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陳情表》導學案(精選14篇)

《陳情表》導學案

發布時間:2023-08-26

《陳情表》導學案(精選14篇)

《陳情表》導學案 篇1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一、 文體介紹: “表”,意義同“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李密和他的《陳情表》:三、課文預習1. 給加粗字注音: 險釁(     )祚。     )煢煢孑立(        )床蓐(     )拔擢(    ) 優渥(     )猥劣(     )隕首(     )希冀(     )逋慢(     ) 2. 給下列句子斷句: ①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②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③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④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課堂展示】1、 虛詞2、 實詞3、古今異義 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②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當堂訓練】1. 一詞多義理解 ① 言    a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c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      d 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e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f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g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h 靜言思之 ② 志   a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b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c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d 《齊諧》者,志怪者也      e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f 襄陽土俗,鄰居種桑樹于界上為志 ③ 期       a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b 與老人期,后何也    c 良馬期乎千里,不期驥驁           d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e 期年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菊n堂測試】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a、險釁(xìn) 祚。▃uò)  床蓐(rù)   煢煢孑立(qióng)b、洗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終鮮兄弟(xiǎn)c、優渥(wò)   期功(qī)     閔兇(mǐn)     逮奉圣朝(dài)d、偽朝(wěi)  矜憫(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賤(wèi)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門衰祚薄  祚薄:福分淺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能自立。    b.沐浴清化    沐浴:蒙受潤澤。c.拜臣郎中    郎中:醫生的古稱。      d.豈敢盤桓    盤桓:徘徊、逗留。4.下列加粗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個遠涉重洋、寄身美國、煢煢孑立的中國弱女子,要控告有錢有勢的美國地頭蛇是何等艱難!b.在已經氣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園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發現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過是個華而不實、自私自利的小人。c.當一名人質實在是太累了,太緊張了,太朝不慮夕了。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著生命危險,把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菊n后作業】(一)必做題抄寫、翻譯并背誦課文第一段(二)選做題閱讀下文,翻譯劃線句子。張允濟,青州北海人也。隋大業中為武陽令,務以德教訓下,百姓懷之。元武縣與鄰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產至十余頭,及將異居,妻家不與,縣司累政不能決。其人詣武陽質于允濟,允濟曰:“爾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濟遂令左右縛牛主,以衫蒙其頭,將詣妻家村中,云捕盜牛賊,召村中牛悉集,各問所從來處。妻家不知其故,恐被連及,指其所訴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痹蕽彀l蒙,謂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歸之。”妻家叩頭服罪。元武縣司聞之,皆大慚。又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結庵守之,允濟謂母曰:“但歸,不煩守也。若遇盜,當來告令!崩夏溉缙溲,居一宿而蔥大失。母以告允濟,悉召蔥地,十里中男女畢集,允濟呼前驗問,果得盜蔥者。曾有行人候曉先發,遺衫于路,行十數里方覺,或謂曰:“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但能回取,物必當在。”如言果得。遠近稱之,政績尤異。

 。ㄟx自《舊唐書•良吏列傳》)注:牸(zì)牛:雌牛。1. 元武縣與鄰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產至十余頭,及將異居,妻家不與,縣司累政不能決。2. 又嘗道逢一老母種蔥者,結庵守之3. 母以告允濟,悉召蔥地,十里中男女畢集,允濟呼前驗問,果得盜蔥者。

  第二課時【預習指導】分析歸納 1. 本段哪些寫到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2. 作者自己對朝廷恩遇抱著怎樣的感情? 3. 作者怎樣巧妙推脫任職? 【課堂展示】1.虛詞2.實詞3.古今異義: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4. 詞類活用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當堂訓練① 朝       a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b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d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e 朝辭白帝彩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f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 ② 后     a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b 天子之妃曰后   c 求太監后      d 子路從而后     e 后遂無問津者       f 恐前后受其敵     g 后天下之樂而樂 ③ 辭     a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b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c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d 朝辭白帝彩云間 ④ 于     a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b 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c 不拘于時,學于余       d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限時檢測】1.下列各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譯:到了侍奉圣朝之時,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譯:先是太守逵察舉我為孝廉,后來刺史榮舉薦我為秀才,我因祖母無人供養,都表示辭謝,沒有前往赴命。c.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譯:陛下特地下達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寵,不讓我再給太子洗馬。d.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譯:憑我這樣的微賤之人,擔當侍奉太子的官職,我即使肝腦涂地,也無法報答皇上的恩寵。2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未嘗廢離     ②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③不矜名節     ④愿陛下矜憫愚誠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險釁,夙遭閔兇。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c.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d.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菊n后作業】(一)必做題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2、臣欲奉詔奔馳,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之進退,實為狼狽。3、但以劉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4、愿陛下矜憫愚誠,_________ ,________,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________。(二)選做題選取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寫一個“親情”片段,要求使用恰當的描寫。

  第三課時【預習指導】第三段分析歸納 1. 本段作者間接地闡釋了自己的治國綱領,其內容是什么? 2. 作者為什么要強調“以孝治天下”的治國之道?第四段分析歸納1. 本段交代了全文寫作目的,是什么? 2. 作者簡單地表明了其理由是什么?課堂展示1.虛詞2.實詞3.古今異義①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②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隨堂練習】1.下列加粗虛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進退: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無以至今日:沒有用來……的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因此2.下列所選成語中“是”的含義、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a.是可忍,孰不可忍  b.唯命是從  c.是非曲直  d.實事求是  3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未嘗廢離     不矜名節     愿陛下矜憫愚誠  a.兩個“廢”字同,兩個“矜”字不同  b.兩個“廢”字同,兩個“矜”字同c.兩個“廢”字不同,兩個“矜”字同  d.兩個“廢”字不同,兩“矜”字不同4.下列加粗詞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    )a.至于成立       b.則告訴不許        c.臣之辛苦      d.實為狼狽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b.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c.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d.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限時檢測】1.下列加粗字的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臣以險釁(xìn) 夙(sù)遭閔兇  門衰祚(zuò)薄  日。╞ó)西山  b.煢煢(qióng)孑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生當隕(yǔn)首  c.責臣逋(bū)慢  猶蒙矜(jīn)育   過蒙撥擢(zhuó)寵命優渥(wò)d.期(qī)功強近   終鮮(xiǎ n)兄弟  除臣洗(xǐ)馬  劉病日篤(dǔ)2.下列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晚有兒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廢離:停止c.尋蒙國恩:尋找 除臣洗馬:授與官職   d.劉病日篤:病重 不矜名節:自夸3.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b.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c.皇天后土實所共鑒(鑒:借鑒)d.門衰祚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4.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夙  夙遭閔兇    夙興以求,夜寐以思b.區區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c.見  慈父見背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d.薄  但以劉日薄西山  薄田五十頃5.下列各句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臣以供養無主,  b. 但以劉日薄西山  但愿長醉不愿醒c.且臣少仕偽朝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二州牧伯所見明知【課后作業】(一)必做【背誦課文】(二)選做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陳情表》導學案 篇2

  課前預習學案

  一、 預習目標:

  1、預習本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本文的文體特征

  3、通讀全文把握重點字詞

  4、正確斷句,能借助于字典翻譯文章

  5、把握每段大意,體味作者情感

  二、預習內容

  1、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人,晉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年輕時師事名儒譙周。曾任蜀漢尚書郎,多次出使東吳,甚有才辯。蜀亡后,屏居鄉里,以孝聞,累舉不應。

  2、資料鏈接

 。1)背景知識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與此同時,當時李密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作為亡蜀之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烏鳥私情”,祖母“供養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文章選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陳情的一種文體。

  (3)蘇軾有言: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4)成語: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為命、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3、正字音

  險釁(     )祚。     )煢煢孑立(        )床蓐(     )拔擢(    )優渥(     )猥劣(     )隕首(     )希冀(     )逋慢(     )

  4、給下列句子斷句:

 、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5、預習思考

 、僭囎g全文,圈出難解的字、詞、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

 、谑钦l陳情?向誰陳情?陳什么情?如何陳情的?

 、蹠x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 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解決語言難點

  2、讀懂文意,結合課文語句

  3、體會文章深沉的情感并且鑒賞手法

  學習重難點:把握文章大意、體味情感、鑒賞手法

  二、 學習過程

 。ㄒ唬├砬逦恼滤悸罚

  1、問:本文題目是《陳情表》,作者為什么要向晉武帝“陳情”?

  2、問:所陳之情有哪些?師生共同討論,分段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梳理內容。

  (二)探究文本內容

  1)、探究第一段  

  1、思考:哪八個字總寫自己的坎坷命運?

  2、思考:開頭陳述孤苦不幸有何作用?

  3、思考:本段是作者陳述不仕的唯一事實依據,分析作者是怎樣以情動人的?

  2)、探究第二段

  1、思考:作者敘述了哪些“沐浴清化”(受恩寵)的事實?

  2、在此情況下,作者處于兩難境地——既想“奉沼奔馳”以報知遇之恩,又想“順和情”,在家孝敬祖母。作者怎樣陳述自己這種困境以消除皇帝疑心?

  3)、探究第三段

  1、本段陳述自己不仕的理由,即原因是什么?找原句。

  2、作者是如何合情合理地表達自己的盡孝心意的?

