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27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1

  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 蒲體超

  [教學目標 ]1、在學會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用時約20分鐘)

  2、進行初步的審美訓練,以期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用時約20分鐘)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 ”中的第1項。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中的第2項。

  [教學手段]在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的同時,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刺激學生感觀、增大課堂容量。

  [教學方法]以“問題教學法”為主,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過程 ]

  引入:一幅漫畫

  主體結構:(七個問題:提出—理解—認知、情感)

  1、對于列夫·托爾斯泰,你了解多少? (極言其偉大)

  2、我們相像中的托爾斯泰墓應該是怎樣的?

  3、托爾斯泰墓實際上是怎樣的? (極言其樸素)

  4、托爾斯泰墓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5、作者用哪兩個字來形容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6、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極言其崇高)

  7、如何來認識一個人自身的價值與外在的評價?

  結束:兩首小詩

  1、臧克家《有的人》

  2、泰戈爾《某人》

  鞏固練習:以1991年全國語文高考相關試題為主。

  推薦書目:《北平的四季》(《語文讀本》第19課)

  《大無大有周恩來》

  世 間 最 美 的 墳 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這將被后代懷著敬畏之情來朝拜的圣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游戲不久也就忘了。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于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后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候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1]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散文的情與景的完美結合。

  2.體會文章取材小而立意深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鑒賞評價文章的能力。

  2.體會作者對偉人列夫?托爾斯泰的祟敬之情。

  3.培養學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分析.討論

  一.導入新課

  由托爾斯泰的墓導入。

  二.介紹作家茨威格(見課件)

  三.簡介列夫?托爾斯泰(見課件)

  四.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找出描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2.初步體會作者的主觀情意。

  五.檢查學生思考的情況

  六.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1.請學生朗讀寫托爾斯泰墓的有關句子。

 。ò鍟皦災埂保

  2這些句子體現了托爾斯泰墳墓怎樣的特點?

  明確:自然﹑簡樸﹑樸素。

  3.這種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明確:樸素美。

  4.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明確:“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更感人的了”,“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感人墳墓”,“人們重新感到……更打動人心的了”,“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5.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注意重音。

  6.分析“他的外孫女……”一段文字,你能從這些文字里感受到什么?

  明確:追求一種自然寧靜的遠離世俗的幸福。

  7.文中哪些文字體現了托爾斯泰所追求的意境?

  明確:“夏天……冬天……”

  8.“這個小的……當中的一個。”由此作者聯想到了拿破侖﹑歌德﹑莎士亞 的墓冢,并進行了比較,你能說說作者的用意嗎?

  明確:反襯出托爾斯泰偉大的人格美。

  七.拓展訓練1

  讓學生做91年高考是題。

  九、拓展訓練3

  “椅子墳”的調查。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為河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歷俄國,參觀托爾斯泰墓后寫的一篇游記。表面看這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現作者對樸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思想:

  首先通過學生自讀,教師范讀整體了解課文內容;再通過介紹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引導講述、學生討論把握課文語言,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3.掌握對比手法和襯托手法。

 。ǘ┻^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最美”?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二)教學難點

  “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命終結無可避免。古往今來,世人對生命的最后的驛站——墳墓作了各種不同的詮釋。墳墓通常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樣的墳墓是美的墳墓?讓學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間有哪些美的墳墓?

  課件展示世間公認美的墳墓的圖片并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幻燈片25)。請同學們概括出這些墳墓的特點(幻燈片6)

  作者認為上述的墳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許人?

  作者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樣的墳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們一起隨著作者來到俄國參觀世間最美的墳墓——托爾斯泰的墳墓。ㄕn件展示托爾斯泰的墳墓的圖片,幻燈片8),并介紹托爾斯泰其人

  3.托爾斯泰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9-14)

  二、引導點撥,展開教學

  (一)引導學生感受托爾斯泰墓與前面列舉的名人的墳墓的差異(課件出示圖片,幻燈片15,使學生直觀地加以比較,從而得出結論),試用一詞概括對托爾斯泰墓的整體感覺——樸素。

 。ǘ┞犠x課文(課件出示幻燈片16,播放課文朗讀),劃出值得注意的字詞以及體現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

  1.正音(課件展示:幻燈片17)

  2.體現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課件展示:幻燈片18)

  師點撥:托爾斯泰墓的周圍,該有的卻什么都沒有,我們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的陽光、白雪、一個長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柵欄,以及四周盛開的鮮花和幾株大樹,聽到的只是清風拂過樹梢時發出的“颯颯”聲響。如果要給這樣的“樸素”再加一個修飾語的話,那便是文中的一個詞——逼人。的確是“樸素”撲面而來,不知道同學們感受到了沒有。下面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1.請一些同學談談讀完了這些文字,除了“樸素”,還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師小結:我們還感受到了一種“美”,這里景色優美,環境寧靜,很美。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親臨墓地的人們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明確: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震撼每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保ㄕn件直觀展示,幻燈片19)

  3.再找出表現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確: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4.師點撥、引導:來這里參觀的人們心里受了強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個“之最”來表達感受——世間最美、最宏偉、最難忘的墳墓。感受都比我們深刻。這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思考:托爾思泰墓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樸素,與人們的崇敬形成了怎樣的聯系,這種關系說明什么?

  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幻燈片21)

  (四)探討:請同學們談一談對美的認識。

  1.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2.師點撥:托爾斯泰墳墓的美,其原因不僅在于它的形式,還在于托爾斯泰本人的一種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其實“美”不僅僅是指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有形的東西,它還包括那些強烈地沖擊人們的心靈的、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強烈,審美的效果便越好!懊馈边在于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幻燈片22)

  (五)思考:文章結尾為什么要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

  課件展示三位偉人的墳墓圖片及簡介(幻燈片24,25,26)

  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明確:對比。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他們的墳墓雖然豪華、華麗,但這并不為過,這和他們偉人的聲名是和諧統一的,而托爾斯泰墓的樸素與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們認為它是最美的,那就讓這位偉人享受這種自然、寧靜,幸福地安睡在這片遠離塵囂的林陰里,讓我們默默地向托爾斯泰墓告別吧!

