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設計 > 語文教學設計 >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 兵車行教學設計(通用3篇)

兵車行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4-02-17

兵車行教學設計(通用3篇)

兵車行教學設計 篇1

  [導學新概念]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憂傷和痛苦中度過的。唐玄宗 天寶五載(746年)來到京城長安后,政治上屢屢受挫,經濟條件也日益惡化。這使得杜甫對 現實黑暗的認識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詩風也跟著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這 期間,他寫了很多以戰爭為題材的詩。《兵車行》是第一篇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記錄了統 治者的“開邊”政策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學習《兵車行》,要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研究杜甫詩歌章法嚴密、整齊之中 又有變化的特點上,以利于學生今后自讀杜詩。

  [資料顯示屏]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政治詩人。關心社會時事,關心國家大計,在詩人 說來是一種不可阻止的、自覺的要求。詩,在杜甫的手里,不僅是抒發感情、摹寫物象的工具,而且也是干預時事、指責國政乃至評論軍事策略的手段。(《中國文學史》,中 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編寫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403頁)

  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唐音癸簽 》)

  即事名篇,無復倚傍。(元稹)

  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 ……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拼竽 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 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 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靶小笔菢非 的意思,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貞《索隱》。(錄自《唐詩鑒賞辭典·詩體詩律詞語簡釋》,上海辭 書出版社1519頁)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導語 設計:“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詩句至今還依然索繞在我們的腦海中 ,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后寫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寫過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詩。今 天,我們來讀他在天寶年間目睹統治者窮兵黷武,大肆征兵,造成“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 之,所在哭聲震野”的凄慘景象而寫的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車行》。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見導語 設計)

  二、簡介背景,出示杜甫在長安十年所寫的反映人民疾苦的有關詩句,使學生更準確地理 解這首詩。

  三、誦讀

  1教師范讀(也可聽藝術家朗誦錄音)。

  2學生試讀、齊讀,在此基礎上練習背誦,有表情地誦讀。

  3誦讀點撥

  (1)把握基調:這是一首歌行體詩,旨在揭露當時的最高統治者連年發動“開邊”戰爭,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詩人的情緒是怨憤的,這是全詩的基調。

  (2)誦讀指導:第一段寫親人送別出征的戰士,朗讀時聲音應沉重些。段尾,詩人的怨憤 之情初現,應用升調讀。第二段,“點行頻”三字為下文敘事的總綱,須重讀。以下皆用“ 行人”的口氣讀,要注意區分敘事句和抒情句的語氣。第三段先寫秦兵家庭的困難,朗讀時 速度不宜快。“長者”句用較柔和的聲調,“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勢,至“租稅”句稍稍振 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絕,聲調凄楚。結尾四句是全詩的高潮!熬灰姟睉刈x,“古來 ”句道盡戰場慘景,集中表達“行人”和“詩人”的怨憤,要緩緩讀出,“無人收”三字乃 血淚鑄成,尤應重讀。

  四、鑒賞

  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研討這首詩的章法,找出詩中的警策句,賞析 名句,品味語言表達的特點。落實課后練習二、三的要求。

  明確:1章法嚴密。形式上采用古稱“一頭兩腳體”的結構方式。從整體看,節奏整齊 又略有變化;各段皆自有起結,析之則三,合則為一。內容上,一是前后呼應,二是層層遞 進。

  2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通過高度的藝術性表現出來。

  ①重墨鋪染。大氛圍的粗略勾勒和具體動作的細致刻畫相結合,描繪了一個悲愴而震撼人 心的出征場面。詩的開篇展現出一幅出征圖,既有聽覺形象又有視覺形象,可以想見出征士 兵之多,只待一聲令下就要出發。接著展現出震人心弦的送別圖。征夫的爺娘妻子亂紛紛地 在隊伍中尋找、呼喊自己的親人,扯著親人的衣衫,捶胸頓足,邊叮嚀邊呼號。車馬揚起的 灰 塵,遮天蔽日,連咸陽西北的渭水大橋都被遮沒了。千萬人的哭聲匯成震天的巨響在云際回 蕩!耙锲拮幼呦嗨汀保粋“走”字刻畫出眷屬們在親人出征時追奔呼號和那一剎 那的生離死別的情景!盃恳骂D足攔道哭”,連續四個動作,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 恨、絕望的動作神態,表現得細膩入微,令人觸目驚心。江淹《別賦》說:“黯然傷魂者, 唯別而已矣!痹娙说闹啬伻荆o讀者視覺聽覺以強烈感受,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千萬家庭 因征戰而妻離子散的悲劇。

