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理想和立志
主題班會:理想和立志
目的:通過暢談理想,使每位同學樹立起21世紀主人翁精神,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
班會過程:
1、了解名人立志的故事和警句
今天我們的班會課主題是:理想、立志。理想是一個崇高的字眼,它猶如浩翰海洋中的燈塔,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生活中常常可以發現,在同樣艱苦的條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虛度光陰;有的人一憤驥足,勇往直前。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理想和意志在起作用。
一個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人,以為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自己的志向作不懈的努力,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在別人嘆息、厭世、游蕩玩樂的時候卻揮汗耕耘。中國有大量歌頌理想和立志的警句。下面我們說一些名人名言,請同學們猜猜作者是誰。
甲: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孔子)
乙: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
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乙:青年應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孫中山)
甲:沒有抱負的人,他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動力,自然不能盼望他有杰出成就。 (華羅庚)
乙:有志者事竟成。 (范曄)
甲:古今中外,有不少名人在青年時代就樹立了偉大的理想,為他們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們講幾則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請大家猜猜主人是誰,猜中的同學同樣得到一份獎品。
乙:有位少年在青年時代就樹立了立志報國,獻身革命。他在中學讀書時,同學稱他“身無分文,心憂天下”。1914年他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時,全部的費用只有幾塊大洋,而三分之一花在訂報上,鋪蓋和衣服非常單薄。他與同學提出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在校期間不談戀愛“。他認為改造世界對學問知識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寶貴的青春,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請問這位少年是誰?
(毛澤東)
甲:20世紀初沈陽一所小學。校長問同學們:“你們為什么讀書?”課堂上頓時寂靜無聲。聽了片刻,一個同學畢敬畢恭的站起來回答:“讀書為了尋求生路。”話音剛落,另一位同學說:“為了光宗耀祖!“這時,一位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他 ,濃眉大眼,昂首挺胸,大聲回答道:“為了中華民族之崛起,騰飛于世界而讀書。”當時這位少年年僅12歲。請問這位少年是誰?
(周恩來)
乙: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數學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學家試圖征服它,并因此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卻都沒有成功。有位中國少年上中學就暗暗立志摘取這顆明珠,他把它當作自己的事業和理想。他拼命積累知識、奮力演算難題,草稿紙裝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后終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移動了數學群山,摘取了數學王冠上這一璀璨的明珠,發明了以他的姓氏的定理。請問這位少年是誰?
(陳景潤)
立志,就是樹立人生奮斗的志向、目標,它是修養的起點,成就事業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志存高遠,人生才有明確的方向,學習和工作才充滿活力與動力,在前進的道路上才足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自強不息,實現理想,成就一番功業。
田家炳先生出生時,他的父親已是48歲的中年人,給兒子取名家炳,“家”字取自“治家格言”的“家”,“炳”是希望照亮世界的意思,父親希望兒子不僅能成為全家的希望與光榮,更希望能造福人群,報效國家。1937年,田家炳先生的父親去世,田先生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離開了大麻中學,獨自挑起了經營商號的重擔。他遵循先父告誡:“作為一個人不在于你有錢沒有錢,不在于你干什么,而在于你是否看到了公眾的利益。如果你能夠為大家的利益去做點事情了,你就是一個活得有價值的人了。”為此,他毅然下定決心,棄學從商,以發展實業來報效社會。他歷盡艱辛,闖過一次次狂風巨浪的沖擊,終究使田氏化工企業步步向前,發展成了全港乃至東南亞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廠,并創建了包括塑料薄膜、人造皮革、國際貿易和房地產投資在內的結構健全、基礎鞏固、業務多元化的“田氏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