  三、拓展延伸

  討論:對學生化妝,穿高檔華麗服裝的看法。

  四、作業

  (一)讀一部托爾斯泰的名著

  (二)預習新課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4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一、教學目標 

  領會《世間最美的墳墓》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對托爾斯泰人格美的贊美。

  二、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學難點 :

  體會文章蘊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導入  :

  二、簡介作者和托爾斯泰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范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紀后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但是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稇馉幣c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栋材·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聽示范朗讀錄音。

  2、請同學們在客觀描寫墳墓的句子下面畫橫線。

  四、概括課文要點

  1、文中哪些句子對托爾斯泰墓進行了描寫

  明確:(1)“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2)“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3)“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4)“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2、體現了托爾斯泰墓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 :自然、普通、樸素、寧靜

  (板書)  樸素    遠離塵囂     沒有裝飾      沒有墓碑

  3、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4、這種樸素對到他安息地來的人又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影響?

  明確:“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薄霸诮裉爝@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紀念。”       這種對內心的強烈震撼引發的是一種崇高的敬意。

 。ò鍟                              感人

  扣人心弦

  樸               打動人心         敬

  素               劇烈震撼         意

  最美

  五、綜合課文,探究分析

  作者為什么將這位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的作家的墳墓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分幾個小問題進行探討)

  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這墳墓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爾斯泰人格的印痕;蛘哒f它直接呈現了托爾斯泰的一種人格——平民化的樸素。聲名蓋世的托爾斯泰苦嗜樸素,樸素是他人格的呈現和象征。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所以說這座墳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1、托爾斯泰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墓地?

  明確:我感受到晚年的托爾斯泰在追求一種恬靜、自然的幸福。

  他兒時聽到關于幸福的古老傳說,就和哥哥在莊園里親手種樹,多么天真無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飽經憂患、歷經磨難的托爾斯泰晚年回想起這些往事,突然覺得“自然、寧靜、遠離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將自己埋骨于此處。要理解這段話其實并不很難,只要我們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語言信息,比如:“遠離塵囂”“飽經憂患”等,再結合我們對托爾斯泰生平的了解。

  2、我們再來看一看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寫,說出這兩幅畫面的意境嗎?

  明確:寧靜、輕柔、和諧、靜穆、溫煦。

  3、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明確:“風兒”“俯臨”“和暖”“嬉戲”“溫柔”。

  4、這些詞語多么溫情,讓人感到這位偉人安睡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一種幸福,享受到了一種寧靜、自然、和諧的幸福。哪位女生給大家讀讀這段文字?用自己有聲的語言來表現這種意境,傳達其中的感情。

  明確:這種自然寧靜、遠離世俗、不為名聲所累的境界,正是托爾斯泰畢生的追求,同時也印證了他生前的選擇。

  5、“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庇纱,作者想到了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墓冢,并進行了比較,你怎樣看待這種比較?(幻燈片顯示名人墓冢)

  明確:三位偉人的墓是一種莊嚴的美、華麗的美。這種“美”與他們“偉人”的名聲是和諧統一的。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偉人死后,人們會用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而托爾斯泰墳墓的樸素美與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諧統一的。因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讓人體會到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偉”,才能讓人感到托爾斯泰的與眾不同。作者認為它是“世間最美的”。

  六、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簡單談談, 學習完本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例:許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時間和精力花在設計、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們不知道:活著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損壞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沒有為人類作出多大貢獻,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偉、再壯觀,也只是廢石一塊,最堅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感人的碑石。

  七、總結

  墓地的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的樸素美,透視了托爾斯泰內在的人格美。                                         

  附:板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茨威格

  托氏墓總印象              宏偉、感人

  情        墳墓介紹           遠離塵囂,長方形土堆,孤零零          感人至深

  世間最美的墳墓            逼人的樸素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5

  一、說教材:

  1、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 必修)語文教材第

  一冊第三單元《外國散文兩篇》中的第一篇,這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

  本單元由四課五篇文章組成,其中一篇記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

  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兩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單元教學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內容要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單元前幾課已經對單元學習重點“概括要點,提取精要”進行了學習,本課

  主要解決的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

  2、課文簡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這似乎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3、教學目標:

  高中教學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訓練要求中明確提出“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強調“三突出原則”,即突出“大綱要求”,突出“課文重難點”,突出“學情特點”,依據本課文“自讀提示”和“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領會本文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的對托爾斯泰偉大人生選擇的贊美。

 。2) 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 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揣摩語言的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本冊前面單元學習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等閱讀方法,結合本單元具體情況,我把“概括要點,揣摩語言”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之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則被定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要求:課堂教學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考慮到本文在單元的位置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打算采用“自讀與點撥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在誦讀熟悉的情況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達成目標。

  具體教法是:

  (1) 誦讀激情法:就是在誦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會文章的美感。

  (2) 問導法:這里的“問”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串講串問,而是一種開啟學生創造心智的具有點撥意義的“問”,這里的“導”就是引導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3) 點撥法:即“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當學生思維出現障礙時,就要教師幫助點撥,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三、說學法:

  大綱要求:“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葉老也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學習指導和能力訓練上,我的做法就是“導讀為重,理解為主,訓練為輔”。

  (1) 速讀課文,習用圈點、勾畫、批注法。

  (2) 在教師指導下,理解樸素美的含義和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3) 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

  四、說教學程序:(安排一課時)

  (一) 本課的課堂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偉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墳墓建成一個什么樣子呢?

 。▽W生自由討論,指名回答)

  那么,作為一代偉人的列夫托爾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板書課題),看看在他筆下“托爾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導語的設計不僅在于激趣,還在于激思,激情,而且應爭取學生的參與,挖掘學生智力潛能,激活他們的思想,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本課的順利進行作準備。

 。ǘ 交代學法:

  此前已有有關的閱讀知識作鋪墊,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其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勾畫、批注、質疑、討論等方法,把握課文,達成目標。

  (三) 自讀指導:

  1、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課文。

 。1)解決生難字詞。

 。2)感情基調。

  在朗讀中,注意體味作者語言的特點,體會景物描寫中滲透的感情色彩。

  誦讀的目的在于激情,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能正確理解作者包含的深厚的感情。其次,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進行閱讀理解關鍵環節。

  2、整體感知,概括要點:

  整體閱讀是進行閱讀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圖與大體走向,概括要點,語言要簡明,如文中有現成語句,可借助有關詞語概括;如沒有,可用自己的話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問導法與點撥法,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

 。1) 文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點撥:樸素。

 。2) 托爾斯泰墓具有哪些具體的特征?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描寫的?

