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開學第一課教案(精選4篇)
初二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1
一導語
同學們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學習語文(自我介紹)。如果同學們在學習上有什么疑難問題,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學們交流、探討,我希望能成為同學們的良師益友。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課。我主要是和同學們一起來探討怎樣學習語文。
初二的同學們,已經進入了知識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關鍵時刻--因為在初中階段,它的大部分教學內容都是在二年級進行的,我真誠地希望每一名同學都明白這一點,珍惜時間,充分利用。在初一至初二平穩過渡的基礎上,為自己在新學期制定新計劃、新目標。尤其,語文的學習,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想要一蹴而就幾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學們有明確的目標,并鍥而不舍地去達成。
二、師生交流
1、師:同學們經過從小學到初一的語文學習,對這一學科應該比較了解。
哪些同學對語文學習興趣濃厚?說說你感興趣的方面。
哪些同學覺得自己學習語文比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夠得心應手?
2、通過師生交流可以把語文學習概括為兩大方面:⑴閱讀(現代文、古文詩詞)⑵寫作
3、教師簡單講述二者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從而對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①.廣泛而大量的閱讀。
②.有所取舍的精讀。
③.美文、詩詞的背誦。
④.定期整理讀書筆記、摘抄。
⑤.通過日記或周記記錄生活點滴,作為寫作素材。
⑥.與優秀范文進行比較,突破自己的寫作瓶頸。
三講故事激勵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問題,不要總是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記住:成功者自救,我們只能自己救自己。)
②一位農民朋友曾給我講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著沉甸甸的板車疲憊地來到了山腳下。望著前面那一段長長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卻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個人絕對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幫一把才行正在為難之際,正巧過來了一個熱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對我說:“沒關系,我來幫你。”說著,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開一副推車的架勢。于是,我就咬緊牙使勁地拉車。在熱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勁聲中,我們終于將車拉到了坡頂。當我感謝熱心人的鼎力相助時,沒想到他卻說:“你用不著感謝我。這兩天我的腰扭傷了,根本就不能用勁。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將這趟車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馬平川,并非無須費勁就能輕松前行。許多時候,正是由于我們放棄了努力,便白白地錯失了成功的良機。結果便是半途而廢,無功而返。(成功在于堅持,這是一個并不神秘的秘訣。)
③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么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要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四.如何學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1.你聽說過什么辦法?你認為哪些比較可行?(自由發言,小組討論,請另一人發言。也要先報姓名。)
2.老師總結:課堂內外須做到“六要四多”
課內①要認真預習、聽課、作業、復習
②要積極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③要養成記好筆記的習慣
④要把字寫得工整美觀、筆劃清楚,萬不可潦草
⑤要把話說得清楚、明白、響亮
⑥要把作文寫得新穎、生動、流暢
課外①多閱讀文章、報刊、文學作品
②多寫日記、周記、心得體會
3.語文學習的具體要求
㈠、做好課文的預習:
①.標好自然段序號后讀課文一遍,利用注釋或工具書讀準字音,在預習本上抄生字詞,給生字注音、生詞解釋一遍,詞語抄三遍。預習本第一行寫課題,第二行開始寫內容,抄生字詞要標序號,預習作業題要寫題號、抄好題目,空好位置作答。次日老師(小組長)課堂檢查或者上交。
②.再讀課文,完成預習作業。
試著了解作者寫了哪些內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最后總結出文章的寫作技巧是什么,語言運用特點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鑒的是什么,讀后受到的啟發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還需要查找資料了解作者情況及文章誕生的背景等。書上留下讀過的痕跡。
③.三讀課文,試著用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緒。特別是抒情性強的作品,如詩歌、抒情散文等,吟誦得好,就學好了一大半。
㈡、有目的的認真聽好課,做好筆記。爭取課堂多發言,積極參加討論,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問的地方先做好記號,等合適的時機再問。
禁止一切違反課堂紀律的舉動!
