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兩則》教案(精選13篇)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學習第一封信。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重點目標
教學難點目標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 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
教 學 過 程
導入
傅雷與傅聰的故事。
檢查預習
讀課文,整理文中生字詞。
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后,快速回答:
1.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什么時候?
2.這兩封家書,分別是針對兒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作者在這兩封家書里給了兒子什么人生提示?
4.這兩封家書,作者分別以什么樣的語言風格展現出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自主學習
1.結合內容提示,小組自主學習第一封信:
1)這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你能從第一封信中找出兩句傅雷送給兒子解決困惑的建議嗎?
3)找出本信中的兩處比喻和引用的故事,體會其作用及含義。
2.交流后,歸納要點。
課堂小結
這一封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
課題:傅雷家書(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九年級語文備課組 劉紹榮教學時間: 20xx年 月 日累計課時: 第 節
教學目標1.學習第二封信。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 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
教 學 過 程個性化批注
導入
復習導入
自主學習
1.結合內容提示,小組自主學習第一封信:
1)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2)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2.交流后,歸納要點。
3.小討論:兩封信中都提到了“堅強”,找到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堅強”一詞在詞典里的含義是:強固有力,不可動搖或摧毀。卻賦予它更多的意義。你認為該詞如何理解?
品味語言
從兩封家書中,你能看出父子兩之間的關系如何嗎?請舉例說明。
體驗反思
傅雷是偉大的,傅聰是幸運的。其實,天下絕大多數的父親都一樣,都有一顆慈愛的心,一份無私的愛,都期盼著自己的兒女能夠健康順利成長。現在靜下心來,好好回想,你們感受到了父親對你們的愛嗎?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主題。
2.理解“堅強”的含義,并能夠指導自己的行動。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
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后的回信。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
三、重點探究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提示:注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3.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4.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5.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6.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7.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8.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純潔。
8、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總結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業
討論完成課后練習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流露出的濃濃的父愛。
2、理解文中“堅強”的涵義。
3、領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的人生境界。
4、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父母之愛如縷縷春風,撫慰著我們,又如絲絲陽光溫暖著我們。可我們又知曉幾分,感受多少呢?現在我們就從《傅了雷家書》中來掂量一下這份愛吧!
2.簡介作者及《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兒子傅聰的家信。通信時間12年,信的數量有180多封。在這些信件中展現了傅雷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對兒子的舔犢深情以及對藝術追求的真切感受。
傅雷是我國一代翻譯巨匠,幾乎譯遍法國著名作家如伏爾泰、羅曼·羅蘭的重要作品。兒子傅聰是著名的鋼琴表演藝術家。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投影顯示導學提示:
1.兩封信分別是在兒子什么情況下寫的?其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自學后再分組討論,交流成果
教學明確:
第一封信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遇到挫折時要保持心理平衡,正視錯誤,理智分析。第二封信寫于兒子取得成功時,激勵他要保持謙卑的品質,不懼怕孤獨,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勇攀藝術高峰。
2.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什么樣的人?
學生閱讀課文,歸納總結,相互交流。
學生展示成果:
希望兒子成為堅強的人。及遭遇挫折時要正視錯誤,理智分析;取得成功時不要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也可以說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永保赤子之心,勇攀藝術高峰。
三、品讀課文,評說人物
你能從兩封信中感受到傅雷是怎樣一個人?并說說你的理由。
導學提示:
反復閱讀課文,請從不同的角度讀傅雷,用一句話說說你對傅雷的評價;
一個的父親一個的朋友一個的學者
一個的中國人一個的教育家
示例:一個(知心)的朋友
理由:當兒子精神消沉時,他并沒有平空的說教、訓導,而是安慰、理解;兒子取得成功時及時鼓勵,并與兒子共同探討藝術的追求。是個可以傾訴知心的朋友。
四、局部探究,品析語言: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積累下來。
導學提示:
比喻說理蘊涵哲理直抒胸臆啟迪心志等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并討論交流
示例1: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句話是比喻說理,說明了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勸慰兒子遭遇挫折時要有一顆卑和的心,正視錯誤,理智分析,泰然處之。
示例2: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確
這句富有哲理,激勵兒子不要懼怕困難,在解決矛盾中趨向完美。
五:延伸拓展,培養能力:
1:從文中我們感受了傅雷的舔瀆之情,那么你從生活中感受到怎樣的父愛?用一句話概括。
示例:父愛是你做錯事那重重的一巴掌。
2:學完本文,你最想對父母說些什么?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結束語:
同學們,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父母是我們前行的堅強后盾,有了家,生命才有意義,我們應該感恩父母,用我們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吧!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濃濃父愛。
2.理清傅雷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線索,從而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領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態面對現實和過去、以積極心態迎接未來的人生境地。
2.理解父子之愛、朋友之誼、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學重點 】
1.讀懂兩封家書,體會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認識到個人的成功、事業的勝利和國家的榮譽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
1.能夠準確而深刻地理解“堅強”的雙層內涵。
2.學會給親人寫信,婉轉并誠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學突破】
理解“朋友”的內涵。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引導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
1.第一課時前,閱讀《傅雷家書》,了解傅聰所寫信的內容,并對傅雷有整體的了解。布置預習作業,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準備一封自己的或記憶深刻的書信。
2.第二課時前,了解傅雷的藝術觀,準備傅聰彈奏的鋼琴曲磁帶,閱讀《傅雷之死》。
學生準備
1.第一課時前,完成預習作業。查找傅雷、傅聰父子的資料,有條件可以欣賞傅聰的鋼琴曲磁帶。
2.第二課時前,熟讀課文,思考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可以成為朋友。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一、從“家信”入文。設計情境(約 分鐘)
1.閱讀一封教師自己的家書,設置情境,引入新課的學習。
2.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后的回信。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總結:第一封信,如何面對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對待成功。