  點撥:沒有:十字架 墓碑 墓志銘 名字

  只有: 小小長方形 土丘 鮮花

  沒有: 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 敬意

  對比手法。

 。3) 為什么說樸素是最美的?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不要求答案統一。

  3、辨別篩選,提取精要:

  這一環節,我打算采用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即讓學生自由的進行閱讀交流,勾畫,找出相關的語句,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 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點撥:學生找出后,全班齊聲朗讀。

  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托爾斯泰墓周圍的自然景物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了墳墓的樸素。優美的自然景物也給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增添了溫暖、優美的色彩,使讀者不僅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2) 篩選并概括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的句子。

  點撥:托爾斯泰墓是作者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中最宏偉、最感人的,它的逼人的樸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四) 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達成課堂目

  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5個題,從不同方面訓練學生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題:

  1、“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漢一樣坎坷,曾像士兵一樣戰斗。

  B(他)終于與流浪漢、士兵那樣的社會底層民眾融為一體。

  C(他)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士兵一樣在世上消失了。

  D(他的聲名)像流浪漢、士兵等勞苦大眾那樣被社會吞噬。

  2、作者用那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可以顯示出三人與托爾斯泰思想品格的差異,從而表明托爾斯泰才真正偉大。

  B從墳墓的迥然不同的風格,可以反襯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

  C三個人都聞名世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D前文雖提到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偉人的墓不同,但較籠統,以這三人的墓為例,讀者才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3、者說托爾斯泰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

  具體表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4、如果要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境和形狀,下面的語句中哪四項是必不可少的?

  A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

  B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

  C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

  D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E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F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G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H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

  L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

  5、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在學會整體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用時約20分鐘) 

  2、進行初步的審美訓練,以期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用時約20分鐘)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 ”中的第1項。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中的第2項。 

      [教學手段]在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的同時,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刺激學生感觀、增大課堂容量。 

      [教學方法]以“問題教學法”為主,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學過程 ] 

      引入:一幅漫畫 

      主體結構:(七個問題:提出—理解—認知、情感) 

      1、對于列夫·托爾斯泰,你了解多少? (極言其偉大) 

      2、我們相像中的托爾斯泰墓應該是怎樣的? 

      3、托爾斯泰墓實際上是怎樣的? (極言其樸素) 

      4、托爾斯泰墓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5、作者用哪兩個字來形容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6、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極言其崇高) 

      7、如何來認識一個人自身的價值與外在的評價? 

      結束:兩首小詩 

      1、臧克家《有的人》 

      2、泰戈爾《某人》 

      鞏固練習:以1991年全國語文高考相關試題為主。 

      推薦書目:《北平的四季》(《語文讀本》第19課) 

      《大無大有周恩來》 

    

  世 間 最 美 的 墳 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這將被后代懷著敬畏之情來朝拜的圣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他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們倆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游戲不久也就忘了。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于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后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候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1]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時間: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作者及人物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范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

  托爾斯泰(1828~1910),不僅是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作為俄國和西歐現實主義優秀傳統的繼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藝術作品,把現實主義推向了輝煌的高峰,從而極大豐富了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寶庫。

  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列寧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托爾斯泰的創作是"全人類藝術發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二、出示問題:

  1、我們想像中的托爾斯泰墓應該是怎樣的?

  2、托爾斯泰墓實際是怎樣的?

  3、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4、概述本文的寫作特點。

  三、賞析課文:

  四、作品賞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讀全文,說出本文主要內容

  記游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讀第一段,它主要寫什么?寫作順序如何?怎樣劃分層次?

  寫托爾斯泰墓給人的總印象

  寫托爾斯泰墓的地點,環境,形狀等

  寫樹的由來,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

  層次:三層(1)托爾斯泰墓宏偉感人。

  (2)托爾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爾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愿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間關系

  1、兩段間的銜接

  有過渡句(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額樹木之下。后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銜接自然緊密

  2、兩段內容上的關聯

  讀第一段會產生如下疑問:

  第一、第二兩層的內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們是怎樣統一的?

  可以從第二段去尋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賞析文章(以第二段為例)

  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間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點題)

  3句: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排比)(樸素)

  4句:不留名姓(類比)

  5句: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他接近人民)

  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人民崇敬他)

  (破壞寧靜:參觀墓地)

  6句:樸素(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句:描寫景物(襯托墓地寧靜、樸素)

  8句:樸素,最偉大人物(作者直接贊揚)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10句、樸素、打動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

  第三步:重點分析托爾斯泰墓的描寫:

  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

  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樸素: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

  第二教時

  一、進一步研讀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自由回答)

  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揭示托爾斯泰內心對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樸素之中有了一種不平凡的內涵。

  2、 "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的士兵一樣在世間流失。

  把托爾斯泰與流浪漢、無名士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人們感情的波瀾被激發了起來。

  3、"夏天,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沒有奢華的裝飾,描寫自然景物更顯示墳墓的樸素。

  景物描寫還渲染出墓地寧靜肅穆的氣氛,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時,景物的變化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感受到一個偉大的靈魂的永恒不變。"

  4、作者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襯托出托墓逼真的樸素中所蘊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蓋世,墳墓卻平凡普通,在這個似乎不相稱的統一體中,人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5、作者說托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在在聲說話。"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著紀念。"

  6、如何理解"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無論你在夏天或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

  托爾斯泰的墳墓極普通、極樸素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土丘,無人守護,無人管理,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名字也沒有。但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面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

  7、說說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覽托爾斯夫墓抒發了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

  8、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托翁誕生一百周年(1828-1928)。

  二、分析寫作特點:

  1、結合感受進行描寫。

  2、巧妙運用襯托手法。A、分析下列結合感受進行描寫的文句:

 、盼以诙韲姷降木拔镌贈]有比列夫托爾斯泰更宏偉、更感人的了。⑵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的墳墓。⑶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似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缺迫说臉闼亟d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襯托手法的運用:正襯: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襯: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情感。

  三、拓展遷移:

  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于"美"的詞語。結合課文請談談你對"美"的看法。

  四、作業:

  《導學與同步訓練》基礎知識1 4 5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與列夫托爾斯泰及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

  2.研讀課文,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

  3.掌握對比、襯托等寫作手法。

  4.通過閱讀課文,提升對美的判別和認識能力,提高審美品味,培養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掌握對比、襯托等寫作手法。

  2.通過閱讀課文,提升對美的判別和認識能力,提高審美品味,培養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難點