  ②巧妙構思。詩人通過設問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滿腔悲切和哀怨的傾訴。前文的凄慘場面 是詩人親眼所見,下面的悲切自訴是詩人親耳所聞,增強了詩的真實感!包c行頻”是全詩 的“詩眼”,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征夫犧牲、土地荒蕪的根源。接著,由征夫之口, 從三個方面控訴了戰爭造成的巨大災難。最后,又以哀怨的語調,描述了古戰場上的悲慘現 實。其情其景與開頭悲愴場面相呼應,詩人那飽滿酣暢的激情得到盡情抒發,唐王朝窮兵黷 武的罪惡得以淋漓盡致的揭露。

  ③善用口語。這首詩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選用了樂府體裁,運用了俗語口語,加 上民歌中常見的頂針修辭格,讀來清新自然,明白如話,造成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

  設計B

  比較閱讀

  比較《兵車行》和李白《古風·其十九》兩首詩在藝術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研究性閱讀

  杜甫在長安十年,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窮困,使他的創作視野從個人轉向了全社 會,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日益鮮明。

  結合《兵車行》的學習,研讀杜甫同時期寫的《前出塞》《麗人行》和《自京赴奉先縣詠 懷五百字》等詩,體會杜詩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

  提示:《前出塞》寫天寶末年歌舒翰征伐吐蕃的時事,意在諷刺唐玄宗 的開邊黷武。《麗 人行》作于天寶十二載春,諷刺了楊家兄妹驕縱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時 政的腐敗!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是杜甫五言詩的代表作。杜甫自京赴奉先縣,是在天寶十四載十月、十一月間。這年十月, 唐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華清宮避寒,十一月,安祿山即舉兵造反。杜甫途經驪山時,唐玄宗 與楊貴妃正游玩,而安祿山叛軍已鬧得不可開交。其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沒傳到長安,然 而詩人途中的見聞和感受,已顯示出社會動亂的端倪。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 一傳誦千古的名句,揭露了貧富的懸殊。

  設計C

  閱讀訓練

  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幾個問題。 

  古風·其三十四 李白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專城。

  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

  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衡。

  天地皆合一,澹然四海清。

  借問此何為,答言楚征兵。

  渡瀘及五日,將赴云南征。

  怯卒非戰士,炎方難遠行。

  長號別嚴親,日月慘光晶。

  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

  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1給這首詩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大意。

  2詩中有三幅色調不同的畫面,說說它們各自渲染了怎樣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 想感情。

  3這首詩跟杜甫的《兵車行》反映的是同一歷史事件,也表達了詩人同情人民疾苦、反 對不義戰爭的愿望,但這兩首詩的內容和風格卻有顯著的不同,試就下面兩個方面將 二者作一點比較。

  (1)揭露現實的廣度和深度:

  (2)表現技巧:

  [參考答案]

  1第一層(開頭四句)邊城軍情緊急,派人飛馬傳遞文書,要求增兵。第二層(“ 白日”以下四句)京城里卻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第三層(“借問”至“豈全生”)先寫征兵緣由,次敘應征戰士告別親人時的慘狀 ,后寫出征云南無異送死。第四層(最后兩句)詩人提出“修文德”以消滅戰爭的主張。

  說明:如將第一、二層合并或將第三層再分為三小層,也可以。

  2三幅畫面是:①羽檄飛馳,喧呼救邊;②京城安定,四海清平;③戰士出征,親人送 行,日月無光。詩人借此諷刺了當權者只顧自己享樂、不顧人民死活的做法,表達了同情人 民疾苦、反對開邊戰爭的立場。

  3(1)杜甫的詩通過征失的訴說,揭露了開邊戰爭給農村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并控訴 了 統治者殘酷剝削人民的罪行,這些都是李白詩中所沒有的,可見杜詩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超 過了李詩。

  (2)李白善于運用夸張和想象,其中明顯地表現了他的個性色彩,例如以群鳥夜鳴來 烘托人們因救邊而發出的喧聲;用天象來比喻京城里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杜甫 十分看重現 實生活中的細節,他寫人民的疾苦都很具體。

  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

  [1]

兵車行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設計

 。ㄒ唬┙虒W目的:

  1.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2.聯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了解統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較閱讀中對李白和杜甫兩大詩人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內容選。号c詩歌相關的背景材料和詩歌體裁;擴展知識面的李白的《古風·其十九》。

 。ㄈ┻^程安排:

  1.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讓學生在朗讀中挖掘詩歌中的信息,對其進行補充空白、細節,進行創造性的想象,使詩歌形象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體味詩歌語言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的創作風格,通過聽錄音朗讀讓學生自己在朗讀過程中試著讀出這種感情。

  3.在把握詩歌的藝術風格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兵車行》和《古風·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師作適當引導和點撥。

  2.學生互相評價朗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3.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假設學生是詩人或者是詩中人物,發表感想或進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二、教學實施

  (一)導入:介紹杜甫,導入新課

  1.學生介紹杜甫(主要是舉例所學的名篇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

  2.簡單介紹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車行》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困守長安時候所作。關于詩的背景,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玄宗用兵征討吐蕃,一說是征討南詔,多取后一說!顿Y治通鑒》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 

  3.釋題——“行”的讀音xíng!靶小,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于敘事,且多含感嘆之意。

  (二)學生初讀全詩,初步感知

  1.要求看閱讀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內容,準備老師的提問

  2.提問

  (1)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就要抓住這件事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學率先回答?

  明確:它講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窮兵黷武,為了和南詔繼續作戰,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慘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離死別的畫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詩句來描述?

  明確:詩歌的第一段

 。ㄈ┓治鲈姼璧谝欢

  1.學生齊讀,正音“耶”、“干”,釋義“耶娘”、“妻子”、“干”。

  “耶”通“爺”,父親。

  “干”讀“gān”,沖。

  “妻子”,妻子和子女。

  2.問:“耶娘妻子”相送時為什么會“牽衣頓足攔道哭”?

  明確: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離死別。

  3.老師追問:這一點可以從后面的哪些詩句得到印證?

  明確:“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4.問:“塵埃不見咸陽橋”一句中的“不見”可否理解成咸陽橋特別衛生、一塵不染呢?

  明確:不對,應該說明了當時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親人之多,揚起的塵埃淹沒了咸陽橋。

  5.要求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一送別場面。

 。ㄋ模┓治鲈姼璧诙

  1.指名讀,由學生評價。

  2.問:“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一句中的“道旁過者”、“行人”可能指何人?“點行頻”何以見得?在詩中有沒有具體的描述?

  明確:道旁過者——杜甫

  行人——征人

  點行頻——“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3.“點行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武皇開邊意未已,邊庭流血成海水!

  4.問:“武皇”指何人?上述詩句說明了什么?

  明確: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達了對以唐玄宗為代表的唐皇朝統治者“開邊”政策的指責。

 。ㄎ澹┓治鲈姼璧谌

  1.讓學生齊讀后說說這一段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怪怕人的!

  老師補充:第一段寫人哭,這一段就寫鬼哭了。連鬼都哭,你說慘不慘?

  2.問:對于這樣的慘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確: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師追問:最終有沒有“申恨”?

  明確:有。

  不敢申恨可最終還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難和恐懼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3.問:“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觀念?

  明確:中國老百姓一貫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現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這一傳統觀念的轉變呢?——戰爭!殘酷的而又無休止的戰爭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對戰爭的怨恨與控訴,通過這句詩深刻而又凝練地表達出來了。

 。⿺U展學習:試將《兵車行》跟李白《古風·其十九》相比較,說說二者藝術風格有什么不同。可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方面進行比較。

  古風(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提示:可從兩位詩人的創作風格入手,如果時間不夠就作為課后研究留給學生回去思考。

  (七)小結:車聲隆隆,馬鳴蕭蕭,似乎還不曾消逝……《兵車行》所描繪的戰爭給人民造成的離亂之苦,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F在讓我們聽著錄音朗讀,再一次體味詩歌沉郁怨憤的基調。

 。ǚ配浺簦

  板書設計:

  兵 車 行

  杜  甫

  1 送別場面——

  2 征夫控訴——          天怒人怨 —— “行人但云點行貧”、“武皇開邊意未已”

  3 悲慘生活——

兵車行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設計

 。ㄒ唬┙虒W目的:

  1.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2.聯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了解統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較閱讀中對李白和杜甫兩大詩人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內容選。号c詩歌相關的背景材料和詩歌體裁;擴展知識面的李白的《古風·其十九》。

