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14長亭送別..

14長亭送別..

14長亭送別..

湖南婁底藍圃學校

教學目標 
1.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體會修辭方法和古代詩詞的語句的表達效果。
3.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鑒賞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不要搞成修辭方法的辨析或語句出處的考查,而要結合課文
4.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前面我們講關漢卿的《竇娥冤》時說過,《西廂記》是文采派的作品,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精彩片斷:《長亭送別》。

二、簡介作家作品
西廂記》的作者問題長期存在爭議。本來元代鐘嗣成的《錄鬼簿》有1330年序,和明初朱權的《太和正音譜》有1398年序二書都標明《西廂記》是王實甫作的。可是到了明代弘治時期可能更早,卻流行關漢卿作《西廂記》,或關作王續的說法。此說初見于弘治十二年進士都穆寫的《南濠詩話》。他說:“近時北詞以《西廂記》為首,俗傳作于關漢卿或以漢卿不竟其詞,王實甫足之。參閱《點鬼簿》即《錄鬼簿》乃王實甫作,非漢卿也。”他是不相信關作之說的,但他說“俗傳”,那么關作之說定在弘治之前了。差不多與此同時的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岳家書坊重刊印的《西廂記》即“弘治本”,附錄有嘲諷王實甫和關漢卿的民歌,嘲王的一曲說:“王家好忙,沽名釣譽,續短添長。”明末的凌初說:“又似乎王續關者。”凌刻本《西廂記•凡例》這些說明,弘治前可能早有關作王續之說了。到了明嘉靖年間,《西廂記》還有《關氏春秋》之稱見嘉靖三十六年張羽《古本董解元西廂記序》。可是到了明萬歷之后,情況發生了變化。清代的毛奇齡說:“明隆萬以前刻《西廂》者,皆稱《西廂》為關漢卿作。”《吳吳山三婦評箋注釋圣嘆第六才子書》現在說法變了,多主張王作或王作關續。此說初見于明萬歷八年徐士范刊本《西廂記》序見蔣星煜《明刊本西廂記研究》,又明王世貞在《卮言》里說:“《西廂》久傳為關漢卿撰,邇來乃有以為王實甫者,謂‘至郵亭夢而止’,又云‘至碧云天,黃花地而止’。此后乃關漢卿所補也。”他認為漢卿所補,“俊語亦不減前”。
元末明初,《西廂記》已被譽為“天下奪魁”,而且被尊為“春秋”,稱“關氏春秋”或“崔氏春秋”為什么叫“春秋”說法紛紜,其實意思很明白,無非是想把戲曲“小道”和正統經書并列。孔子作的《春秋》漢代就被列為“五經”之一。現在《西廂》居然也稱“春秋”,不但是抬高身價,也含有反封建正統之意。明清戲曲家對《西廂》推崇備至:明代李贄贊它是“化工”《焚書》。王世貞說:“北曲固當以《西廂》壓卷。”《曲藻》王驥德說:“實甫《西廂》,千古絕技。”《曲律》張琦說:“今麗曲之最勝者,以王實甫《西廂記》壓卷。”《衡曲麈談》清代李漁說王實甫“才人如天”《閑情偶寄》。至金圣嘆那就更加贊到極端,說作者是“天地現身”《金批第六才子書》。還有許多劇作在不同程度上受《西廂記》的影響,元劇如鄭德輝的《梅香》、《倩女離魂》,李好古的《張羽煮海》,白仁甫的《東墻記》,明人劉兌的《嬌紅記》雜劇,孟稱舜的《嬌紅記》傳奇等。明初周憲王有《金環記》,據《劇品》的作者祁彪佳說:“刻意擬西廂”,“便不及西廂遠矣”。足見其對戲劇創作影響之深。