  分析作者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課前準備

  搜集作者與托爾斯泰的有關資料。

  教學方法

  朗讀 分析 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東西,總能帶給我們美的愉悅,美的享受。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晃動著美的身影,比如年輕清秀的面龐,設計精美的黑板報,以及我們上學時一晃而過卻印在心里的藍藍的海,這些因為和諧,因為色彩,都能給我們一種美感。再如高大宏偉的建筑,潔白堅挺的紀念碑,松柏掩映的烈士陵園,因為宏偉,因為莊嚴,也給我們一種美感,一種肅穆美。然而,還有一種美,與這些都不相同。既沒有色彩奪目的外表,也沒有高大宏偉的氣勢,但卻被稱作“最美”——世間最美的墳墓。

  只是一個小小的、長方形的土丘,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甚至連死者的名字都沒有,為什么能被稱為最美?美在哪兒呢?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出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茨威格寫的一篇《世間最美的墳墓》。

  二、檢查預習。

  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了解作者和列夫托爾斯泰。師補充介紹寫作背景。

  明確: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見的珍藏》等。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在生活的平淡中渲染出使人流連忘返的人和事。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暴行而自感無能為力,流亡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于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人間的罪惡不義發出最后抗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他以自己一生辛勤的創作,登上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稇馉幣c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稄突睢肥撬L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的一部長篇小說。尚有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寫作背景:茨威格于1928年——托爾斯泰誕辰100周年,瞻仰了托爾斯泰墓,被墳墓的樸素及透過樸素流露的偉大精神震撼了。他借《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篇游記抒發了對托爾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出示目標。

  多媒體展示四個教學目標

  四、整體感知。

  (一)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朗讀課文。

  注意作者的感情基調,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思考:為什么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圖片托爾斯泰墓。(幻燈顯示)

  2.這就是茨威格筆下的世間最美麗的墳墓。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墓到底美在哪里呢?我們通過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能發現它的美?

  明確:(1)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2)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3)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4)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3.體現了托爾斯泰墓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自然、普通、樸素、寧靜

  樸素 遠離塵囂 沒有裝飾 沒有墓碑

  4.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5.這種樸素對到他安息地來的人又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影響?

  明確:“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紀念。”這種對內心的強烈震撼引發的是一種崇高的敬意。

  6.作者在描寫了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之后,又說明墓中“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此處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以及作用?

  明確:對比。墓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強烈的對比。

  作用:更能襯托出托爾斯泰的偉大,給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7.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對比的運用嗎?對比說明什么?

  明確:有,是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幾位偉人的墓的對比。

  出示圖片拿破侖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幻燈顯示)

  說明:更表明托爾斯泰墓的“樸素”,使讀者產生更具體深刻的印象。

  作者正是通過對比這種寫作手法,生動而又深刻地表現了托爾斯泰墓的美。

  可見,對比在寫作中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手法,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便可以采用,這會使你本來平平的文章出現一點閃光,使你本已出色的文章更加完美。

  五、討論發言,拓展延伸。

  在茨威格的眼中,托爾斯泰人格的樸素美是美的,那在我們的眼里,什么是美呢?

  (同學發言,簡評,總結)

  大家所說的,無論是外表美還是內在美,都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也就是心靈上的一種震撼,所以,真正的美是不僅能有一種瞬間的愉悅,還要能引起內心長久的震撼,這種內心的震撼又會賦予事物更持久的美感,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泵涝趦刃模屛覀冇涀⊥袪査固┑倪@句名言,讓自己的青春因為可愛而在生命中留下一個美麗的回憶。

  六、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墨描寫了一個極為樸素的墓地,盡管這是一個極樸素的墓地,但他與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作者受到感動,將自己的情感融入這世間最美的墳墓中。使文章內容與形式、情感表達與理性思考完美統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多媒體顯示)

  七、布置作業。

  結合自身感受,依據本課的寫作特點寫一篇讀后感。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從題材、技巧、思想內容三個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帶著情感閱讀文本,揣摩語句,概括提煉文章主旨。

  2.學習課文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主題、情感的藝術技巧。

  3.學習課文通過寫景狀物體現主旨的方法,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4.引導學生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感悟生命真諦,培養學生崇高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了解、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理解托爾斯泰墓“美在何處”,“為何最美”。

  2.體會文章如何運用清麗簡潔的語言描繪景物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結合實際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教學難點

  1.本文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死觀,學生首先會對文章的取材及內容有疑惑;另外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必須了解兩位文學家的精神內涵,這對學生又是一難點。

  2.引導學生挖掘“樸素美”的內涵,把握文本的主觀性和學生的個人體驗的結合點,避免產生距離感。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閱讀法、誦讀法、問導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學生課前借助名著類書籍或上網查資料,以PPT的形式完成《尋找托爾斯泰》、《尋找茨威格》這一主題作業,準備介紹給全班同學。

  2.課前閱讀或者欣賞影視:托爾斯泰的《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閱讀茨威格的《回望昨日的憂傷》等作品。

  二、課堂導入(結合學生的介紹對托爾斯泰加以總結)

  以《追夢人·神秘園》為背景音樂配以說明文字如下: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震撼世界文壇的響亮名字;

  一位出身貴族卻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學巨匠;

  他被譽為“19世紀俄國的巨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和“天才藝術家 ”;

  他是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被公認為全世界的文學泰斗;

  他是一位文學巨匠,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是他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

  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那么,擁有著如此輝煌成就的偉人最終會將自己的靈魂安息于何處?

  讓我們懷抱最真摯的感情和作者一起瞻仰托爾斯泰靈魂的安息之地吧。ǔ鍪菊n題)

  三、課文學習

 。ㄒ唬┙榻B閱讀法:

  通過反復的誦讀來疏通音義、理解內容、體味感情。朱熹說:“文須多誦數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現’,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四級閱讀法:

  音義讀——文意讀——情境讀——美感讀

 。ǘ┓旨夐喿x。

  一級閱讀(音義讀)

  1.詞語積累

  塵囂chénxiāo 蔭庇yīnbì 禁錮jìngù

  颯颯sàsà 穹隆qiónglóng 墓冢mùzhǒng

  2.多音字

  空 空kng地

  挖空kōng

  3.形似字

  當 即jí

  既jì 然

  二級閱讀(文意讀)

  1.速讀課文找出客觀描寫托爾斯泰墳墓的句子,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在文本中圈畫出關鍵句、關鍵詞)

 。1)描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明確:

 、佟斑h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凇斑@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

  ③“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堋帮L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2)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墳墓特征——樸素

  只有:長方形土丘、幾株大樹、開滿鮮花、不關閉的木柵欄

  沒有:守護者、管理者、十字架、墓碑、墓志銘、姓名

  2.跳讀課文畫出作者對托翁墓直接評價的句子,討論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1)作者對托翁墓直接評價的句子

  明確:

 、佟拔以诙韲姷降木拔镌贈]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②“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③“人們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能打動人心的了!