㈢、按時的、保質保量完成作業。及時掌握好字詞,每篇課文字詞上完后的第二天準備好聽寫,字詞聽寫不能有錯,(古詩文默寫也不允許有錯),有錯誤,及時訂正,每個寫十遍。不合格的重做重聽。書上課后作業的,做在書上。練習冊或者周報按要求完成,不能有空著不做的,一經發現,將此題抄寫20遍。
㈣、其他事項:
1.隨堂作文,45分鐘完成。寫在作文本上。
2.做個隨筆集、摘抄集,給它取個名字,自己也可以配點畫。老師有安排則按老師要求做,如果沒有就每周隨筆1篇,思想健康,內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數最少300字。
3.按要求做好名著閱讀。
4.每人每天練習一篇鋼筆字。
5.背誦默寫每個人都要過關,先找組長背,老師抽查,然后默寫鞏固。
6.關于早讀:(自由背誦古詩詞/朗讀訓練)、檢查(古詩詞背誦/默寫)、訂正
五、結束語
希望大家都能證明自己是真誠、善良、懂事,并且勤奮學習的人,也希望你們用信心作槳,用堅持作帆,駕駛著知識的小舟,在老師的引導下到達成功的彼岸。
初二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2
教育目標:
1. 對全體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2. 預防青少年犯罪,
3. 讓學生認識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學生主持,加以學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邊的法律(班長主持開場)
1. 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漢江沙灘上,一個由幾名未成年人臨時湊成的綁架團伙綁架了某中專生小剛,正當他們打電話向被綁架人母親索要6萬元贖金時,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一舉抓獲。據查,他們曾多次敲詐小剛,金額達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歲)竟天真地問*:“把錢還給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嗎?”
2. 學生談感想、講身邊的事情
3. 請學生指出所知的違法行為
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許多的時候是由于我們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就非常的必要。
4. 國家的有關的規定
我國刑法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稱為完全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搶劫、販賣、防火、爆炸、偷渡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成為相對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一年齡段稱為減輕刑事責任時期。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一律不負刑事責任。這一年齡段稱為絕對無刑事責任時期。同時刑法還明文規定,因不滿十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二、預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三、四
案例二:
小偉是一位初中生,平時就喜歡開玩笑,搞惡作劇。今年年初的一天,他看到路邊的廣告語“當你有困難或麻煩時,請你撥打110”,靈機一動,謊稱自己因鑰匙丟失,無法進家門。趕來的警察識破了他的謊言,嚴厲地批評了他,并責令其父母嚴加管教小偉。一向嬌慣孩子的父母并沒有很好地批評和教育小偉。而小偉卻在感到有趣、刺激之余產生了畸形的報復心理。從此,他經常撥打“110”,進行干擾或謊報假警,一個月竟多達三十多次。終于在一次利用磁卡電話進行假報警制造惡作劇時被警察當場抓獲。小偉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
案例三:
閔某,15歲,是河南省歲三縣某中學負責紀律的副班長,1999年10月15日,因午睡時潘某說話,閔上去用小棍敲打潘某不小心打在同桌沈某的頭上。沈某挨打后就罵閔某,兩人并發生撕打,被同學拉開。10月18日中午12點多鐘,閔某約沈某在后山談發生爭執的事,沈對閔的“*”仍不服氣,閔某認為沈沒有把他這個副班長放在眼里,一拳將沈*在水溝里,并用削筆的小刀在沈某頸部劃了兩刀,當沈某求饒時,閔某又抓起一把土塞進沈某嘴里,然后解下皮帶將沈某勒死。閔某的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最近,閔某被依法12年。
案例四:
武漢市某中學林某在校園里,不慎將姑母從國外帶回來送給他的派克鋼筆弄丟了。該校鐘某剛好路過,他拾起鋼筆回班上課。林某的同學張某、宋某正好目睹鐘某所為。林某得知鋼筆被鐘某拾到便找他索要,鐘某先是佯裝不知,后見有人作證,便搪塞說放在筆盒里不知被誰拿走了。學校多次做工作,鐘某依然不肯歸還。林某便向法院起訴,經法院調查,依據《民法通則》判決鐘某限期歸還,否則賠償林某經濟損失200元。
2. 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1) 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無緣無故的下滑, 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考試時進行抄襲,對考試結果不以為然,留級也無所謂;
2) 對事物的興趣開始變化,勞動懶散,上課思想不集中,而對武打、言情和低級庸俗甚至*的錄像、書刊和光盤甚感興趣;
3) 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厭惡學校生活,這種孩子如果與校外的不法分子或無業人員有了聯系,就會越來越不愿意回家;
4) 心理方面有變化,如精神恍惚,情緒波動,舉止反常,心神不定,東張西望;
5) 對教師和家長的關心幫助表示反感,甚至懷有敵意,惡語頂撞, 有時給教育者出難題,看笑話;
6) 對遵守紀律、要求進步的學生進行諷刺、挖苦和打擊,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跡或不法行為的人,把*的人格或行為當作是“勇敢”的表現;
7) 原本養成的生活規律出現變化,如從早起變成睡懶覺,從注意衛生變為邋里邋遢、不修邊幅甚至骯臟,或一反常態地特別喜歡梳妝打扮;
8) 道德品質起了變化, 如從誠實變成愛撒謊,愛說空話、大話、假話,從謙虛變成傲慢,從斯文變成野蠻,喜歡逞能,從文明禮貌變成口吐穢言、動作粗野,或在家長、老師面前循規蹈矩,而背后卻胡作非為;
9) 結交不三不四的人,或與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結交,或拉幫結伙聚在一起甩*打麻將,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場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亂;
