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知識鏈接
在第二課時,授課教師選擇朱自清的《匆匆》一段比較閱讀、給學生仿寫。這樣,教師就更應該將兩文的側重點讓學生尋找出來,讓學生對于“時間”的認識多一個角度:一為緊張的生活節奏,抓緊時間工作學習;一為從容地平和地對待這個紛擾的社會,多行善。這才能讓我們的授課更充滿人文、人性,讓我們的學生在欣賞中真正讀到人文、人性,讓我們的學生在讀他人的文章時增添一些新的社會認識和人的關懷。
我想,這是新教材選其為文的價值所在。
我想,豐之愷作品的味道才讓學生讀出了一二。
這堂課讓我思考的其他問題:
1.學生在用自己的眼光討論文章的好與壞時,可不可以先對文章的文意多質疑,勇敢地把文章中自己犯糊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而不是首先發難于自己對原作不滿意的地方,以顯示自己獨特的發現來博得掌聲。
2.學生在對課文進行評析的過程中,出現兩相矛盾、針鋒相對時,老師的點撥應不應有鮮明的立場,而不是模梭兩可。雖不是要教師判斷孰對孰錯,但哪是與原文相符的,哪是我們能進一步拓展的,教師是可以給學生一個明白答案的。
好一個“漸”字,讓我們的語文課在漸變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