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知識鏈接
所以豐子愷才這樣敬重李叔同,或者應該這樣說,他敬重弘一法師更甚于李叔同。豐子愷著名的“三層樓”理論這樣說:“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我們的弘一法師是一層一層走上樓去的。弘一法師的‘人生欲’非常強!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到徹底!必S子愷的三層樓理論是對理想人生的注解。一方面豐子愷強調這種體現本質人生的“人生欲”,強調人的宗教化生存,但是另一方面豐子愷也強調浮華人生的意義,決沒有否定它的價值,甚至他認為只有這樣的對于塵世內和塵世外生活的雙重體驗才能使得人生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品味。這是一種艱難的追求,弘一法師可以做到,但是豐子愷卻不能。他向往佛性的生活,向往靈魂的寄居,也努力向之靠近,但他卻又只能是塵世中的人,他有牽掛有羈絆,有太多性情。對童年和兒童超乎尋常的熱愛使人始終只能是個性情中人。而一個具有宗教情感、佛性精神的性情中人只能注定傷感,注定悲哀。于是他站在佛的邊上向世人說“護生”。
三、“把握時間”不等于“珍惜時間”
——我讀豐子愷的《漸》
聽某校教師講授豐子愷的《漸》,在讀懂課文把握主題這環節中,大部分學生說作者要表明的想法是珍惜時間。對此種說法,授課教師表示肯定,并板書在黑板上。當時,我心里只犯疑,雖然文中有一句“‘漸’的本質是‘時間’”,但并不能因此就說珍惜時間。更不要一遇到時間二字,就不忘珍惜二字,文中所提的諸多事例寓意是很深刻的。
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應當不是“珍惜時間,充實人生”。如果真是這個主題,那么學生自然就會習慣性走入“爭分奪秒,努力工作,努力學習”諸如此類的思維邏輯里,那么,我就要問:文章在最后一段說 “大人格,大人生”應做何理解?顯然,這是讀懂本文的難點,是證明學生是否讀懂文章的關鍵所在。如果教師只是停留在“珍惜時間,充實人生”這一個層面,而不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個由“一點一點“時間組成的人生里用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心態把握人生,那么學生就沒有讀懂文章,沒有感知到豐子愷的寫作情感。這是探討本文的重點。
聽課后,翻開教學用書一看,書中也只是籠統地說 “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做一個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闭J真想想,授課教師所說的“珍惜時間,充實人生”與教學用書中所言“把握好時間,把握好生命”是有一段距離的。
我認為豐子愷在這篇文章中想表達的主要意思應該是:隨著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人心在漸變,無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軌跡,追逐著世俗中的東西,并且自己渾然不覺;能保持自小所具有的“天真浪漫”、“慷慨豪俠”、“血氣旺盛”的心態走到年老的人是少之又少了;與人為善、淡泊寧靜是為“大人格”、“大人生”, 呼喚一個“謙讓,和平”的社會。
這篇文章從時間的角度來說這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態度、人生境界,而并非我們時常說的擠時間、搶時間,努力工作學習。真可謂行文別致新穎,也可以說正是豐子愷先生禪心的反映。
為何說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保持沖淡平和的生活態度,與人為善,淡泊寧靜,呼喚一個“謙讓,和平”的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