二.從“挫折”入手.分析第一封家書(約 分鐘)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提示學生:寫回信時,要考慮到對方的心情、生活狀態等。
2.組織學生討論: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提示:注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3.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總結: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4.傅雷運用古戰場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對于第一封信的學習,要抓住傅雷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生:1.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2.討論得出,勸解分為三層內容:首先是寬慰,不必為父母擔心。其次肯定兩點: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3.回答: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過與不及都不好。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聰自己的理想結合,也是為了鼓勵兒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經歷許多挫折,關鍵在于勇于面對,學會解決問題。
4.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 ——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三、從“父子”和“朋友”入手,體會情感(約 分鐘)
1.選擇學生朗讀第一封信,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劃出所受感動最深的句 子。可以是講道理的,也可以是表達感情的,關鍵是能夠體現父親對兒子 的涓涓教誨。
生:1.仔細傾聽同學的朗讀,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感受傅雷在字里行間投注的濃濃父愛。劃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比如:“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愿意盡量安慰你、鼓勵你。”
第 2 課 時
一.從“禮物”入手.體會威情(約 分鐘)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提示:結合奧運冠軍的感受,體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
生:1.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賞藝術的喜悅;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二、拓展思維,理解“堅強”(約 分鐘)
1.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 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2.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3.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總結:在傅雷看來,堅強,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
4.在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組織學生討論: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純潔。
生:1.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2.結合教師的講解,體會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3.找到信中關于“堅強”的解說: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4.回答:是擁有二顆赤子之心。
5.積極討論,能夠體會到: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峰。而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通的美好愿望。
三、把握作者層層遞進的抒情脈絡(約 分鐘)
1.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2.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評價: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生:1.希.望傅聰f6j嘶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古老文明傳遞到世界藝術殿堂的各個角落,并且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詩人靈魂的民族,因此音樂的表現力應該增加“氣吞斗牛”的陽剛之氣。
2.討論并回答: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本課總結】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四、課堂練習 :
1、把課后詞語加意思寫一遍,并且背過。
【板書設計】
【教后小記】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書信的格式,導入新課
二、師生問答
1、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后的回信。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對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對待成功。
2.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 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3.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提示:注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寬慰,不必為父母擔心。 其次肯定兩點: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 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4.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總結: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 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二課時
一、師生問答: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結合奧運冠軍的感受,體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賞藝術的喜悅;為了祖國的榮譽而 激動。
3.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4.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 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 術的探索和追求。
5.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 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
關于“堅強”的解說: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第二封信 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 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總結:在傅雷看來,堅強,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
6.在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擁有二顆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 心”? 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純潔。
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峰。而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希望傅聰做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古老文明傳遞到世界藝術殿堂的各個角落,并且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詩人靈魂的民族,因此音樂的表現力應該增加“氣吞斗牛”的陽剛之氣。
9.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 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評價: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二、總結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三、作業:討論完成課后練習
傅雷運用古戰場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提示:對于第一封信的學習,要抓住傅雷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 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 ——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6
【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杰出的翻譯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書信的格式。
【能力與方法】
體會文章中講道理和 抒發情感的兩種方式。
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能力。情感態度世界觀。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的才是真正的堅強。
2、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父子之間真摯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任務】
