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必修一
整個作品,生動形象的語言還有很多。
4、寫法啟示:
⑴ 所選的材料必須具有典型性,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質,如“蘆柴棒”的事例。
⑵ 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進行剪裁,點面結合,互為補充。本文寫包身工的一天活動情況就是包身工全部生活的縮影。
三、作品的內涵探究,情感拓展
引疑:《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經70多年了,今天我們讀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你認為文章為何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說說你的看法。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深刻的人文內涵。《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在于作者所表現出來的直面社會黑暗,毫不畏懼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
議疑:
設想一下,今天的“打工仔”與當年的“包身工”相似嗎?(請同學根據網上搜集的信息加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理解進行討論。)
社會是復雜而多面的。一些現代民工與七十年前包身工的悲慘境遇相似,但又不盡相同。
釋疑:書本中的包身工是沉默的,他們不會抗爭也不懂得抗爭。而今天的打工仔從農村走進城市,走進外企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們有抱負更有人格尊嚴。(可聯系具體事例。)
四、結語
本文雖然是老文章,反映的是上世紀初的事情,和我們的時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現出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對于人的尊嚴和人的生存權利以及勞動權利的尊重,這些情感卻是永恒的,值得我們一生銘記的。
五、拓展和延伸
模仿《包身工》的結構框架,充分發揮和想象,以《包工奶》為題,寫一篇的記敘文。
六、欣賞品味
配以低微的二胡獨奏曲《江河水》背景音樂;教師在講述《野蘭花》的故事梗概。
〖板書設計〗
包身工
夏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