 、堋斑@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

 、荨翱瓷先ザ疾幌駱淞种械倪@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

  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2)概括茨威格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也用文中的一個詞)

  總體評價——最美

 。3)探究:聯系兩次閱讀的結論,我們可以在“樸素”與“最美”之間替茨威格畫上等號,那么你是否認同呢?請從以下的一些世界著名的陵墓與托爾斯泰墓的對比中去思考,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請同學簡單介紹托爾斯泰和茨威格的背景資料——知人論世,深入挖掘偉人的人格力量。

  明確:

  墳墓的風格與主人的人格完美的結合——“返樸歸真”之美

  作者的思想與托翁的思想驚人的一致——“心靈相通”之美

  開放的圣地與游人們的呵護配合默契——“世人認可”之美

  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級閱讀(情境讀)

  1.要求學生以導游者的身份,根據課文的描寫,向前來瞻仰的游客介紹托爾斯泰墓。

  2.采用的藝術手法:對比(詳講)、排比(略講)、白描(略講)

  排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突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

  白描:(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對景物的描繪抒寫個人情感。

  例如:“夏天,風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A: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活潑的景物可增添一點生氣和溫暖的色彩,使讀者不僅感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B:墓地周圍的自然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出墳墓的樸素。

  C: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

  3.探究:作者是如何讓我們身臨其境去感受到墳墓之美的?

  明確:

  對比的運用:

 。1)無名墓冢 ——偉大聲名

  (2)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其他偉人墓的奢華

 。3)瞻仰者的心情 --觀賞者閑情

 。4)尊嚴圣地 --孤寂冷清

 。5)永為后人敬畏朝拜--無人守護、無人管理

  4.想一想:與幾位偉人的墳墓的比較能表明什么?

  明確:托爾斯泰墓與拿破倫墓穴和莎士比亞石棺的奢華美相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反襯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和“宏偉”,使讀者產生更具體深刻的印象。

  5.品味語言:文字清麗簡潔,行文樸素自然,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卻蘊含作者深摯動人、油然而生的熱烈感情。

  四級閱讀(美感讀)

  1.拓展閱讀,體會感受。

 。1)世間最美的墳墓——逼人的樸素。

  對有的人來說,墓地就是他的一種生命體態,一副心靈表情。托翁墓便和其作品一樣,為世間添設了最壯闊最優美的人文景觀。這位一生都夢想作農民的人,終于有了一間樸實得可被稱作“農舍”的茅舍,他睡在自己親手種下的陰涼里,那陰涼將隨著時間的飄移而愈發盛大……

  墓地——如果非要為生命留下遺址的話,那它應該是富有美感的,應充分體現“生命”特征(而非“死亡”特征),應注重地理節約、以不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完整性為前提。如此,墓地將不失為人類生態中的一抹重要風景。

  應以對生命的尊重態度對待它,應最大限度地賦予它以愛意和活性。一塊好的墓地,看上去應像“家”一樣,是適于生命居住的地方:干凈、樸素、安謐、祥和、自由,陽光、水分、草木、風雨、呼吸皆充足,符合生命本身的審美設計和要求。因為,它是一個靈魂永遠棲息和長眠的田園,是生者為自己保存一段情感一場懷念的地方,是人間離上帝和天堂最近的所在。因此它最神性、最人道、最純凈……

  世上有些墓地,雖巍峨巨碩,如宮殿般豪華,卻由于缺乏自然感和生命性,并不感人。比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中國的秦始皇陵、明孝陵……凸起的都太夸張、太生硬,有意突出“業績”反將生命格式化,強調權力至尊反使人格符號化,扎眼的體形,空蕩蕩捆著一團死氣和歷史瘴霧,太具表面的公共色彩和彰顯意味,太具物質的膨脹力……總之,有一種疏遠人世的工具味,讓人覺得那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廟宇或殿堂,高高在上,流布奢華糜爛之感,雖威風凜凜,反遠離了人間體息和泥土的溫情,一點兒不像生命棲息的地兒。

  (2)《有的人》節選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2.總結

  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間最美的墳墓》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頌托爾斯泰不重名聲、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最動人。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的:1.培養學生揣摩語句提煉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2.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3.領會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4.培養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最美”?

  教學難點 :“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想:運用提問、討論法,借助多媒體一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 :

  一、  課前三分鐘演講:我所看到的美

  二、  導入  課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類古老而永恒的話題。關于“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的標準多種多樣,美的種類五彩繽紛,美的事物更是不勝枚舉。我們也學過不少描寫美的文章,如寫月下荷塘“朦朧美”的《荷塘月色》,寫北平秋天的“清”、“靜”、“悲涼”之美的《故都的秋》等,那么,十九世紀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關于美的標準是什么呢?他要展示給我們的美的事物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共同討論的就是茨威格的。(出示課題及作者)

  三、  出示圖片:奢華浩大的秦始皇墓(兵馬俑)、金碧輝煌的明十三陵、奇特神秘的古埃及法老墓金字塔、典雅華麗的印度泰姬陵、簡陋寒傖的托爾斯泰墓。你們認為哪座墓最美?

  四、  范讀課文,學生思考:為什么茨威格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五、  分析課文:

  1.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墳墓特點的詞語。(樸素)

  2.“樸素”的外在具體表現在哪里?

  1) 遠離塵囂的長方形土堆; (極為普通)

  2) 無人守護,無人管理;      (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 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淡泊名聲)

  3、托爾斯泰墓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他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一位世界“重量級”作家。[介紹托斯泰生平(一):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從事創作60多年,創造出了許多杰出的作品!坝捎谶@些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之重大以及藝術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強烈地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這么一位偉人,為什么愿意埋葬在這樣一個荒郊野外“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之中呢?(找原句回答)

  “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含義?(聯系生平理解)

  托爾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國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在從事創作的同時還廣泛研究哲學、宗教、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加認清了沙皇專制的黑暗和剝削階級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觀由貴族地主向宗法式農民轉變。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稅全部放棄。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度想離家出走,實現過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個醫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車,著涼得肺炎,在一車站下車,死在這個小站上。這位偉大的老人對兒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愛真理,非常地愛真理!