整體把握兩則書信的 內容
具體學習第一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全班同學以“那回,我給爸爸(媽媽、爺爺、姐姐)寫了一封信”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要求:寫出何時、何地、因為何事給何人寫了一封信,別人又是怎樣回信的,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動的話。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寫作背景
簡略地說,《傅雷家書》是一位翻譯家與國外學習的兒子通信。通信時間XX年,信的數量有180多封,這些“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親給兒子的訓誡,中途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最后是兩位藝術家之間平等的交流。
3、學生通讀兩則家書,填寫下表 第一則第二則寫作時間 主要內容 情感特色 語言特點 相同點:
融會,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讀第一則
閱讀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謂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傅雷在信中寫了幾層意思
(1)首先寬慰自己的兒子,別為父母擔心
(2)父母永遠是孩子傾訴的 對象
(3)情緒起伏是人生難免的
(4)怎樣面對情緒的起伏
3、學生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因為它告訴我 ”或者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它使我聯想到 ”這樣兩個句式說話。
3、文章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古戰場的 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結:本文的 說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說理
b、舉例說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聰,讀了這封信以后,你會對傅雷說……
(2)以”情緒消沉時,我是這樣度過……為開頭說一段話。
(3)將本文改寫為傅雷父子的 心靈的 對話。
第二課時【教學任務】閱讀欣賞第二則家書
【教學過程】一、導入
(一)學生自讀課文
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收到兒子的來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樣的 ?從那句話中可以看出這種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禮物”。表現了 傅雷夫婦對兒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兒子來信,告訴傅雷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樣的,文章是怎樣表述的?
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悅
傅雷把自己的喜悅和激動,表述為三個層次
①父母對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②欣賞藝術的 喜悅
③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3)傅雷僅僅是為兒子的 成功而激動嗎?
——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 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快樂與茅盾”的問題,比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總結文章中”做堅強的人“的具體含義。
(二)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解決疑問
(三)再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語句,或從哲理或從情感或從技法的角度進行賞析。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7
課時:兩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過程與方法:閱讀理解 小組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 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復習書信的格式,導入新課。
2、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的信后的回信。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對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對待成功。
3、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4、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提示:注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寬慰,不必為父母擔心。其次肯定兩點: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5、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總結: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二課時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結合奧運冠軍的感受,體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賞藝術的`喜悅;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3、傅聰的成功,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4、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5、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涵的直接解說嗎?
關于“堅強”的解說: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總結:在傅雷看來,堅強,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
6、在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純潔。
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峰。而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結合音樂院長對傅聰的評價,以及舅舅關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希望傅聰做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古老文明傳遞到世界藝術殿堂的各個角落,并且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詩人靈魂的民族,因此音樂的表現力應該增加“氣吞斗牛”的陽剛之氣。
9.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評價: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10、總結: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11、作業:
討論完成課后練習:
傅雷運用古戰場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對于第一封信的學習,要抓住傅雷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兩封信的內容,把握融會貫穿于兩封家書中的主旋律——教育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
2、理解“堅強”的內涵,真切體會到作者對兒子的舐犢之情。
3、領悟如何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態面對現實和過去,以積極心態迎接未來的人生境地。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堅強”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導入,并復習書信格式。
1、剛才我們聽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書》,那你能說說書信的格式你聽出了哪些?
稱呼、問候、正文、祝語、結尾還要寫上署名和日期
2、李春波的《一封家書》流露出很強的游子思鄉思親之情,尤其能從游子的思親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書信無疑成了兩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翻譯家傅雷,在其長子傅聰留學海外時,就在一封封家書中為兒子排憂解難,傳達自己的惦念之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兩封家書。(出示課題《傅雷家書兩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并思考:
說說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什么時候?分別是針對兒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第一封信:1954、10、2消沉苦悶之時。
第二封信:1955、2、26欣喜成功之時。
2、從這兩封家書中,你認為傅雷希望兒子能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勇敢、堅強的人
三、抓住文眼,領悟主旨
不錯。正是希望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使這兩封不同時間、不同內容的家書具有了相同的內在精神,為這兩封家書譜寫出了一個主旋律。
1、仔細閱讀兩封家書,結合家書內容說說“堅強”的內涵。
2、學生細讀課文并思考。
3、討論: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分享你的學習成果。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則:
(1)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2)一個人唯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3)“像對著古戰場一般地存著憑吊的心懷”是怎樣一種情緒?