三、《西廂記》題材演變。
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寫的傳奇文短篇小說《鶯鶯傳》。亦名《會真記》。它的大致內容是寫年輕的張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婦攜女兒鶯鶯回長安,途經蒲州,亦寓于該寺,遇兵亂,崔氏富有,惶恐無托,幸張生與蒲將杜確有交誼,得其保護,崔氏遂免于難。為酬謝張生,設宴時讓女兒鶯鶯出見,張生為之動情。得丫環紅娘之助,兩人幽會。后張生去長安,數月返蒲,又居數月,再去長安應試,不中,遂棄鶯鶯,后男婚女嫁。某次,張生再經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禮節相見,被鶯鶯拒絕,并賦詩二章寄意。
張生為什么拋棄鶯鶯呢據他自己說:鶯鶯是罕見的美女——“尤物”。這種“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所以“忍情”棄舍。可見張生是個始亂終棄的無義之徒。作者卻在為他的丑惡行為找尋理由辯解。還說,許多人都贊張生是個“善補過者”。這是顛倒是非。
這部傳奇文,雖說結尾很壞,但對崔張的愛情和鶯鶯性格的某些描寫,卻是楚楚有致、細膩動人,引起當時許多人的注意,并給后世作者以深遠影響。正如魯迅所說:“雖文章尚非上乘,而時有情致,固亦可觀,惟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中國小說史略》對《鶯鶯傳》的肯定和批評都十分確當。
傳奇文《西廂》故事,流傳甚廣。如魯迅所說:“其事之振撼文林,為力甚大。”《唐宋傳奇集》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個性格獨特的婦女形象鶯鶯。她給人的印象歷久不磨,她的悲劇遭遇喚起人們莫大同情。這個形象的塑造,既為后世作者勾畫出一個基本的性格輪廓,又為形象的再創造留下了廣闊的余地。請看作者的描繪:
藝必窮極,而貌若不知;言則敏辯,而寡于酬對。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時愁怨幽邃,恒若不識,喜慍之容,亦罕形見。
這是貴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內涵極深,熱愛張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內心有深沉痛楚,卻十分隱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樂,在鶯鶯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間的矛盾、端莊的矜持的姿態展現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貴族的驕矜性格,構成鶯鶯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她既無杜麗娘的浪漫氣質,也沒有林黛玉的單寒之色。她的性格造型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作者的重大創造,她的形象真實可信。但是她的遭遇卻給人們留下心靈上的遺恨,張生的“補過”,玷污了她的形象。甚至他們兩人都自認為他們的愛情是錯誤的,張生是“補過”,鶯鶯也有“自獻之羞”,這里美變成了丑,對此,凡正直的人們都不能接受。他們要為這場愛情公案辨明是非。我想這大概就是后世作者們不惜花費大量心血改寫《西廂》故事的一個重要原因。《鶯鶯傳》是一個沾有泥淖的珍珠。因為它是珍珠,所以人們都想把它的泥淖拂拭干凈;若是土塊,早就沒人理了。
《西廂》故事在南北兩宋已廣為流傳。文人如秦觀、毛滂都寫有《調笑轉踏》歌舞詞。民間藝人有講說《西廂》,“至于倡優女子,皆能調說大略”《商調蝶戀花•鼓子詞》。南宋羅燁的《醉翁談錄》記載當時已有《鶯鶯傳》的話本佚。宋雜劇有《鶯鶯六幺佚,見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南戲有《西廂記》一目佚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值得注意的是,北宋趙德麟用說唱形式寫有《商調蝶戀花•鼓子詞》。他主要用《鶯鶯傳》的文字作為說白,中間插進他寫的十二首《蝶戀花》唱詞,曲白相間,說唱《西廂》故事。最值得稱道的是,他隱含地批判了張生的薄情,對鶯鶯的被遺棄寄予同情,這在毛滂的《調笑令》里已微露其意:“薄情年少如飛絮。”鼓子詞開頭說得更顯露些:“最是多才情太淺,等閑不念離人怨。”張生把鶯鶯的離怨等閑視之,含有指責張生之意。結尾處又說:“棄擲前歡俱未忍,豈料盟言陡頓無憑準,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明確指出張生是“棄擲”鶯鶯,使她遺恨無窮。原來被元稹視為錯誤的愛情,在鼓子詞中開始被糾正并獲得美的價值。什么“尤物”啊,“補過”呀之類的調調沒有了。張生的丑惡行為開始受道德的檢驗。遺憾的是,作者還沒有洞悉這一悲劇發生的更為深刻的社會原因。他仍然襲用了張生背盟的結尾。這樣就不能充分贊頌他們的具有反封建性的愛情行為。至少,鶯鶯是認錯了人。錯誤的愛情被“矯正”為令人遺憾的愛情,這是美中不足的。
