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專題復習辨析并修改病句
第五節 辨析并修改病句【知識梳理(辨析病句)】
(一)病句類型:
《考試說明》規定的病句類型為以下幾項:搭配不當、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這幾種類型的病句,逐一分析和歸納,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1、結構性病句。
結構性病句包括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序不當、結構混亂等。這類病句之所以被認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語法規則,不符合漢民族語言的表達習慣。
搭配不當:主謂、動賓、關聯詞、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一面對兩面等。
成分殘缺:缺少必要的主語、謂語或賓語。
成分贅余:詞語堆砌、詞義重復、成分多余。
語序不當:多項定語、狀語,虛詞位置等安排不當。
結構混亂:主要包括句式雜糅、前后牽連、層次不清等。
2、語意性病句。
語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達不確定、不明白,通常稱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時語序不當也會表意不確定、不明白。
表意不明:包括引起費解、歧義兩個方面。
不合邏輯:包括自相矛盾、范圍不清、強加因果、主客倒置。
(二)解題技巧:
1、憑借語感。
平時對語言敏感并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者,對有些病句可以直接憑語感作判斷。
如“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放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一句,一讀就會發現“防止……不再發生”是不合邏輯的。
2、緊縮語句。
這種方法就是對句子作結構分析,提取主干,尋找是否殘缺或贅余;再分析修飾語與中心語的關系,尋找是否搭配恰當等等。
如“文件對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問題,從理論上和政策上作了詳細的規定和深刻的說明”一句,其主干是“文件作了規定和說明”,可見沒有殘缺和贅余,也無搭配不當。再看修飾、限制成分。“對……問題”這一作狀語的介賓短語沒有毛病。“從理論上和政策上”這一狀語,孤立地看也沒有語病。但是,一旦把它與“詳細”和“深刻”聯系起來看,就發現前后不照應,搭配不當,應該把“理論”和“政策”互換位置,使前后照應,搭配恰當。
3、依據事理。
這種方法主要用于辨析“不合邏輯”的病句。
如“機器質量的好壞是保證生產安全的重要條件”一句,機器質量好可以保證生產安全,機器質量壞也能保證生產安全嗎?可見本句判斷不合事理。又如“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復排的大型歷史話劇《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劇場上演,日前正在緊張的排練之中”一句,“日前”與“正在”自相矛盾,“日前”指今日以前,“正在”表示現在正在做,這兩個詞語連用不合邏輯。
【知識梳理(修改病句)】
就高考說,辨析病句每年必考,修改病句有時考有時不考;就平時語言運用說,修改病句的實際價值更大,因為表達中的病句主要靠自己改,在改中提高表達能力。就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的關系看,辨析是前提,修改是目的,是結果。
(一)修改病句的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以下四種:
1、增補。對成分殘缺的病句用增補法,缺什么成分就補什么成分。
2、刪除。對成分“贅余”的病句用刪除法刪去多余的,對自相矛盾的邏輯病句,依據實際情況刪除矛盾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