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活動設計方案——文明語言,從我做起
主題班會活動設計方案-----文明語言 從我做起
興寧市寧新中學 陳崇珍
一、活動設計背景:
現代年輕人中有種“潮流興”,特別是半大不小的中學生。你只要稍留意一下,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大街小巷,從他們嘴中噴出的污言穢語不堪入耳。他們是說得不粗魯不帶勁,說得越爛越過癮、越神氣、越有個性。聽起來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完全喪失了學生的形象。初三的學生馬上就要畢業,升入不同的學校或走入社會,為了能讓他們認識到這一點并學會自覺使用文明語言,開設一次“文明語言,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班會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的各種形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正在習慣地使用著的不文明語言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學會使用文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為創造潔凈、詳和的社會氛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活動準備:
1.搜集相關的故事,準備文明語言的標語,選好主持人,準備串聯詞。
2.制作相關的課件。
3.邀請學生家長參加班會。
四、活動過程:
1. 班會開始:播放一則錄相
錄相內容:兩個很要好的小伙子(一個是廣東的,一個是山東的)在飯店共進午餐。因為正在討論的事情發生爭執,廣東的小伙子脫口一句:“媽的,你怎么這么固執?”山東的小伙子火“騰”地一下子冒起來:你罵我娘,我跟你沒完。廣東的小伙子還莫名其妙地,就被山東的小伙子摁倒在地扭打起來。
放映完畢,主持人進場。
主持人:同學們,剛才兩個好朋友為什么打起來了呢?
學生:因為廣東的小伙子出言不遜,傷害了山東的小伙子。
主持人:廣東的小伙子只是隨口一句“媽的”,不算很粗吧,就引起了一場不必要的誤會、麻煩。那大家想想:我們平常的順口溜又是什么呢?
2. 分組討論。
討論我們平常說過多少粗言爛語,班里誰最習慣說,曾經造成過多少誤會和沖突。然后派各小組代表上臺發言,主持人從中進行串聯,老師進行點評。(略)
3. 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錄音。
錄音內容:下課鈴聲響,同學們都在過道上談笑風生,其中夾雜的污言穢語鋪天蓋地,不堪入耳。他們開口、閉口,有意、無意地用著同一種語言,真是斯文掃地,大倒胃口。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錄音里學生們的口頭禪了嗎?這些語言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好些同學已經修煉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說得再粗再爛也是臉不紅,心不跳的。那么比起剛才那位廣東的小伙子的“媽的”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吧。還有,我們請家長們回憶一下,你們的孩子在家是不是這樣說的,你們有沒有制止過,或者你們自己又是不是經常使用這些語言的?
采訪部分尤為喜歡口出粗言的學生和他的家長。(反思)
4.講述一個小故事。
一個非常炎熱的夏天,有一批剛畢業分配的大學生來到人事局。局長為表重視,親自為他們發放安排工作的介紹信,囑咐他們年輕有為,好好干。局長一個一個地發,一個一個地囑咐,累得汗流浹背。而這些大學生們都只是面無表情,大大咧咧地單手接過介紹信。直到最后一位大學生時,這位大學生立正敬禮,關切地說:“局長,您辛苦了!”局長從此就把這位大學生的名字記在心里了。有一次,局里有個重要的職位需要有位有才干的人擔任時,局長首先想到了這個有禮貌的大學生,理所當然地委他重任。
主持人:不文明的語言會使我們產生誤會,為我們的形象抹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剛才錄音里的 同學一樣的話,那么這個社會就會烏煙瘴氣,難以想像后果會怎樣。但文明的語言卻像一股甘泉,能滋潤我們大家的心田,甚至可以改變我們人生的際遇。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學學這位大學生,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來代替我們常用的污言穢語呢?
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討論。并請個別優秀生的家長代表發言。(自己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以及以后怎樣加強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同時記住要以身作則。)
主持人:那我們現在有沒有必要學會使用文明語言呢?(有)
我們有沒有決心告別作為口頭禪用的污言穢語呢?(有)
我們是靠別人來提醒自己,還是自己去感染別人呢?(應該從自己做起)
那我們用什么語言來代替這些粗言爛語,做一個文明的讀書人呢?(文明禮貌用語)
我們知道的文明禮貌用語有多少呢?
5.分組收集、張貼文明用語的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