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必修五4
林沖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水滸》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封建統治者一逼、再逼、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林沖終于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殺仇敵,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課文是怎樣刻畫林沖性格的轉變的?
三、理清故事情節:
第一部分( 引子,第1節): 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包括插敘和林、李對話。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點明林沖與高俅的尖銳矛盾,說明林、李親密關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圖報的伏筆。
第二部分( 開端,2-5 節)::陸虞候密謀害林沖。
陸虞候密謀策劃,李小二疑慮警惕,林教頭識破陰謀,怒林沖買刀尋敵。
矛盾的展開:林沖刺配滄州后,高俅派陸謙追蹤而來,密謀策劃,新的沖突醞釀。沒有平鋪直敘,設置懸念,沒有交代來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過李小二夫妻的觀察,寫出來人的鬼鬼祟祟,說話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陰險。再寫林沖根據李小二提供有關來人的身材、相貌、年齡等分析斷定是陸謙,使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林沖買刀尋敵,矛盾進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發展,6-9 節):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接管草料場──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陸謙的謀害到林沖殺人報仇的過渡,表面看,緊張形勢緩和下來,實際上,事態正按照陸謙的預謀發展。表面上的平靜掩蓋著一場生死搏斗,預示著矛盾即將進入高潮,為后文埋下伏筆。
第四部分( 高潮和結局,10-12自然段): 風雪夜山神廟復仇。
三個自然段::破廟借宿──偶聽真情──報仇雪恨。
林沖性格變化的轉折點,與前文照應,讓陸謙等人通過對話把陰謀的主使者、原因、內容、執行經過,不打自招作了全盤交代,促使林沖性格發生根本轉變。
故事情節以林沖的主要性格特征為線索,表現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這個主題。
四、分析林沖的性格
① 課文開頭一段“閑話”對表現林沖的思想變化有什么作用?
明確:開頭一段有兩個內容,一是插敘了當初在東京時的情況,二是林沖、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對話。插敘的一段內容,表現了林沖的正義感和俠義精神,反映了林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從林沖和李小二的對話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爭軟弱動搖的性格特點。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滄州,但和李小二說到這件事時,他并不氣憤、痛恨,還把高俅稱作“高太尉”,甚至認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這既表現了林沖的善良安分,也表現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軟弱的一面。
②林沖無辜受害,被刺配到滄州,遠離了京城,高俅一伙,陸謙、富安又追到滄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謀陷害林沖。林沖從李小二那里聽說了這件事之后是什么態度?表現出林沖的什么性格?
明確:林沖聽到李小二的報信,并確知從東京來的尷尬人就是陸虞候時,馬上意識到“那潑賤賊”是要“來這里害我”,他識破了仇人的陰謀,激起了復仇的怒火,氣憤地說:“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說罷,便怒沖沖地“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次日,“帶了刀,又去滄州城里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這說明,當迫害逼到眼前時,林沖也具有了強烈的反抗意識。但是,“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時,“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對仇人有所懷疑,卻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剛剛點燃起來的復仇怒火又慢慢熄滅了。這說明林沖的反抗并不堅決,幻想得過且過,委曲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