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案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七十一回本《水滸傳》第十回。《水滸傳》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的年代。傳說他和元末的農民起義軍有一定的聯系,甚至參加過張士誠的農民起義軍。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實、民間傳說、話本、劇本的基礎上,編寫創作出這部文學巨著。
《林》,寫的是林沖終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超群。其父做過提轄,岳父也是教頭,家有賢妻,生活美滿。這樣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使他安于現狀,軟弱妥協。妻子遭人調戲,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內,提起的拳頭又自行放下,懾于權勢,忍辱息事;對頭布下陷阱,賺他誤入白虎節堂,刺配滄州,他仍逆來順受,不想反抗。兩個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豬林內幾乎喪命,他反勸魯智深勿殺解差,仍然幻想能夠“掙扎著回來”;他一直委曲求全,但總是得到對頭更加兇惡狠毒的迫害。節選部分著重表現林沖由委曲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飛躍。
①《水滸》,在統治集團腐朽兇殘、官吏土豪無法無天、廣大人民苦難深重的典型環境中,描寫各個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種類型的典型性格。《林》這個節選部分,則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由陸謙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狠毒謀害林沖,又具體地揭示出統治階級兇殘永無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全的社會環境,揭示了促使林沖思想性格產生飛躍的典型環境。
②本篇開頭寫出林沖發配到滄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沖當年救過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來。這不但增強了作品的生活實感,而且為后文描寫陸謙、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現,小二夫婦竊聽談話,告知林沖,作好了捕墊。敘寫這些,看似脫離故事主干,實為表現人物性格、發展故事情節的必要的情節安排。
③本篇從李小二的視點,描寫陸謙、富安在酒店出現的情景,寫出二人在滄州的出現。通過描寫二人鬼鬼祟祟地讓小二去邀請管營、差撥,他們之間交頭接耳地詭秘交談中泄露出“高太尉”這個名字,差撥還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結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滄州來謀害林沖。這樣寫出二人在滄州出現,不但制造懸念,吸引讀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沖聽小二述說情況后,斷定二人來害自己,突出了尖銳激烈的矛盾,過渡到描寫林沖對二人追來謀害的反應。這樣安排情節,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陰險惡毒,又給具體描寫林沖的反應提供了條件。
④本篇多次描寫朔風大雪,雖然著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林沖得知陸謙買通管營、差撥謀差他性命后,反被“抬舉”去看管大軍草料場。他帶著“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場來。“正是嚴寒的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滿天低壓的烏云,凜冽呼嘯的寒風,紛紛揚揚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環境氣氛,烘托著林沖前途未卜的心情。
林沖來到草料場,那“四下里崩壞了”的草屋,“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寒冷難耐,只得出門沽酒,“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沽酒后,“仍舊迎著朔風回來。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肆虐的狂風,飛揚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險惡凄涼的氣氛,烘托著林沖踽踽獨行的凄慘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