  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要合乎規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會遭到非議。托爾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卻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聲名所累”的感受比誰都深。

  3)“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后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

  4.作者認為他獲得了安寧、幸福嗎? (獲得了)                                     從哪里體現的?                  (墓地的寧靜,寫景部分)

  “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1)用“風兒”、“俯臨”、“嬉戲”、“溫柔”等溫情的詞語,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偉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

  2)選取“夏天”“冬天”兩個季節中的景物來裝飾托爾斯泰墓,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人感到一顆偉大的靈魂永恒不變,永世長存。

  5.人們參觀此墓時的心情如何?(用原文回答)

  “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沒有一個人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6.人們為什么會這樣莊重肅穆?

  因為人們尊敬、敬仰這位偉人。

  7.人們如此敬仰他,是否僅僅因他的墳墓極為樸素?

  不是,因為他生前具有偉大的成就、高尚的人格,即人格美(不重名聲,淡泊名利,品格高尚,精神崇高)

  8.文中還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墓地的奢華,其作用是什么?

  這里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反襯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偉人與偉人比,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更能震撼人的心靈。

  9.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有什么作用?

  無名墓冢與托爾斯泰偉大聲名的對比,莊嚴肅穆的氣氛與觀賞閑情的對比,這些對比都形成極大的反差,無不使人感受到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和托翁的崇高精神境界,突出了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這一主題,表達了作者的崇敬之情。除此之外,文中還有一處正面對比,即托爾斯泰與“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的正襯,強化突出了托爾斯泰的平凡普通。

  10.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是最美的?

  墓的外形:樸素美

  }  最美

  墓的實質:人格美

  11、文章對托爾斯泰墓這一中心意象作了四次描寫,這四次描寫有什么不同?(從課文中找出這四次描寫)。

  文中四次用平淡樸素的文字描寫樸素的托爾斯泰墓這一中心意象,語義上層層拓展,步步加深。

  六、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七、討論:學完本文后,同學們對美有什么新的認識?

  1)平凡樸素也是一種美;

  2)人格美是永恒的偉大的美。

  八、總結:

  在商品經濟大潮中,人們對美的認識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許多人羨慕那些花枝招展、風流倜儻然而心靈扭曲、沾滿銅銹的人,而鄙視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滿身灰土的環衛工人。有些同學拋棄純樸、純真美,一味追求“轟動效應”,刻意講究穿著打扮。其實,只要我們高舉文中關于“美”的兩面大旗,那么在我們的眼里、心中,《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永遠是“瀟灑的俊男”,而夏朝的桀、商朝的紂雖儀表堂堂,卻永遠是“人渣”、是“暴君”。

  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說:“有的人活著……人們永遠記住他!弊屛覀円灾裁惆。

  九、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11

  初中語文《世間最美的墳墓》說課稿怎么寫?下面小編特為大家推薦一篇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說教材:

  1、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 必修)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外國散文兩篇》中的第一篇,這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

  本單元由四課五篇文章組成,其中一篇記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兩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單元教學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內容要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單元前幾課已經對單元學習重點“概括要點,提取精要”進行了學習,本課主要解決的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

  2、課文簡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這似乎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3、教學目標:

  高中教學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訓練要求中明確提出“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強調“三突出原則”,即突出“大綱要求”,突出“課文重難點”,突出“學情特點”,依據本課文“自讀提示”和“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領會本文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的對托爾斯泰偉大人生選擇的贊美。

  (2)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揣摩語言的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本冊前面單元學習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等閱讀方法,結合本單元具體情況,我把“概括要點,揣摩語言”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之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則被定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要求:課堂教學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考慮到本文在單元的位置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打算采用“自讀與點撥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在誦讀熟悉的情況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達成目標。

  具體教法是:

  (1) 誦讀激情法:就是在誦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會文章的美感。

  (2) 問導法:這里的“問”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串講串問,而是一種開啟學生創造心智的具有點撥意義的“問”,這里的“導”就是引導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3) 點撥法:即“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當學生思維出現障礙時,就要教師幫助點撥,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三、說學法:

  大綱要求:“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葉老也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學習指導和能力訓練上,我的做法就是“導讀為重,理解為主,訓練為輔”。

  (1) 速讀課文,習用圈點、勾畫、批注法。

  (2) 在教師指導下,理解樸素美的含義和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3) 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

  四、說教學程序:

  (安排一課時)

  (一)本課的課堂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偉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墳墓建成一個什么樣子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回答)

  那么,作為一代偉人的列夫托爾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板書課題),看看在他筆下“托爾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導語的設計不僅在于激趣,還在于激思,激情,而且應爭取學生的參與,挖掘學生智力潛能,激活他們的思想,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本課的順利進行作準備。

  (二)交代學法:

  此前已有有關的閱讀知識作鋪墊,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其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勾畫、批注、質疑、討論等方法,把握課文,達成目標。

  (三)自讀指導:

  1、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課文。

  (1)解決生難字詞。

  (2)感情基調。

  在朗讀中,注意體味作者語言的特點,體會景物描寫中滲透的感情色彩。

  誦讀的目的在于激情,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能正確理解作者包含的深厚的感情。其次,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進行閱讀理解關鍵環節。

  2、整體感知,概括要點:

  整體閱讀是進行閱讀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圖與大體走向,概括要點,語言要簡明,如文中有現成語句,可借助有關詞語概括;如沒有,可用自己的話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問導法與點撥法,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

  (1)文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點撥:樸素。

  (2)托爾斯泰墓具有哪些具體的特征?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描寫的?

  點撥:沒有: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銘 名字

  只有: 小小長方形土丘 鮮花

  沒有: 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 敬意

  對比手法。

  (3)為什么說樸素是最美的?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不要求答案統一。

  3、辨別篩選,提取精要:

  這一環節,我打算采用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即讓學生自由的進行閱讀交流,勾畫,找出相關的語句,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點撥:學生找出后,全班齊聲朗讀。

  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托爾斯泰墓周圍的自然景物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了墳墓的樸素。優美的自然景物也給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增添了溫暖、優美的色彩,使讀者不僅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2)篩選并概括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的句子。

  點撥:托爾斯泰墓是作者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中最宏偉、最感人的,它的逼人的樸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四)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達成課堂目

  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5個題,從不同方面訓練學生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題:

  1、“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漢一樣坎坷,曾像士兵一樣戰斗。

  B(他)終于與流浪漢、士兵那樣的社會底層民眾融為一體。

  C(他)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士兵一樣在世上消失了。

  D(他的聲名)像流浪漢、士兵等勞苦大眾那樣被社會吞噬。

  2、作者用那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可以顯示出三人與托爾斯泰思想品格的差異,從而表明托爾斯泰才真正偉大。

  B從墳墓的迥然不同的風格,可以反襯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

  C三個人都聞名世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D前文雖提到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偉人的墓不同,但較籠統,以這三人的墓為例,讀者才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3、者說托爾斯泰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

  具體表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4、如果要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境和形狀,下面的語句中哪四項是必不可少的?