金代,一位有真知灼見和高度才華的作者出現了,他就是寫《西廂記》諸宮調的董解元。“諸宮調”是北宋形成的一種大型說唱藝術形式。一個宮調統轄若干曲牌,構成一“套”,把許多“套”聯接起來,插入說白,講唱長篇故事。這種民間藝術從宋代流行至金元。董解元就用這種形式第一次以《西廂》故事為題材,寫出宏篇巨制的藝術精品。董解元其名不詳,“解元”在當時是對文人的尊稱。這位無名作者多才多藝,最可貴的是他沖破封建階級對待愛情的傳統觀念,大膽地贊美了男女自愿結合的愛情。他的眼光很尖銳,他看出要全面歌頌鶯鶯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張生的性格不可,如此方能把他所謳歌的愛情升華到真善美的境地。這是要有足夠膽識的,因為它越美越和封建道德尖銳對立。這是對《鶯鶯傳》主要思想的批判。還因為這種批判是通過藝術實踐產生的真正形象進行的,所以有巨大的說服力。張生在作者的筆下,是一個風流倜儻、樸質鐘情、樂觀又帶幾分幽默氣質的正面青年。他的光彩襯照出《鶯鶯傳》中張生的卑鄙靈魂。原來的輕薄文人變成了“情種”,一個新的張生形象由此誕生。
改變張生性格是關涉到變更原作主題思想的帶有實質性的變動,它引起情節的連鎖變化:既然張生是忠于愛情的,那么拆散他們婚姻的又是誰呢這,再次閃耀出作者的犀利目光。他看出制造悲劇的一個隱秘因素,即《鶯鶯傳》中不曾揭破的一個幕后人物,那就是老夫人,是她,拆散了崔張的美滿姻緣。她是罪魁禍首。作者決然地把她推到前臺,指給觀眾們說:看哪她是個背信棄義、破壞良緣的“封建頑固派”應該鳴鼓攻之。這么一改,就使全部《西廂》故事具有了鮮明的反封建性,它的思想和社會意義大為提高。
由此又引起了一個重要的連鎖變化:它使原作《鶯鶯傳》的矛盾關系發生了質的改變。原作崔張的矛盾一變而為崔張為爭取婚姻自主和老夫人之間的矛盾。原來崔張的矛盾帶有更多的倫理道德性質——張生品德太壞。現在的矛盾則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政治性。它實際反映了古代青年在婚姻問題上的反封建斗爭,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心理愿望。它所觸及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鶯鶯傳》。賦予作品以高度的藝術生命力。
諸宮調中鶯鶯的性格特色,仍是含蓄深沉卻富有叛逆性了,對愛情的追求更為真摯熾烈了。作者還出色地塑造出一個聰明天真、潑辣大膽的紅娘形象,作者用靈巧俏皮的筆墨寫她穿針引線,成人之美,令人可喜。同時還創造了見義勇為的法聰和尚。這一系列正面形象的成功創造,使故事中的反封建勢力大為增強。
作者的膽識還表現在情節的安排上。他把崔張作為正義的一方,用同情的筆觸寫他們和龐大的封建勢力展開尖銳的沖突,為了這個,作者設計安排了一連串的新的情節,如賴婚、鬧簡、賴簡、拷紅、長亭等,這些情節都寫得那么曲折而富有吸引力,把一個“冷淡清虛”的愛情故事寫得熱鬧誘人。后來雜劇《西廂記》的情節規模、結構布局,就是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奠定的。這是董解元的莫大功績。沒有董《西廂》就沒有后來的王《西廂》。
這位作者的藝術造詣相當精深,在他重新改寫《西廂》故事的時候,沒有為了加強反封建的主題而把人物關系簡單化,他沒有離開具體的生活現實,憑主觀臆想去擺布人物。他的目的不在寫情節而在塑造真實可信的活人。所以他的情節安排是以真實的性格沖突為基礎的,我們不單看到好人一邊、壞人一邊,我們看到的幾乎是可以用手觸摸的立體形象。這就使董《西廂》足以流傳千載了。
諸宮調的語言技巧是精湛的。性格化的語言把所有人物都寫得惟妙惟肖,顧盼多姿。本來這類才子佳人的題材,很容易寫成陳詞濫套,它沒有那些動人心弦的激烈場面,沒有爭奇斗勝的巧妙情節,它主要是寫人物的細膩感情,作者如果沒有精湛的語言技巧,那就會使聽眾昏昏欲睡。可是,你認真讀來,就像美酒醇醪那樣深厚有味,如寫張生思念鶯鶯:“待不尋思,怎奈心腸軟,告天,天不應,奈何天。”只一個“天”字就有三層轉折,形象地寫出相思的九曲回腸。再如:“沒一個日頭兒心放閑,沒一個時辰兒不掛念,沒一個夜兒不夢見。”先說一整天,再說天中之時,繼說時中之夜。在自然的語言中寄寓著作者的辛苦匠心。還有些語言新奇巧麗,詩意盎然。如“碧天涯幾縷兒殘霞,漸聽得珰珰地昏鐘兒打,鐘聲漸罷,又戍樓寒角奏‘梅花’”。景色如畫。又如:“過雨櫻桃血滿枝,弄色的奇花紅間紫,垂柳已成絲。對許多好景,觸目是斷腸詩。”艷麗脫俗。董《西廂》又是一首充滿警句美詞的長篇抒情詩,寫景繪情,兩窮其妙。
從《鶯鶯傳》到董《西廂》,構成雜劇《西廂記》的深厚藝術傳統。《西廂記》的杰出成就,不是王實甫一人憑空創造出來的,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它是植根于深厚的藝術傳統之中,經過長期的滋育蛻變出來的。尤其是董《西廂》,它直接給雜劇《西廂記》以深刻的影響。這又一次證明,任何偉大藝術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如果脫離了自己的傳統,就會像瓶花一樣,取艷一時,很快就會抱香而死的。