第一則:
(1)控制情緒,泰然處之;
(2)正視錯誤,理智分析
不錯。“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當你面對挫折,當你的希望一個個落空,你也要堅定,要沉著!要做一個堅強的人。這個我們能理解,但第二則寫于兒子成功之時,傅雷為什么還要告訴兒子需要堅強呢?“堅強”又有什么新的內涵呢?我們來看第二則。
(1)“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謙卑。”“堅強”就是不能被鮮花、掌聲所迷惑,要永遠保持謙卑,這比失意時要堅強、振作更困難。
的確,魯迅先生說過:不滿足是向不的車輪。“堅強”包括兩個方面,即“勝不驕,敗不餒”。我想我們的生活是豐富的,正如海面有時會掀起狂風暴雨,但也有陽光滿照的時刻。對于狂風暴雨來襲,我們往往會謹慎有加,極度重視;而恰恰是陽光滿照時,我們又容易放低警惕。所以我們應該時刻謹慎,時刻堅強。這也正是傅雷的偉大之處。
(2)那么,作者認為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赤子之心。
(3)你們能否結合家書內容談談怎樣的心靈才稱得上“赤子之心”呢?作者在家書中流露出對兒子怎樣的希望?
(1)保持謙卑
(2)懷有赤子之心(心靈純潔、愛國之心——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
有了這樣一顆赤子之心,就會使自己變得強大,所以傅雷告訴兒子,你再也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了也不怕的了。著名學者周國平也曾說過:
補充: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周國平
孤獨產生于愛,不錯,傅聰當時在國外,身邊沒有親人陪伴,或許身邊沒有知音,但只要胸懷愛心,愛祖國、愛親人、愛世界、愛生活,那么他就能和普天下的赤子相接相契相抱。我國古代不就有高山流水之說嗎?唐代詩人:王勃——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四、品味語句,體會感情
傅雷也總是用自己的愛心,傾聽著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幫他排疑解難,助他順利成才,成為兒子人生之路的堅強后盾。從兩封家書中,你能看出父子倆之間的關系如何?(關系親密,不但是父子,親如朋友。)何以見得?
讀一讀,找一找,從這兩封家書中“父子如朋友”的境界體現在哪些字里行間?
兩封家書因兒子的境遇不同,展現了不同的風格。
第一封: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的鼓勵
第二封:滿懷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勵。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讀到此處,令人不禁感嘆:《傅雷家書》真不愧為親子教育的典范!我們來看看傅雷自己如何闡述寫信目的的?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曾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閑話,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既是兒子生活中、思想上的良師,又是兒子藝術上的導師、知音。兒子受挫,他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兒子成功,他諄諄教誨,激勵鞭策,讓他勇于追求藝術的至境,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并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感謝傅雷,因為他的家書已不僅僅是傅家的財富,它已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一種精神財富。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認真閱讀《傅雷家書》,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六、作業:
1、結合名著導讀,在課外閱讀《傅雷家書》。從中摘錄生動優美、感人至深的文字,并寫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至少5句)。
2、“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你苦悶時父母傾訴嗎?你成功時與父母分享嗎?請以《有話要對爸爸(媽媽)說》為題,寫一篇文章(可以以書信的形式寫)。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9
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杰出的翻譯家傅雷的生平
掌握書信的格式
能力與方法
體會文章中講道理和 抒發情感的兩種方式。
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的能力
情感態度世界觀
1、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的才是真正的 堅強
2、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父子之間真摯的 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
整體把握兩則書信的 內容
具體學習第一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全班同學以“那回,我給爸爸(媽媽、爺爺、姐姐)寫了一封信”為題進行口頭作文。
要求:寫出何時、何地、因為何事給何人寫了一封信,別人又是怎樣回信的 ,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動的 話。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寫作背景:
簡略的說,《傅雷家書》是一位翻譯家與國外學習的兒子通信。通信時間12年,信的數量有180多封,這些“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 信件,起先是父親給兒子的訓誡,中途是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最后是兩位藝術家之間平等的交流。
3、學生通讀兩則家書,填寫下表
第一則第二則寫作時間 主要內容 情感特色 語言特點 相同點:
融會,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茅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 不懈追求,對生活的 赤子之心。
(二)精讀第一則
閱讀第一封信
思考:
1、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謂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2、傅雷在信中寫了幾層意思
(1)首先寬慰自己的兒子,別為父母擔心
(2)父母永遠是孩子傾訴的 對象
(3)情緒起伏是人生難免的
(4)怎樣面對情緒的起伏
3、學生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因為它告訴我 ” 或者用“ 這句話打動了我,它使我聯想到 ”這樣兩個句式說話。
3、文章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古戰場的 比喻和 克利斯朵夫的 故事,它的用意是什么?