  4)、探究第四段

  作者怎樣解決不能兩全的矛盾,使自己既能盡忠又能盡孝呢

 。ㄈw味感情并鑒賞藝術手法

  1、本文感人,連皇帝都感動了,是因以情動人。概括所陳之情。

  2、找出相關語句,簡析敘事陳情怎樣步步深入,達到乞終養目的的。

  3、用駢文寫成:以四六言相間為主,多偶句,形式華美,但往往過于追求句式整齊,堆砌辭藻,影響內容表殼,內容空泛,形成浮華之風的不良文風。而本文卻是一篇內容形式完美結合的好文章。多四字句,對偶句,朗朗上口,易于成誦。誦讀中注意這一語言特點(四)探討對“孝”的看法。學生自由發言

  三、 反思總結:本文的重點的詞語、文意及作者的情感

  四、 當堂練習

  1. 字音

  臣以險釁(  )   夙(  )遭閔(   )兇  門衰祚薄(  )   煢煢(  )孑(  )立        

  床蓐(  )      猥以微賤(  )     洗馬(  )      非臣隕首 (  )            

  責臣逋慢(  )    猶蒙矜育(  )     過蒙拔擢(  )   寵命優渥(   )

  2.重點詞語

  1、險釁:臣以險釁(                    )   2、見背:慈父見背(                   )

  3、奪:舅奪母志(            )          4、祚:門衰祚(zuò)。           )

  5、鮮:終鮮兄弟(           )           6、吊: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7、嬰:而劉夙嬰疾。               )  8、廢:未曾廢離(            )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    10、尋:尋蒙國恩(            )

  11、篤:則劉病日篤(             )      12、拔擢: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    )

  13、區區: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14、聽:聽臣微志(            )

  3.通假字

  (1)夙遭閔兇(                       )(2)零丁孤苦(                       )

 。3)常在床蓐(                       )(4)四十又四(                       )

  4.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       ) ②九歲不行(           )

 。2)矜:①猶蒙矜育(    ) ②不矜名節(            )

 、墼副菹埋鎽懹拚\(           )

 。3)至:①至微至陋(        ) ②無以至今日(         )

 。4)以:①臣以險釁(      ) ②臣以供養無主(         )

 、壑敯荼硪月劊          ) ④猥以微*(           )

 、莘┦コ孕⒅翁煜拢       )  ⑥臣具以表聞(          )

 。5)見:①慈父見背(       )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         )

 。6)親:①躬親撫養(       )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

  (7)日:①日薄西山(        )   ②報養劉之日短(         )

  (8)當:①當侍東宮(         ) ②死當結草(          )

 。9)。孩偃毡∥魃剑         )   ②門衰祚。         )

 。10)拜:①拜臣郎中(         ) ②謹拜表以聞(          )

  (11)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②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

 。12)夙:①夙遭閔兇(              )  ②夙夜憂嘆(             )

  5.詞類活用

  (1)躬親:躬親撫養(          )(2)日:則病日篤(         )

  (3)閔兇:夙遭閔兇(           )(4)微:猥以微賤(          )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       )(6)終:無以終余年(         )

 。7)卒:保卒余年(            )(8)遠,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10)聞:謹拜表以聞(  )

  6. 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義:           ②今義:                 )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義:              ②今義:                )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義:              ②今義:             )

  (4)秀才: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   ②今義:               )

  (5)告訴:則告訴不許(①古義:          ②今義:                )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義:             ②今義:                )

  7.   特殊句式

  (1)今臣亡國賤俘(          ) (2)而劉夙嬰疾病(             )

  (3)則告訴不許(         )      (4)且臣少仕偽朝(             )

  (5)急于星火(          )     (6)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      ). 

  附答案

  1、 (xìn)    (sù) (mǐn)    (zuò)  (qióng) (jié) (rù)(wěi)        (xiǎn)   (yǔn)   (bū)   (jīn)  (zhuó)   (wò)

  2.重點詞語

  1、險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濟)2、見背:(背棄我,指死亡)

  3、奪:(改變)4、祚:(福分)

  5、鮮:(本指少,這里是沒有)6、吊:(安慰)

  7、嬰:(纏繞)8、廢:(止侍奉)

  9、察:(考察和推舉)10、尋:(不久)

  11、篤:(病重)12、拔擢: (zhuó)(提升)

  13、區區:(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14、聽:(準許)

  3.通假字

 。1)夙遭閔兇(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4)四十又四(通“又”, 表示整數后有零數)

  4.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動詞,自夸)

 、墼副菹埋鎽懹拚\(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壑敯荼硪月劊ㄟB詞,相當于“而”) ④猥以微*(介詞,憑身份)

 、莘┦コ孕⒅翁煜拢ń樵~,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   ②報養劉之日短(名詞,日子)

  (8)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9)。孩偃毡∥魃剑▌釉~,迫近)   ②門衰祚。ㄐ稳菰~,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 ②謹拜表以聞(動詞,奉上)

 。11)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②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2)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  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

  5.詞類活用

 。1)躬親:躬親撫養(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3)閔兇: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賤的身份)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束)

  (7)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作名,遠的地方)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6. 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立)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秀人才。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告訴: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②今義:身心勞苦)

  7.   特殊句式

  (1)今臣亡國賤俘(判斷句)

  (2)而劉夙嬰疾病(被動句)

  (3)則告訴不許(被動句)

  (4)且臣少仕偽朝(介詞省略)

  (5)急于星火(狀語后置)

  (6)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狀語后置)

  課后練習與提高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煢煢孑立(qióng)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c.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晚有兒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日薄西山:靠近

  c.尋蒙國恩:不久         聽臣微志:聽從

  d.劉病日篤:病重         夙嬰疾。豪p繞

  4.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②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b.①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②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c.①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②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d.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②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

  5.下列加點虛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進退:取消句子獨立性

  c.無以至今日:沒有用來……的        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因此

  6.與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a.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c.臣具表以聞,辭不就職       d.圣朝以孝治天下

  7.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  )

  a.至于成立         b.則告訴不許

  c.實為狼狽         d.舉臣秀才

  8.填空:

  ①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劉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無祖母,__________;祖母無臣,__________。母孫二人,更相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譯下列句子

 、偌葻o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诔加钫俦捡Y,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劢癯纪鰢v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崇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翼。

  能力素質提高

  閱讀下文,完成1—5題。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譙國人也,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性服食之事(服藥求長生),彈琴詠詩,自足于懷。所與神交者唯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山濤將去選呂,舉康自代,康乃與濤書告絕。此書既行,知其不可羈屈也。性絕巧而好鍛,宅中有一柳樹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穎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睍源撕吨。及是,言于文帝(司馬昭)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币蜃P:“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昵聽信念,遂并害之?祵⑿號|市,太學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殿櫼暼沼,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博覽無不該通。  該:完備。        b.此書既行。  行:流傳。

  c.后安為兄所枉訴。  訴:敘說。      d.宜因釁除之。  釁:縫隙,引申為機會。

  2.下列各句加點的字都有活用,選出分類正確的一項(    )

  ①遠邁不群                 ②康友而善之

 、劭涤讯浦               ④康不為之禮

 、菀源撅L俗                 ⑥康將刑東市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⑥/③/⑤

  3.下列八句話,分別編四組,構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組是(    )

 、龠h邁不群                       ②與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羈屈也                 ④呂安服康高致

  ⑤辭相證引                       ⑥會以此憾之

  ⑦嵇康臥龍也,不可起             ⑧言論放蕩非毀典謨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4.下面對文意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嵇康是魏國皇帝的親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邁不群,常修養性服食之事,不與一般人結并,他所與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賢”罷了。

  b.嵇康當大夫時,也常常在柳樹下打鐵,有一次他與向秀打鐵,鐘會特意來拜訪,他不予理睬,鍛不輟,鐘會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說:“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因此鐘會非常恨他。

  c.嵇康與呂安友善,呂安被他哥哥枉訴,引稽康為證,于是稽康也被收。鐘會向司馬昭進譖言,要他因釁除之,于是嵇康呂安同時被害。

  d.嵇康在東京被刑時,三千太學生請求他留下來做老師,嵇康不答應。他看日影,還未到行刑時,便索琴彈一曲《廣陵散》,嘆道:“《廣陵散》于今絕矣!”天下士人都為他悲痛。

  5.翻譯下列句子(4×5分)

 、倜涝~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②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

 、劭的伺c濤書告絕。④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

  附參考答案:

  1.a(b責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3.c (聽:準許)    4.b   5.a    6.a  

  7.c(a成立:成人自立;b告訴:申訴;d秀才:優秀人才)

  8.①零丁孤苦   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

  ②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無以至今日   無以終余年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9.①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戶衰敗,福氣淺薄,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沒有任何近親,在內沒有照應門戶的僮仆。孤孤單單,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互相慰問。

 、谖冶鞠虢邮芑实鄣闹家怦R上去京,可是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想茍且順從私情,向上官申訴卻不被允許。我簡直是進退維谷,實在狼狽。

 、郜F在我是個亡國的俘虜,是最微賤最鄙陋的,過分地蒙受朝廷的破格提拔,恩寵優厚,怎么敢徘徊逗留、猶疑不決,有什么非分的企圖呢?

  1.c  2.d  3.a  4.c

  5.①嵇康談吐優雅,風度翩翩,可是卻使形體像土木一樣,不能修飾美化自己。

 、谏綕龑⒁x開掌舉的官職,推薦嵇康代替自己。

 、埏稻徒o山濤一封宣布絕交的信。

  附翻譯: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黃初五年,譙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稱其為嵇中散。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會稽人,后來因避禍來到譙郡,因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棄原姓,改姓嵇姓。

  嵇康的父親嵇昭,曾擔任治書侍卿史職務。嵇昭早亡,嵇康靠母親和兄長嵇喜撫養長大。嵇康少時聰明好學,但是驕縱任性,遠邁不群,這種性格深深的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世,史書上稱他少有奇才,博覽群書,無師自通,學識非長淵博。他愛好音樂,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的高明,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高手。嵇康的書法也很有名。造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翱翔,群烏乍散!彼脑姷乃揭部梢苑Q得上大家。

  嵇康不但才華出眾,而且長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稌x書—嵇康傳》稱他“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鳳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然自成。”這個可以說嵇康是個美男子了,見到他的人都說:嵇康風度瀟灑,晴朗挺拔。還有人說:瀟灑的象松林中的風,清高而舒緩綿長。山濤說:嵇康的為人,剛正如孤松獨立,他的醉態如玉山崩塌。

  竹林七賢中的山濤一見到嵇康和阮籍,就趣味相投,山濤的妻子發現丈夫與這兩個人的交往不比尋常,就詢問山濤,山濤說:“我一生中可以作為朋友的,只有這兩個人罷了!”“我也想觀察觀察他們,可以嗎?”山濤的妻子問道。山濤答應了。過了幾天嵇康和阮籍來了,山濤把他們二人留在家里住下,親自安排酒席招待。晚上,山濤的妻子偷偷的觀察其二人,

  直到早晨都忘記離開了。山濤問他的妻子:“這兩個人怎么樣?”妻子道:“你的才氣比他們差遠了,只能以你的見識和度量和他們教朋友。”山濤說:“你說的對!