 。ㄈ┻^程安排:

  1.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點撥,讓學生在朗讀中挖掘詩歌中的信息,對其進行補充空白、細節,進行創造性的想象,使詩歌形象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體味詩歌語言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的創作風格,通過聽錄音朗讀讓學生自己在朗讀過程中試著讀出這種感情。

  3.在把握詩歌的藝術風格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比較《兵車行》和《古風·其十九》。

 。ㄋ模┓椒ā⑹侄危

  1.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師作適當引導和點撥。

  2.學生互相評價朗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3.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假設學生是詩人或者是詩中人物,發表感想或進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二、教學實施

 。ㄒ唬⿲耄航榻B杜甫,導入新課

  1.學生介紹杜甫(主要是舉例所學的名篇名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

  2.簡單介紹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車行》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困守長安時候所作。關于詩的背景,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玄宗用兵征討吐蕃,一說是征討南詔,多取后一說!顿Y治通鑒》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功。……制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

  3.釋題——“行”的讀音xíng。“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于敘事,且多含感嘆之意。

  (二)學生初讀全詩,初步感知

  1.要求看閱讀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內容,準備老師的提問

  2.提問

 。1)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就要抓住這件事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學率先回答?

  明確:它講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窮兵黷武,為了和南詔繼續作戰,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慘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離死別的畫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詩句來描述?

  明確:詩歌的第一段

 。ㄈ┓治鲈姼璧谝欢

  1.學生齊讀,正音“耶”、“干”,釋義“耶娘”、“妻子”、“干”。

  “耶”通“爺”,父親。

  “干”讀“gān”,沖。

  “妻子”,妻子和子女。

  2.問:“耶娘妻子”相送時為什么會“牽衣頓足攔道哭”?

  明確: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離死別。

  3.老師追問:這一點可以從后面的哪些詩句得到印證?

  明確:“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4.問:“塵埃不見咸陽橋”一句中的“不見”可否理解成咸陽橋特別衛生、一塵不染呢?

  明確:不對,應該說明了當時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親人之多,揚起的塵埃淹沒了咸陽橋。

  5.要求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一送別場面。

 。ㄋ模┓治鲈姼璧诙

  1.指名讀,由學生評價。

  2.問:“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一句中的“道旁過者”、“行人”可能指何人?“點行頻”何以見得?在詩中有沒有具體的描述?

  明確:道旁過者——杜甫

  行人——征人

  點行頻——“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3.“點行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武皇開邊意未已,邊庭流血成海水!

  4.問:“武皇”指何人?上述詩句說明了什么?

  明確: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達了對以唐玄宗為代表的唐皇朝統治者“開邊”政策的指責。

  (五)分析詩歌第三段

  1.讓學生齊讀后說說這一段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怪怕人的!

  老師補充:第一段寫人哭,這一段就寫鬼哭了。連鬼都哭,你說慘不慘?

  2.問:對于這樣的慘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確: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師追問:最終有沒有“申恨”?

  明確:有。

  不敢申恨可最終還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難和恐懼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3.問:“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觀念?

  明確:中國老百姓一貫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現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這一傳統觀念的轉變呢?——戰爭!殘酷的而又無休止的戰爭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對戰爭的怨恨與控訴,通過這句詩深刻而又凝練地表達出來了。

 。⿺U展學習:試將《兵車行》跟李白《古風·其十九》相比較,說說二者藝術風格有什么不同?蓮乃枷雰热莺退囆g特色方面進行比較。

  古風(其十九)

  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提示:可從兩位詩人的創作風格入手,如果時間不夠就作為課后研究留給學生回去思考。

 。ㄆ撸┬〗Y:車聲隆隆,馬鳴蕭蕭,似乎還不曾消逝……《兵車行》所描繪的戰爭給人民造成的離亂之苦,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F在讓我們聽著錄音朗讀,再一次體味詩歌沉郁怨憤的基調。

  (放錄音)

  板書設計:

  兵 車 行

  杜  甫

  1 送別場面——

  2 征夫控訴——          天怒人怨 —— “行人但云點行貧”、“武皇開邊意未已”

  3 悲慘生活——

兵車行教學設計(通用3篇) 相關內容:
  • 《兵車行》(精選17篇)

    鄧浩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杜甫詩意;2.思想教育目標:杜甫的品質;3.能力培養目標:誦讀、鑒賞。教學重點:詩意。教學難點:詩意。教學類型:鑒賞。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 兵 車 行(通用13篇)

    人教版《語文》(必修)第五冊 杜甫 教 學 目 標 認知目標 杜甫詩意。 能力目標 誦讀、鑒賞。 情感目標 杜甫的品質。 教學 重點 詩意。 教學 難點 詩意。 教學 方法 鑒賞。...