小結:本文的 說理方法是什么?
a、比喻說理
b、舉例說理
本文的主旨
要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i,理智的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4、拓展
(1)、假如你是傅聰,讀了這封信以后,你會對傅雷說……
(2)以”情緒消沉時,我是這樣度過……為開頭說一段話。
(3)將本文改寫為傅雷父子的 心靈的 對話。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閱讀欣賞第二則家書
教學過程:一、導入
(一)學生自讀課文
思考討論下面的問題:
(1)收到兒子的來信,傅雷的感情是怎樣的 ?從那句話中可以看出這種感情?
比喻成新年的“禮物”。表現了 傅雷夫婦對兒子的 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兒子來信,告訴傅雷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傅雷的情感是怎樣的,文章是怎樣表述的 ?
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喜悅
傅雷把自己的喜悅和激動,表述為三個層次
①父母對孩子的 成功感到幸福)
②欣賞藝術的 喜悅
③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3)傅雷僅僅是為兒子的 成功而激動嗎?
——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 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 成功減少對藝術的探索和追求。
(4)最高的境界: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 “快樂與茅盾”的問題,比較第一、第二封信中傅雷關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總結文章中”做堅強的人“的 具體含義。
(二)學生互相討論,互相解決疑問
(三)再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精彩的 語句,或從哲理或從情感或從技法的 角度進行賞析。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10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和精彩的語句。
2、整體感知兩封家書的內容,把握融匯貫穿于兩封家書中的主旋律──教育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
3、理解第一封信的內容,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4、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第一封信中“堅強”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朗讀為主,在讀中感知兩封家書的內容與風格,感知作者對兒子的殷殷期望;在讀中品味語言,聯系生活實際,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勝不驕,敗不餒。
[教學方式]
1、將兩則家書聯系起來思考。第一則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第二則家書,寫于兒子成功之際,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消沉時,要堅強;成功時,也要堅強。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應該堅強的,故將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兩封家書結合在一起看,聯系起來思考更具啟發性──做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強。
2、讓學生在讀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形成自己對課文內容和表達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3、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營造交流的氛圍,發揮集體的智慧力量,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學生對課文進行積極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由傾訴對象、傾訴方式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兩封家信。板書:傅雷家書兩則
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如:傅雷是誰?給誰寫的?寫了什么內容?……)
二、簡介傅雷及傅雷家書,出示學習目標
1、先來認識一下傅雷(多媒體展示)
2、展示學習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多媒體出示為加點字注音解釋詞語)
2、默讀課文,思考:這兩封信分別針對兒子什么情況而寫的?寫這兩封信的目的分別是什么?學生交流
四、深入理解第一封信
1、師范讀課文,思考:傅雷是怎樣勸慰兒子的?用橫線畫出來
2、分析:開頭用什么稱呼,為什么?
說一說你畫出的句子,并說出你的理解。
文中有兩個比喻句,找出來,并說明其含義。
3、從信中來看,傅雷希望兒子做一個怎樣的人?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堅強)
堅強是什么意思?
4、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五、小結:
從第一封信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學識淵博、感情細膩的慈父。傅雷的信如和風細雨,款款安慰消沉痛苦的兒子,那么第二封信中傅雷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時,又對兒子表達了怎樣的期望呢?下節課我們在來學習第二封信。
六、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課外閱讀傅雷家書中的其他內容。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11
一.教學設想:
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出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針對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本課在講授時主要采用自讀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自我體悟的前提下,通過討論進一步去理解感受本文的主旨。
二.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庸碌、憑吊、諛詞、扶掖、涕泗橫流”等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揣摩語言,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懷。
三.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對兒子和風細雨的教誨及循循善誘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較較艱深的語句含義及作者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五.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碰到困難時,你周圍的人,包括你的父母、親友,他們是如何幫助你的呢?當你在學習上取得一點成績時,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呢?那么,就先讓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傅雷家書兩則》吧,它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板書文題、作者)
二、請你介紹傅雷、傅聰。
聽傅聰演奏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投影顯示傅雷、傅聰影像及傅雷家書手跡。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初步感知文意。
詞語積累投影:
注音:庸碌(lù)、諛詞(yǘ)、扶掖(yè)、重蹈覆轍(zhé)、涕泗橫流(sì)、
廓然無累(kuò)
詞義:廓然無累:廓,空闊。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諛詞:奉承人的話。
扶掖:扶持,提攜。
庸碌:普通而無所作為。
涕泗橫流:涕,眼淚。泗,鼻涕。本文指因激動而淚水四溢。
憑吊:對遺跡而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重蹈覆轍:蹈,踏上。轍,車輪軋過的痕跡。指重犯過去的錯誤。
2、學生朗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兩封信分別是在傅聰處在什么情況下而寫的?