  嵇康二十歲的時候,被曹操的兒子曹休看中,把女兒長樂公主嫁給了他。從此嵇康成了魏朝皇室的宗親,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嵇康的仕途非常順利,不久就做了郎中后來又做了中散大夫。入京為官,令嵇康非常興奮,他知道,理想壯志的實現只有通過仕途才能實現。但是不久他就失望了。當時,魏明帝曹睿已死,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佐曹芳,典型的浮華派公子哥何晏當了吏部尚書。曹爽和這些人混在一起,把朝廷搞的烏煙瘴氣,為所欲為。

  嵇康看清楚了,此時的曹魏集團,已經失去了早年的雄姿英發,變得飛揚跋扈。他更明白,司馬懿決非庸碌之輩,而是一個老謀深算,內藏禍端的人物。他預感到一場撕殺將不可避免。為了避開斗爭的鋒芒,他離開了京城,到山陽隱居了下來。

  當時,他和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往過密,幾個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稱“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但是當時思想分歧較大,后來又各走各的路,差距就更大了。但是當時他們都沒有參加政治斗爭,被世人稱為清高之世。

  正始十年,司馬懿突然發動了“高平嶺之變”催跨了曹爽集團,掌握了朝廷的大權。但是這不等于曹氏和司馬氏的矛盾得到解決,而是新的斗爭正在醞釀,一些擁有軍事實力的親曹的人,先后起來反抗司馬集團。

  嘉平三年,太尉王凌首先在揚州發難,企圖推翻司馬集團,廢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為皇帝。但是,機密泄露,司馬懿首先發難,迅速領兵征討王凌,王凌兵敗自殺!

  嘉平六年,中書令李豐密謀鋤掉司馬師,也是因為機密泄露被殺。正元二年魏鎮東將軍毋丘儉和揚州總鎮史文欽,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師。這個消息給嵇康帶來一線希望,他想起兵響應毋丘儉和史文欽。有一次他征求山濤的意見。山濤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勸告嵇康不要貿然起兵,否則就會大難臨頭。不久嵇康得到消息毋丘儉兵敗被殺,史文欽狼狽的逃到東吳。

  司馬氏獨斷朝廷,擅自廢立皇帝,對一些名士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法。逆者死,順者生。嵇康堅決不順從司馬集團。為了免遭迫害,便采取了玩世不恭的態度,輕蔑禮法,縱酒玩樂。放浪形骸。

  嵇康的門前有一棵大樹,長的非常茂盛,又有一條小河順著門前流過,夏天,樹下河邊清涼宜人。嵇康常在樹下河邊生起爐子,架上鐵砧,嵇康打鐵的手藝很高。當時嵇康家中貧寒,常靠打鐵來賺錢糊口。給他幫忙的是向秀。向秀拉動風箱,;爐火正紅,嵇康脫掉上衣,掄起大垂煉擊鐵器,火星四飛。滿身是汗的嵇康似乎叢中找到了樂趣,并不在意收入。有時候鄰居來讓他修理工具,他分紋不取。打累了,嵇康和向秀就在樹下休息,邀請一些親朋好友開懷暢飲。談論一些無關政局的話題。

  嵇康變了,增加了乖僻的行為有時后難以讓人理解。他本來是個美男子,風度偏偏,現在卻變成了一個落魄的模樣。他常常的額披頭散發,毫不注意修飾,他的頭發和臉常常一個月都不洗,天長日久就生了許多的虱子,有時候瘍的受不了,便伸手往身上亂摸亂瘙,不顧場合,也不管他人的笑話,摸出虱子來就用手指把它掐死。 其實,嵇康把自己弄成這個模樣,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也可以說是一種保身之術吧!實質上他以這種土木形骸,作踐自己的方式,表達了他堅決不屈服司馬集團的態度。這是一種無言痛苦的抗爭。

《陳情表》導學案 篇3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自幼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太子侍從官),李密拒絕應召,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祖母為理由辭不應征。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段男牡颀•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本文出自《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卷三十七,原題作《陳情事表》。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的古今義詞及表現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ㄒ唬┢纷x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ǘ┢纷x第三段,思考:

  1、 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容。(d級)

  點撥:說理內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ㄈ┢纷x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法”,誦讀全詩。

  新課標第一網

  拓展閱讀:

  淡語皆有致,淺語皆有情

  --李密《陳情表》賞析

  文學史上,臣屬給皇帝的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并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常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李斯的《諫逐客書》諫的是國家大事,李密的《陳情表》陳的是個人私事,兩者表面似乎沒有共通之處。其實,兩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兩人面臨的險惡"對手"相近,兩人的處境也酷似。

  李斯上書的對象秦王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暴君。秦王政為清除異己,消弭隱患,下令驅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書的。李密上書的對象晉武帝,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手殘酷鎮壓政敵,一手籠絡前朝舊臣。李密是為"辭不赴命"而上書的。

  兩人的境遇都走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人頭落地。李密是國舊臣,惹惱普帝,時刻會被株連九族。

  然而,由于奏議的內容不同、他們在辭章上則大相徑庭。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個"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跨海內,制諸侯,統一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自己艱難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情誼,因而雖違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狀況下中,訴說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賜兩女仆服侍祖母的險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書,是著眼于"陳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云:"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可見,漢魏晉時臣下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古書訓"表"為:"表,明也,標也"陳懋仁《文章緣起》作了注釋說:"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標著事略,明告于上也。"歷來論"表"之所以推《出師表》、《陳情表》正是因為它們最能體現"表"的文體色彩。

  李密的《陳情表》,在內容上不足稱道。但其表情達意的辭章藝術和表述技巧,確有精妙之處,值得借鑒。表文圍繞一個"孝"字,以"愿乞終老,辭不赴命"為主旨,悽惻婉轉,溢情于詞,表現了一個孝孫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表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險畔,夙遭閔兇"勾起,訴說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語,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愛,"少多疾病",內外無親的"門衰祚薄"不幸。歲月凄楚,幸有祖母"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這里用事實傾訴往日臣不可無祖母,祖母對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無臣,臣對祖母盡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聲聲落淚,敘事與抒情水乳文融。

  接著,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為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解。一方面訴說"臣以供養無主",確有特殊圖難;另一方面,以退為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臣深明皇上寵幸之恩德。表文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述對皇上的無限感敢之情,并訴說臣乃卑賤之人,能得到如此蔭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

  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后,又回轉筆鋒,述說臣之艱難苦況,并未能得到皇上的體諒,因朝廷責備、詔召,地方官上門逼迫驅趕。"責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違逆君命,確有"欲奉詔奔馳"之心志,奈何"劉病日篤"、皇上又不許"茍順私情",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為難,心情矛盾,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砦奈皲中沽酥倚⒉荒茈p全的思緒。

  窘境擺出來了,何去何從,矛盾該怎么合理解決,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后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說應該得到憐憫、撫育的理由。但據此來請求皇上施恩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備,于是又以個人的經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說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為了消除皇上對臣"矜名節"自命對高的懷疑,追述少時就已任職偽朝,本來就是冀求官職顯達的,并沒有什么夸耀自己名聲、節操之意。其二是為了表白臣確有奉詔之愿,并不是對朝廷有異心,自述臣為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實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或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的猜疑與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說來,是應該奉詔赴命了,但表文并沒有借勢直下。而是峰回路轉,敘寫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凄苦危殆,抒發與祖母"更相為命",必須對祖母奉養終老的孝順衷情。這里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歷史上對李密當時不愿出仕有所評議,認為司馬氏統治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質錯綜復雜,李密作為亡國遺臣,對卷入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慮、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臣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從年齡計議,述說"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拿鳥獸對比,述說鳥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不愿乞終養,實在只能先盡孝,后盡忠了。最后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為"臣之辛苦"的證人了。表文終了,李密確實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思。晉武帝雖然殘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摯意所打動了。

  李密的《陳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敘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敘事具體感人。雖造語平實,但詞意懇切,發自肺腑,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

《陳情表》導學案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夙、兇、薄、息、尋、除、聽、卒”等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注意文言詞義積累。

  2.結合作者的身世及時代背景,理解課文的主題和表現出來的深厚感情。

  3.體會作者復雜深摯的感情及巧妙的語言表達方式。

  【學習障礙】

  1.課文相關資料及重點字詞積累。

  2.通過誦讀把握課文,領會作者的真摯感情。

  【學習策略】

  一、障礙突破之策略一:積累法

  1.課文相關資料

  (1)背景

  晉武帝征詔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不愿應詔,就寫了這篇申訴自己不能應詔的苦衷的表文。李密是一個亡國賤俘,四次征詔,四次拒絕,這就很容易使武帝產生疑慮,以為李密是懷念舊朝、不滿新朝,才會采取這樣堅決的態度。在封建社會里,違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更何況一個“至微至陋”的蜀漢降臣。而相傳晉武帝看了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李密奴婢兩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2)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名虔,字令伯。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為人正直,頗有才干,曾仕蜀漢侍郎。蜀之后,晉武帝曾幾次征詔,均辭命不從。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后被讒免官,死于家中。

  (3)解題

  陳——陳述;情——真實情況,實際事宜;表——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向君陳請謝賀。它的開頭,要求先寫明上奏人的姓名,同當時的書信一樣,開頭格式相同。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2.重點字詞積累:分類比較記憶法

