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精選3篇)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25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精選3篇)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如何賞析優秀散文

  2、通過賞析加深對對故鄉的理解,培養熱愛故鄉的情操。

  重點難點:

  1、梳理課文結構層次;

  2、通過賞析把握作者的情感。

  課時課型:講讀課(新授)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幾個世紀以來,那些當年被迫得走投無路的破產的中國農民,漂流到海外去謀生的當兒,身上就常常懷著一撮家鄉的泥土。那時,閩粵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用白粉髹(xiu)腹,用朱砂油頭,頭部兩旁畫上兩個魚眼睛似的小圈的紅頭船,乘著信風,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農民送到海外各地。當時離鄉別井的人們,都習慣在遠行之前,從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邊。他們把這撮泥土叫做“鄉井土”。直到現在,海外華僑的床頭箱里,還有人藏著這樣的鄉井土!試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們多少豐富深厚的感情!——秦牧《土地》

  (板書課文標題——鄉土情結,其中用紅色粉筆標注“情結”)

  【我在黑板上已經用紅色粉筆把鄉土情結的“情結”標注出來,我們這節課程主要將圍繞這個“情結”展開。】

  二、進入文本,解題:

  1、什么是鄉土情結,作者列舉了哪幾種情況?(研讀第1節)

  (1)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為什么反認他鄉是故鄉?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詩詞分析——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鄉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前二句寫久客并州的感觸。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所積累起來的鄉愁,對一個異鄉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得夠難受的,“歸心日夜憶咸陽”,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日夜思鄉的愁苦心情。可是,命運好象與詩人作對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后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表達對家鄉深切的思念

  (2)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此詩關鍵在哪兩個字?表達什么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明確:比較“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貶居嶺外,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時間越長,思念和擔心越濃越重,既盼音書又怕音書。在逃歸途中,接近家鄉,原先的擔心憂慮似乎要變成殘酷的現實,與家人團聚的夢想將會粉碎。所以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結合《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歸途中擔心故鄉的變化及個人遭遇。)

  (3)他鄉遇故知“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作者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一個女子因長久離鄉,漂泊在外,聽到鄉音,不顧嬌羞與男女有別的大防,主動和陌生男子搭訕,更表現其思鄉之切,不能回鄉,哪怕聽一聽鄉音,能見到陌生的同鄉也是好的。如此看來,船家女的舉動不合理卻合情。對故鄉的思念,不論于何人,不論在何地,身處何種境遇,都讓人無法忘懷,愁腸百結。

  2、為什么是鄉土情結而非情感?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明確:【“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張先《千秋歲》

  “絲”“思”,諧音雙關。在這個情網里,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言盡而味永。“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形容失戀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征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么豐富多彩,“結”就有多么千變萬化。】

  情結,心中的感情糾葛;深藏心底的感情。

  鄉土情結的特點:魂牽夢縈、隨時隨地、永不褪色

  三、整體感知(注意顯示語言標志)

  1、學生自讀課文一遍,同時給課文分段并且概括出各段大意(預習作業)

  第一部分(1):什么是鄉土情結——“永不退色”。

  第二部分(2-6):按人的成長的時間順序寫鄉土情結的形成、發展、表現及升華。(2:鄉土情結由來——童年烙印/3:少小離家/4:離家際遇/5:戰爭、放逐/6:海外游子,心系桑梓—最重的——份鄉土情:民族向心力)

  第三部分(7):歸納全文,點明主旨,升華主題。一方面強調鄉土之戀不會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勵祖國強盛的時代應有大展宏圖的志向,極富時代氣息——“永不消失”。(首尾呼應,得以強化)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文章以“鄉土情結”為線索。1-2引述古代思鄉的詩點明話題,說明童年的烙印是“鄉土情結”形成的至關重要的一環。3-5為離家情形,寫惹發鄉思的幾種情形,不管什么情況,思鄉是“慈母手中線”永遠將游子與故鄉聯系在一起。思鄉情人人皆有,而只有遠離故土時才會強烈表現出來。

  當漂洋過海,謀生異域時,鄉土情結發生升華——故土之思,愛國情懷,體現了民族凝聚力。主題由此升華,這是最重的一份鄉土情結。

  四、賞析——主要通過文章引用的詩詞貫穿全文,進行整體賞析。

  (一)為什么說思鄉情結久遠和難解?(從景物、人物、事件等角度入手考慮)

  1、景物——良辰美景奈何天——家鄉有何景?(由學生在文中找答案)

  山水蟲鳥草木星月——情景交融

  知識鏈接:“良辰美景奈何天”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賞析:這是湯顯祖《牡丹亭》“游園”中的一支曲子。在春香的鼓舞下,杜麗娘違背父母、塾師的訓誡,走出深閨,看到一個美麗的新天地。她痛惜自己的青春埋沒在小庭院中,而引起了她的自我覺醒。這里有對禮教的不滿,有對自然和青春的熱愛,有對春色的驚嘆和對命運的感傷。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2、人物——母親、父親、祖母、鄰里鄉親(母親與母愛相互聯系在一起)

  知識鏈接:但丁:“永恒的女性,引領人類飛升。”(但丁,歌德,托瑪斯•哈代)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情深似海,義重如山的母愛,作者僅用了30余字,既有第一句的“深情直白”,又有第二句獨特生動的“畫面描寫”,還有第三句中的比喻,讓你去感受母愛的溫暖與厚重。從聽覺、視覺、觸覺多角度進行描寫,可謂一字千金,煉句提詞真可謂常人所不能及,將母愛在簡潔純樸的文字中表達的如此生動形象,細致入微。】

  3、事件:童年的烙印、一部悲歡離合的家史(對文本的細讀能力要求較高、難度太大、適時調整)

  注:文章的①②兩段任何一點都可以作為“思鄉情結久遠和難解”的理由。例:“鄉音”

  知識鏈接: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二)離開家鄉的幾種情形以及結局

  問題設計:

  1、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氣息,為追求理想開創事業去創世界。②多數人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為維持最低的生活被打發出家門。

  此題已經在題干中告訴考生關鍵信息在第三段,而從第三段中提煉出“兩種情況”應當不會太難。】

  a、迫于生活——哀情——串演悲劇

  “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浮萍的意向可以聯想到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文中一連用了四個比喻寫游子,有何作用?