(2)兩封信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3)作者在信中傾注了對兒子怎樣的一種情懷?
學生討論、交流,老師點撥。學生展示成果。
3、品讀課文,感知文意。
速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說說傅雷希望兒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2)傅雷在給兒子的另外一封信中說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從這兩封信來看,這種“父子如朋友”的境界體現在哪里?
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展示成果。
四、研讀課文,揣摩文中疑難詞句,進而把握全文主旨。
學生質疑問難,老師選擇共性問題組織學生研討,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出示問題:
1、應當怎樣理解文中的“堅強”?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與“孤獨”?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展示探究成果。
五、揣摩語言,理解文章的深沉意蘊,體悟人生。
1、多媒體顯示: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過的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心懷。(“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是怎樣一種情緒?)
(2)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孤獨的赤子創造的是什么樣的世界?)
學生討論、揣摩、交流、展示。
2、學生自由選例評析,深化對人生境界的體悟。
六、結束語:
作者傅雷先生不僅是一位譯著頗豐的文學翻譯家,更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兒子受挫,他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兒子取得成績,他諄諄教誨,激勵鞭策,讓他向更高的藝境邁進,要其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雙馨、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感謝傅雷先生,因為他的家書已不僅僅是傅雷的財富,它已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一種精神財富,它已經或必將給已為人父或將為人父的人們,在對待后代的教育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
1、從課文中摘抄幾句自認為有深刻含義的話,并簡談看法。
2、課外閱讀《傅雷家書》。
3、以《有話要對老爸說》為題,寫一篇作文。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書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第一課時前,閱讀《傅雷家書》,了解傅聰所寫信的內容,并對傅雷有整體的了解。布置預習作業,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準備一封自己的或記憶深刻的書信。 2.第二課時前,了解傅雷的藝術觀,準備傅聰彈奏的鋼琴曲磁帶,閱讀《傅雷之死》。 學生準備1.第一課時前,完成預習作業。查找傅雷、傅聰父子的資料,有條件可以欣賞傅聰的鋼琴曲磁帶。 2.第二課時前,熟讀課文,思考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可以成為朋友。 【重點難點】 重點: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難點:對于“堅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學過程及內容要點】 (一)整體把握 這兩封家書,分別寫于兒子消沉苦悶和欣喜成功的時候,從兩個方面表達了傅雷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展現了傅雷對兒子的舐犢深情,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書,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第二封信,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前者,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后者,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滿感情。但融匯、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開始,傅雷首先寬慰兒子:不必擔心父母會因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煩惱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訴苦,在家信中發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著告訴兒子: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那么,應該如何面對情緒上的跌宕呢?首先,應該對這一切泰然處之,盡量讓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傷。“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他還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的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其次,“慢慢”“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情”,即冷靜、客觀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訓,引為借鑒。“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從而越來越堅強。對于感情的創作,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聰在音樂會上的歷功演出。孩子的成功總是父母最大的幸福與驕傲,但傅雷與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與激動還來自于藝術的成功、祖國的光榮。“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作為父親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對兒子表達了他異常激動的心情:“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許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偉大,就在于他借助兒子的成功之機,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贊許兒子:“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而這,正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如果說,上一封信是要兒子在消沉時保持堅強,那么,這里所說的成功時“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更是堅強的表現。只有做到了堅強,才能永遠不怕孤獨。傅雷對“堅強”含義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尋味。“堅強”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因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這可以說已經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來,傅雷奔放的思緒又從藝術飛到了中國的“黎明”。他從傅聰如流水般的演奏風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的“復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華文明。