三、聽黃梅戲《長亭送別》,感受戲劇藝術,根據課文概括課文內容的故事情節。
錄音內容:黃梅戲 。馬蘭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伯勞東去雁西飛,萬水千山何日歸。眼中流盡血和淚,心底還同未燼灰。
我未送行先防你去,你未登程先約歸期。合歡未己離愁又相繼,昨夜成婚今朝就別離。
此一去鞍馬秋風自調理,順時善保千金體。君瑞此去非得己,愿儂珍重保玉軀。
你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頻寄。切莫為蝸角虛名、蠅頭小利,拆得鴛鴦兩下里。切莫要“金榜無名誓不歸”。金玉之言當謹記,關山難阻恩愛情。
與你同心結連理,此生此世永不移。猛聽一聲“去也”,松了金釧,怕看那利䘵故道,瘦了玉肌,此恨誰知?

意如癡,心如醉,嘗盡了相思滋味,這離別之情又苦十倍,恨壓青山低。
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長亭送別》是《西廂記》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這在元雜劇中是頗為少見的(全劇劇情可參看課本題解),《長亭送別》也是全劇最為膾炙人口的精彩片斷之一。隨著劇情的發展,鶯鶯終于克服了身心解放要求與封建精神桎梏的矛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與張生私下結為夫妻。但接下來便是老夫人逼張生趕考,并說考不取功名便“休來見我”,崔、張愛情又面臨新的威脅。無奈中張生只好起程“上朝取應”。這場送別戲共有十九支曲文,由鶯鶯主唱,既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也充分體現了王實甫劇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點。

全折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長亭路上的場面,寫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見夫人科”至“專聽春雷第一聲”)是長亭餞別的場面,主要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心理,突出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邊靜】至“小生又生此念”),是臨別叮囑的場面,主要表現鶯鶯對張生的關心和擔心。
第四部分(【二煞】至結尾),是分手后的場面,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第二課時
一、欣賞第一部分的曲詞:
[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寫凄涼的暮秋景象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
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也有人分析說,這段曲詞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但一個“淚”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閃耀出別離的淚光,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這是多么精湛的語言技巧!畫龍點睛,這個“淚”字就相當于那個“睛”,著墨不多,卻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
清代有人記載了這樣一則軼聞:世傳王實甫作《西廂記》,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思甚苦,思竭撲地,遂死。正好說明作者嘔心瀝血之苦。