  “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這四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鄉土的游子們漂泊無定、孤苦無依的境遇。

  仿寫示例: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無土的種子,斷線的風箏,折翼的大雁,隨波逐流的無舵航船。

  b、闖蕩世界——豪情——分幾種結果(由學生在文中尋找答案)

  ①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寫出了離鄉闖蕩的人怕歸鄉的心態;

  【鏈接】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賞析】

  這首詞寫景只有兩句,卻以寫意的畫法,畫出江南水鄉的最大特點,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寫江南的人美,只寫壚邊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開頭用“人人盡說”這一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總會發出“思歸”而不得的感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又巧妙地呼應開頭,反傳統而用之,說游人和客居者應老死于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皮而極富新意。

  ②孟浩然的“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寫出不得志后的思鄉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滅;

  【鏈接】

  留別王侍御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賞析】

  這首詩應是作者離長安時的作品,主訴怨悱。首聯直接說出自歸。頷聯則寫題意“惜別”,頸聯說明自歸之故──乃是知音既少,當道不用,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以失意后的牢騷貫穿全詩。語言平淡樸實,近于口語,不講究對偶,順其自然。

  ③項羽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闖蕩有成,意欲回鄉炫耀的迫切心情。

  【鴻門宴后,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去。此時,有人對項羽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為霸。”(《項羽本紀》)但項羽見秦宮室都被燒殘,又急于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本紀》)那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羽本紀》)項王聽后大怒,將其烹死。】

  3、除了第三段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現代的人們離開家鄉還有一種情形:

  報效祖國——熱情——舉了哪些例子(由學生在文中找答案)——“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感情基調逐步上揚(思戀故鄉——愛國之情)

  【教師小結】鄉土情結每個人都會有,但它往往在遠離故鄉時表現得更為強烈。文章以大量的古詩詞入手,一方面表現鄉土情結的久遠,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古詩詞的引用與詮釋,寫出了鄉土情結的內涵和表現。然而鄉土情結并不止于此,作者還把鄉土情結上升到愛國情懷的高度,完成了主題的升華。柯靈是懷著深厚的感情寫這篇文章的,作為一位世紀文化老人,早年輾轉各地,飽受戰爭和災難的離亂之苦,因此,對家園之思有特別的體會,再加上香港回歸這一特殊的背景,作者從家到國展開聯想就十分自然了。無論是否離家,也許我們的心靈深處都早已刻下了一塊鄉土的烙印。

  五、布置作業:

  1、運用積累的思鄉詩句,想象補充。

  (1)李白東游淮揚,生了一場大病,身寄客舍,備感凄涼:“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王安石罷官返鄉途中,觸景生情,寫下羈旅愁思:“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武元衡《春興》:“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夢境原虛幻,情真幻亦作真。

  (4)逢年過節,形單影只,孤寂悲涼之情油然而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補充閱讀相關史料。

  (1)屈原: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被楚懷王的疏遠,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即位后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

  (2)賈誼:年少重用(20多歲擔任中大夫)受王侯重臣嫉才誹謗,講他的壞話,漢文帝便漸漸地疏遠他,讓他離開京城,去長沙做長沙王的太傅(老師)。賈誼橫遭貶斥,十分委屈,瞻念前途,一片茫然。路過湘江時,他觸景生情,由楚國大夫屈原的受讒放逐聯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寫了一篇有名的《吊屈原賦》,以寄托自己的悲憤。

  (3)張儉:張儉不畏權勢,毅然投書朝廷,揭發宦官侯覽侵吞民田,暴虐不法的罪行,侯覽誣稱張儉等人聚眾造反,圖謀社稷,漢靈帝不予明察,下詔捉拿“黨人”,這就是東漢末年的第二次“黨錮”之禍。作為“黨魁”的張儉聞訊潛逃。

  后人傳播甚廣的譚嗣同"獄中題壁詩",即:

  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張儉"一典出自《后漢書•張儉傳》:張儉獲罪,亡命而逃,于是他的親友們受到了株連 ,有十幾個人被殺。譚嗣同此意是:譚嗣同不愿像張儉那樣只顧逃命而連累別人。

  (4)韓愈:生性梗直,屢屢貶謫。因關中受災,上書請寬民徭,被貶為陽山縣令。后因上諫反對迎佛骨,貶為潮州刺史。

  (5)柳宗元:與劉禹錫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革新失敗后被貶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時被貶的還有七人,史稱"八司馬事件".在長期的謫貶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變化.后遷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稱之為柳柳州。

  (6)蘇東坡:貶謫不斷。神宗時,因反對新法,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東省)做地方官,又因「烏臺詩集」被誣下獄,幾至於死,最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到保守派執政時,他一度被召回朝,但到新黨重新上臺,他又被貶至惠州直至邊遠的儋州(今廣東省海南島)。

