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
2、西方更多的是從悲劇的角度去表現“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觀念。中國戲曲更多的是從喜劇的角度去表現同樣的觀念。所以,大多表現為“悲——歡——離——合(大團圓)”的公式。西方的則為“悲——歡——離——亡”。
3、西方的愛情劇多側重于兩個人的愛情心理。中國的愛情劇大多與國家、社會相聯系,從更大的社會背景去描寫愛情。
總結:中西文化背景的差異,文化傳統的差異,是使兩部劇作結尾迥異的主要因素。中國人自《詩經》、神話以來,都在追求一種愛情婚姻的美滿和社會生活的和諧。儒學中“大同”、“中庸”、“仁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因而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愛情故事往往是飽經挫折與坎坷之后終成眷屬。但是西方人自希臘神話產生以來,文學作品中悲劇的色彩尤為濃重。這就與西方漸次出現的人文主義思想分不開。但是悲喜劇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個人的構思亦有不同。倘使張生與鶯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的結局,也未為不可,只是中國老百姓不一定買帳。同樣羅密歐與朱麗葉也終成眷屬,主題中的反封建意識也就受到削弱。因而兩劇結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種現象:社會背景不同,群眾欣賞口味不同,作品構思不同,結尾亦有不同表現。
規律點撥:文藝來自生活,學會站在生活的高度來欣賞文學作品,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