10) 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抽煙喝酒等。
3、 做個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 預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學一點法律知識
3. 不4. 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4. 不6. 結交不7. 良的朋友
5. 不9. 看*書籍
6、 作業
你從今天的班會中得到了什么啟示,以此為題寫一篇周記。
初二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3
開學第一課的說課稿要提前準備好,這樣能夠讓老師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初二開學第一課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初二開學第一課說課稿一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校園安全隱患。
2、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3、進行預防災害,預防突發事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安全知識,培養學生“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校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請學生列舉一些現象)
1、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的安全隱患。
2、學生飲食、就餐的安全隱患。
3、學生交通安全隱患。
4、校園隱性傷害的隱患。
二、學生集會、集體活動、課間活動中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1、上下樓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為趕時間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欄桿。③整隊下樓時要與同學保持一定距離。④上下樓時不要將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樓道內彎腰拾東西、系鞋帶。⑥上下樓靠右行。
2、集體活動中要一切行動聽指揮,遵守時間,遵守紀律,遵守秩序,語言文明。
3、課間活動應當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氣新鮮,課間活動應當盡量在室外,但不要遠離教室,以免耽誤下面的課程。
②活動的強度要適當,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以保證繼續上課時不疲勞、精力集中、精神飽滿。
③活動的方式要簡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動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發生扭傷、碰傷等危險。
三、學生飲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項。
不吃過期、腐爛食品,有毒的藥物(如殺蟲劑、鼠藥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購買用竹簽串起的食物:油反復使用,竹簽容易傷人,食品衛生得不到保證,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質。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項。
1、行人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注意觀察來往車輛,紅燈停,綠燈行,遵守交通規則。
2、乘坐公交車注意事項:
①車停穩后,方能上下車,上下車時注意秩序,不要擁擠。
②乘車時,要站穩扶牢,不要把身體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時,應該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謹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場所禮儀,不要大聲喧嘩,保持環境衛生,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等。
初二開學第一課說課稿二
一、學習目標:
1、通過交流明確初三學習現狀和中考考情況,了解老師,增進師生情感,和諧課堂氛圍。
2、明確初三各科學習的方法和基本要求,充分做好學習準備。
3、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習的熱情,樹立學習的信心,懷著夢想開始前進。
二、學習重點:
了解現狀,明確方法和要求,樹立信心。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X年X月X號
四、學習方法:
交流,探討,講故事,誦讀,記筆記
五、教學過程:
1、候課:同學們欣賞歌曲,準備好課堂筆記
2、上課導入,師生認識:用激情和信心開始第一課。
3、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4、交流夢想和信心對于初三的意義:
你有夢想嗎?你對初三學習的信心如何?
5、了解中考情況,交流各科學習現狀。
你的語文學習現狀如何?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6、探討語文學習方法:(可從態度、方法、練習、積累、整理、書寫等方面)你覺得在初三,語文這一科應該怎樣學更有利、更高效?(板書)
7、明確語文基本要求:
初三一年里,我們語文學習的常規要求最起碼應該有哪些?(板書)
8、作業布置:
1、專備一個隨筆摘抄本,寫第一篇隨筆《初三了,我怎樣學好語文》
2、復習必修一課本文言文《勸學》,背誦默寫全文。
3、開始每節講課前的三分鐘基礎提能訓練。
初二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掌握初二語文的學習方法。
3、明確本學期語文教學常規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走近語文,魅力無窮。
1、“家”字解析-----上面是“宀”,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里養豬,所以房子里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志。
2、笑話------公交車上超擠,有一女人站在門口。從車后面擠過來一個gg要下車,跟那女的說了一句:“讓一下,下車”。那個女的沒有動。gg擠過去時就踩到她了。
結果那女人好厲害的,不停地罵:“神經病啊你!神經病啊你!~~”,還超大聲,搞得全車都在看。gg一直沒有說話,下車時忍不了了,回頭對那女人說:“復讀機呀你!”