  請學生精選以上事例材料,續寫下句,使之構成一列舉式排比例證文段。

  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橫遭放逐,然身處江湖,心馳魏闕。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汨羅江邊,披發行吟的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佞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替君分憂。生命的大寂寞郁結于心,奔突于胸,使詩人縱身大江,蕩起的漣漪是悲鳴的淚滴。皇歷又翻開厚重的一頁,1000多年前一個大雪滿天的季節,一位唐代首屈一指的知識分子,懷著涼透背脊的哀嘆朝貶地進發,那是“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的放逐之路,卻仍然“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換得“一片江山盡姓韓” “兒童能誦鱷魚文”。“韓潮蘇海”,還有“身如不系之舟”的東坡居士,身陷官宦的漩渦,一生的仕途坎坷,卻始終一心為民,在密州帶領百姓抗旱種地,在杭州就筑堤開湖疏浚,在徐州則恪盡職守,率民抗洪,勸民耕桑,開挖煤炭……鄉親們送花獻酒,挎挽馬頭,割截馬鐙。

  歷史予他們重任,人生予他們打擊,在宮廷政治的高壓下抬不起頭,在黎庶心中卻光芒萬丈。我們為之嘆服,為之鞠躬,也為之啜泣。真的要痛恨上帝的偏心,感激人生的造化。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投影學生的作業,教師結合高考題型做簡單講解。

  二、離開故鄉后的最終歸結——安土重遷、落葉歸根

  1、(研讀第5節)主要寫了哪兩方面的事?與鄉土情結有何關系?

  明確:分別寫了災難、戰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男兒何不帶吳溝,收取關山五十州”)和放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建立在鄉土情結的基礎上,且是對鄉土情結的超越,一方面贊頌了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懷,另一方面也升華了主題,從鄉土情結升華到愛國情懷的高度,賦予了鄉土情結新的時代內涵:鄉土情結不僅是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的熱愛,更可表現為熾熱的愛國情懷,仁人志士為保衛祖國,維護國家利益不惜犧牲一切,將濃濃的鄉思深藏心底。而今天,我不禁想起了余光中和所有臺灣同胞的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知識鏈接:

  南園•其一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賞析】

  《南園》組詩共十三首,是李賀閑居鄉園時的雜詠,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反映了作者愿意棄文就武、為國效力的抱負。南園,李賀福昌故居的田園。

  2、方東樹在其《昭味詹言》中說:“所謂涉世艱險,故愿還故鄉。故鄉者,本性同原之善也。”所謂的“本性同原之善者”,應是指一種安定、和諧、平靜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感受,“它意味著穩定幸福,意味著純樸無邪。一句話,它意味著真、善、美。”正因為如此,故鄉情結才穩穩地扎根于所有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葉落歸根”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人們生命理念的終極歸宿。

  3、【仿寫練習】傳統將故鄉比作一杯釅釅的茶、醇醇的酒,言其久而彌篤。可換個角度按照第四節從撫慰的角度擬寫排比段。

  示例:故鄉猶如一副強效應的鎮靜劑,可以消釋橫亙心頭的諸多塊壘(撫平塵封的傷痛);故鄉猶如一股涓涓流淌的清流,可以潤澤干涸的心田;故鄉猶如一彎溫馨寧靜的港灣,可以停泊四處飄蕩的小舟。

  是故鄉,喚起了他們心靈深處最美好的回憶,在對故鄉的意念中,他們又仿佛回到了那單純無邪的童年世界,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身心的創傷得到了暫時的平復,精神的空虛得到了剎那的充實,在這里,故鄉成了他們終極的歸宿地。

  4、討論:如何看待中國人的“落葉歸根、安土重遷”的情結?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今譯:關在籠中的鳥懷戀原來生活過的樹林,池塘中的魚思念從前居住過的深水。

  賞析:這是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兩句詩。詩人原在外面做官,后來辭職回到故鄉。 “羈鳥”、“池魚”比喻做官。詩人認為在官場中生活很不自由,就像鳥在籠子里和魚在池塘里一樣。“舊林”、“故淵”比喻自己故鄉的大自然,詩人對自己故鄉有深切的懷戀 之情。這兩句詩反映出詩人酷愛自由、不愿做官的性格。

  【附】原作《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三、提升全文——趁著年輕去遠行

  結束語:讀本文就像在聽一位老人在向我們娓娓訴說;同時又凝聚了詩的哲理和蘊含。希望同學們能夠課后繼續細細“品味”課文。

  四、課后作業:

  1、探究作業——故鄉與母親(母愛)之間的關系?

  2、整理、積累有關思鄉的詩詞名句。

  3、仿寫《家園如夢》中的一節。

  在家門前那堵不倒的竹籬笆上,我將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牽牛,紫色的喇叭始終朝向敞開著的家門,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墻縫。

  家園如一件厚厚的襖,等待著每一個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園如一雙不破的鞋,永遠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腳上;家園如一柄永新的傘,一直搭在流浪者風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園如一塊啃不完的餅,讓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補充能量;家園如一根拉不斷的線,末端總系著一個流浪者的大風箏。

  【附錄】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二首選一)

  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②。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③?

  謫居正是君恩厚④,養拙剛于戍卒宜⑤。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⑥。

  ①此詩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是題二首,此為第二首。是年夏歷七月,林則徐自西安啟程赴伊犁,作詩留別家人。詩表現了作者以國事為重、不顧個人安危的高貴品質和他面臨遣戍時的曠達胸懷。

  ②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無能,自謙之詞。

  ③“茍利”二句:鄭國大夫子產改革軍賦,受到時人的誹謗,子產曰:“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見《左傳•昭公四年》)詩語本此。以,用,去做。

  ④“謫居”句:自我寬慰語。謫居,因有罪被遣戍遠方。

  ⑤養拙:猶言藏拙,有守本分、不顯露自己的意思。剛: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為適當。這句詩謙恭中含有憤激與不平。

  ⑥“戲與”二句:自注:“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去。”這兩句詩用此典故,表達他的曠達胸襟。山妻,對自己妻子的謙詞。故事,舊事,典故。