  文言中,實詞數量最多,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和量詞。至于代詞,在古漢語中因為它的語法作用有些特殊,就把它歸入了虛詞。文言文中好多虛詞是從實詞轉化而來,所以往往既有虛詞義,又有實詞義。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積累掌握相當數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了解它的豐富含義以及發展變化的情況,同時了解一些有關知識,掌握規律,舉一反三,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①詞義的古今變化;②一詞多義;③通假現象。學習文言虛詞,也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辨明用法;②注意特殊;③明了古今變化。

  鑒于實虛詞情況比較復雜,建議采用分類比較記憶法,也就是對文章中出現的一些重點字詞,按照詞性、詞義或其他標準進行分類、集中、比較,以便于識記該詞的意義及變化(一般需結合例句)。具體到本文,可進行如下分類比較以便記憶:

  (1)重點詞的讀音

  夙遭閔(mǐn)  兇門衰祚(zuò)薄  煢煢(qiónɡ qiónɡ)  孑(jié)立  外無期(jī)功強近之親  除臣洗(xiǎn)馬  猥(wěi)以微賤  非臣隕(yǔn)首所能上報  過蒙拔擢(zhuó)  寵命優渥(wò)

  (2)通假字

 、俪家噪U釁,夙遭閔兇薄                  閔:通“憫”,憂患的事

  ②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褥子

 、鄢济芙衲晁氖兴,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

  (2)古今異義

  ①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今,不可以。

 、诔闪ⅲ汗,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巯瘩R:古,太子的侍從官,如“尋蒙國恩,除臣洗馬”;今,給馬洗身。

  ④上報:古,報答皇恩,如“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今,向上級報告。

  ⑤狼狽:古,進退兩難的情狀,如“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今:受窘,困苦。

 、薷嬖V:古,申訴苦衷,如“則告訴不許”;今,說給人聽,使人知道。

 、邊^區: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今,數量少,不重要。

  ⑧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今,身心勞苦。

 、醿e幸:古,幸運,如“庶劉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獲得成功。

  (4)多義詞

  (5)活用詞

 、儋碓忾h兇(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诓斐夹⒘(名詞活用作動詞)

 、叟e臣秀才(名詞活用作動詞)

  ④猥以微賤(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葜敯荼硪月(動詞作使動用法)

 、迍t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

 、叱贾M退(動詞活用作名詞)

  ⑧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岱苍诠世(形容詞作名詞)

 、忏逶∏寤(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1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名詞作狀語)

  12但以劉日薄西山(名詞作狀語)

  (6)虛詞

  二、障礙突破之策略二:誦讀感悟法

  誦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夠背誦。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獲得比較牢固而豐富的感性知識。本文多四字句,讀來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但同時又雜以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錯綜變化,使文章脈絡清晰,音韻和諧,誦讀時要注意讀出抑揚頓挫、節奏疾緩,還要邊讀邊想象,讓自己的神思在自己參與創造的藝術天地里翱翔,這樣,一遍一遍的誦讀,就成了一遍一遍的欣賞,一次次的藝術享受。本文要求背誦全文,可見誦讀在本文中的地位。下面是節錄的關于本文的誦讀指導,以供參考。

  1.第一段指導要點

  (1)前一層從縱的方面寫本人從出生到“成立”的歷史,兼用總提分承的方式!百碓忾h兇”一句是總提,以下依次寫父、母、祖母,最后說到本人。寫父死母嫁,是為了說明祖母“躬親撫養”的原因,寫本人“多疾病”是為了說明“撫養”之不易,都是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這句話張本。

  “零丁孤苦”是關鍵語,下面有多處與之相照應。

  (2)后一層從橫的方面敘述家庭人丁衰微的狀況。文中反復強調的是一個“無(鮮)”字;至于“兒息”,則雖“有”而“晚”,又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極寫其孤單凄苦的心情,使人讀而生悲。在這種狀況下,身邊有一個疾病纏身的老祖母,怎能離家遠行呢?不言而喻,如此層層敘述的目的,就在“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這八個字上。這一層正是為下文“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一句張本。

  “未曾廢離”也是關鍵語,下文“供養無主”“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愿乞終養”等都是跟它相照應的。

  2.第二段指導要點

  (1)前一層敘朝廷征召之殷,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故有“前”“后”“尋”等字眼。征召的級別也越來越高:先郡,次州,最后是朝廷。這一層的敘述十分得體:①開頭稱頌朝廷的清明教化。②“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職,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用“辭不就職”。③表達了感恩心情。

  本層是為下層作鋪墊的,又為第三段中“過蒙拔擢,寵命優渥”一句張本。

  (2)后一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先寫朝廷、地方的催逼,后寫自己的苦衷。情詞悲惻,動人心扉。

  “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又為下文“但以劉日薄西山……朝不慮夕”一句張本。

  3.第三段指導要點

  (1)本段須作一氣讀,但文勢有三轉:首先轉入“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說自己應當得到同情;其次轉到自陳宦歷、稱頌君恩上來,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得皇帝的諒解;最后轉入正意,暗寫“孝”字,說明這是辭職的惟一理由。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伏惟”“且”“但”。

  (2)自陳宦歷一節寫得委婉動人,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作結,表達了至為懇切的感情。說劉病一節,語語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3)“孤苦”一詞承首段,又為下段“臣之辛苦”一句張本。“不能廢遠”承首段,又為下段“愿乞終養”一句張本。

  4.第四段指導要點

  (1)本段亦須作一氣讀:先以“愿乞終養”點明這篇表文的主旨,后以“聽臣微志”請求皇帝恩準,語意直貫而下。

  (2)貫穿全段的是“盡節”“報養”二語。開頭說“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結尾說劉“保卒余年”之后,當“隕首”“結草”以報,都是就“忠”“孝”二字而言,說得入情入理。

  (3)末句“臣不勝……以聞”是當時表文結束時使用的套語。

  5.文章思路

  全文始終圍繞“愿乞終養,辭不赴命”八個字展開。共分四段。

  第一段:敘述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第二段:敘述朝廷多次征詔的經過及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

  第三段:進一步闡明祖孫相依為命的關系,委婉表達自己并非欲全名節才辭不赴命。

  第四段:懇請武帝批準終養祖母的要求。

  6.文章主旨

  李密借《陳情表》主要申訴自己不能應詔的苦衷,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言辭極其懇切,情深感人,言之成理,才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7.感悟本文寫作特點

  (1)以情動人

  常言道,君命不可違,更何況李密是蜀漢降臣,拒絕帝王的征詔,本身是非常危險的,因而為了避免殺身之禍,就必須用言辭打動君王。文中反復出現祖孫相依為命的內容,祖母對他的照顧,祖母病篤,祖母時日無多,讓人看到作者對祖母深切而真摯的情感。盡管作者沒有著意抒發感情,但在簡潔的筆墨之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2)布局巧妙

  本意是辭官,奉養祖母,但文章直到第三段才道出真意,試想如果一開始便點明主題,勢必引起武帝不滿。作者思及此,從回顧自己悲慘的童年開始,婉轉敘述,極盡鋪陳,為后文主題思想的提出作了情感鋪墊,也成了辭不赴命的強而有力的依據。

  附:參考譯文

  臣李密上言:我因為命運坎坷,幼年便遭不幸。剛生下來六個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心愿。祖母劉氏憐恤我孤單病弱,親自撫養我。我小時候經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行走,孤苦零丁,直到成人。既沒有叔伯,又沒有兄弟。門庭衰敗,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外面沒有勉強的近親,家里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孤孤單單地獨自生活,只有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劉氏早被疾病纏身,時常臥床不起,我侍奉湯藥,不曾間斷和離開過。

  到了晉朝建立,我又承受著清明政治的教化。從前太守逵察舉我為孝廉,后來刺史榮又舉薦我為秀才。我因供養祖母之事無人來做,都表示辭謝,沒有應命前往。陛下特地下達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國家的恩典,授職為太子洗馬。憑我這樣微賤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官職,我即使肝腦涂地,也無法報答皇上的恩遇。當時我把自己的想法上表奏聞,表示辭謝,不能就職。現在詔書又下,言辭急切而嚴峻,指責我有意回避和怠慢?たh官府,層層逼迫,催我上路;州司官登門催促,像流星的火光一樣急速。我想奉命急速就道,但劉氏的病一天一天加重;想暫時遷就自己的私情,向長官申訴,又得不到允許:我的處境實在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圣朝以孝道治理天下,凡屬老年人,尚且都受到憐憫和撫養,何況我孤單貧苦,更是不同尋常。況且我年輕時在偽朝任職,一直做到郎官,本來就希圖宦途顯達,并不夸耀名節。現在我是卑賤的俘虜,極其渺小和淺陋,卻受到過分的提拔,恩寵優厚,我怎敢徘徊觀望,而有非分的要求呢。只因為劉氏已經到了風燭殘年,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已經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我沒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沒有我,不能度剩下的歲月。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因此,我的一點心意是不愿放棄對祖母的侍奉而遠遠地離開她的。

  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劉氏九十六歲,這樣看來,我盡忠于陛下的日子還長,而報答劉氏的日子卻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心情,乞求陛下允許我為祖母養老送終。我的苦衷,不單是蜀中人氏以及二州長官看到并且了解,天地神明實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憐憫我的誠心,準許我實現這個微小的心愿,或許劉氏可以僥幸地平安壽終。我活著應當為陛下獻出生命,死后也當像結草老人那樣在暗中報答陛下之恩。我懷著如同犬馬在主人面前那種恐懼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報陛下。

  【同步達綱練習】

  一、課內方法實踐

  1.下列加粗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險釁(xìn) 夙愿(sù) 閔兇(mǐn)

  b.祚薄(zuò) 期功(jī) 強近(qiǎnɡ)

  c.煢煢孑立(qiónɡ)(jié) 床蓐(rù) 洗馬(xī)

  d.逋慢(bū)  拔濯(zhuó) 優渥(wò)

