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二定律的教案示例(之一)
另外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們采用計算機處理數據.
開機并講解:這個數據處理軟件功能是這樣的:我們只要把s1、s2、s3、s4、s5、s6及記數點的時間間隔t輸入,計算機就會自動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并且根據輸入的對應拉力f的數值,作出a隨f變化的圖線.
2.學生實驗
實驗:(約8至10分鐘)教師巡視;
提問:學生實驗數據報出并輸入計算機;
操作:由數據得出圖線;
講解:由實驗可知,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板書:a∝f
3.實驗介紹
講解:下面再保持拉力不變,研究a與m的關系.剛才我們猜測a與m可能是反比關系,怎樣才能從圖象上反映a與m是否反比呢?我們可以以1/m為橫軸,以a為縱軸,若所得圖線為過原點的直線,則表明a與1/m成正比,也就是a與1/m成反比.
下面我們仍然分組來進行實驗,我們都選拉力為0.1n,通過在小車上增加砝碼來改變小車質量,第一組取小車的質量為0.2kg、第二組取小車的質量為0.3kg、第三組取小車的質量為0.4kg……實驗數據的處理也與剛才相似,只是此時不再輸入拉力,而是輸入小車的質量m并自動換算出質量的倒數1/m,并根據幾組質量值及對應的加速度作出a隨1/m變化的圖線.
4.學生實驗
實驗:(約7到8分鐘)教師巡視;
提問:學生實驗數據報出并輸入計算機;
操作:由數據得出圖線;
講解:由實驗可知,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質量成反比.
板書:a∝1/m
5.結論分析
根據實驗我們證實了我們的猜想: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質量成反比.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二定律.
板書: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質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為 a∝f/m f∝ma
若改寫為等式,應乘一系數k f=kma
如果我們把1牛頓定義為:使質量1千克的物體產生1m/s2加速度的力為1牛頓,這時等式左側為1,等式右側為k.也就是說我們采用這種定義方式可以使k=1,此時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為
板書:f=ma
講解:下面我們對牛頓第二定律進行進一步的討論:首先我們可以注意剛才小車所受到的拉力,實際是小車所受到的合外力,所以牛頓第二定律中的f應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
板書:(1)f為合外力
其次我們可以注意到小車的加速度方向與拉力方向是一致的,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方向性.
板書:(2)a的方向與f一致
另外,物體某一時刻的加速度,只由它此刻的受力決定,而與其他時刻的受力無關,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即時性.
板書:(3)即時性
(三)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驗得出了牛頓第二定律,并且對這個規(guī)律有了初步的了解.牛頓第二定律是力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規(guī)律,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和討論.
五、說明
1.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的設計出發(fā)點在于更多地調動學生參與,使其動手動腦,以提高其能力.本節(jié)課的關鍵在于電腦輔助實驗數據處理,提高了課堂密度,有可能在一節(jié)課內完成講授與實驗.本節(jié)課設計時隱含了“假說”——“實驗驗證”的科學研究方法,電腦輔助實驗數據處理,烘托了科學研究氣氛.
2.本節(jié)課學生實驗器材即學生分組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器材,電腦軟件系自制軟件:包括表格(輸入s1至s6及t即可算出a,根據a和f或1/m的值即可在圖象中描點連線)和圖象,也可以用一些現(xiàn)成的軟件如excel等.
(北京市第156中學 王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