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
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這里是對日本投降的喜悅,對日本給中國及亞洲人民帶來的傷害
的憤恨,對日本毀壞人類文明的痛恨。
三、研習文本
1、第1段時間具體到分,“距離日本簽降代表約兩三丈的地方” 有何作用?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本通訊新聞事實發生的時間精確到分,清楚地交代出新聞事實發生地與作者的距離,點出是親眼“目睹”的,是事件的見證人和忠實的記錄者,真實可靠。
2、第2段扼要點出新聞事件的意義的角度有何特點?
“70年的奇恥大辱”是指自從1874年5月日本發兵侵略中國臺灣事件以來中國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以及被迫簽訂的種種屈辱的不平等條約。文中“簡單、莊嚴、肅穆”是寫氛圍的,這些是總的介紹,籠罩全篇,為后面的展開,伏下一筆。“永志不忘”,寫出了作者的也是我們民族的歷史印象。作者更重要的是站在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來說的,體現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3、文章多次寫出時間精確到分,尤其是簽字結束后的“9點18分”的描寫有何意義?
把歷史與現實對接起來,抒發感慨。用了“XX年”三個“9•18”,寫出了歷史的無情和有情。儀
式結束9點18分,1931年日寇制造1933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車,到
站時間正好是9點18分,兩個民族,三個歷史片段.兩種狀態。“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用近于史家的凝練的筆致吐露作者對于歷史的認識。
四:表達交流
讀完這篇通訊,涌動在你心中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為什么?
生:精神上倍受鼓舞,心中覺得異常痛快,報道表現出了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提醒人們展望前景,激起歷史責任感和危機感。
生:抑制不住的想笑,內心充滿歡愉和對敵人的蔑視。
生:大快人心,毀壞人類文明的毒瘤終于被產除了。
五:作業
1、 查閱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資料。
2、 觀看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
教后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