  2.對下面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少:小時候

  b.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鮮:少,不多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d.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浩冉

  3.對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用法,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與現代漢語詞義一致的一項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c.臣之辛苦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5.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夙遭閔兇

  b.常在床蓐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6.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給皇帝的書信,如《陳情表》、《出師表》。

  b.“孝廉”“秀才”都是科舉制選拔人才的科目名,縣級考試入選者為“秀才”。

  c.古代喪禮中親屬們根據與死者親疏關系要穿一定的喪服,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等名目,通稱“五服”。

  d.古代官職升降有一定的說法,“拜”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舊職,任新職之意。

  7.下列句中加粗虛詞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凡在故老          故老:老朋友

  b.猶蒙矜育          矜育:撫育

  c.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區區:微薄

  d.有所希冀          希冀:非分企圖

  9.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用法與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項是(  )

  a.歷職郎署

  b.臣具表以聞

  c.函梁君臣之首

  d.且臣少仕偽朝

  10.翻譯下列句子。

  (1)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3)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4)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5)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二、課外方法實踐

  11.將下面一段文字譯成現代漢語。

  初,曹操微時,(李)瓚異其才,將沒,謂其子宣等曰:“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與吾善,袁本初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敝T子從之,并免于亂世。

  (《后漢書•李膺傳》)

  參考答案

  【同步達綱練習】

  1.c  2.b  3.a  4.d  5.d  6.b  7.b  8.d  9.b

  10.(1)我因為命運不濟,很早就遭到不幸。

  (2)到了晉朝建立,受到了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3)因此我不能離開祖母而遠行。

  (4)希望陛下能憐惜我愚拙的誠信,準許我微小的愿望,或許能使劉氏(我的祖母)僥幸的壽終。

  (5)我活著將要不惜生命為國效力,死后也要結草報恩。

  11.當初,曹操地位低微時,李瓚就認為他才能不同尋常,李瓚臨死時,對他的兒子李宣等人說:“社會就要大亂了,天下英雄沒有能超過曹操的,張孟卓和我關系不錯,袁本初是你們的外親,盡管這樣,你們也不要依附他們,你們一定要歸附曹操!彼膬鹤觽兟爮牧怂脑挘荚谀莻亂世中免于遭難。

《陳情表》導學案 篇5

  一、說教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三、說教法

  主要指導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蘇軾曾經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此處可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而定,主要目的引導學生從課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陳什么情、如何陳情。引入課文內容

  4、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字音),梳理結構簡單賞析(板書內容)。二是在此基礎上指導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布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五、說板書設計

《陳情表》導學案 篇6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的古今義詞及表現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ㄒ唬┢纷x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ǘ┢纷x第三段,思考:

  1、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容。(d級)

  點撥:說理內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奔偃缒闶菚x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法”,誦讀全詩。

《陳情表》導學案 篇7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方法】

  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習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A、臣以險釁(xìn)夙遭閔(mǐn)兇終鮮(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責臣逋(bǔ)慢猶蒙衿(jīn)育寵命優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ó)西山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過蒙拔擢(zhuó)門衰祚(zuò)薄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東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系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官職”。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生讀以下文字,了解相關背景,以利于學習。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長大后博學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然被列為籠絡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于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ㄒ唬┑谝欢危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容都屬于“閔兇”?學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兇。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ǘ┑诙危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明確:

  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ń忉、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確:事態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詞語和句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供養無主,除臣洗馬,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尾落在辭官養親上(“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無關,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肮驴唷币辉~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愿乞終養”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報養”——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實: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五、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構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愿乞終養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

  四段:提出先盡孝、后盡忠。

  七、藝術特色

  1、融情于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后練習

  九、字詞整理

  2 、古今異義:

  至于: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現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蓐:同“褥”,草褥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鄢贾量啵仟毷裰耸考岸菽敛娒髦。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板書

  十一、課后總結

《陳情表》導學案 篇8

  一、課文補注

  李密上《陳情表》后的經歷及后人:

  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贝螁枺骸翱酌餮越毯嗡?”密曰:“昔舜、禹、臬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酌髋c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比A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睆氖掳灼鋾倦`,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錢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賜、興。

  賜字宗石,少能屬文,嘗為玄鳥賦,詞甚美。州辟別駕,舉秀才,未行而終。興字雋石,亦有文才,刺史羅尚辟別駕。尚為李雄所攻,使興詣鎮南將軍劉弘求救,興因愿留,為弘參軍而不還。尚白弘,弘即奪其手版而遣之。興之在弘府,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俱為之文,甚有辭理。

  (節選自《晉書李密傳》中華書局出版)

  二、課文賞析

  感天動地赤子情

  ——《陳情表》分析

  魏家俊

  《陳情表》這篇文章一點都不講究構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處境不厭其煩地從幼年的生活經歷說起,而把要說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這句請求的話,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鋪直敘。但是,這里卻表現出作者寫作時頗費思忖。他需要在這篇上奏給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辭皇帝的征聘,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忠和孝的關系;二是情和理的關系,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請求站得住腳。

  首先看忠和孝的關系。中國有句古語,叫“忠孝不能兩全”,對李密來說,這句話還包含著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他要用對祖母的孝,來掩飾對已經被晉王朝滅亡了的蜀國的“忠”和不能去為這個被視為篡奪了正統王位的晉王朝盡“忠”,所以,作者就要把自己需要盡孝的理由說得非常充分,不能引起新王朝的皇帝的反感。因此,貫穿全文的就是一個理由:祖母年老多病,無人照料,自己盡孝就是無可置疑的了。這樣,從第一段的“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到第二段里的“劉病日篤”,再到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和第四段的“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主線分明,一氣貫穿,而且經過這樣的反復強調,也讓人覺得情真意切,容易贏得皇帝的同情。

  其次,是情和理的關系。在這篇文章里,說理不是主要的內容,因為只有把感情表達得充分了,才能讓皇帝由情的感動而產生對理的接受。而文章里要說的“理”,無非就是那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由于有了前面對祖母年老體弱的描述,使人已經對作者的困境有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這里的“理”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接受了。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篇文章為以情說理、融理于情、情動理明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十分成功的樣本。

 。ㄟx自《名作欣賞》.8)

  三、詩文薦讀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势渫鲆,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待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如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幼而孤,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ㄟx自歐陽修《瀧岡阡表》)

  閱讀提示:本文作者生動地寫出了自己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依靠母親辛勤撫育,以及父親為官處世,正直忠厚、表里如一的態度,并真切地表達了作者為官做宰能堅持操守,不茍合于世,完全有賴于父親的遺訓和母親的教誨。文章不事藻飾,感情真摯纏綿、催人淚下。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九:話劇與戲曲

  話劇在歐美各國統稱為戲劇,傳入我國后,為了同我國傳統的表演藝術——戲曲進行區別,特稱之為話劇,話劇是說話的藝術,以說話和動作為主要表演手段,和我國傳統戲曲有異也有同。

  首先,從它們的發展來看,兩者既相似,又有著不同,西方戲劇的淵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偉大的希臘人民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戲劇藝術,并且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戲劇詩人和戲劇理論家,它同樣也來源于民間,來源于勞動,和古老的宗教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雖然它的發端要比中國戲曲晚一些,但它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古希臘戲劇的形成和成熟卻要比中國古老的戲曲早約16XX年。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也是一步步在綜合其他藝術的特點上逐步提高和完善的,它的成熟同樣也離不開統治者的提倡、文學作家的參與、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但西方戲劇誕生的同時,也出現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這為它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結構上,西方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大同小異,西方戲劇一般分幕,幕中有場,中國戲曲則分為“折”和“出”。話劇有過場,戲曲有楔子,基本過程都是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組成,不過,西方戲劇較中國戲曲簡潔明了,一般沒有前面的敷演劇情,而是直接入戲。

  話劇藝術的表演重在說話和動作,以寫實為表現生活的基本手法。布景的使用力求逼真,道具也必須是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生活,演員在表演時,特別注意講究說話的藝術,無論是刻畫人物,展示劇情,還是表達主題,都要靠劇中人說話來完成。所以,話劇的語言更接近于生活,而中國戲曲對于布景的設置則不作更具體的要求,常常是一桌一椅,至于各種效果的演示,則全靠演員的虛擬動作來進行。程硯秋先生曾在悶熱的夏日演出《六月雪》,朔風起時,則全身顫抖,而臉上卻不見一粒汗珠。至于人物性格的完成,主題的表達主要是通過唱詞加動作,包括虛擬、夸張的臉譜、服裝來體現。例如屋子的設置,話劇則要在舞臺上用布景做成屋子的形狀,擺上床、桌、椅等實景,而中國戲曲舞臺上則空無一物,開門、關門、躺、臥、吃、睡等都是用虛擬動作來體現。但是,話劇傳入中國后,和中國戲曲共同發展,自然也互相融合,互相促進,話劇也汲取了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些虛擬動作,來增強對人物的刻畫,中國戲曲也吸收其布景的藝術,增強了直觀性。話劇也引入了唱詞,用歌唱的形式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關漢卿》中的“雙飛蝶”。戲曲藝術也吸收其說話藝術,對道白進行了藝術加工,使其更接近于生活,尤其是現代戲,則不再使標志性的化妝和臉譜、固定的服裝來夸張人物的性格,更進一步地貼近生活。

  總之,隨著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兩者將會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加強融合,為戲劇藝術的進一步發展、繁榮進行共同的努力。

《陳情表》導學案 篇9

  素養目標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

  2、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本,背誦全文。

  3、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

  4、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孝情、忠情,分析體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說理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導入

