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任安書(節選) (蘇教版)
3、播放錄音或教師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然后要求學生有表情地誦讀。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具體研習,掌握重點字詞句
1、學生對照注釋,自行誦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掃除字詞障礙。
(補充)除了課文注釋外,每段需要解決的重點詞句有:
第1段:再、務、流俗,表謙稱和敬稱的詞語(牛馬走、足下、辱等)
第2段:戲弄、特、勉勵
第3段:各個典故含義,通其道
第4段:近自托于無能之辭、考、綜
第5段:上父母之丘墓、無乃……乎、不信2、師生共同疏通,積累、掌握重點字詞。司馬遷再拜言 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 請略陳固陋
闋然久不報 幸勿為過 流俗所輕也 不與能死節者比
特以為智窮罪極 卒就死耳 用之所趨異也 積微約之漸也
具于五刑 審矣,何足怪也 殆為此乎? 仆于妻子何如哉
亦頗識去就之分 恨私心有所不盡 鄙陋沒世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不韋遷蜀 發憤之所為作也 以舒其憤 仆竊不遜
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會遭此禍
雖萬被戮,豈有毀哉 雖累百世,垢彌甚耳 通其狂惑
今雖欲自雕琢 曼辭以自飾 書不能悉意
3、落實具體文言語段翻譯,特別注意一些重點語句。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b、刑不上大夫
c、此言士節不可以不勉勵也。
d、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
e、且死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f、寧得自引深藏與巖穴邪?
二、布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分段研習,理解行文脈絡,理清內容邏輯。
①研習第1段: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此段交待了全文的內容:復信是要為自己無法“推賢進士”“略陳固陋”。
②研習第2段:此段在內容上有幾個層次?與無法“推賢進士”有何關系?
明確:兩個層次。一是說自己史官地位低微,“為流俗之所輕”,與“螻蟻”無異;一是說自己身受極辱,如虎陷“檻阱”,“積威約之漸也”。下獄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慘痛的打擊,側面說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賤的地位,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賢進士”的任務的原因。
③研習第4、5段:兩段文字上的聯系是什么?內容上似與“推賢進士”無關,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第4段寫古代“倜儻非常之人”受辱處困,退而著書,“思垂空文以自見”。第5段寫仿效古之賢人,“就極刑而無慍色”,著《史記》以“償前辱之責”。第4段的人物是第5段中自己的榜樣和力量,兩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負重的原因。這似與回復內容無關,實際上有著合理的邏輯關系:一者,上段已經敘述了自己所受的極辱,自然會讓人想到他何以能“茍活”,在第4段對此作了回答,是因為《史記》“草創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對好友(也只能對好友)傾吐個人情懷是極為正常的,所以作者說“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④研習第6段:此段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明確:此段在內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慘處境上,描寫自己“腸一日而九,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的無限痛苦和寂寞,從而回應第1段,結構十分嚴密。
小結:全文呈現出總分總的結構模式,借回答任安“推賢進士”數語,圍繞一個“辱”字,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難以形容的苦痛,表現了自己發憤著書、雪恥傳名的頑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