  • 《兵車行》(精選16篇)

    人教版《語文》(必修)第五冊杜甫教學目標認知目標杜甫詩意。能力目標誦讀、鑒賞。情感目標杜甫的品質。教學重點詩意。教學難點詩意。教學方法鑒賞。...

  • 兵車行(精選14篇)

    鄧浩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杜甫詩意;2.思想教育目標:杜甫的品質;3.能力培養目標:誦讀、鑒賞。教學重點:詩意。教學難點:詩意。教學類型:鑒賞。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 《兵車行》自讀指導

    一、學法指導《兵車行》屬于歌行體,歌行體長于敘事,且多含感嘆之意。本詩敘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對西南少數民族頻繁進攻失敗后,為補充兵力而進行征兵的場面,旨在揭露當時的最高統治集團連年發動“開邊”戰爭而使人民深受其害的現...

  • 兵車行備課

    ●備課資料一、補充注釋及解說1.關于樂府的創作!抖旁娫斪ⅰ芬虒挿蛟唬骸褒R梁以來,文人喜為樂府詞,往往失其命題本意。《烏生八九子》但詠烏,《雉朝飛》但詠雉,《雞鳴高樹顛》但詠雞,大抵類此。...

  • 兵車行教學全案

    兵車行●說 課比較鑒賞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不同藝術風格,首先需要知人論文,即結合兩人不同的成長背景來理解其作品的思想內涵;其次,要揣摩字句,展開想像與聯想,體味不同的語言形式呈現出的別樣的意境美;最后,要注意作品中的用典,...

  • 《兵車行》教學反思

    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傳統語文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長期以來,由于誦讀教學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大多數學生習慣了默讀等閱讀方式。...

  • 16 兵車行①

    16 兵車行①杜甫 杜甫自天寶五年至十四年(746-755)住在都城長安。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貧困,使他開始正視現實,對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認識逐漸加深。...

  • 兵 車 行

    杜甫

  • 語文教案-《兵車行》教案1

    導學新概念]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憂傷和痛苦中度過的。唐玄宗 天寶五載(746年)來到京城長安后,政治上屢屢受挫,經濟條件也日益惡化。這使得杜甫對現實黑暗的認識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詩風也跟著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 語文教案-《兵車行》教案1

    導學新概念]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憂傷和痛苦中度過的。唐玄宗 天寶五載(746年)來到京城長安后,政治上屢屢受挫,經濟條件也日益惡化。這使得杜甫對現實黑暗的認識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詩風也跟著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 兵 車 行

    兵 車 行 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杜甫詩意; 2.思想教育目標:杜甫的品質; 3.能力培養目標:誦讀、鑒賞。 教學重點:詩意。 教學難點:詩意。 教學類型:鑒賞。 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 兵車行

    教案示例 一、導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的詩句至今還依然索繞在我們的腦海中,這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后寫的《三吏》中的一篇。杜甫一生寫過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詩。...

  • 兵車行..

    鄧浩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杜甫詩意;2.思想教育目標:杜甫的品質;3.能力培養目標:誦讀、鑒賞。教學重點:詩意。教學難點:詩意。教學類型:鑒賞。電教或實物展示手段:;。...

  •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草草影院第一页yycccom | 韩国理伦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青青牛奶 | 午夜写真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 国产系列视频二区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精品 | 5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 欧美专区日韩视频人妻 | 农村少妇真人毛片视频 | 日韩福利一区 | 性久久久久久 | 亚洲高清aⅴ日本欧美视频 国产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曰曰 | 亚洲—本道在线无码AV发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二区软件 | 一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 国产呦系列呦交 | 中文字幕日韩三 | 亚洲中字幕 | 狠狠鲁影院 | 91成人福利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 国产一级淫片s片sss毛片s级 | 久产久精九国品在线 | 精品一区久久 |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 日本丰满妇人成熟免费中文字幕 | www.91精品| 四虎成人免费在线 | 性69交片免费看 | 九九久久久 |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 | 日一级毛片 | 手机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久久9久|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 av女优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