[滾繡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發離別的怨恨。
這段曲詞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鋪設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滾繡球]則是比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系馬、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了金釧減了玉肌等等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出來的。
清人金圣嘆對其中的“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兩句有這樣的分析:
若又馬兒快快行,車兒慢慢隨,則中間乃自隔絕,不得多做相守也。即馬兒慢慢行,車兒慢慢隨,或馬兒快快行,車兒快塊隨,亦不成其為相守也。必也,馬兒則慢慢行,車兒則快快隨,馬兒仍慢慢行,于是車在馬右,馬在車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掛日,更不復夜,千秋萬歲,永在長亭。此真小兒女又稚小,又苦惱,又聰明,又憨癡。一片的微細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寫出來也。
這段話倒可說是把“情景交融”的境界剖析入微。馬兒慢慢行,車兒快快隨是景,而實際抒發的卻是鶯鶯那種不忍遽別,雖一時半刻的廝守也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是先有這樣的情,才有那樣的景。
[叨叨令]一曲,用豐富的情態描寫,補述鶯鶯動身前已經產生和未來將要產生的愁緒。
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寫上與前面[端正好]和[滾繡球]委婉含蓄的內心獨白不一樣,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將\"車、馬,被、枕,衫、袖,書、信\"這些常用詞帶上\"兒\"字,加上一些疊音形容詞,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類,用排比句巧妙組合銜接,并間以反復的感嘆,造成音節和聲韻的回環流轉,產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鶯鶯那種如泣如訴、嗚嗚咽咽的聲氣口吻,宛然在側。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痛

二、運用第一部分的方法學習第二部分,并討論。
長亭送別,突出了鶯鶯的什么思想?體現在哪里?
1、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將來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
2、突出了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的思想——“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恨

四、討論第三部分,思考:
臨別叮嚀,突出了鶯鶯的什么思想感情?體現在哪里?
1、對張生的關心——[五煞]
2、對張生的擔心——[二煞]
3、雖然張生一再表白自己不會再在異鄉拈花惹草,但鶯鶯卻總擔心他“停妻再取妻”,故而一再試探、叮嚀,鶯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婦女地位低下,始亂終棄的事是屢見不鮮的。實際上,作為《西廂記》故事雛形的《會真記》(唐元稹作)和《鶯鶯歌》(唐李紳作),都將張生描寫為始亂終棄的薄情文人。鶯鶯的離愁別恨,固然反映她對愛情的執著,同時也是她對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是單純的兒女情長。)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怕

五、賞析第四部分: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念
總結
感情變化:痛——————恨——————怕——————念

五、分析人物形象
鶯鶯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愛情生活的多情鐘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寫了鶯鶯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鶯鶯重情輕利的思想。她為離別而悲啼愁苦,痛極之際,竟埋怨張生忘舊情而輕遠別。這種埋怨正是愛極痛極的一種變態心理,是一種深情的癡語。鶯鶯既傾訴著內心的萬種離愁、無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遺棄的痛苦心理。此時此刻,鶯鶯該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說,然而她對“憐取眼前人”的臨別贈言,其實正是她內心隱憂的曲折吐露,也是當時社會中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的悲劇在鶯鶯心靈上的陰影的反映。在鶯鶯看來,狀元及第并不值得羨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實上張生應試是被逼的,他們的分離乃是封建勢力的壓迫所致。因此鶯鶯發出了對封建勢力的怨恨。鶯鶯還進一步把怨憤指向那可惡的名利思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世俗的名利觀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而鶯鶯卻對這種虛名微利表示了極大的蔑視與痛恨,這就把鶯鶯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離別之苦,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長亭送別》突出地刻畫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題名,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不是愛情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臨別時不忘叮囑張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與老夫人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同時,她也有深深的憂慮,明確的告訴張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停妻再娶妻”,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是有現實基礎的。鶯鶯的態度突出地表現了她的叛逆性格和對愛情的執著。鶯鶯的離愁別恨,是她對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只限于“兒女情長”。她的離愁別恨中閃耀著重愛情輕功名、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光輝。
鶯鶯這一形象的把握,要跟劇情緊密地聯系起來,要重視她感情所經歷的起伏變化。


