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學案
5、詩人寫“神女”之“驚”,對贊頌“宏圖”有什么作用》不寫“長江流水”,而寫“巫山云雨”,用意何在?
二、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談談“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2、“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3、全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高考鏈接
(XX年上海高考試題)閱讀下文,完成第1~4題。(10)
望 海 樓①
米 芾
云間鐵甕②近青天,縹緲飛樓白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③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注]①望海樓:宋時在鎮江城內。②鐵甕:鎮江古有“鐵甕城”之稱。③滄州:濱水的地方。
1、本詩所詠的是望海樓,卻先寫鐵甕城聳立云間,鄰近青天,作用是 。
2、本詩頷聯在兩句之首分別冠以“三峽”“六朝”從
和 兩個方面拓展了詩歌的境界,增強了詩歌的氣勢。
3、對“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 )
a、登樓望江,聯想到了三峽的險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詩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詩人飲酒的豪情。
d、濤聲陣陣,引發詩人作詩的雅興。
4、這首詩的頸聯多角度寫景,請具體說明其中的兩點。
答案提示:
1、烘托望海樓的高峻。(這是襯托手法的運用)
2、“三峽”和“六朝”,一個是地理概念,一個是年代概念,是兩個不同的緯度,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所填空應該是:空間、時間。
3、b
4、這首詩的頸聯所寫的角度不止兩個,如“紅日”和“白煙”是從色彩角度,“畫角”則是從聲音的角度,而“催”和“起”則是從動態的角度等,但根據題目要求只要回答出兩點就可以了。
1 沁園春 長沙•參考答案
【課內精練】
1、(1)立、看、悵、問 (2)d (3)a (4)a (5)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6)頭、流、由、浮押ou韻
2、下片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選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全詩以設問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形象回答——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于改選舊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橘子洲曾是詩人與眾多革命同志聚會的地方,它見證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舊地重游,自然引起詩人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一個“恰”字,總領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意氣風發,才華橫溢,激情奔放,敢說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指點評論,經常在一起討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軍閥統治者看得如糞土一般。這幾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高浪急,連船只行進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卻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樂。
【課外強化】一、1、d 2、a 3、d 4、a 5、寫“神女”之“驚”,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表明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與宏偉氣勢,是前無古人的。加入這浪漫的一筆,顯示“宏圖”之“起”所具有的驚天地、動鬼神的巨大威勢,使詞的境界更為雄放神奇,增強了感染力。另:用“截斷巫山云雨”一句,妙處有三:一是與后邊的“神女”相聯系;二是反襯出“西江石壁”之高,連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襯出人民氣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擋住“神女”的行路,因為傳說中的“神女”是早晨為云,晚上為雨。可見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點化是巧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