  【賞析】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被發配到新疆伊犁,可謂英雄失路,其悲憤之情自可想見。但詩人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赴伊犁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卻不見嘆息的悲鳴。首聯以自謙自慰的口吻,道出所遭遇的不幸,語冷帶嘲。頷聯直抒胸臆,表達為國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精神。頸聯表面上是感恩之言,實際是對道光帝反復無常的諷刺。尾聯以戲語勸慰妻子,詼諧之中帶有難以掩飾的苦澀。詩人圍繞遣戍伊犁展開全篇,于起伏變化之中,充分展現了復雜矛盾的心境。

  【解析】

  一八四○年發生鴉片戰爭,英國用兵艦大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清朝道光皇帝嚇破了膽,匆忙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并將堅決禁煙、抗擊英軍的林則徐貶戍新疆伊犁。道光二十二年

  (一八四二)八月,林則徐自西安啟程赴伊犁,臨行前作此詩留別家人。

  這首七律詩前三聯的寫法,很像在告別時與家人話衷腸。開頭兩句說:我能力低微而久當重任,久巳感到精力疲憊,要繼續全力以赴地操勞政事,以我這樣的衰朽之身,肯定是難以支持了。此時林則徐已是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平淡的話語中隱隱透出一場大風暴后他那種疲乏而低沉的心緒。然而,作為一個政治家,決不以個人的進退榮辱縈懷,于是,他話鋒一轉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想到了春秋時著名宰相鄭國大夫子產,因實行政治經濟改革,遭到國人誹謗,子產說:“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這才是一個政治家應有的品格啊!林則徐自勵道:倘使有利于國家,我可以用生命作奉獻,怎能因為是禍就避開,是福就爭取呢?

  第二聯這兩句詩含意很豐富。一,是指目前貶戍伊犁事。從同時寫的另一首留別詩“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句,表明有人說他此次遠戍,將如俚諺所云“趙老送燈臺,一去更不來”,詩人在這里向家人表示,即使是禍,自己也在所不辭。二,表明自己過去所作所為,主要指禁煙和抗擊英軍,也都是從“利國家”“不避禍福”這一宗旨出發的。三、對未來,自己也將一如既往,不改愛國初衷。寫此詩后數日,林則徐《致姚春木王冬壽書》說:“自念禍福死生,早已度外置之,唯逆焰已若燎原,身雖放逐,安能委諸不聞不見?”這段話正可作為這兩句詩意最好的注腳。實際上這一聯詩集中體現出林則徐的一生為人。據說作者生前最喜愛自己這兩句詩,經常聽到他嘴邊吟誦有詞,乃至身后被其子寫入訃告之中。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評曰:“蓋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詩常不去口。”

  林則徐在啟程遠行時,向家人傾訴衷腸,無非是希望得到理解與諒解。接下來,他進一步設法解除家人對他此行的擔憂。于是詩筆又一轉,轉而寬慰家人說:“謫居正是君思厚,養拙剛于戍卒宜。”林則徐嚴厲禁煙和堅決抗敵,本是愛國壯舉,未獲朝廷封賞,反而得到充軍伊犁的處分,自是天下不平事。為什么林則徐反而表示感謝皇帝對他處分的寬厚呢?封建政治是很可怕的,朝廷內派系斗爭復雜,作為朝廷重臣,怎能像一般文人隨便發牢騷呢?在這方面正表現出林則徐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深沉。況且,中國士大夫在不得意時還會學陶淵明的榜樣。陶淵明《歸田園居》云:“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林則徐說的“養拙”,也相當于陶淵明的“守拙”。所以,他故作輕松地對家人說:我這個做官缺乏才干的人,此次至伊犁去,有時間“開荒南野際”了,對我來說,當一名戍卒不是更適宜么!

  最后,詩人大概為了讓悲悲切切的離別場面變得輕松一點吧,他想起了蘇東坡為人的風趣曠達。詩人于此詩尾聯作“自注”云:“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林則徐想:此時自己也要效東坡故事才是,于是他“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了。為了安慰家人,沖淡巨大的悲痛,林則徐是用強作玩笑的戲語來同親人告別的。

  這首告別家人之作,國事家愁,幾重感情交織,在兒女情長的脈脈溫情中,透出一種雄健豪勁的英雄氣。作為一個謫臣,語氣平和,不作牢騷語,于曠達幽默之中,隱隱蘊含著壓抑不下的憂患意識,頗見這位近代政治家的個性、心胸和風度。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 篇2

  3.3《鄉土情結》課文精解之  重點段落賞析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風塵碌碌,酒闌燈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異鄉人這三個字,聽起來音色蒼涼;“他鄉遇故知”,則是人生一快。一個怯生生的船家女,偶爾在江上聽到鄉音,就不覺喜上眉梢,顧不得嬌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訕:“君家居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土情結。 

  賞析  該段提出了話題,說明什么是“鄉土情結”。 開頭引用王維的《雜詩》,王維借眷念故鄉窗前“寒梅著花未”簡潔而形象地刻畫了主人公的思鄉之情。于細微之處見精神,作者引用此詩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進而引出“鄉土情結”的話題。

  該段多處引用古詩,引導讀者想像具有特定意義的場景及體現鄉土之思的具體行為表現,“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這幾句是間接引用詩句,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情景下體現出來的故鄉情,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和文學色彩。選用典型詩句并化用,使語言蘊涵豐富,拓展了讀者的想像空間。如:“良辰美景奈何天”是引用了明朝湯顯祖《牡丹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名句。既精煉含蓄又不著痕跡,語言表現力強。

  “洛陽秋風”出自唐代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寫張籍客居洛陽,又見秋風,見到凄涼落寞之景,引起了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恰當地化用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新人的思念。