  蘇軾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把《出師表》當成“忠”的標準,把《陳情表》作為“孝”的典范?梢娎蠲艿摹蛾惽楸怼肪哂懈腥酥辽畹牧α。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其父早亡,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長大。少有文采,曾跟隨名儒譙周學習,博覽五經,以文學著稱。曾在蜀國任尚書郎等職,并多次奉命出使吳國,頗有辯才。蜀漢滅亡后,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他擔任主簿,他推辭不就。晉武帝立太子,征召其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為由固辭不受。及祖母卒,服喪期滿,李密以太子洗馬被征至洛陽。后出為河內溫令。

  2、相關背景

  李密原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睍x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則向晉武帝上此表“辭不就職”。

  3、了解文體“表”

  “表”是古代的一種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國君陳請謝賀。因為“表”的閱讀對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態度誠懇,措辭謙恭,內容讀來如對面談心,頗為感人。“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典范之作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

  4、解題

 、訇悾宏愂。

 、谇椋簩嵡、感情。

 、郾恚汗糯枷鲁式o帝王的一種文書。

  二、初讀感悟

 。ㄒ唬╊A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釁(xìn)閔(mǐn)祚(zuò)煢(qióng)孑(jié)

  隕(yǔn)逋(bū)矜(jīn)渥(wò)

  三、文本研究

  思考1解釋詞義、概括段意

 。ǖ谝欢危┏济苎裕撼家裕ㄒ驗椋╇U釁(艱難禍患,指命運不好。險,坎坷。釁,禍患),夙(早年)遭閔(同“憫”,憂傷)兇(不幸。指喪父)。生孩六月,慈父見(用于及物動詞之前,有稱代動作行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當于“我”)背;行年(年歲,年齡)四歲,舅奪(強行改變)母志。祖母劉愍(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會走路。這里形容柔弱),零。ü陋毜臉幼樱┕驴啵劣冢ㄖ粒_到;于,介詞,引出對象)成立(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又)鮮(少。這里是“沒有”的意思)兄弟,門衰祚薄(福分淺。,晚有兒息(子嗣)。外無期功[期,穿一年孝服的親族。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安慰)。而劉夙(早時)嬰(纏繞)疾(病)病,常在床蓐(草墊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而離開(祖母)]。

  請概括段意:敘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ǖ诙危┐、至)奉圣朝,沐浴(承受恩澤)清化。前太守臣逵察(經考察后予以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漢代所設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優秀人才。晉時仍保留此制。與科舉考試的“秀才”不同)。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事的人),辭(辭謝)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官)臣郎中(尚書省的屬官),尋(不久)蒙國恩,除(授官)臣洗馬(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猥(謙辭,辱)以微賤,當(承擔)侍東宮,非臣隕首(頭落地,指不惜性命)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使上聞、報告),辭不就職。詔書切峻(急切嚴厲),責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赴京就職),則(連詞,表轉折,但是)劉病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篤(病重);欲茍(姑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苦衷)]不許(許可):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的窘狀)。

  請概括段意: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過以及自己進退兩難的處境。

  (第三段)伏惟(伏在地上想。舊時奏疏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元老,舊臣),猶蒙矜育(憐惜養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況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連續任職)郎署(郎官的衙署),本圖宦達,不矜(看重、推崇)名節(名譽與節操)。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提拔、擢升),寵命優渥(優厚),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但(只是)以(因為)劉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這里比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氣息奄奄(氣息微弱、將要斷氣的樣子),人命危淺(垂危),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無法用來……)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輪流,更替)相為命,是以(因此)區區(自己的私情)不能廢遠。

  請概括段意:進一步闡明辭不就職的原因。

 。ǖ谒亩危┏济芙衲晁氖校ㄍ坝帧,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照察、審辨)。愿陛下矜愍(憐恤)愚誠,聽(任從。這里指應許)臣微志,庶(希望)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當結草(死后也當結草報恩)。臣不勝(承受,承擔)犬馬怖懼之情,謹(恭敬地)拜表以聞(使動用法,使……知道)。

  請概括段意: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點明全文主旨。

  思考2整體感知

  1、本文是李密向誰陳情?陳述了那幾方面的“情”?最終想達到什么目的?

  明確對祖母———孝情

  對晉武帝——忠情

  對自己———忠孝難兩全的為難苦情

  目的:愿乞終養

  思考3具體探究

  1、第一段中體現的,李密一定要對祖母盡“孝情”,原因有哪些?試分析效果。

  明確①“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父死母嫁,祖母躬親撫養;

 、凇俺忌俣嗉膊。艢q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體弱多病,祖母精心養育;

 、邸凹葻o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內外無親,祖孫互為依靠;

  ④“而劉夙嬰疾病……未曾廢離”—臥病在床,祖母需要照料。

  效果:文章一開篇,濃濃的悲情撲面而來,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李密形單影只的孤寂,祖母困境中的艱辛;仿佛聽到了他無助的哀嘆,祖母病中的呻吟……至性之言,悲惻動人,為下面的陳述奠定了情感基調。

  2、在第二段中,李密處于怎樣的兩難境地?如何狼狽?

  明確兩難:朝廷征召,皇恩浩蕩;祖母病重,無人照顧。

  狼狽:“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連用四字駢句,渲染出嚴峻的形勢。如果一味拒絕,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3、第三段中,李密為自己找的“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確“圣朝以孝治天下”

  作用:引孝政,盡孝是遵循國策,“理”應認同,是忠君的體現。

  4、李密找到的“忠孝能兩全”的辦法是什么?

  明確“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先盡孝,后盡忠

  思考4品味語言

  1、第二段接連使用時間詞“逮”“前”“后”“尋”,對應的征召詞“察”“舉”“拜”“除”“當”以及遞增官職“孝廉”“秀才”“郎中”“洗馬”,有什么用意?

  明確這些詞語都表示新朝對李密的多次征召:從時間上看急迫連續,從形式上看多法并用,從官職上看越來越高,顯示出新朝急于需要李密出來籠絡人心,而李密推辭之難,這為下文矛盾的解決埋下了伏筆。

  2、第二段“切”“峻”“責”“慢”有什么表達效果?四字句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這四個字形象地寫出了朝廷對李密“辭不赴命”越來越生氣,責備越來越嚴重的態度,仿佛可以看到皇帝在那里生氣發怒的情形。

  思考5體會寫法

  1、如果將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下位置,先講理后陳情,好不好?

  明確不好。本文的陳述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陳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孫的特殊關系,以此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因“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此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的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2、本文語言表達切合身份,恭敬而得體。請從文中找出一些表達敬意和自謙的詞語,加以體會。

  明確表示敬意的詞語有:奉、伏惟、圣朝、清化、蒙、寵命、謹等。表達自己對新朝的敬意,進一步打消新皇帝的疑慮。表達謙稱的詞語有:臣、猥、亡國賤俘、乞、犬馬等。謹遵臣道,極盡謙卑之能事,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思考6對比閱讀

  任務: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與李密的《陳情表》都屬于“陳情”作品中的佳作,都寫得情感真摯、回腸蕩氣,但兩文的寫作目的、“陳情”的方式卻有所不同。試比較分析。

 。ㄦ溄1)

  獄中上母書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鐘虐明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托跡于空門,生母寄生于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于雙慈?但慈君推干就濕,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慈君托之義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后。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后,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囂,決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后,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愿畢矣。新婦結褵二年賢孝素著武功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游天地間,可以無愧矣。

  明確(1)從寫作目的看,《獄中上母書》是寫給母親的一封訣別書,為國赴難,義無反顧,不惜拋卻親情,但拳拳之心,天地可鑒;《陳情表》是寫給皇帝的一封書信,目的是婉言拒絕朝廷的任命,借親情之名“辭不就職”。

  (2)從“陳情”方式上看,《獄中上母書》自始至終,直抒胸臆,毫無掩飾,酣暢淋漓;《陳情表》則表達得委婉含蓄,虔敬有加。

  四、明晰主旨

  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陳情表》導學案 篇10

  陳 情 表 作者:李密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子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家立業。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福氣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孤孤單單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來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秀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能夠去服待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たh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又不見準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炫耀,F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一點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當以犧牲生命,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導學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體會所陳之情,欣賞陳情藝術。

  2.把握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3.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匯,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4.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道德。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容!冻鰩煴怼肪褪侵T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崗寨的李密。 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后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于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背景分析

  司馬氏集團滅蜀后,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應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实鄹吲d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凄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著“情”“孝”二字反復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陳情表》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準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梢姶宋母腥玖χ蟆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2)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四、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譯本段文字。

  1)、實詞

  夙遭閔兇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期功強近之親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夙嬰疾病

  2)、古今異義

  不行至于成立

  3)、通假字

  閔—憫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痹摼湓谌沃衅鸬绞裁醋饔?(學生回答:總攝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4、學生對照板述試背第一段。

  五、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托辭呢?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鑒賞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生齊讀第二段。

  舉臣秀才尋蒙國恩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

  責臣逋慢劉病日篤告訴不許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

  晉對李 李對晉陳情

  察臣 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舉臣

  拜臣 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除臣

  責臣 劉病日篤

  催臣

  告訴不許 進退兩難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孔怨耪f“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譯第三段;

  猶蒙矜育不矜名節有所希冀人命危淺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教師范讀第四段。

  臣之辛苦聽臣微志

  第四段明確提出“愿乞終養”,表示要先盡孝后盡忠,以期感動武帝達到陳情目的。

  “報國恩”跟“徇私情”只有為時極短的矛盾,稍稍從長遠著眼就根本沒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決盡忠跟盡孝暫時發生矛盾的措施的有力依據。

  6、經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閱讀課后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弊髡哒沁\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ㄒ唬┤谇橛谑。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為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會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可引導學生討論:

  1.李密給晉武帝上表陳情,只在說明祖母年老,難以廢遠赴命而已。這樣簡單的一件事,為何不直接陳述,卻要從自己的坎坷家世說起?

