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教案
二. 學習目標:
1、積累掌握古漢語字詞句的基本用法。
2、體會《史記》的語言藝術特點與風格,學習《史記》的人物刻畫藝術。
3、學會運用正確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三. 學習過程:
(一)概括介紹:
《項羽本紀》就是通過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他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于這一鴻篇巨制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項羽本紀》以描繪項羽這一人物的形象、刻畫這一人物的性格為主,同時也生動地敘寫了戰爭。披卷讀之,既可以聞見戰場上的血腥,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勇士們的猛吼,又可以看見項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馳下,潰圍,斬將,刈旗的神態與身影。《項羽本紀》正是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寫人,在寫人的過程中寫戰爭,二者相得益彰。戰爭因人物而生動、壯觀,人物因戰爭而更顯生動、奇偉。
《項羽本紀》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項羽少時的粗疏學淺,長大以后的勇力過人,只是略略幾筆帶過,直到消滅秦軍主力、扭轉戰局的巨鹿大戰,破釜沉舟,威震諸侯,也還只是從側面用筆,通過寫諸侯軍的觀望、恐懼、畏服,把一個鐵骨錚錚的八尺大漢頂天立地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在進行粗線條的勾勒,有意地夸張了整體之后,司馬遷便抓住了幾個點睛處,工筆細描,刻意求精。鴻門宴場面的極力鋪排,垓下之圍悲劇氣氛的縱筆渲染,烏江自刎時神態的精雕細刻,都寫得活靈活現,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與神、言與情融合一體。
《項羽本紀》是《史記》傳記中最精彩的一篇,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它猶如一幅逼真傳神的英雄肖像畫,色彩鮮明;又像一張秦漢之際的政治軍事形勢圖,錯綜有序。通篇文章氣勢磅礴,情節起伏,場面壯闊,脈絡清楚,疏密相間,語言生動,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鴻門宴、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歷代傳誦。
(二)瀏覽預習課文
(1)劃出難讀難理解的詞,利用工具書,獨立完成。
(2)速讀課文,思考:課文節選部分共講了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
第一部分:項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巨鹿之戰(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別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東城之戰(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烏江自刎與尾聲(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項羽本紀贊(第9自然段)
(三)項羽成長個人小檔案
明確:《項羽本紀》全面記載了項羽生平事業的興盛衰亡的歷程,其中著重描繪了這個英雄人物短暫而波瀾起伏的四個階段。
吳中起兵——事業的起點
巨鹿之戰——功業的頂點
鴻門宴——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終點
(四)研究文本第一、二部分
1、活用詞: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2、重點實虛詞:
①又不肯竟學。
②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異義詞。
以故事得已。
4、重點句:
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斷句)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倒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