  而“巴山夜雨”化用了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恰當地表現了思鄉之情。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鄉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前二句寫久客并州的感觸。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所積累起來的鄉愁,對一個異鄉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歸心日夜憶咸陽”,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日夜思鄉的愁苦心情。可是,他不能回咸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后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感到并州如故鄉一樣親切了。全詩寫出了身處異鄉時的思鄉。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是寫宋之問被貶至嶺南后逃歸洛陽途中的心情,不敢見鄉人的復雜心情。來表現自己有家不能回、不敢回的心情,更具有藝術感染力。等等。

  這么多古詩的運用,也說明了思鄉情結的久遠。之所以稱為情結,因為它像烙印,像蠶繭,像紋身一樣不能化解與消褪,一個人的出生地不僅給了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給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為“這個人”,而不是另一個人,故鄉的文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2、人生旅途崎嶇修遠,起點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幾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鄉土。他開始感覺饑飽寒暖,發為悲啼笑樂。他從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中開始體會愛。但懂得愛的另一面——憎和恨,卻須在稍稍接觸人事以后。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蟲一鳥,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時一俗,一絲一縷,一飲一啜,都溶化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輩輩都植根在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歡離合的家史。在聽祖母講故事的同時,就種在小小的心坎里。鄰里鄉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塍籬角相見,音容笑貌,閉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橫豎呼吸著同一的空氣,濡染著同一的風習,千絲萬縷沾著邊。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要經過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滿未知數,但童年的烙印,卻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著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一輩子附在身上。

  賞析

  從人的成長角度寫了鄉土情結的形成。“童年的烙印”有人們鄉土情結的形成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所謂“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時代留給人們的那些最深刻的記憶。在這一段中作者認為“童年的烙印”包括父母親族的愛、家鄉的山水草木、悲歡離合的家史、鄰里鄉情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并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烙印之細、之深、之廣,使“童年的烙印”的描寫藝術化、形象化,生動具體、細致入微。結尾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童年烙印”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特點。

  3、金窩銀窩,不如家里的草窩。但人是不安分的動物,多少人仗著年少氣盛,橫一橫心,咬一咬牙,揚一揚手,向戀戀不舍的家鄉告別,萬里投荒,去尋找理想,追求榮譽,開創事業,富有浪漫氣息。有的只是一首朦朧詩,——為了闖世界。多數卻完全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許多稚弱的童男童女,去串演各種悲劇。人一離開鄉土,就成了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但鄉土的夢,卻永遠追隨著他們。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根線的長度,足夠繞地球三匝,隨衛星上天。

  賞析 

  這一段從年少離家寫起,寫了兩種情況:兩種情形:一種是一些人仗著年少氣盛,告別家鄉,“為追求理想,開創事業少人富有浪漫氣息”;另一種人是多數人,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是“為了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著眼淚打發出門,”概括起來,前一種人是主動出去闖世界,是浪漫的;后一種人是被動地被打發出門,是現實的。

  開頭引用“金窩銀窩,不如家里的草窩”這一句民諺,既說明人是眷戀家庭的,又充滿鄉土氣息,正與本文鄉土情結的主旨相扣。“失根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連用四個具有四散飄零的事物作比喻,形象地說明“人一離開鄉土”之后的孤獨無助。結尾作者引用孟郊的《游子吟》,又把慈母手中的那條線扯出來,牽掛到了衛星上,用夸張的手法強調了“鄉土之思”的長和遠。

  總之,這一段從人的成長的角度寫出了鄉土情結的發展。

  4、浪蕩乾坤的結果,多數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實惠,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侘傺無聊,鎩羽而歸。有的春花秋月,流連光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有的倦于奔競,跳出名利場,遠離是非地,“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有的素性恬淡,誤觸塵網,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歸去來兮,種菊東籬,怡然自得。——但要達到這境界,至少得有幾畝薄田,三間茅舍作退步,否則就只好寄人籬下,終老他鄉。只有少數中的少數、個別中的個別,在億萬分之一的機會里冒險成功,春風得意,衣錦還鄉,——“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句名言的創作者是楚霸王項羽,但他自己功敗垂成,并沒有做到。

  賞析

  精煉的語言,寫出了多數游子異鄉漂泊的結局。交代了離鄉者可能的境遇:一無所有而回鄉;二是流連在外,怕歸鄉;三是銳氣消盡,渴望歸隱;四是厭惡官場,淡泊名利,歸隱;是春風得意,志得意滿。

  引用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寫出離鄉闖蕩的人怕歸鄉的心態;引用孟浩然的“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寫出不得志后的思鄉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滅;引用項羽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寫出闖蕩有成者志得意滿,意欲回鄉炫耀的迫切心情。這些引用,恰當地表現了遠離故鄉而又境遇不同的人對家鄉的不同心態,是鄉土情結的不同表現。

  5、災難使成批的人流離失所,尤其是戰爭,不但造成田園寥落,骨肉分離,還不免導致道德崩壞,人性扭曲。當然,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四方丈夫事,平心鐵石心”;“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都是千古美談。但正義戰爭的終極目的,正在于以戰止戰,締造和平,而不是以戰養戰、以暴易暴。比災難、戰爭更使人難以為懷的,是放逐:有家難歸,有國難奔。屈原、賈誼、張儉、韓愈、柳宗元、蘇東坡,直至康有為、梁啟超,真可以說無代無之。——也許還該特別提一提林則徐,這位揭開中國近代史開宗明義第一章的偉大愛國前賢,為了嚴禁鴉片,結果獲罪革職,遣戍伊犁。他在赴戌登程的悲涼時刻,口占一詩,告別家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戌卒宜。”百年后重讀此詩,還令人寸心如割,百脈沸涌,兩眼發酸,低徊欷歔不已。