  要想讓皇帝真正相信自己,體諒不奉詔的苦衷,必須先動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義。因而作者于首段先從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說起,一開篇就把對方也帶進悲愴酸楚的環境氛圍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親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贍養侍奉的陳述,文章第三段“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的話,才有所依憑,第二段說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進退”“狼狽”的情狀,也才能喚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晉滅蜀之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書郎,也就是所謂“少仕偽朝,歷職郎署”。現在新朝建立,這本是他的一個“歷史污點”,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陳此事?

  李密多次“辭不赴命”,最擔心的就是晉武帝會懷疑自己有懷念舊朝、矜憐名節、不事二主之心,現在李密“實話實說”,反倒容易得到晉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頌“圣朝”之“情化”,說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所“蒙國恩”,“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就更能讓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確乎是出自“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的苦衷。

 。ǘ┤谇橛诶

  李密《陳情表》中的“理”據何在?

  李密陳情的理據,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司馬氏集團標榜綱常名教本屬虛偽,但李密一本正經地援引來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卻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ㄈ┱Z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該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準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四)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作業:1、練習冊題

  2、背誦課文

《陳情表》導學案 篇12

  一、教材解析

  《陳情表》來自人教版第四冊的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主要講中國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欣賞重點是語言特色和古代散文在敘述中兼以議論或抒情的手法。就《陳情表》來講,在語言上駢散結合,自然純粹,在構思上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來看,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置如下:

  1、教學目標

  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和文體的有關文學常識

  積累文言文詞語,背誦文章。

  賞析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以及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2、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把握行文層次,體悟以其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理解諸多實詞和虛詞,并進行分類歸納。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分為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為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指導誦讀、點撥啟發、討論領悟。學生采取的學法是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擬定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以后人的評價導入課文!白x《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2、 整體感知

  1>.首先多媒體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及文體常識

  2>.聽讀,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的節奏感以及感情。

  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學生提出字詞方面的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然后學生自己小結。自由朗讀課文中,理清文章思路。

  3>歸納每一段的大意

  3、研讀賞析:

  問題:作者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里打動晉武帝的心?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討論后明確:因為自古忠孝兩難全,他為了達到奉養祖母的目的,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在“孝”字上大作文章,情辭懇切,字字發自肺腑來打動晉武帝,贏得了后世的贊譽。其次行文時先說后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

  討論: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個兩難的處境中,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李密是怎樣化解這個矛盾的?(換位思考、列數字)

  孝:身世凄苦——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報養劉之日短也(情) 解決 先盡孝

  忠: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盡節于陛下之日長(理) 矛盾 后盡忠

  語言的鑒賞(四字句、對偶句、排比句)

  4、拓展閱讀:

  讓學生討論一下《出師表》和《陳情表》的異同。

  不同:《出師表》全文無不流露出作者忠君愛國之情。

  《陳情表》則通過陳述自己的“苦情”“親情”“忠情”

  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

  四、說板書設計(略)

《陳情表》導學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情感,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李密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感情。

  2.點撥法。點撥關鍵的字、詞、句,使學生在深層意義上領會出于“情”字,歸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的要義,進而達到鑒賞的目的。

  3.討論法。討論文中的關鍵內容及李密散文的藝術特色。

  【教學流程】

  一、預習感知:

 。ㄒ唬┍尘埃

  李密,西晉武陽人。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于鄉里。年輕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蜀亡后屏居鄉里,累舉不應。

  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ǘ┏醪礁兄

  朗讀全文及其注釋,完成下列作業

  1、正音:

  險釁 夙愿 閔兇 憐憫 祚薄期功 強近 床蓐 逮捕 李逵 猥陋  

  隕首 逋慢 病篤 矜持 郎署 拔擢 優渥 盤桓 庶幾愚拙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形影相吊  更相為命  愿乞終養  煢煢孑立

  第一段: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憫(mǐn)臣孤弱臣少(shào)多疾病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常在床蓐(rù)

  第二段:逮(dài)奉圣朝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逋(bū)慢日篤(dǔ)

  第三段:矜(jīn)育拔擢(zhuó)優渥(wò)更(gēng)相為命

  第四段:四十有(yòu)四

  2、批注重點字詞,翻譯課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

  陳(陳述、稟報)情(隱情、苦衷)表(奏章,表,古代文體,屬奏議類,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述請求時所用。)

  臣密言:臣以(因為)險釁,夙(早時)遭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兇(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憐惜)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零。ㄍā傲尕辍保陋毜臉幼樱┕驴,至于成立(直到成人自立)。既無伯叔,終鮮(沒有)兄弟;門衰祚(福分)薄,晚有兒息(子)。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在外面沒有什么近親),內(在家里)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孤單無依靠地獨自生活),形影相吊(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劉夙嬰(繞)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停止侍奉)。

  逮(到了)奉圣朝,沐浴清化(蒙受清明的教化)。前太守臣逵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臣以(因為)供養無主(主持),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授予官職)臣郎中,尋(不久)蒙國恩,除(授予官職)臣洗馬。猥以微賤(我憑借低微、卑賤的身份),當(擔任)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報答)。臣具以(把)表聞(使……聽見),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比)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一天比一天)篤(嚴重);欲茍(暫且)順私情,則告訴(申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俯伏思量)圣朝以(用)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憐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何況我孤苦伶仃,特別嚴重)。且臣少仕(做官)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希圖)宦達,不矜(自夸)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現在我是亡國后卑賤的俘虜,最渺小最鄙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有所希冀(希望,企圖,非分之想)!但以劉日薄西山(只因為祖母劉氏的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不能)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因為自己的私情不能放棄奉養祖母而遠離她)

  臣密今年四十有(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這樣)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辛酸悲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不只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的長官所看見的),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察)。愿陛下矜(憐恤)憫愚誠,聽(準許、成全)臣微志,庶(或許)劉僥幸,保卒(終)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盡)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拜上表章)以聞(使……聽見)。

  翻譯:

  臣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后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我憑借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凄苦的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并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余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準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三)概括各段內容,梳理全文思路:

  第一段:自述身世(祖孫相濡之情)

  第二段:進退狼狽(奉詔兩難之情)

  第三段:表明心跡(當效微命之情)

  第四段:先孝后忠(烏鳥反哺之情)

  或: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為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度及特別處境。)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先盡孝后盡忠。)

  作業:積累文中的古今異義詞。

  二、深入探究

  導入: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蘇軾

 。ㄒ唬⿵土曊n文內容

  1、積累古今異義詞:

  慈父見(棄我而死去)背

  察(考察和推舉)臣孝廉

  舉(舉薦)臣秀才(優秀人才)

  除(授予官職)臣洗馬

  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單音節詞需要特別注意,雙音節詞大多一個字對應一個詞進行解釋

  2、根據上節課所學,用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陳情的目的——“愿乞終養”

  面臨的困境——“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進指什么?難在哪?——進指盡忠,無以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

  退指什么?難在哪?——退指盡孝,無以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

  即忠孝不能兩全

  忠——孝

  那李密是如何陳情來打動晉武帝?

  (二)悟情:自由閱讀課文,朗讀品味文中最打動你的句子。(從句式,用詞,修辭,表情達意的效果來賞析品味)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請你細讀課文,然后結合文章的構思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說說下列語句有什么特點,好在哪?

  品讀第一段:體會“孝”:

  1):四字駢句: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閔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8222;8222;”

  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為慈。

  2)對文句

  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外對舉,都強調一個“無”字,把自己舉目無親,后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臵疑。

  品讀第二段:體會“忠”

 、凇扒疤爻煎硬斐夹⒘;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前后對舉,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寵的感激。

  ④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勢緊迫,形象生動。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品讀第三段: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第一二段。

 、鄢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臣”與“祖母”對舉,突出一個“無”字,強調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現實。

  3)比喻句:

 、佟皠⑷毡∥魃,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夸張卻給人無可臵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品讀第四段,說說如何兩全?——先盡忠后盡孝

  ②“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于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鄢疾粍偃R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似犬似馬,忠懇之情,怖懼之態溢于言表。

 。ň粗t辭的運用:顯現自己的謙虛,卑微,和對方的尊敬恭迎)

  類似的地方還有,為什么有些地方是祖母劉,有些地方是祖母?

  教師小結

 、倩噬弦彩侨,并非鐵石心腸,李密如此感人的陳情,應該可以打動他;②多次征召表現出自己求賢若渴,籠絡人心的目的已達到;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樹立李密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國推行“孝道”;④準許李密的請求,顯示出作為皇上的寬容大度。更何況李密已經做出承諾:“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碑斎,這只是情理之中的推想。現在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晉武帝是如何批復的。

  《晉書李密傳》中記載,帝覽之(《陳情表》)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蹦送Tt。

  《古文觀止》中則說,“晉武覽表,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總結:如何陳情

  5.小結:

  語言藝術: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云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敬謙辭:表示自己的謙遜卑微,以及對對方的尊敬投誠

  構思藝術:

  陳情于事動之以情:

  寓理于情曉之以理:

  以情動人

  第一:先陳苦情---遭閔兇伶仃孤苦,博得同情(以弱示人)

  第二:后陳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動真情(以孝感人)

  第三;再陳忠情---圣上恩重如山,消除疑慮(以忠信人)

  以理服人:

  (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三、遷移運用

  感悟“孝”:你如何理解孝?怎樣才算盡孝?