他激勵兒子,被這般偉大的文明之河哺育過的藝術家,“應該有氣沖斗牛的表現才對”,洋溢著對新中國的熱情,對中華文化的信心。 書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第一封信里,他曾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這一次,他又強調“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從而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趨向“完美”,讓“完美”的地平線永遠激勵著我們向前進。 (二)問題研究 1. 對于“堅強”,應怎樣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也是貫穿兩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兒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見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見第一封信)。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講的“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第二封信所說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但“堅強”的最高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與“孤獨”? 傅雷說:“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說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傅雷對孤獨的理解,與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這心靈的朋友,這精神的世界,足以讓他無懼身邊的孤獨,永遠不感精神的孤獨!周國平說“孤獨產生于愛”,傅雷說“愛讓赤子不孤獨”,實在是異曲同工。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并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文中提到羅曼•羅蘭筆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以貝多芬為原型),說傅聰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個性也與之相像;又說“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其意旨在鼓勵兒子像貝多芬那樣,不懼矛盾,勇敢面對,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趨向完美。 (三)關于練習 1. 此題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含義。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兒子能夠正確地對待情緒上的消沉和低落,學會用達觀的態度泰然處之,保持心靈的平衡;進而能夠冷靜、客觀地分析事理,正視現實,吸取前車之鑒。第二封信,希望兒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融匯、貫穿于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 2. 此題目的是要體會傅雷與傅聰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這一問題。有些方面可以從《傅雷家書》的其他篇章中尋找例子。 “朋友”的意義,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與慰藉。當傅聰情緒消沉時,可以毫無顧慮地向父親傾訴,而父親并沒有高高在上、橫加訓斥,或者說些教條式的訓誡。相反,他能夠充分理解兒子的痛苦,首先盡力地安慰他,讓兒子覺得溫暖、放心;然娓娓而談,以十分平等的口氣給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還在于志同道合,互為知音。傅雷與傅聰對音樂藝術有許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借鑒,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體現。 【本課總結】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練習設計】 ◆ 隨堂練習設計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庸( )碌 諛( )詞 扶掖( )廓然無累( ) 涕泗橫流( ) 枘鑿( ) 答案與提示:yōng yú yè kuò tì sì ruì záo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扶掖 枘鑿 廓然無累 重蹈覆轍 自知之明 氣吞斗牛 3.結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兩句話的意思,回答問題,并從課文中再摘抄幾句含義深刻的語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過感情的問題,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是怎樣一種情緒? (2)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孤獨的赤子創造的是什么樣的世界? 答案與提示:(1)這句話意在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就“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憑吊古戰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只余下萬千感慨,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這就是我們對待往事應有的心態。 (2)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剔除私心雜念,遠離欲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這些心靈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為赤子創造的博大寬廣的精神世界。 ◆個性練習設計 1.傅雷在家書中屢次提到要傅聰學會“堅強”,請結合課文,理解“堅強”的含義。 答案與提示:“堅強”是貫穿兩封信的內在精神。在面對挫折、成功,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時,能夠寵辱不驚,得失泰然,能夠平和、理智地對待現實。“堅強”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 答案與提示:文中提到羅曼•羅蘭筆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以貝多芬為原型),說傅聰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個性也與之相像;又說“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目的在于鼓勵兒子像貝多芬那樣,不懼矛盾,勇敢面對現實c,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趨向完美。 3.當代哲學家周國平說過:“孤獨、寂寞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愛。”請你比較傅雷和周國平對于“孤獨”的理解。 4.你寫過家書嗎?如果沒有,請你選擇一位親人,給他或她寫一封信,說說你一直想告訴他或她的話。如果你曾經寫過,把它找出來,重溫當時的情景。
《傅雷家書》教案2【教學目標】 1,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 2,體會兩封信中的聯系及"堅強"的含義. 3,嘗試用書信與同學,朋友,師長進行友好的交流.【教學重點、難點】 1,"堅強"的含義.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闡明. 【教學時數】安排2課時. 【教具、教法】多媒體教學;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與老師講解結合.