  賞析

  這一段是寫嚴重的戰爭和對個人來說更為嚴重的放逐等災難引發的超越思鄉情結的愛國情懷。這一段在內容上承上寫離鄉引發思鄉,在主旨上開始對鄉土情結的升華。

  戰爭引發思鄉之情,容易理解,所以作者點到為止,著墨不多,而用較多篇幅并引用顧炎武、霍去病的名言及唐朝李賀的詩句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寫愛國志士的愛國行為,為下文主題的升華作鋪墊。同樣,放逐與鄉土情結的關系作者也著墨不多,重點有二:一是大量列舉被放逐的名人,是為了說明這種放逐遭遇及其引發的鄉土情結的普遍性。二是運用例證引證寫林則徐,突出了愛國情懷的重要性。寫出了為國為民的情懷在志士心中比家園之思更為重要。

  總之,這一段表面上似乎沒寫鄉土情結。其實,既然任何一個離鄉之人都不可避免地產生家園之思,他們又怎能例外?不寫不等于沒有,這樣處理是為了表明:為國為民之情在志士心中比家園之思更為重要,這是對鄉土情結的超越,是對仁人志士高尚情懷的贊揚。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1、識記文中重要字音、字形、名句。

  2、整體感知文本內容。

  預習內容: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搭訕(  ) 悠邈(  )     謫居(  )       田塍(  )

  屹立(  )  魂牽夢縈(  )侘傺(  )         蕞爾(  )    

  忐忑不安(  )  翰苑(  )  桑梓(  )        籬角三匝(  )

  2.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并予以改正。

  愁腸百節(  )    紋身(  )     秋篷(  )      良晨美景(  ) 

  功拜垂成(  )     發韌(  )       儒染(  )      根深帝固(  )

  3.成語積累。

  (1)指失意或失敗,灰溜溜地回來。是一個貶義詞。(  )

  (2)比喻留戀本土,不愿意輕易搬遷。是一個中性詞。(  )

  (3)事物正在興起、發展,沒有停止。常用于新興事物。(  )

  4.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王維 《雜詩》)

  (2)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宋之問《渡漢江》)

  (3)國家興亡, ______________。(明末清初•顧炎武)

  (4)______________,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5)________________,池魚思故淵。(晉•陶潛《歸園田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6題。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逢年逢節,觸景生情,隨時隨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風塵碌碌,酒闌燈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異鄉人”這三個字,聽起來音色蒼涼;他鄉遇故知,則是人生一快。一個怯生生的船家女,偶爾在江上聽到鄉音,就不覺喜上眉梢,顧不得嬌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訕:“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遼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土情結。

  5.“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這三句話或引用或化用了古典詩詞,請寫出原句、出處及作者。

  6.本段引用了大量的詩文,意圖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學案

  學習目標:1、鄉土情結的含義是什么。

  2、本文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一)分析文章第一段:點明什么是鄉土情結。

  2、運用積累的思鄉詩句,想象補充含義分別是什么。。

  (二)分析文章第二段:童年烙印對“鄉土情結”的形成至關重要。

  1、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過28個字)

  2、作者為什么把鄉思稱為“情結”?結合第二段內容,談談你的認識。

  (三)分析文章三至五段:引發鄉思的幾種情形。

  1、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

  2、文中一連用了四個比喻寫游子,有何作用?

  3、年少離家后的各種可能的遭遇有哪些?

  4、談談引用韋莊、孟浩然、項羽等詩文的作用。

  (四)分析文章第六段:最重要的鄉土情結——民族向心力。

  第六節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并贊頌他們(第一代華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香港各界)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五)分析文章第七段:

  五、反思總結

  總結全文主題思想及給我們的啟示。

  當堂練習

  一、基礎積累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愜意(qiè)  翹首(qiào)    綺窗(qǐ)     方興未艾(ài)

  b.扁舟(piān)   酗酒(xù)     濡染(rú)     含情脈脈(mài)

  c.鎩羽(shà)    低徊(huí)    慰藉(jí)      休戚相關(qī)

  d.戕害(qiāng)  欷歔(xū)     餓殍(piǎo)   毛骨悚然(sǒng)

  2.下列詞語當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

  a.花紋 纏綿 凝聚 良辰美景

  b.惦念  逗弄  靜謐  情不自矜

  c.浪蕩  稚弱  恬淡  開宗明意

  d.潦倒  驕飾  搭訕  功虧一簣

  3.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

  a.新休假制度和XX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拉動了正方興未艾的青島市郊旅游。

  b.cctv—1黃金劇場開年大戲《走西口》雖然播完了很長時間,但是劇中的主人公田青的音容笑貌還時常浮現在我眼前。

  c.易建聯嚴肅地說:“為了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面,我們必須采取一種新的戰術,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敗垂成,在此一舉。”

  d.三年來,他夙興夜寐,筆耕不輟,終于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的文稿。

  二、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告別三峽

  趙本夫

  告別三峽,已經講了幾年。其間除去旅游部門炒作的成分,全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懷著真誠惜別的心情去三峽的。長江浩浩蕩蕩,自由自在地奔騰了億萬年,第一次被人類強行改變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壩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長江,將變成一個狹長而巨大的水庫,三峽將不再是昔日的三峽,長江也不再是過去的長江了。它將失去許多原始的形態和野性,變得溫順、馴服。建造三峽大壩是經過科學論證的,我們不懷疑它將在防洪、發電、航運等諸多方面發揮特殊的功用。但當這條亙古以來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終被鎖住時,人們還是驀然生出一種憐惜、悵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終于去了三峽。正是深秋時節,長江兩岸的山巒有些冷峻之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我的確感受到了大江的氣勢。但老實說,三峽并沒有我想像中那么美麗奇偉,山不夠綠,水也不夠清,渾黃的江水泥湯一樣翻滾流淌。江面上往來船只很多,有客輪,那上頭滿載著告別三峽的游人;也有貨船,裝滿各種各樣的物資,船體吃水很深,看了讓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雜,即使面對美景,也少了從容欣賞的情趣,只感到一種緊迫和忙亂。此時,距三峽明渠截流只有幾天的時間了,屆時將要斷航,該運的急用的貨物要趕快運出,天南海北趕來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峽。那時,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樣,都顯得多情而惆悵。但在后來的日子里,當我實地目睹了涪陵、萬州、云陽、巫山等地移民拆遷的許多現場后,卻突然發現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悵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個三峽庫區,有一百多萬移民,其中有十二萬人遷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遠或近,也都要離開自己的家園。長江兩岸,到處可見殘墻斷壁,瓦礫成堆,一座座縣城,一個個鄉鎮和村落,全都成了廢墟。百萬移民為三峽工程建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他們舍棄祖輩生活的土地遠離家鄉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場地上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的場面,臨行前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讓我動容,讓我頓生敬意。那時我才真切感到,他們才是告別三峽的主角。游人的告別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情結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