  附1:《孝經》摘錄(課本第8頁)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我們的身體毛發皮膚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因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珍惜它,愛護它就是行孝盡孝的開始。讓自己健康成長按正確的原則做人、做事,讓自己的名字為后人所景仰,就會讓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導有方,培養出了一個優秀兒女,這是人行孝盡孝的結束。總的講,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長大成人就要忠于國家和君主,最終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有所貢獻,能實現自己應有的人生價值。

  子日:“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凡有孝心的子女們,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無事的時候,當盡其敬謹之心,冬溫夏清,昏定晨省,食衣起居,多方面注意,第二,對父母,要在奉養的時候,當盡其和樂之心,在父母面前,一定要現出和悅的顏色,笑容承歡,而不敢使父母感到有點不安的樣子。第三,父母有病時,要盡其憂慮之情,急請名醫診治,親奉湯藥,早晚服侍,父母的疾病一日不愈,即一日不能安心。第四,萬一父母不幸的病故,就要在這臨終一剎那,謹慎小心,思想父母身上所需要的,備辦一切。不但穿的、蓋的、和棺材等物,盡力配備,還要悲痛哭泣,極盡哀戚之情。第五,對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盡其思慕之心,莊嚴肅敬的祭奠,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項孝道,行的時候,必定出于至誠。不然,徒具形式,失去孝道的意義了

  附2: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xx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癥,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丟下媽媽。

  那時,陳斌強的兒子不到兩歲,妻子建議他把媽媽送到養老院去,他說:“一個連兒子都不認識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欺負了怎么辦?”為了照顧媽媽,他硬是把兒子提前一年送進幼兒園。

  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用一根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么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準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鐘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后,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著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

  【頒獎詞】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四、課堂小結

  跨越千年的滄桑,孝仍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脊梁,仍然是支撐我們一路前行的重要力量。孝心其實就是一條河,上游是我們的長輩,中游是我們自己,下游是我們的后代。伸出雙手,攥緊兩端,讓孝心之河長流不息!

  愿天下所有的辛勞養育都能收獲慰藉!

  答疑解惑

  齊讀課文

  五、課后作業

  1、背誦全文

  2、根據《陳情表》為李密寫一段頒獎詞

  例一:雖為“亡國賤俘”,卻甘于清貧,婉拒帝王之邀,只為報答祖母的養育之恩。雖說“烏鳥私情”,實則為至孝之舉。古人以孝為先,李密之孝,可謂典范。

  例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孫子在亂世拒帝王之邀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養育他的祖母。在高官厚祿的謝絕里,祖母的生命也許還是風燭殘年,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孝哉,李密,讓天下所有的養育辛勞收獲慰藉。

  晉書《李密傳》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比A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②。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比A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睆氖掳灼鋾倦`,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ā稌x書·李密傳》節選)

 。圩ⅲ茛儆蜗模褐缚鬃拥膶W生子游和子夏,他們在文學上皆很造詣。②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譯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脫衣。為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后才讓祖母用。有空閑的時候就講學忘記疲勞,并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拜譙周。,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認為是很有才華的人)。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漢平定后,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

  皇帝看了以后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來(他的祖母)劉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陽。當時(有個叫)張華的司空問他說:“(你認為)安樂公這個人怎么樣?”李密說:“可以與齊桓公相并列。”張華問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說:“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蟲流出戶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能抵抗魏國,任用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庇謫枴翱酌鞯囊巹裉嵝训脑挒槭裁茨敲船嵥?”李密說:“過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說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酌骱蛯υ挼娜怂讲幌嗟龋难哉摻虒б虼司唧w瑣碎。”張華認為他的道理很好。

 。ê髞恚┑酵獾刈鰷乜h的縣令,很討厭下屬官吏,曾經給人寫信說:“慶父這種人不死,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毕聦俟倮舭阉男派蠄蠼o司隸,他的下屬把信的內容稟告了司隸,司隸因為李密在縣城的名聲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轉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無人作后盾,于是被調到漢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為不如意而心懷怨恨。等到皇帝在東堂賞賜酒席,讓李密作詩時,他在詩的末尾說:“我這人也有心里話,說來話長。做官卻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這番話哪會正確!”武帝對此很生氣,(識相的)都官從事馬上奏請罷免李密的官職。

《陳情表》導學案 篇14

  臣密言:臣以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í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shào)多疾病,九歲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無應門伍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 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知識點:

  一、 通假字

  1、 夙遭閔兇(閔,通“憫”,可憂患的是多指疾病、死喪)

  2、 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 四十有四(有,通“又”)

  二、 古今異義

  1、 九歲不行(古義:不能行走;今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譯:組織機構等)

  3、 晚有兒息(古義:子女;今譯:呼吸時進出的氣)

  4、 臣欲奉詔奔馳(古義:赴任;今譯:飛跑)

  5、 則告訴不許(古義:申訴;今譯:對別人說)

  6、 沐浴清化(古義:受潤澤,得到恩惠;今譯:洗澡)

  7、 舉臣秀才(古義:優秀人才;今譯:泛指讀書人)

  8、 臣以供養無主(古義:無人主持;今譯:不知所屬)

  9、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古義:報答;今譯:向上級報告)

  10、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古義: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譯:多指。

  11、 臣之辛苦(古義:指心酸苦楚的處境;今譯:指勞累的意思)

  12、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古義:為謙辭;今譯:指動物)

  三、 一詞多義

  以: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因為)

  臣具以表聞(用)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與無連用,譯為不能)

  辭:辭不赴命(辭謝)

  停數日,辭去(告辭)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卒:保卒于年(終)

  卒成帝業(終于)

  軍旅卒發(通“猝”,突然)

  永和四年卒(死)

  矜:猶蒙矜育(憐憫)

  不矜名節(顧息)

  拜:謹拜表以聞(拜上)

  拜臣郎中(授予官職)

  除:除臣洗馬(授予官職)

  登自東除(臺階)

  誅亂除害(去掉)

  曾: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曾經)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尋:尋蒙國恩(不久)

  尋之無所得(尋找)

  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著,順著)

  夙:夙遭閔兇(早時)

  夙興夜寐(早晨)

  見:慈父見背(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關系,可譯為“我”)

  非獨蜀之人士及而州牧伯所見明知(看見)

  曹傀請見(謁見)

  薄:日薄西山(迫近)

  如履薄冰(扁平物上下兩面之間的距離。

  薄田幾畝(土地貧瘠)

  不薄今人愛古人(輕視)

  四、 詞類活用

  1、 臣少多疾病(名詞用作動詞,生。

  2、 則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的)

  3、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名詞作狀語,相犬馬)

  4、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名詞作狀語,向上)

  5、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伍尺之僮(名詞作狀語,在外面,在家里)

  6、 夙遭閔兇(形容詞用作名詞,憂傷的是常指父母之喪)

  7、 猥以微賤(形容詞用作名詞,微賤的身份)

  8、 凡在故老(形容詞用作名詞,指舊臣)

  9、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離)

  10、 臣具以表聞(使動用法,使••••知道)

  五、 特殊句式

  1、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判斷句)

  2、 今臣亡國戰俘(判斷句)

  3、 而劉夙嬰疾。ū粍泳洌

  4、 歷職郎署(狀語后置句,省略句)

  5、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狀語后置句)

  6、 愿乞終養(省略句)

  7、 謹拜表以聞(省略句)

《陳情表》導學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陳情表》教案(精選12篇)

    素養目標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2、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本,背誦全文。3、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4、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 《陳情表》教案模板集錦(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結合作者的身世及時代背景,理解本文陳情于事、以情動人、情理交融的寫作特色。2、加深對“孝”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3、積累文言詞語。4、背誦全文!窘虒W重點】1、積累文言詞語。2、背誦全文。...

  • 精選《陳情表》教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2、注意作者的處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二、教學重、難點讀懂課文,把握其行文層次,體悟其以陳情統攝敘事說理、情真理切的特點,是學習的重點。...

  • 陳情表教案(精選16篇)

    單元導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惫湃藢⒆约旱娜松形、事理思考、情感體驗等訴諸筆墨,留下了許多佳作名篇。誦讀這些作品,觸摸民族文化血脈,可以增進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陳情表》教案合集(精選12篇)

    一、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李密的《陳情表》。宋代學者說:“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必不孝!薄豆盼挠^止》也評價,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

  • 關于《陳情表》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從了解李密所處的時代入手,理解他為什麼向晉武帝陳情,“乞愿終養”、“辭不赴命”。2、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掌握一些成語和習用語!窘虒W設想】1、本文語言富于節奏和感情色彩,應讓學生熟讀并疏通文字。...

  • 《陳情表》高二教案(精選14篇)

    一、導語設計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的美德,譬如勤勞、善良等,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下面我們就來看以孝而著稱的《陳情表》。...

  • 《陳情表》譯文(精選15篇)

    陳 情 表 作者:李密文 本譯 文原 文文 本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

  • 《陳情表》閱讀答案(通用15篇)

    陳情表是臣子向君主陳述情懷、表明心曲的一種文體。臣子向皇上表達忠心和為國效命的誠意,要動之以情;要帝王接受自己的請求,又要從其心理需求出發曉之以理。小編在此整理了《陳情表》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 《陳情表》語文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2、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3、背誦全文。教學重難點1、在吟誦中解讀作者的“情”字,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 《陳情表》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 陳情表(精選17篇)

    教案示例一第一課時一、 導入課題以簡介作者及后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

  • 有關《陳情表》教案(通用13篇)

    ●備課資料一、課文補注李密上《陳情表》后的經歷及后人: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比A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

  • 《陳情表》教案模板匯編(精選16篇)

    一、自主復習梳理課文,加深理解,重點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邊復習邊做筆記。二、自我檢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慈父見背舅奪母志 祖母劉憫臣孤弱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

  • 《陳情表》教學設計(通用14篇)

    陳情表一、內容與解析本課要學的內容《陳情表》是一篇抒發親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關鍵是要聯系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處境,從而理解作者陳了那些情。...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热精品 | 精品香蕉99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丝袜 |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丝袜护士强制脚交 |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公交车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视频 | 国产视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中文 | 又色又爽又大免费区欧美 | 99精品网站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 91?清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欧美视频一二三区 | 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 射射视频 | 国产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71区| 人人爽亚洲AV人人爽AV人人片 | 99爱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网 | 国产又粗又黄又猛又爽的视频 | 女优在线播放 | 好吊妞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传媒一区二区三区A片 99久久国产视频 |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 | 国产免费又爽又色又粗视频 | 77奇米影视 | 婷婷日日| 黄色天堂在线观看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1综合久久久久婷婷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黄片 |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 日韩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做爰高潮片免费视频九九九 |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