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自序——
(學生找出并讀)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并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投影這段文字)
他是在給這些猛士吶喊助威,那么,這些猛士又是什么人呢??引導?
[點撥]《紀念劉和珍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關于猛士和中國的脊梁的文字(為祖國獻身,為未來奮斗的人)
? 魯迅先生又說,他的吶喊只是聊以慰藉、使他們不憚于前驅,為什么猛士前驅還會害怕?(討論)?引導
他們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前驅的?(寂寞里)?點撥?
寂寞的意思是孤獨冷清。猛士們為什么會是寂寞的呢??問題?
寂寞這個詞在文中出現好多次,把它們找出來。?點撥?
(學生找出并依次投影)
(1)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2)這是怎樣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3)這寂寞又一天一天長大的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
(4)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因為這與我太痛苦。
(5)后來也親歷或旁觀過幾樣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為我所不愿追懷。
(6)至于自己,卻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問題]魯迅先生的寂寞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他所感到的(思考討論)
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由此可見,先生的寂寞正是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無反應的悲哀。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提示?
? 提示? 因為他曾經叫喊過,可最終失敗了,是什么事呢?
(辦《新生》)
[引導]那么,他辦《新生》的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找出根據。
(改變國民的精神)
[引導]當時國民的精神是怎樣的?
(愚昧落后麻木)
[引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學醫的時候看的幻燈片)
[問題]那么,魯迅先生又為什么去學醫呢?從文中找出。
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助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國人對維新的信仰。
[點撥]總結起來,他學醫的目的就是救民報國。可見,無論是最初的學醫,還是后來的治文學、辦《新生》他都為了,實現自己的強國救民的理想,可這理想最終還是沒能實現,在作者看來,不能實現的原因是什么呢?
? 分析? 除了自己主觀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國民的精神麻木,群眾不覺悟,對于吶喊既不贊同也不反對。所以在他看來,國民已經沒有了希望,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寂寞。而猛士們的奮斗也正如我那里一樣,有熱情而國民沒有反應,所以前驅的猛士是奔馳在寂寞里的。因此他們需要有人吶喊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