  告別不一定都是壞事。在遠離長江的地方,我同樣也看到了一座座嶄新的城市和村鎮,三峽移民已經開始新的生活,建設新的家園。其實,在今天的中國,移民已不應再被看成苦難的象征。中國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發展,正是因為新移民走了進來。而為數更多的遍布全國的打工族和流動人口,正像鳥兒尋找新的棲息之地,隨時準備把家鄉作故鄉,把他鄉作家鄉。在人類歷史上,移民總是伴隨著苦難和生離死別,但同時也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種的優化。移民從來就是一股活水。當年,如果沒有歐洲移民,就不會有今天的美利堅。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移民正成為當今中國具有活力和開拓精神的一個群體。

  4.“游人的告別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情結一種詩情,而百萬移民的告別才是實實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動地的”,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5.梳理文章結構,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點?

  (2)“告別不一定都是壞事”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

  6.全文滲透著作者告別三峽的強烈情感,請具體說明其情感的變化。

  7.第三段中寫三峽移民告別時“相擁而泣”、臨行前“磕頭祭拜”,第四段又寫“中國人固守家園,終老一生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樣寫是否矛盾?請作簡要分析。

  三、語言表達

  8.以“故鄉”為開頭,擴寫一段話,表達你對“故鄉”的熱愛之情,不少于60字。

  鄉土情結答案

  1.shàn miǎo zhé chéng yì yíng chà chì zuì tǎn tè yuàn zǐ zā

  2.節—結    紋—文 篷—蓬 晨—辰 

  拜—敗     韌—軔 儒—濡 帝—蒂

  3.(1)鎩羽而歸 (2)安土重遷 (3)方興未艾

  4.(1)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2)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3)匹夫有責 (4)茍利國家生死以 (5)羈鳥戀舊林

  5.“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明•湯顯祖《牡丹亭》

  “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6.顯示了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蘊,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生動性,是本文文筆優美的一個表現。引用的古詩文恰到好處地為表現情感主旨起到了服務的作用。

  合作探究

  (一)1、該段提出話題,說明什么是“鄉土情結”。該段多處引用古詩,引導讀者想象具有特定意義的場景及體現鄉土之思的具體行為表現,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思鄉情結的久遠。(引用詩句的作用)

  2、運用積累的思鄉詩句,想象補充。

  (1)李白東游淮揚,生了一場大病,身寄客舍,備感凄涼:“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王安石罷官返鄉途中,觸景生情,寫下羈旅愁思:“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武元衡《春興》:“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夢境原虛幻,情真幻亦作真。

  (4)逢年過節,形單影只,孤寂悲涼之情油然而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二)1、①父母親族的愛②家鄉的山水草木③悲歡離合的家史④鄰里鄉情。此題答案可以從文章第二段中的“起點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鄉土”“但童年的烙印,卻像春蠶作繭,緊緊地包著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紋,一輩子附在身上。”這些話中分析出作者難忘的難舍的是什麼(實際上就是“烙印”)。所謂“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時代留給人們的那些最深刻的記憶。結尾的兩個比喻形象說明了“童年的烙印”與自己不可分割的特點。(XX年高考試題)

  2、之所以稱為“情結”,是因為它像烙印、像蠶繭、像文身一樣不能化解與消退。一個人的出身地不僅給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給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人,而不是另一個人,故鄉的文化起了決定性作用。

  (三)分析文章三至五段:引發鄉思的幾種情形。

  1、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家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氣息,為追求理想開創事業去創世界。②多數人是沉重的現實主義格調,為維持最低的生活被打發出家門。此題已經在題干中告訴考生關鍵信息在第三段,而從第三段中提煉出“兩種情況”應當不會太難。

  前一種人是主動出去闖世界;后一種人是被動地被打發出門,是現實的。

  2、文中一連用了四個比喻寫游子,有何作用?

  “失恨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這四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鄉土的游子們漂泊無定、孤苦無依的境遇。

  仿寫示例:人一旦離開鄉土,就成了無土的種子,斷線的風箏,折翼的大雁,隨波逐流的無舵航船。

  3、年少離家后的各種可能的遭遇有哪些?