第1課時(說明:第一封信內容簡單,學生理解較易,教學時宜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 一、導入新課 簡介人物:傅雷(要求學生課前利用網絡資源查找有關的材料.)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問題 1,這封信是傅雷在兒子什么心境下寫的 找出句子. 討論明確:這種情緒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 2,開頭為什么這樣稱呼 討論明確:稱呼:"聰,親愛的孩子." 這樣稱呼起了寬慰兒子,給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對于情緒的高低起伏,傅雷給兒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討論明確:(1)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一:泰然處之,保持心理相當平衡. (2)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二:正視錯誤,冷靜對待,徹底感悟,引為借鑒. 4,課文中有兩處生動的比喻,請找出并體會其含義. 討論明確:(1)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2)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傅雷要求兒子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要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做到冷靜,灑脫.) 三、歸納與總結 參照課文段落層次的劃分,學生明確第一封書信層次及其大意,并總結劃分的方法與體會. 四、課堂練習 理解下列詞語的形,音,義. 舐( )犢之情: 重蹈覆轍: 庸碌: 驚心動魄: 憑吊:
第2課時一、導入 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vcd片段.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并體會"堅強"的具體含義。 (學生分組朗讀課文) 提示: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教學時應指導學生找出具體語句. 明確: "堅強"有兩方面的表現: (1)在失敗時,精神消沉時:(第一封信)"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后果,做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所侵蝕。(2)在成功時:(第二封信) 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 三、傅雷在兒子成功時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贊賞,請找出具體的語句,并理解傅雷對兒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確: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 (延伸體會:傅雷在此時用了激動的心情表達了對兒子的贊賞與自豪.試想像,在生活中別人或自己獲得成功時,你是怎樣的感受 ) 傅雷對兒子的贊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體會與獨特的感受,作為一個過來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這樣一個更高的要求.要求兒子在藝術上"保有一顆純潔的心靈".這是藝術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四、體會傅雷由兒子的成功演奏表現想到克利斯朵夫,進而想到了新中國"復旦"的黎明時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絕的中華文明,這些相像表現了什么內容。明確:這些想像激勵著兒子在音樂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時也洋溢著他對新中國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兒子在藝術上要有氣吞斗牛的表現。五,課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對這一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提示:這是本課學習上的一個難點,應著重指導學生用課文的語句去理解。 學生找出文中語句: 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 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 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 明確:這是傅雷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解決矛盾后追求藝術更高境界。 六、學生參照第1課時,自己劃分并歸納段落大意。七、總結 八、布置課后練習 1,摘抄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體會其含義。2,嘗試給親友,師長寫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傅雷家書兩則》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體會書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闡明。
2、體會信中“堅強”的含義。
3、嘗試用書信與同學、朋友、師長進行友好的交流。
〖學習重點、難點
1、“堅強”的含義。
2、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殷期望。
(說明:第一封信內容簡單,學生理解較易,教學時宜以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為主。)
一、預習檢測
1、介紹作者:
傅雷:(1908~1966)字( ),號( ),( )家、( )家。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達34部,主要為法國文學作品。其中巴爾扎克占15種:有《 》《 》《 》等等。羅曼·羅蘭4種:《 》及三名人傳──《 》《 》《 》。伏爾泰4種。此外還有蘇卜、杜哈曼、丹納、羅素、牛頓等人的書。《傅雷家書》(1981)整理出版后,也為讀者所注目。
二、寫作背景
《傅雷家書》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一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簡介傳布給別得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三、問題探究
1、這封信是傅雷在兒子什么心境下寫的?找出句子。
討論明確:這種情緒消沉的情形,以后還是會有的……
2、開頭為什么這樣稱呼?
討論明確:稱呼:“聰,親愛的孩子。”這樣稱呼起了寬慰兒子,給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對于情緒的高低起伏,傅雷給兒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討論明確:
⑴ 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一:泰然處之,保持心理相當平衡。
⑵ 面對情緒上起伏跌宕的正確態度之二:正視錯誤,冷靜對待,徹底感悟,引為借鑒。
4、課文中有兩處生動的比喻,請找出并體會其含義。
⑴ 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
討論明確:比喻說明控制情緒的必要性,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⑵ 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吊的心懷。
討論明確: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傅雷要求兒子在回首往事的時候要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做到冷靜、灑脫。
5、對于“堅強”,應怎樣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討論明確:這是本文的一個難點,也是貫穿兩封信的內在精神。傅雷對兒子說:“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可見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見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于感情的創傷,要“當做心靈的灰燼看”(見第一封信)。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講的“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第二封信所說的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最高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四、主旨概括
這封信,通過對兒子在苦悶消沉時的款款相慰,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對兒子的殷切期望,也展現出作者對兒子的舐犢深情,全篇展示給我們的是濃濃的父愛。
五、本課總結
這是一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內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既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