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學 理想教育主題班會
而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熱愛讀書的民族,只是現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擠兌了學生讀書的空間,學校中無書可讀的現象遠未銷聲匿跡,學生無暇讀書、不想讀書的情形也不少見。除了幾本干巴巴的教科書,學生幾乎不再有也不再讀其它書。這就使我們的精神世界逐漸枯萎。正因為如此,我大力倡導“營造書香校園”,希望學生與老師一起讀書、一起成長,讓書籍伴隨我們的生活,讓書籍伴隨我們的成長,讓我們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逐步讓讀書、讓學習成為我們真正的生活方式。
我還認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有位文人說過:“位卑未敢忘憂國”。無論是愛家也好,愛校也罷,最重要的還是要心中有祖國,并最終報效祖國。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以身報國的動人故事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總之,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己?愛國是我們的民族大義,愛國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如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有一種理想叫平凡。四十年前,在日本一家紡紗廠有一名紡紗女工,她早出晚歸,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甚至她能用布將自己的眼睛蒙起來紡紗織布,半天中不出一點差錯。后來她到一家賓館工作,主管安排她刷馬桶,這本來是一個別人都不愿干的事,她卻一聲不吭,耐心細致,洗得馬桶干干凈凈,光亮如新。她還認為自己的標準不夠,到最后,用馬桶勺水喝來作為其工作標準。后來,每次洗完后,用馬桶勺一瓢清水嘗一嘗,如果沒有異味,才算完成。在別人看來,這不可思議,而在她看來,卻是極平凡、極普通的事情,這個人就是后來成為日本第26任外交大臣的平野川子。這正應了中國一句俗語: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有一種理想叫堅持。最近我看了這樣一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最容易做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后再盡量往后甩。”說著,蘇格拉底示范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有什么做不到?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住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只剩下八成。一年過后,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各位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住了?”這時,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后來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柏拉圖。由此可見,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由此,我想到了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許有些不如意,對環境也許有些不適應,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干擾,處變不驚,集中精力,不懈堅持。惟有如此,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在我多年來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我對學生們也有著太多的期望。最后,我以我心中理想學生作為今天交流的結束語: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積極進取、敢于創新、敢于標新立異、富有個性、富有自己獨特見解和思想的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自信自強、永不放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永不低頭、充滿旺盛斗志和樂觀精神的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廣泛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特長的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一個善于和人相處、善于和人合作、以誠待人、以禮待人,有著和諧的人際關系的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有著扎實的基礎知識、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有豐富的想像力,并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善于贏得最高學習效率的學生;
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應該是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曉民族大義、顧國家安危的學生。
祝老師們、同學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工作愉快。
最后,我們還是以一首老歌的歌詞作為結束語。“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祝同學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乘東風,破萬里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