  緊接第三段按時間順序寫年少離家后的各種可能的遭遇:有的一無所有而回鄉,有的流連在外;有的厭倦闖蕩、銳氣消盡,有的淡薄名利、渴慕歸隱;有的窮困潦倒,有的春風得意。

  4、談談引用韋莊、孟浩然、項羽等詩文的作用。

  韋莊的“未老先還鄉,還鄉須斷腸”寫出了離鄉闖蕩的人怕歸鄉的心態;孟浩然的“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寫出不得志后的思鄉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滅;項羽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寫出闖蕩有成者志得意滿,意欲回鄉炫耀的迫切心情。

  (四)分析文章第六段:最重要的鄉土情結——民族向心力。

  1、第六節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并贊頌他們(第一代華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香港各界)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把鄉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并升華了鄉土情結的內涵,既照應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題得到深化;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2、由此,由自然說及人倫,由傳說說及現實,由歷史說及當今,由“小家”說及“大家”,“鄉土情結”的內涵得以進一步挖掘和提升。

  3、第6節在敘述了因各種原因而造成的離家之后,重新回到對鄉土情結的探討上。作者從歷史說如當今,從自然說到人倫,從現實世界說到神話傳說,歸結一點: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這里特別說到近百年無數創業者浮海五洲,打拼天下,寫到香港一個多世紀的蒼桑巨變,從正反兩個方面講述了人對故鄉、家園直至對祖國的感情,這也是鄉土情結中最重的一份情感。

  (五)分析文章第七段:歸納全文,呼應首段,點明主旨,升華主題。

  作者從當今世界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文化交融越來越充分的角度對鄉土情結作了新的闡釋,人已不為家所累,但人又應該永遠擁有自己的家,既走向開放,又會有心靈的歸宿,這就是新時代的鄉土情結。強調新時代背景下,“鄉土之戀不會因此消失”。

  當堂練習答案

  一、1.d 解析:a項“翹”應讀“qiáo”;b項“脈”應讀“mò”;c項“鎩”應讀“shā”,“藉”應讀“jiè”。

  2.a 解析:b項“矜”應為“禁”,c項“意”應為“義”,d項“驕”應為“矯”。

  3.d 解析:a 項“方興未艾”含有“正在”之意,故此處重復。b項“音容笑貌”是指人說話的聲音和談笑的樣子,其中“聲音”不能用浮現。c項“功敗垂成”指事情即將成功時卻遭到失敗。

  二、4.參考答案:(1)游人的告別只是對“原始長江三峽”景點的告別,由此生出的只是憐惜、惆悵和失落。(2)百萬移民的告別則是故土難離的割舍之痛和舍棄家園的巨大犧牲。

  解析:本題考查對信息點的整合及概括歸納能力。(1)從“但當這條亙古以來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終被鎖住時,人們還是驀然生出一種憐惜、悵然和失落” “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樣,都顯得多情而惆悵。但在后來的日子里,當我實地目睹了涪陵、萬州、云陽、巫山等地移民拆遷的許多現場后,卻突然發現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悵是多么的空洞”得出;(2)從“他們舍棄祖輩生活的土地遠離家鄉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場地上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的場面,臨行前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讓我動容,讓我頓生敬意”中得出。

  5.(1)以“告別”為中心;感性到理性(層層深入)。

  (2)過渡;總領后文。

  6.由惆悵而失落到感動與崇敬,再由感動與崇敬到肯定和褒揚。

  7.不矛盾。前者是從情感的角度著筆,后者是從思想觀念的角度著筆。“喝告別酒時相擁而泣……”“向滔滔長江向已成廢墟的故土磕頭祭拜”表現的是與故人故土的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故鄉情懷。“搬走”“臨行”正說明了三峽移民顧全大局而奔赴他鄉,并非固守家園而終老一生。移民們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對故土的深厚情感。

  三、8.示例:故鄉是村頭那棵永遠掛滿果實的棗樹,永遠的甜味回味在心頭;故鄉是家門口一直聚攏的鄉親,親切的鄉音縈繞在耳邊;故鄉是我心中難舍的家園,支持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鄉土情結》教學設計(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荷塘月色 》教學設計(精選23篇)

    山東定陶一中語文組劉 方274100 [教學設想]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也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名篇。根據本單元學習重點“揣摩語言”,那么教學本文,應從感受景物的特點入手,來把握作者的感情,進而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 《阿Q正傳 》教案(精選3篇)

    一.教學導入:由《燈下隨筆》談起,引到本文內容。或由《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和規律》引到魯迅對中國小說史的研究,延伸及魯迅的小說創作,均可。...

  • 《荷塘月色 》教案(通用22篇)

    荷塘月色》新教案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教學方法披情入境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中國古詩中月的意象及其含義。1.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 《采薇》教案(精選13篇)

    學習目標:1、疏通課文,整體感知這首古代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2、反復誦讀課文,深入理解詩歌中反映的社會生活和作品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3、背誦并默寫課文,歸納《詩經》的藝術特點,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

  • 《蒹葭》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課 題《蒹 葭》i學校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把握詩歌內容和純潔真摯健康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誦全詩。2、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3、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 《項鏈》教學設計(精選22篇)

    2 項 鏈法國批判現實主義著名小說家莫泊桑的這篇作品寫于1884年,那時正是法國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的時代。大資產階級依靠瘋狂的掠奪和殘酷的剝削正走向壟斷,他們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小資產階級的經濟地位極不穩固,他們“升級...

  • 《沁園春 ● 長沙》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沁園春·長沙【教學目標】1.圍繞“青春”話題,從全篇著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飽含的思想感情,通過活動體驗,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

  • 《項鏈》教案(通用21篇)

    【教學目的】品味歐享利式的結尾;認識虛榮的危害;學習文章留空的藝術手法【教學重點】注意辯析虛榮和過度的虛榮,探求隱藏于悲劇后面的根源;鑒賞文學作品中“空白”的藝術魅力【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步驟】一、閱讀課文,熟悉小說情...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v视频永久在线播放 | 日本无限资源 | 亚洲成人网络 | 国产精品免费不卡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匹 |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人妖 |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 91青青国产 |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国产黄大片 | 亚洲一二精品 |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碰碰看 | 欧美日韩一区国产 | 91大神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 | 91在线?看 | 一本之道无人区 |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鲸鱼 | 手机免费看一级片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百度 |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97在线视频免费人妻 | 今天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国语片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视色 | 在线播放国产区 | 亚洲一区二区日本 |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 好男人www影院在线观看 | yw855.ccm免费观看网址 | 中国视频一区二区 |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区满十八 |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 www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