積累的有關作者的詩詞。
如:王維、王昌齡、杜甫、鄭燮、蘇軾等。
教后反思:
《古詩詞背誦》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最后一個內容,學習這個內容時我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十首古詩我先讓學生讀熟,然后每一個組重點研究一首詩詞,上課時讓小組代表在全班面前講解,其他小組可以補充。布置下任務以后,小組同學下來積極查找資料,進行備課。盡管這樣我還是有些擔心——害怕學生抓不住重點,對詩詞的意境理解不到位,于是下來后我也認真研究了教材并備了課。
上課伊始,我按照我的布置先讓第一小組代表講解,學生上了講臺后學著老師的樣子講了起來。充當老師的學生剛開始有點緊張,當他進入角色后完全放開了自己。同時我發現這個小組在講解的過程中,其他同學都能認真聽講,當講解的同學提問時,同學們也都能積極舉手發言 。講完后我當堂對這首詩的內容進行了一下小測驗,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就連我們班學習最差的王斌同學都能很好地掌握這首詩的內容,這節課雖然還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進,但是從這節課的效果來看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我認為我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過這節古詩詞的學習,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做教師的應該大膽放手,不要怕浪費時間,在課堂上盡量給學生一定的空間鍛煉自己,讓他們自由地理解,自由地發揮自己的特長。人們常說能力是練出來的,只有這樣經常地鍛煉下去,我覺得我們班學生的能力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六單元 篇14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三角板 圓規 搜集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例子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
師:這些圖案漂亮嗎?這些圖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這些圖案很漂亮,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
師:什么叫作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哪些特征?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梳理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軸對稱)
⊙回顧與整理
1.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1)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2)學生分組討論,回憶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3)指名發言,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教師說明:折痕所在的直線,叫作這個圖形的對稱軸。通常用虛線畫一個圖形的對稱軸。
(5)讓學生試著畫出課件中圖案的對稱軸。
(6)請學生說說學過的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是軸對稱圖形的分別有幾條對稱軸。
①學生借助不同形狀的紙板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并在紙板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诮處熉犎W生的匯報,并進行總結。
2.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1)課件出示:
(2)提問:這幅圖畫的是什么?中間的一條虛線表示什么?點A與點A′在這幅圖中是對應點,它們到對稱軸的距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知道的?點B與點B′呢?點C與點C′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3)學生根據從圖中獲得的信息自由交流并匯報。
(4)教師小結。
這幅圖畫的是軸對稱圖形,中間的一條虛線表示對稱軸。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
3.在方格紙上畫軸對稱圖形。
師:剛才我們共同回憶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讓我們根據這個特征,畫出下面小房子的另一半。
課件出示:
(1)討論:要畫出這個小房子的另一半,你想怎樣畫?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小結:要畫出這個小房子的另一半,首先要抓住幾個關鍵的對應點,如屋檐上的點、墻與屋檐的連接點、墻角的點等。然后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讓學生自己動手試畫。
第六單元 篇15
古今中外,詩歌浩如煙海。這一首首詩詞表達了一個個詩人濃郁的感情與精神寄托。它們是文學藝術的瑰寶。從小到大,我對古詩一直抱有濃郁的熱愛與無比的興趣。它們似乎有神奇的魅力,牽引著我在茫茫詩海中前行。
我尤其酷愛讀詩人李白的詩句。李白詩人喜愛將詩句夸張化、幽默化,這也正是我喜歡讀背他的詩的一個原因。《望天門山》中的“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讓我體會到了長江的浩瀚與奔流不息,也讓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在萬丈峽谷之間,一條洶涌澎湃的黃河直瀉而下,奔流向大海,一條帆船早已駛過此地,去向遙遠的地方。這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
《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也是千古名句。李白用了夸張的手法,更體現了他與汪倫離別時那種難舍難分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表面指潭水深不可測,實際喻指李白與朋友汪倫的友情已達到了深不可測的地步,這種意境在桃花的襯托下更顯得意味深長。
小時候,媽媽教我背唐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時,我只是囫圇吞棗地背下這首詩,并不了解這首詩的真正含義,只是模模糊糊地聽媽媽說,一輪皓月掛在空中,躺在床上,月光照進來,地上好像鋪了一層白霜,抬頭看著皎潔的明月,想起了遙遠的故鄉,F在想起來,才知道更深一層的意義,它表達了李白對家鄉那份濃濃的熱愛、思念之情。
杜甫有一首詩《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絕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兩相對照,不都把春天的氣息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嗎?漸漸地,我讀詩讀出了興趣。
從一次次讀詩的過程中,我得出了經驗,只有不斷去讀,去理解每首詩的意思,才能使自己融入詩的意境,在讀詩中與高貴的語言交談,從中得到內涵與修養,在不知不覺中踏入詩歌的大門。讓我們一起漫游在詩歌的海洋,與詩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