  A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

  B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

  C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

  D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E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F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G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H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

  L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

  5、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五、說板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

  茨威格

  總 特 點:樸素

  具體特征:沒有: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銘 名字

  只有:小小長方形土丘 鮮花

  沒有:好奇(破壞寧靜)

  沒有:敬意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領會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對托爾斯泰人格美的贊美。

  二、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學難點 :

  體會文章蘊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新課導入  :

  二、簡介作者和托爾斯泰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范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紀后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但是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稇馉幣c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聽示范朗讀錄音。

  2、請同學們在客觀描寫墳墓的句子下面畫橫線。

  四、概括課文要點

  1、文中哪些句子對托爾斯泰墓進行了描寫

  明確:(1)“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2)“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3)“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4)“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2、體現了托爾斯泰墓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 :自然、普通、樸素、寧靜

 。ò鍟  樸素    遠離塵囂     沒有裝飾      沒有墓碑

  3、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4、這種樸素對到他安息地來的人又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影響?

  明確:“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薄霸诮裉爝@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紀念!       這種對內心的強烈震撼引發的是一種崇高的敬意。

 。ò鍟                              感人

  扣人心弦

  樸               打動人心         敬

  素               劇烈震撼         意

  最美

  五、綜合課文,探究分析

  作者為什么將這位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的作家的墳墓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分幾個小問題進行探討)

  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這墳墓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爾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說它直接呈現了托爾斯泰的一種人格——平民化的樸素。聲名蓋世的托爾斯泰苦嗜樸素,樸素是他人格的呈現和象征。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所以說這座墳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1、托爾斯泰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墓地?

  明確:我感受到晚年的托爾斯泰在追求一種恬靜、自然的幸福。

  他兒時聽到關于幸福的古老傳說,就和哥哥在莊園里親手種樹,多么天真無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飽經憂患、歷經磨難的托爾斯泰晚年回想起這些往事,突然覺得“自然、寧靜、遠離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將自己埋骨于此處。要理解這段話其實并不很難,只要我們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語言信息,比如:“遠離塵囂”“飽經憂患”等,再結合我們對托爾斯泰生平的了解。

  2、我們再來看一看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寫,說出這兩幅畫面的意境嗎?

  明確:寧靜、輕柔、和諧、靜穆、溫煦。

  3、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明確:“風兒”“俯臨”“和暖”“嬉戲”“溫柔”。

  4、這些詞語多么溫情,讓人感到這位偉人安睡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一種幸福,享受到了一種寧靜、自然、和諧的幸福。哪位女生給大家讀讀這段文字?用自己有聲的語言來表現這種意境,傳達其中的感情。

  明確:這種自然寧靜、遠離世俗、不為名聲所累的境界,正是托爾斯泰畢生的追求,同時也印證了他生前的選擇。

  5、“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墓冢,并進行了比較,你怎樣看待這種比較?(幻燈片顯示名人墓冢)

  明確:三位偉人的墓是一種莊嚴的美、華麗的美。這種“美”與他們“偉人”的名聲是和諧統一的。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偉人死后,人們會用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而托爾斯泰墳墓的樸素美與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諧統一的。因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讓人體會到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偉”,才能讓人感到托爾斯泰的與眾不同。作者認為它是“世間最美的”。

  六、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簡單談談, 學習完本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例:許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時間和精力花在設計、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們不知道:活著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損壞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沒有為人類作出多大貢獻,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偉、再壯觀,也只是廢石一塊,最堅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感人的碑石。

  七、總結

  墓地的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的樸素美,透視了托爾斯泰內在的人格美。                                         

  附:板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茨威格

  托氏墓總印象              宏偉、感人

  情        墳墓介紹           遠離塵囂,長方形土堆,孤零零          感人至深

  世間最美的墳墓            逼人的樸素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托爾斯泰及文章作者茨威格的成就及著作。

  2、感受文章“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語言

  (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根據文章核心內容提出問題,并利用問題探究、分析課文的能力。

  2、示范并練習:利用與文章協調的音樂來控制語速和情緒的朗讀技巧。

  (針對中專幼教專業)

  (三)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多形式地接觸名家名著,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追求。

  2、理解并領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以及托爾斯泰的人格美

  教學重點、難點:

  啟發引導學生探求托爾斯泰的墳墓美在何處,真正理解并領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以及托爾斯泰的人格美。

  教學方法:

  情境法、誦讀法、啟發引導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詢問學生對“墳墓”的感受。

  教師歸納:恐怖、陰冷、哀傷……,總之很難和“美”產生聯系。雖與墳墓有關,但我們要展開的卻是一段尋“美”的歷程,希望大家用心感受,你們會有一份美的收獲。(多媒體出示課題)

  2、根據課題提出問題(板書)

  誰的墳墓?

  什么樣的墳墓?

  為什么是最美的墳墓?

  (要求學生將對問題的思考貫穿于接下來的學習中,借此引導學生學會根據文章核心內容分析理解課文)

  二、課文講析

  (一)誰的墳墓?

  播放課件,了解托爾斯泰的成就及著作,感受其顯赫的聲名。

  (二)什么樣的墳墓?

  1、看圖片

  并對比世界著名陵寢圖片談感受

  2、讀課文

  (1)關于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課件)

  (2)(配樂朗讀))教師朗讀課文第一段做示范,學生朗讀第二段,注意感受朗讀語速與音樂節奏的配合,體會文章的內在情韻。(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與文章協調的音樂來控制語速和情緒的技巧)

  3、體會詞句

  (1)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描寫托爾斯泰墳墓的句子,體會并歸納托爾斯泰墳墓的特點:樸素逼人

  (2)思考:樸素=最美?(用問題引導學生作進一步探求,不是簡單回答問題)

  (三)為什么是最美的墳墓?

  1、人們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托爾斯泰的墳墓?

  敬仰,這種情緒甚至感染了周圍景物(情景交融)

  2、這種發自心底的敬仰來自什么?

