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堂實錄
生:沒有了。師:對于藺相如的自薦,有沒有什么看法。生:這和前邊“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構成了對比。藺相如的毛遂自薦,表現了他的自信。師:藺相如的自信,除了通過毛遂自薦表現外,還要注意一點:他主動提出了較高的標準。好了,藺相如現在出發了。閑言少敘,他和秦王在秦廷立即展開了斗爭。注意作者特意點明了“在章臺”這個地點,誰來解釋一下作者為什么要特別交待秦王見相如的地點。生:為后文相如說“大王見臣別觀”埋下伏筆。師:好。我們現在看看在“廷斗秦王”這個環節上,作者在哪些細節上使用了對比手法。生:1,秦王和相如的處事態度:秦王得璧是輕狂不己——“得璧,傳之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得意忘形;相如則是冷靜沉著——“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不動聲色將璧取回。2,秦王得璧與失璧前后的態度變化:前是輕狂,后是驚慌。3,相如取璧前后的神態變化:取前不動聲色,取后怒發沖冠。4,藺相如的敘述中所體現的趙之群臣和相如對秦的評價和信息程度也是一個對比。師:分析得比較全了。我讀“廷斗秦王”這一情節常常想到重慶談判時共產黨的策略:有理,有利,有節。誰結合課文,分析一下有理、有利、有節對應的內容。生:有理,是秦王得璧輕狂,確實沒有表現出誠心。有利,得璧、倚柱后才怒形于色,讓秦王投鼠忌器。有節,使用緩兵之計,給秦王留下了和平解決的機會。師:文中說,“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趙城,實不可得”,秦王有什么表現嗎?生:秦王辭謝是在被相如逼迫的情況下做出的,不真誠。還有就是“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這些行為表明秦王根本沒有誠心,趙國的璧都送來了,他的“十五都”還沒有指定,至此才臨時指定。一“指”字,也說明了他的隨意性。師:雖然相如“廷斗秦王”取得了勝利,可是過程險惡異常。誰分析一下,藺相如冒的風險有哪些。生:1,與璧俱碎的可能性:如果秦王沒有服軟,或者覺得相如不敢與璧俱碎,相如就可以真的只好與璧俱碎了。2,秦王在自己齋戒五日后知道相如將璧送回趙國,感到被玩弄,因而大怒,殺死相如。師:還有一個危險,可能同學們把這個關鍵人物忽略了。然而,卻也是決定性的。生:“從者”。師:這個人物也是決定性的,懷財而貪,人之常情。我們為這個“從者”設想一下,他在“懷璧,從徑道亡”的路途中有幾種可能的選擇,以及各種選擇的利弊。生:1,回到趙國。2,投奔秦國。3,懷璧而逃;氐节w國是他現實中所做的。投奔秦國的話,他可能得到賞賜,也可能被殺死,但是從此會被人看不起。懷璧而逃是下策,很難找藏身之地。師:如果他沒有按照相如所說,結局就不是秦王空歡喜一場,而是相如雞飛蛋打一場空。所以,相如在選擇這個“從者”上一定要選一個非常注重自己品行的人。我在這里提醒大家注意這個人,一是想說明藺相如的行動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二是想說明,成就一個事情往往是許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做事時考慮周密是非常重要的。這一段是有幾個字需要注意一下:“舍相如廣成傳舍”的“舍”,“使其從者衣褐”的“衣”,“廷見相如”的“廷”?偨Y一下,在完璧歸趙的故事中,作者對藺相如形象是智勇兼備,重點在智。其次還有建立在對事理認識基礎上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