七、
課文鑒賞
1、領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以景物描寫設置戲劇環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于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和諧統一。這在《長亭送別》一折中尤為突出。
(在敘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如《脫布衫》的“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蓑草萋迷”,把整個離宴用蕭條氣氛籠罩起來,使秋境與離情統一。又如《四煞》的“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黃河與西岳華山,也被用來作離愁別恨的陪襯。還有《四邊靜》的“兩意俳徊,落日山橫翠”,把席殘人散,兩人相別的人物活動包容在蒼山落照的秋境之中,氣象闊大,使人如在畫里,歷歷在目。)

[1] [2] 下一頁  

14長亭送別.. 相關內容:
  • 《長亭送別》

    雷雷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學生活動:請學生簡介《西廂記》的故事梗概;談談他們心目中的張生、紅娘、鶯鶯。 教師引導:張生和鶯鶯在經歷了佛殿相遇、一見鐘情、月下吟詩、互通歌曲,發展到傳書遞簡、跳墻赴約,直至西廂幽會、兩情繾綣,最...

  • 長亭送別

    王實甫

  • 長亭送別..

    張連生長亭送別[一]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二)能力目標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 《長亭送別》...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了解王實甫及《西廂記》。能力目標:鑒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曲詞;欣賞崔鶯鶯的形象;學習本文運用多種修辭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寫法。...

  • 長亭送別.

    哈市高中新課改教學大賽參賽教案科目語 文課題教師韓 冰學校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課型講讀課年級高 二日期2003年9月20日教齡8年年齡31 歲職稱中教一級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鑒賞...

  • 《長亭送別》...

    娜仁高娃王實甫教學目標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2.鑒賞富于文采的曲詞。3.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4.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乃至意境。5.人物之美、意境之美。...

  • 18.長亭送別

    長亭送別

  • 長亭送別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與《竇娥冤》一文的學習相結合,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

  • 長亭送別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與《竇娥冤》一文的學習相結合,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

  • 《長亭送別(王實甫)》

    預習題目:結合注釋,了解《西廂記》的故事梗概。1. 劃分層次。2. 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背誦并鑒賞(不少于三支)3. 概括鶯鶯在本折戲里面的心理。4. 分析三個人物形象。5. 找到并重新背誦柳永的《雨霖玲》。...

  • 長亭送別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與《竇娥冤》一文的學習相結合,進一步了解元雜劇的特點與成就。 2.了解本課曲詞富于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1.把握劇情,鑒賞女主人公鶯鶯的藝術形象。...

  • 長亭送別

    課題 教學目標 知識 1、 王實甫2、 王實甫曲詞的“文采” 能力 自讀劇本,背誦優美的曲詞 德育 體會主人公的離愁別恨 教學重點 秋天景物之蕭瑟凄冷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之融合 教學難點 秋天景物之蕭瑟凄冷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之融合 教具設...

  • 長亭送別學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一、課前預習:熟悉課文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 長亭送別教學教案(精選3篇)

    《長亭送別》表演課。話題一:誰來畫盡愁與恨1、1、開場白在我的家鄉,有唱大戲看大戲的風俗,每逢年節,鄉親們總要唱上一出或一本,什么《楊門女將》,什么《過昭關》,還有《孔明吊孝》、《大戰鄱湖》,臺上臺下,喜氣洋洋,更為熱鬧的...

  • 《長亭送別》學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一、課前預習:熟悉課文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毛片在线不卡 | 日本三级黄网站 | 一区福利在线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zooz人禽交xxxx | 免费视频啪视频在线观看老司机a | 国产又粗又大又硬点视频 | 一级色视频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 热99RE久久精品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 女神异闻录5在线观看 | 婷婷俺也去俺也去官网 |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 日本高清网色 | 麻花传媒mv一二三区别在哪里看 | 亚洲天堂av线 | free性欧美1819hd|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 好紧好滑好湿好爽免费视频 | 日韩顶级毛片 | 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 午夜日韩精品 | 日本hd高清xxxxvideos | 久久国产片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黑人 | 女人一区二区 | www.亚洲人 | 美女被强奷到抽搐的高潮视频喷奶水 | 久久9久 | 欧美一级二级三级视频 | 乱精品一区字幕二区 | 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 女女女女擦bbb毛片 粉嫩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免费久久 | 超碰香蕉| 91久久丝袜国产露脸动漫 | 一级片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