  對比其它聲名顯赫的偉人墓地(課件顯示)

  3、出示直接評價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理解作者的“宏偉感人、打動人心、劇烈震撼”都指向了墓主人的人格美

  4、對前面的思路進行歸納(板書)

  震撼

  無名墓冢 偉大聲名

  樸素逼人 對比 反差 無比敬意

  托爾斯泰墓的樸素 其他偉人墓的奢華

  人格美

  三、拓展與小結

  (播放課件)跟隨著名主持人王利芬老師再次造訪“世間最美的墳墓”,在情境中感悟托爾斯泰人格的高尚之美。

  四、布置下節課活動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 篇14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教材分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為河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歷俄國,參觀托爾斯泰墓后寫的一篇游記。表面看這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現作者對樸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思想:

  首先通過學生自讀,教師范讀整體了解課文內容;再通過介紹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引導講述、學生討論把握課文語言,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3.掌握對比手法和襯托手法。

 。ǘ┻^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最美”?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二)教學難點

  “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命終結無可避免。古往今來,世人對生命的最后的驛站——墳墓作了各種不同的詮釋。墳墓通常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樣的墳墓是美的墳墓?讓學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間有哪些美的墳墓?

  課件展示世間公認美的墳墓的圖片并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幻燈片2--5)。請同學們概括出這些墳墓的特點(幻燈片6)

  作者認為上述的墳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許人?

  作者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樣的墳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們一起隨著作者來到俄國參觀世間最美的墳墓——托爾斯泰的墳墓。ㄕn件展示托爾斯泰的墳墓的圖片,幻燈片8),并介紹托爾斯泰其人

  3.托爾斯泰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9---14)

  二、引導點撥,展開教學

  (一)引導學生感受托爾斯泰墓與前面列舉的名人的墳墓的差異(課件出示圖片,幻燈片15,使學生直觀地加以比較,從而得出結論),試用一詞概括對托爾斯泰墓的整體感覺——樸素。

 。ǘ┞犠x課文(課件出示幻燈片16,播放課文朗讀),劃出值得注意的字詞以及體現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

  1.正音(課件展示:幻燈片17)

  2.體現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課件展示:幻燈片18)

  師點撥:托爾斯泰墓的周圍,該有的卻什么都沒有,我們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的陽光、白雪、一個長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柵欄,以及四周盛開的鮮花和幾株大樹,聽到的只是清風拂過樹梢時發出的“颯颯”聲響。如果要給這樣的“樸素”再加一個修飾語的話,那便是文中的一個詞——逼人。的確是“樸素”撲面而來,不知道同學們感受到了沒有。下面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1.請一些同學談談讀完了這些文字,除了“樸素”,還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師小結:我們還感受到了一種“美”,這里景色優美,環境寧靜,很美。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親臨墓地的人們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明確: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震撼每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保ㄕn件直觀展示,幻燈片19)

  3.再找出表現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確: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4.師點撥、引導:來這里參觀的人們心里受了強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個“之最”來表達感受——世間最美、最宏偉、最難忘的墳墓。感受都比我們深刻。這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思考:托爾思泰墓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樸素,與人們的崇敬形成了怎樣的聯系,這種關系說明什么?

  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幻燈片21)

 。ㄋ模┨接懀赫埻瑢W們談一談對美的認識。

  1.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2.師點撥:托爾斯泰墳墓的美,其原因不僅在于它的形式,還在于托爾斯泰本人的一種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其實“美”不僅僅是指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有形的東西,它還包括那些強烈地沖擊人們的心靈的、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強烈,審美的效果便越好。“美”還在于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幻燈片22)

  (五) 思考:文章結尾為什么要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 ?

  課件展示三位偉人的墳墓圖片及簡介(幻燈片24,25,26)

  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明確:對比。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他們的墳墓雖然豪華、華麗,但這并不為過,這和他們偉人的聲名是和諧統一的,而托爾斯泰墓的樸素與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們認為它是最美的,那就讓這位偉人享受這種自然、寧靜,幸福地安睡在這片遠離塵囂的林陰里,讓我們默默地向托爾斯泰墓告別吧!

  三、拓展延伸

  討論:對學生化妝,穿高檔華麗服裝的看法。

  四、作業

 。ㄒ唬┳x一部托爾斯泰的名著

 。ǘ╊A習新課

  媒體和資源:

  教學評價:

  教學反思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案(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1.領會本文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的特點。2.梳理課文內容,了解四子的志向。3.理解孔子的評價;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體會孔子的思想。...

  • 《母親》教案(通用16篇)

    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理清說明思路,概括課文內容。(重點)2、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加強說明生動性的寫作方法。(難點)3、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細致嚴謹的科學方法。...

  • 《三首》教案(精選17篇)

    一、目標全解:1、了解作者,理解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朗讀、背誦并默寫這首詩。二、導語設計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古詩。...

  • 《清兵衛與葫蘆》教案(精選16篇)

    初中語文版九年級上第二單元(教案)8《清兵衛與葫蘆》四川省三臺縣向陽中學盧宗德編寫教學目的:1體會本文前后對比照應的寫法。2體會心理和神態描寫3思考怎樣保護孩子培養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 《滕王閣序》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設計(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2.了解《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原因。3.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4.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5.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教材分析《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

  • 《短歌行》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是文新學院···級··班的···,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短歌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闡述我對本課的教學思路及其依據。...

  • 《滕王閣序》教案(精選13篇)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寫下這篇令在座賓客贊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

  • 藥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小說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時期的中國社會。 2 、了解小說明、暗兩條線索。 3 、認識小說中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4 、深刻認識小說主題。 二、教學重點: 小說的情節、人物和主題。...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中文字幕播放 | 婷婷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有的能看 | 91婷婷射| 香蕉苹果水蜜桃丝瓜视频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2020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 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 草草草在线 | 日韩av大片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 澳门一级黄色片 | 国产九九九视频 | 欧洲免费无线码在线一区 | 毛片av网址| 中文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 国产嫖妓风韵犹存对白 | 国产欧洲精品自在自线官方 | 欧美成人综合网站 | 老头巨大挺进莹莹的体内免费视频 | 国产肛交视频 | 久久999精品久久久有什么优势 | 亚洲AⅤ无码精品色情午在线 | 久久高清精品 | 国产福利无码一区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无码手机线免费观看 |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无遮挡 | 青青操操 | 6一14幻女BBWXXXX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成人一区二区 | 粉嫩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 久草在线免费福利资源 | 免费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