后邊有幾個搞笑的小孩,不停地扮演剛才的一幕,甲說:“你神經病呀你!…………”乙說:“你復讀機呀你…………”全車人暴笑~!
后來,有個小mm也要下車,擠過去怯怯地說:“我~我~我想下去,我不是神經病~!”
全車人再次暴笑~!那個女人沒有說話,可是從邊上飄來一句話:“你是不是沒電了?”
全車人暴笑不止~!(適當分析,語文在生活中的妙用)
3、問學生:在生活中,是否見到語文的身影?舉例說明。
----------日常交談、廣告、對聯、合同……
二、語文的概念
1、語文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并不長。1905年,中國官方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與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30年代后期。葉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的解法是指‘語言和文學的簡稱’”。《新華詞典》注為“‘語言和文學’,也指‘語言和文章’或‘語言和文學’”。今天,語文多指語言文字與文學表達的結合。
2、“大語文”
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3、聽---學會傾聽,聽懂表面意思,聽出言外之意。
說---在聽的基礎上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學會表達的技巧,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
讀----學會閱讀
寫----寫作
三、初一新生如何學好語文
知變化
(1)、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升學壓力小,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多,任務重,中考壓力大,需要合理安排時間,掌握科學方法,不能再沿用小學階段的學習模式。
(2)、小學語文知識單一,內容簡單,初中知識豐富內容復雜,文體多樣。
(3)、小學學語文以老師教讀帶讀為主,中學學語文則在老師指導點撥下學生自學為主,學生需要自己用心去體會感受。
(4)、小學以上課聽課為主,中學則要先預習再聽課,先復習再做作業,學生自己自主學習,自己發現問題。升入初中后要求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老師由過去的“保姆型”變為“指導型”,這就要求學生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那么、如何學好語文呢?
1、首先,要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想一想語文的重要性,想一想語文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你就會對學語文充滿興趣。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主要是要解決四個問題:
a、大聲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包括不會讀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
b、了解課文大意,如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介紹了什么人或描寫了什么景,抒發了什么情感、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c、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試完成課后題。
d、讀了這篇文章,你自己有什么真實的感受,能寫下來。
e、圈點勾畫法
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還有利于我們日后的復習歸納整理,復習時只要翻翻書,重點難點一目了然。勾畫圈點的符號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畫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點句等)。
“~~~~”畫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畫在文章段落旁邊(精彩語段或結論)
“?”點在生字、生詞下面。
“□”圈畫出重要的字,詞或優美詞語。
“!”畫在某句、段旁,表示此處需要認真思考。
“?”畫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學中或聽課時有疑問,需向人請教或查閱參考書。
“①、②、③”標在有關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幾個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幾個要點。
書上做的標記符號沒有統一規定,你也可以自己設計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習慣的符號使用,標記符號一經使用就不要隨意改變。但應注意不要在書上標注太多的符號,因為標的太多反而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2)、學會上課聽講。
要做到:看、聽、記、問、思五點:
a、眼看
科學實驗表明,從記憶的保持速度上說,“看”的記憶為,上課時看老師講課,看黑板上的板書,掛圖、投影等,看課文內容。課堂上老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要注意看老師的表情,手勢等各種體態語言,板書是老師精心設計的一課的重點內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爭做到過目不忘,在老師的指導下看課文內容,邊看邊思邊記。眼、腦、手并用,學習效果好。
b、耳聽
上課時要耳聽一方。聽老師的講析,聽老師的提問,聽同學的發言,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積極思考,聽出重點、難點、疑點。只要認真用心聽,聽出這幾個關鍵,不僅可以以點帶面,提高記憶力,還可以增強理解力。
c、筆記
老師提的要求是重點,如“××段要重點分析理解,內容了解即可。”老師講的結論也是重點,這往往是“畫龍點睛”之筆。
記在哪?語文課上一般記在書上即可,學完一課后再歸納整理記到筆記本上,整理總結的過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過程。
怎樣記?充分利用老師講課的間隙,如重復、停頓、板書時搶記,逐漸培養聽記結合的能力。
d、積極答問
課上答問,一種是“內心獨白”自問默答;另一種是老師提問時,與同學齊答或舉手起立獨答。
e、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用用心思考,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但是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認真復習
德國有一位的心理學家名叫艾賓浩斯,他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他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在學習后不久進行一次復習,乙組不予復習,一天后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6%;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乙組的遺忘平均值比甲組高。可見,及時復習可以在學習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